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中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赵润怀

月刊

1673-4890

zybjb@163.com

010-88468213,88468211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中国现代中药/Journal Modern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以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为己任,宣传国家有关中药政策,传递科技与市场信息,研究探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交流推广中药研发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力求为政府宏观决策、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发教育等广大中药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和全方位服务。《中国现代中药》2012年对栏目设置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栏目分别为专稿、中药科技、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DRG/DIP付费下中医药医保支付改革的现实困境、典型经验及政策建议

    廖藏宜杨若宁廖俏敏任月娟...
    765-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具有独特诊疗优势和疗效价值.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与中医药事业发展协同共进,兼容并蓄发展.基于国家当前正在推进的医保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付费的改革背景,剖析了中医医保支付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将已经出台了中医倾斜支付政策的滨州、柳州、南京和杭州作为医保倾斜中医支付的典型案例,从病种遴选范围、医疗机构管理制度、费用结算倾斜机制 3 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各自的政策特点与改革经验.单纯的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并不能有效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现实问题,各地应基于本地中医药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打出一套倾斜支付的政策"组合拳".

    中医药医保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按病种分值付费优势病种

    2023年中药材及饮片进出口形势分析及展望

    柳燕刘汉域
    774-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分析 2023 年中药材及饮片进出口的详细情况,包括主要市场、主要产品及进出口区域,数据显示中药材及饮片产业进出口保持了较强活力,全年进出口取得不错成绩,中药材及饮片进口额的提升带来贸易顺差逐渐收窄的效果,得出"充分利用海外植物资源补充国内需求已经成为与海外中药材产业互动的有效路径"这一结论.未来,中药材及饮片产业应当积极扩大互动的"朋友圈",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走出去"的同时更多地"引进来",努力打造本土化产业链,推动中药材及饮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药材及饮片贸易进出口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际交流与合作贸易便利化

    诃子基原物种及其混伪品的形态鉴别与分子鉴定

    薛旭武晓丽丁自勉奎学华...
    780-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能够准确鉴别诃子、绒毛诃子及其混伪品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对诃子、绒毛诃子及其混伪品的新鲜果实进行烘干,观察其干燥前后的形态;提取样品DNA,采用DNA条形码内转录间隔区 2(ITS2)序列和psbA-trnH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并测序,采用DANMAN 7、MAGE 6 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计算Kimura 2-paramete遗传距离,并构建邻接法系统发育树.结果:形态观察发现,诃子、绒毛诃子果实干燥前后与混伪品有较大的差异,可以通过形态差异进行鉴别;DNA条形码序列表明,诃子和绒毛诃子ITS2 序列基本一致,仅发现 4 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但不能由此对两者进行区分;诃子和绒毛诃子的psbA-trnH序列存在 2 处明显差异,可对两者进行准确区分;绒毛诃子中存在 2 种类型的单倍型,其明显差异在于是否在psbA-trnH序列上存在 1 段 16 bp的串联重复序列;混伪品与诃子、绒毛诃子之间具有较大的psbA-trnH序列差异,可直接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比对进行区分;对市场上流通的诃子炮制品进行鉴定发现,其多为 2 种单倍型绒毛诃子,且存在毛诃子混伪的情况.结论:利用psbA-trnH序列可准确鉴别诃子、绒毛诃子及其混伪品,发现绒毛诃子中存在 2种类型的单倍型.

    诃子绒毛诃子形态鉴别DNA条形码内转录间隔区2psbA-trnH序列分子鉴定

    基于UPLC-Q-TOF-MS/MS的"略麻1号"茎秆与块茎化学成分分析

    李炳佳贺文文白吉庆王小平...
    788-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略麻 1 号"茎秆与块茎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MS),Xbridge BEH C18 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以 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 0.3 mL·min-1;扫描方式采用正、负离子Full-ddMS2 模式下采集数据;结合对照品、相关文献及质谱裂解规律对样品中成分的二级质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从"略麻 1 号"茎秆中共鉴定出153 个化合物,包括酚类 20 个、有机酸类 46 个、黄酮类 11 个、氨基酸类 12 个、生物碱类 14 个、其他类 50 个;从"略麻 1 号"块茎中共鉴定出 126 个化合物,包括酚类 21 个、有机酸类 36 个、氨基酸类 13 个、生物碱类 11个、其他类 45 个.结论:"略麻 1 号"茎秆和块茎在物质基础上差异较大,在开发应用中应予以区别,茎秆具有较高的开发应用价值.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天麻茎秆化学成分质谱裂解规律酚类

