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麝香治疗脑梗死的潜在作用机制

    蒋文艺何正有姚瑞娇陈智杨...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麝香治疗脑梗死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BATMAN-TCM数据库收集麝香的活性成分,从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筛选脑梗死疾病的靶点,应用Venny 2。1。0数据库获得麝香与脑梗死交集靶点韦恩图。使用Cytoscape 3。8。2构建麝香-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获得核心成分与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 Dock vina将5种核心成分与5个核心靶点进行对接,通过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麝香治疗脑梗死的活性成分有胆固醇、脱氢表雄酮、雌二醇等共16种,靶点共372个,脑梗死疾病靶点共4 404个,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有261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交集靶点共有1 219个生物功能条目。KEGG富集分析显示交集靶点涉及的信号通路共有192条,包括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麝香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脱氢表雄酮、雌二醇、甘氨酸、睾酮等核心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肿瘤抑制蛋白 p53(Tumor Protein p53,TP5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1(Akt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1,AKT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 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靶点与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治疗脑梗死。

    麝香脑梗死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作用机制

    2型糖尿病气虚证和阴虚证常见脉象的脉搏波特征研究

    陈琥颖龚文波贾梦娜丁溢群...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脉搏波理论分析2型糖尿病气虚证和阴虚证常见脉象的脉搏波参数特征,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客观化数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临床采集分析72例2型糖尿病气虚型患者和82例2型糖尿病阴虚型患者的脉搏波参数信息,运用数学软件和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临床2型糖尿病气虚证和阴虚证脉象出现频率最高的分别是细脉、弦数脉。2型糖尿病细脉组寸、关、尺三部两两比较,在主波幅度(h1)、主波峡幅度(h2)、重搏前波幅度(h3)、降中峡幅度(h4)、h3/h1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弦数脉组寸、关、尺三部两两比较,在h1、h2、h3、h4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细脉组寸、关、尺三部的h1、h2、h3、h3/h1、h4/h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寸部h4、h4/h1、收缩期面积(As)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弦数脉组寸、关、尺三部的h1、h2、h3、h4、h3/h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关部h4/h1、寸部和关部的As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气虚证和阴虚证的常见脉象参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且各组脉搏波参数能反映不同脉象的生理病理特征,为脉诊信息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为2型糖尿病气虚证和阴虚证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依据。

    2型糖尿病气虚证阴虚证脉搏波

    长桑君脉法脉息术指导下大柴胡汤联合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彭智远李树森谭海彦宁伟英...
    12-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长桑君脉法脉息术指导下大柴胡汤联合针刺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运用长桑君脉法脉息术对醴陵市中医院2023年1月-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脉息比检测,共筛选出60例脉躁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大柴胡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Glucose,GLU)、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G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 c)]水平、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胰岛素抵抗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GLU、2 h PBG、HbA1 c)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TG、TC、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柴胡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脉躁型2型糖尿病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值得推广。

    长桑君脉法脉息术2型糖尿病大柴胡汤

    黄葵胶囊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吴坤禹陈佳佳穆苏宁于卓...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黄葵胶囊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4个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4个英文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收集自建库以来至2024年2月29日所有关于黄葵胶囊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分别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若出现分歧,则通过双方讨论解决或征求第三方意见协商达成共识,并使用STATA 15。0和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涉及879例患者,其中治疗组(黄葵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439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440例。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与常规西药治疗相对比,联合使用黄葵胶囊能显著降低肾病综合征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SMD=-1。34,95%CI(-1。88,-0。81)],降低血清肌酐[SMD=-0。52,95%CI(-0。85,-0。19)]、尿素氮[SMD=-2。00,95%CI(-3。18,-0。82)]、三酰甘油[WMD=-0。28,95%CI(-0。48,-0。07)]、胆固醇[WMD=-1。45,95%CI(-1。88,-1。01)]、不良反应发生率[RR=0。63,95%CI(0。40,1。00)],升高血清白蛋白[WMD=4。30,95%CI(2。85,5。76)]、总有效率[RR=1。22,95%CI(1。13,1。30)]。结论:在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常规西药加用黄葵胶囊治疗可显著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降低血脂、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血清白蛋白、提高总有效率。然而,黄葵胶囊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仍需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黄葵胶囊肾病综合征Meta分析系统评价

