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中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赵润怀

月刊

1673-4890

zybjb@163.com

010-88468213,88468211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中国现代中药/Journal Modern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以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为己任,宣传国家有关中药政策,传递科技与市场信息,研究探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交流推广中药研发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力求为政府宏观决策、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发教育等广大中药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和全方位服务。《中国现代中药》2012年对栏目设置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栏目分别为专稿、中药科技、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HPLC测定4种藏茵陈原植物中10个有效成分含量

    张楠许苗苗杜赟赟刘凤凤...
    1528-1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藏茵陈中獐牙菜苦苷、芒果苷、龙胆苦苷、当药苷、异荭草苷、异牡荆苷、当药黄素、当药醇苷、甲基当药宁、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 XB-C18 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 1.0 mL·min-1,獐牙菜苦苷、芒果苷、龙胆苦苷、当药苷测定波长为 240 nm,异荭草苷、异牡荆苷、当药黄素测定波长为 270 nm,当药醇苷、甲基当药宁测定波长为 250 nm,齐墩果酸检测波长为 205 nm,进样量为 10 μL.结果:该条件下指标成分进样质量分别为獐牙菜苦苷 126.7~16 040.0 ng(r=0.999 8)、芒果苷 6.3~801.6 ng(r=0.999 6)、龙胆苦苷 6.4~814.4 ng(r=0.999 7)、当药苷 15.9~2 016.0 ng(r=0.999 9)、异荭草苷 7.1~900.0 ng(r=0.999 5)、异牡荆苷 5.5~699.2 ng(r=0.999 7)、当药黄素 5.4~681.6 ng(r=0.999 8)、当药醇苷 5.4~685.6 ng(r=0.999 6)、甲基当药宁 19.3~2 438.0 ng(r=0.999 7)、齐墩果酸 13.6~1 716.0 ng(r=0.999 8)时与峰面积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精密度(RSD≤0.95%)和重复性(RSD≤1.86%)良好,供试品溶液在室温条件下 24 h内稳定,RSD≤1.85%;平均加样回收率和相应的 RSD 分别为 99.56%(0.58%)、100.37%(1.23%)、98.63%(0.59%)、99.11%(1.02%)、98.64%(0.57%)、102.26%(0.88%)、100.37%(0.59%)、97.05%(1.36%)、96.01%(0.45%)、101.55%(0.49%).18 批藏茵陈原植物中獐牙菜苦苷、芒果苷、龙胆苦苷、当药苷、异荭草苷、异牡荆苷、当药黄素、当药醇苷、甲基当药宁、齐墩果酸的质量分数差异较大,分别为 0.111%~6.592%、0.195%~1.959%、0.046%~4.139%、0.058%~0.662%、0.090%~1.421%、0.082%~0.283%、0.061%~0.384%、0.022%~1.589%、0.106%~1.858%、0.160%~0.657%.结论:建立的HPLC同时测定藏茵陈中 10 个有效成分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为藏茵陈质量控制及资源有效开发提供参考.

    高效液相色谱法藏茵陈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防风多糖SP-3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王凯赫秦铭王石峰刘湉...
    1535-1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防风多糖SP-3 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防风多糖SP-3 对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采用秀丽隐杆线虫(以下简称线虫)模型研究防风多糖SP-3 抗肿瘤活性机制.结果:防风多糖SP-3 可以显著抑制胃癌AGS细胞、肝癌HepG2 细胞的增殖,促进胃癌AGS细胞的凋亡并影响其细胞周期,且呈剂量依赖性;防风多糖SP-3 对大鼠肉瘤(Ras)基因突变的线虫多阴门表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防风多糖SP-3 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有关.