    基于GC-Q-Exactive-MS的灵芝孢子油化学成分定性分析

    李玮彭博吴念李波...
    799-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高分辨气相色谱-四级杆-静电轨道阱质谱法(GC-Q-Exactive-MS)定性分析灵芝孢子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Q-Exactive-MS,在电子轰击(EI)源下获取化合物的全扫描质谱数据,通过总结脂肪酸类、萜类、甾醇类及醛类化学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并检索NIST、MassBank、HMDB、PubChem在线数据库及查阅相关文献,对灵芝孢子油的各类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灵芝孢子油中共鉴定了 22 个化学成分,包括 3 个脂肪酸类、4 个萜类、4 个甾醇类、4 个醛类及 7 个其他类化合物.结论:研究结果为灵芝孢子油质量控制和中药弱极性化学成分定性分析提供了参考.

    灵芝孢子油气相色谱-四级杆-静电轨道阱质谱法质谱裂解规律化学成分

    3,6?-二芥子酰基蔗糖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郑晓春唐晓丽刘雅楠邢瀚文...
    807-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远志中寡糖酯类成分 3,6ʹ-二芥子酰基蔗糖(DISS)对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DISS与APP-SH-SY5Y细胞共同孵育 24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生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内和培养液中β-淀粉样蛋白(Aβ)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微管相关蛋白轻链 3-Ⅰ(LC3-Ⅰ)和LC3-Ⅱ的表达.结果:DISS可以提高APP-SH-SY5Y细胞的存活率(P<0.05),减少细胞内ROS的生成(P<0.01),提高SOD和GSH-Px活力(P<0.05),降低细胞内和培养液中的Aβ含量(P<0.01,P<0.05),明显升高细胞内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LC3Ⅱ/LC3Ⅰ水平(P<0.05),对APP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DISS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减少细胞Aβ表达及调节自噬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3,6ʹ-二芥子酰基蔗糖APP-SH-SY5Y细胞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氧化应激自噬

    经典名方羌活胜湿汤指纹图谱建立及功效物质预测分析

    姚子豪熊富良刘霞张雪琼...
    815-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指纹图谱,分析预测经典名方羌活胜湿汤(QSD)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QSD指纹图谱,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和指认,并基于可测性和可溯源性筛选活性成分;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靶点和通路,构建 QSD 的成分-靶点-通路相互作用网络,预测 QSD 的Q-marker.结果:共标定了 20 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出升麻素苷、洋川芎内酯Ⅰ、蛇床子素、紫花前胡苷、甘草酸铵、藁本内酯、阿魏酸、异欧前胡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 10个色谱峰,相似度均大于 0.862;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 6个活性成分进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与分析,富集的通路包括癌症中的蛋白聚糖、癌症的途径、化学致癌作用-受体激活、内分泌抵抗等.根据成分、靶点及通路之间的连接度初步预测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升麻素苷、甘草酸铵、异欧前胡素、蛇床子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 6 个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这些信号通路达到祛风、胜湿和止痛的作用.结论:通过建立QSD指纹图谱,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QSD中的Q-marker,进一步明确QSD质量控制标准,有利于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也为后期深入研究QSD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羌活胜湿汤经典名方网络药理学指纹图谱质量标志物升麻素苷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蛇床子素