    莲心碱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肾病大鼠影响的研究

    王红萍宋蝶何微马松涛...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莲心碱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的影响。方法:造模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给予链脲佐菌素进行造模,对照组则给予等体积的柠檬酸盐缓冲液。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抽样法将糖尿病大鼠分为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卡托普利组(卡托普利10 mg/kg),莲心碱低剂量组(莲心碱2 mg/kg)、莲心碱中剂量组(莲心碱4mg/kg)、莲心碱高剂量组(莲心碱8mg/kg),每组10只。另选10只健康大鼠设为空白组。给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连续12周莲心碱治疗,测定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含量和肾脏病理学的变化,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大鼠肾皮质中肾病蛋白、足突蛋白质和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测定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和Ⅳ型胶原的表达。探讨莲心碱的作用机制。结果:莲心碱治疗后,大鼠尿白蛋白、微量白蛋白排泄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并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特性。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组可见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厚度、肾小球最大直径和胶原堆积均明显降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空白组足突结构正常,足细胞无凋亡、脱落现象;模型组足突增宽,足细胞数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莲心碱高剂量组、莲心碱中剂量组、莲心碱低剂量组足突宽度均显著降低(P<0。01),足细胞数量增加。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肾组织肾病蛋白、足突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增加,HPSE相对表达量减少,均以莲心碱高剂量组变化最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莲心碱可能通过上调肾病蛋白、足突蛋白质的表达,以及下调HPSE水平,恢复肾小球滤过屏障,同时通过下调TGF-β1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等减轻肾纤维化,从而有效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尿蛋白和肾脏损伤。

    莲心碱糖尿病肾病肾病蛋白足突蛋白质转化生长因子-β1

    糖尿病肾病与气虚体质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吴甜婧章莹王飞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相关文献表明,气虚体质是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体质类型。文章综合分析近十年来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探讨气虚体质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气虚质由于元气不足表现为生理功能低下,与糖尿病肾病的高发病率和进展密切相关。气虚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后天因素如年龄、饮食、劳逸、情志等密切相关。在中医学中,气虚体质通过影响肺、脾、肾功能可能促进病理产物如痰湿、瘀血的形成,加剧糖尿病肾病病程。在治疗策略上,文章归纳了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多种方法,包括方药、针灸、食疗等,强调调整和增强机体元气,采用益气健脾、补肾固精、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以调和气血,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实验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气虚体质与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的生物学联系,为中医治疗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文章还讨论了不同病程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体质类型差异,以及地域、年龄、生活习惯等因素对体质分布的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气虚体质的生理生化指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探索气虚体质与糖尿病肾病的内在机制,以及开展更多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这些研究将为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策略。

    糖尿病肾病气虚质体病相关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相关性研究

    蒋梦洁朱勤余安安陈洪宇...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肾脏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 月25日2023年6月16日于杭州市中医院住院并经肾活检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1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医证型、病理类型,分析其特征及相关性。结果:病理类型分析显示,最常见的糖尿病肾病病理类型是结节性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在糖尿病肾病合并其他肾脏病方面,急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肾病最为常见;临床特征与病理类型分析显示,肾小球分级与IgG/尿液肌酐、血钾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红蛋白、尿比重、尿渗透压、血浆白蛋白呈极显著负相关。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管萎缩与间质纤维化(Interstitial Fibrosis and Tubular Atrophy,IFTA)评分、间质炎症评分]与血肌酐呈显著正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负相关。肾脏小动脉玻璃样变与年龄、血肌酐呈显著正相关,与尿渗透压、肾小球滤过率呈显著负相关。肾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中医证型中,标实证以风湿证、血瘀证最为常见,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显著。不同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特征的分布及相关性分析表明,风湿证与肾小球分级、溺毒证与IFTA评分、血瘀证与肾动脉粥样硬化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肾脏病理特征有助于优化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肾脏病理特征肾小球病变相关性