    防风多糖SP-3胃癌AGS细胞秀丽隐杆线虫大鼠肉瘤/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基于秀丽隐杆线虫模式生物探讨海风藤多糖抗AD活性

    温涵厉昌旭刘嘉悦邵梦婷...
    1544-1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海风藤分级多糖(KPSP)的抗阿尔茨海默病(AD)活性.方法:采用分级醇沉制备 3 种醇沉体积分数(40%、60%、80%)的KPSP(KPSP1~KPSP3),通过苯酚-硫酸法测定KPSP的糖含量;以CL4176秀丽隐杆线虫(以下简称线虫)为模型生物,观察KPSP对线虫寿命、瘫痪情况、应激能力及体内活性氧(RO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 β 淀粉样蛋白(Aβ)含量的影响.结果:KPSP1~KPSP3 中糖质量分数分别为(57.45±0.27)%、(65.32±1.26)%、(70.26±3.53)%,结果显示最佳质量浓度下的KPSP1~KPSP3 分别使线虫寿命延长了 38.35%、42.02%和 39.1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线虫的瘫痪速率,减少线虫体内ROS、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β含量.结论:KPSP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抗AD活性.

    海风藤多糖阿尔茨海默病抗氧化秀丽隐杆线虫

    栽培措施对全缘叶绿绒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冯欣孔四新格桑罗布周凤...
    1551-1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栽培措施对全缘叶绿绒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制定其生产规程提供依据.方法:设置不同栽培密度、遮阴度、施肥方案进行小区对比试验,分别测定叶面积指数、株高、茎基粗度、果长、果径、单株结果数、结果总数、种子千粒质量、单株种子产量和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研究农艺性状、品质和产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栽培措施下全缘叶绿绒蒿的农艺性状变化与种子产量、质量的关系.结果:不同栽培措施对全缘叶绿绒蒿种子的农艺性状、千粒质量及产量影响较大;遮阴是全缘叶绿绒蒿大田栽培、种子生产的必要条件;有机复合肥+有效微生物群菌肥可显著提高种子千粒质量和产量.结论:筛选出的最佳栽培密度、遮阴度和施肥方案适用于全缘叶绿绒蒿的人工栽培和种子生产.

    全缘叶绿绒蒿种子品质产量栽培措施藏族药

    不同叶面肥对柔毛淫羊藿开花结实及黄酮醇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安晓静刘尚年谭笑李先恩...
    1556-1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喷施不同叶面肥对柔毛淫羊藿开花结实及黄酮醇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柔毛淫羊藿 2 年生苗为供试材料,采用 0.1%磷酸二氢钾(T1)、0.06%硼酸(T2)、0.1%磷酸二氢钾+0.03%硼酸(T3)、5%氨基酸水溶肥(T4)及清水对照(CK)5 个处理,分别于抽薹前、花蕾期、盛花期喷施,分析各处理对植株光合作用、开花结实和叶中黄酮醇苷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与CK比较,T1 处理能够显著增加花枝数、种子产量和总黄酮醇苷含量;T2 处理能够增加花枝数、花枝长度、种子产量、种子千粒质量及叶片中朝藿定A、朝藿定B含量;T3 处理能够增加花枝数和种子产量,但不利于黄酮醇苷类成分的积累;T4 处理能够增加花枝数、种子产量和总黄酮醇苷含量.结论:合理施用叶面肥可促进柔毛淫羊藿开花结实、提高黄酮醇苷类成分含量,其中硼酸促进结实效果最佳,磷酸二氢钾和氨基酸水溶肥对柔毛淫羊藿生长和黄酮醇苷类成分积累有积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柔毛淫羊藿种子生产和药材定向培育施肥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柔毛淫羊藿叶面肥开花结实黄酮醇苷

    前胡生产加工过程中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田莹莹戴迪张金莲陈超...
    1563-1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察栽培方式、产地、加工方法及外观性状对前胡中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模式(大田栽培、山地栽培和山地野生)、产地、加工方法("统个"、薄片、不同干燥温度)及外观性状(根部分叉或不分叉)前胡中白花前胡香豆精Ⅱ、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白花前胡素E质量分数及 4 个香豆素质量分数的和(TC).ACQUITY UPLC® BEH C18 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A为甲醇-四氢呋喃(60∶40)、流动相B为超纯水,梯度洗脱(0~25 min,40%~65%A);检测波长为 321 nm;柱温为 30℃;流速为 0.25 mL·min-1;进样量为 2 μL.结果:TC为山地野生>山地栽培>大田栽培;不同产地前胡的香豆素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干燥方法加工的前胡香豆素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部分叉的前胡中白花前胡甲素含量显著低于不分叉的前胡.结论:前胡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应选择山地栽培,尽可能减少根部分叉,加工应选择 50℃以下"统个"干燥,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前胡中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