    黄芩斑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刘燕敏王蓉丁万隆李勇...
    823-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黄芩斑枯病病原菌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生物学特性,筛选高效安全的杀菌剂,科学防治黄芩斑枯病.方法:通过菌落生长速率法评价碳源、氮源、温度、培养基、pH、光照对多主棒孢菌落生长的影响,以及 5 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多主棒孢最适生长条件为胡萝卜培养基外源添加可溶性淀粉和蔗糖作为碳源、蛋白胨作为氮源、pH为 6、温度为 30℃.菌丝致死条件为 51℃处理 10 min,孢子致死条件为 54℃处理 10 min.98%多菌灵对多主棒孢的毒力最强,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 0.07 mg·L-1;其次是 98%咯菌腈、98%咪鲜胺和 98%吡唑醚菌酯,EC50 分别为 0.10、0.18、3.06 mg·L-1;98%嘧菌酯对多主棒孢的毒力最弱,EC50 为 632.39 mg·L-1.结论:黄芩斑枯病病原菌适生范围较广,在多种碳源、氮源、培养基及pH条件下均可生长,在中性偏弱酸、较高温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多菌灵和咯菌腈对多主棒孢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可考虑将其用于黄芩斑枯病的田间防治.

    黄芩斑枯病多主棒孢生物学特性药剂筛选

    金银花胡萝卜微管蚜发生规律及防治适期研究

    李梦欣姬冰茹刘赛乔海莉...
    830-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金银花胡萝卜微管蚜越冬卵和春季发生蚜型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方法:2022 年 2 月,在田间观察胡萝卜微管蚜越冬卵分布部位,采集虫卵及各蚜型成虫,室内镜检并描述其形态特征;2022 年 3-6 月,在金银花田按五点取样法选取植株,定期调查各蚜型数量,采用最优分割法划分胡萝卜微管蚜种群动态并分析其与金银花物候的关系.结果:胡萝卜微管蚜虫卵主要分布在金银花植株的芽鳞、树杈和树皮缝等部位.胡萝卜微管蚜春季在金银花上依次发生干母、无翅孤雌蚜和有翅孤雌蚜 3 个蚜型,其中干母主要发生于 3 月 9 日至 4 月 7 日,高峰虫量为 29.4 只/梢;无翅孤雌蚜和有翅孤雌蚜在 3 月 28 日至 5 月 27 日混合发生,分别于 4 月 19 日和 5 月 13 日到达高峰,峰值分别为 75.5 只/梢和 105.6 只/梢.胡萝卜微管蚜种群动态与金银花物候特征密切相关,在金银花萌芽展叶期,蚜虫种群处于初建期和缓慢增长期,种群数量低,最高虫量为 29.4 只/梢;金银花抽梢期,蚜虫种群处于快速增长期,数量迅速上升;金银花花蕾期,蚜虫种群处于高峰期,数量达到高峰值,为 370.5 只/梢;在金银花开花期,蚜虫种群处于衰退期,数量迅速下降,至 6 月初基本消失.结论:金银花越冬期是防控胡萝卜微管蚜虫卵的关键期,萌芽展叶期是防控该蚜虫春季种群爆发的关键期.

    金银花物候期胡萝卜微管蚜发生规律蚜型

    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制备薯蓣皂苷元研究

    黄凤玉李东洋谢彩侠张娟...
    839-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 1-磺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BHSO3MIm]CF3SO3)作为催化剂在薯蓣皂苷元制备中的应用.方法:以盾叶薯蓣提取粗皂苷为原料、[BHSO3MIm]CF3SO3 为催化剂,水解制备薯蓣皂苷元.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离子液体用量、溶剂体积进行考察,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进行 12 次循环实验,考察该离子液体循环使用性能.结果: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 100℃、反应时间 5.17 h、离子液体用量 2.56 g、水溶剂体积 6 mL,在该条件下薯蓣皂苷元产率为12.99%.该离子液体循环 6 次时,循环效率为 82.70%,循环 10 次时循环效率降至 58.12%.结论:在薯蓣皂苷元制备过程中,[BHSO3MIm]CF3SO3 作为酸催化剂,表现出了水解效率高、性能稳定、易于回收、循环使用性能良好等优势,具备较强的应用前景.

    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1-磺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薯蓣皂苷元响应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