    基于六经伏邪理论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初探

    黄琪琪王佳玉李建英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中医认为本病与伏邪密切相关。笔者根据长期临证经验,基于六经辨证及伏邪理论,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病机要点在于邪伏厥阴,阴亏热伏,每感新邪易复发,并从厥阴经络、阴阳、脏腑三个方面论述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病机特点:厥阴经络为邪之通路,厥阴"一阴"之性致邪伏,邪伏厥阴脏腑生风化火。厥阴伏邪成巢,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易于发作。然少阳含生发之气,可托伏邪外出,引邪至此才有出路,故以祛邪扶正、化解透托为原则,补少阴之不足,清厥阴之邪,使邪出少阳而解为法。过敏煎为厥阴、少阳两经之方,可将邪托出少阳,边托边清邪,抽丝剥茧,直至托无所托。临床可以二至地黄汤合过敏煎为主方加减治疗,急性发作期,多因新感风热毒邪引触伏邪而发,可稍减滋阴之品,合升降散、银翘散等以增其清热散邪之力;临床缓解期,余毒瘀阻肾络,可稍加化瘀之品以止血,如茜草、紫草、赤芍、桃仁等;恢复期,应以扶正为要,病程日久,其气亦损,可合黄芪、党参、白术等补虚固表,以摄其血、御外风。临证病多复杂,常兼见他证,需灵活辨证加减。文末列验案一则,以期为临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伏邪厥阴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过敏煎二至地黄汤

    金龙降尿酸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庄倩倩李金格刘晓炜甘丹...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金龙降尿酸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金龙降尿酸颗粒的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OMIM、DrugBank、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高尿酸血症的靶点,利用Venny 2。1。0得到中药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10。0绘制"中药-活性成分-治疗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10。0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通过CB-Dock2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搜集到金龙降尿酸颗粒43个活性成分、248个靶点,获得了高尿酸血症1 056个疾病靶点,其中中药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共有91个;获得了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条目531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143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均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金龙降尿酸颗粒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肿瘤蛋白p53等靶点抑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GE-RAGE)、IL-17、TNF 等信号通路,起到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作用。

    金龙降尿酸颗粒高尿酸血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李建英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脾肾气虚兼湿热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经验

    王素雅王佳玉李建英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情反复发作、久治难愈,并发症发生风险高,肾脏损害呈进行性加重,长期蛋白尿是进入终末期肾病的危险要素。李建英教授是医学博士,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从事中医肾病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基于李杲(号东垣)脾胃内伤论,李建英教授认为"脾肾气虚,元气不足"是蛋白尿久治难愈的病机根本,湿热久蕴、阴火内生是病程缠绵的主要因素。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病久体虚,脾胃中气不足,气陷于下,升举无力,浊阴下降,下注乘肾,肾气虚耗,元气虚损不得充养;另患者先天之气不足,机体无以固摄升提,精微下泄,致元气生化不足。脾肾气虚,清阳不升,湿热之邪蕴蒸,阴火妄动,乘其土位,日久灼伤肾络,亦损及元气。阴火上冲则元气更伤,加重脾肾气虚,精微下流,虚、火、湿三因交结,循环往复,耗伤元气,以致水肿、蛋白尿难消。临床应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从固护脾肾、升阳除湿、消散阴火着手,以恢复脾胃气化之枢机,使清阳得升,水谷化为精微,滋养肾脏,肾气得复,湿热得祛,阴火难生,精微物质得以输布正常,减轻水肿、蛋白尿,缓解病情,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升阳益胃汤脾肾湿热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