    前胡生产加工香豆素影响因素

    滇鸡血藤红色素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制COX-2活性研究

    乔子璇姜丹任广喜吴菲...
    1570-1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滇鸡血藤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考察其基本性质与环氧化酶-2(COX-2)抑制活性,为滇鸡血藤的临床用药及相关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吸光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滇鸡血藤红色素提取工艺中的液料比、浸提时间、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优化,确定滇鸡血藤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对提取得到的红色素光、热、pH稳定性进行考察,进一步采用COX-2 抑制剂筛选试剂盒考察滇鸡血藤红色素对COX-2 的抑制作用.结果:在 50%乙醇、液料比为 110、浸提 12 h的条件下提取的滇鸡血藤红色素吸光度最大;其在室温避光、pH 1~9 条件下有较好的稳定性;滇鸡血藤红色素对COX-2 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 2.04 ng·mL-1(生药质量浓度).结论:明确了滇鸡血藤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和稳定性条件,可为滇鸡血藤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临床用药研究提供参考.

    滇鸡血藤红色素环氧化酶-2抑制率

    经典名方真武汤中附子的生物碱含量测定及限度检查

    王雪颖刘臻茵王俊帅王雪仪...
    1578-1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真武汤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HPLC,使用XBridge 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梯度洗脱,对真武汤中生物碱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对其双酯型生物碱进行限度检查.结果: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质量浓度分别为9.314~93.140(r=0.999 6)、10.596~105.960(r=0.999 7)、6.848~68.480(r=0.999 7)、1.515~151.540(r=0.999 7)、1.434~143.420(r=0.999 8)、1.520~152.020 μg·mL-1(r=0.999 7)时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 98.41%~102.17%,RSD 均小于 3.00%.15 批真武汤物质基准出粉率为 10.86%~17.73%;其物质基准中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质量分数分别为27.49~109.14、3.48~13.42、4.76~17.63 μg·g-1,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总质量分数为2.55~17.67 μg·g-1.饮片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次乌头碱到物质基准平均转移率分别为 19.93%、22.34%、17.95%和 26.39%.结论:建立的HPLC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真武汤中单酯型生物碱和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为真武汤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真武汤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含量测定

    基于电子舌、GC-IMS技术和人工感官评价对小儿感冒颗粒的气味分析及口感改善研究

    万顺谭润泽何倜何金芳...
    1586-1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改善小儿感冒颗粒的口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分析小儿感冒颗粒气味并确定气味来源,采用电子舌分析评价热浸温度、加水量、矫味剂、贮存期等参数对小儿感冒颗粒口感的影响,并结合排序+评分法(ISEM)综合评价矫味剂对小儿感冒颗粒的矫味效果.结果:通过GC-IMS分析在小儿感冒颗粒中共检测出 57 个挥发性物质,气味主要来自挥发油、挥发油滤液和热浸液中的有机酸类及部分醛类;电子舌分析结果表明,生产工艺中不同参数各中间产品口感上的差别并不影响颗粒的最终口感,结合ISEM评价体系进行人工感官评价,最终得出添加 2‰氯化钠矫味可以明显改善小儿感冒颗粒的口感,其口感会随贮存期发生变化.结论:通过GC-IMS分析、电子舌智能感官评定与人工口尝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科学合理地筛选出小儿感冒颗粒的最佳矫味剂组合,显著地改善其口感,优化制剂配方.

    电子舌小儿感冒颗粒口感气味

    茶芎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高博闻杨建波梁茹田彩云...
    1596-1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芎Ligusticum sinense Oliv.Cv.Chaxiong为江西省特产中药材之一,主要含有苯酞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功效.同时,茶芎的有效成分在抗惊厥、抗癫痫、抗炎镇痛、保护心脑血管及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近 30 年来报道的关于茶芎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综述,为将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茶芎提供参考.

    茶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