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学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康廷国

月刊

1673-7717

zhzyyxk@vip.163.com

024-31207045

110032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中华中医药学刊/Journal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开阖理论研究朱宗元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经验

    奥晓静董秋梅黄娟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朱宗元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经验,认为肺为华盖,居于人体最上部,容易受邪侵袭而致开阖失司,不能完成人体正常的气机升降出入,新陈代谢,津液布散。进而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失调发生此病。其认为治疗变应性鼻炎应以调节开阖、通调免疫、祛邪开窍为主,只有从根本论治才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选择过敏煎为主合用桂枝加葛根汤、苍耳子散加减作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主方,以达调节气机升降出入、恢复正常开阖之功效。

    朱宗元变应性鼻炎开阖名医经验

    清金化痰益肺汤合保和丸在支气管肺炎治疗中作用及对肺功能、免疫功能、FeNO、EOS、PCT、CRP水平的影响

    胡自然刘锋娟李璐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清金化痰益肺汤合保和丸对支气管肺炎的应用价值以及对肺功能、免疫功能、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血清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00例,并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清金化痰益肺汤合保和丸,两组疗程均为1周,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肺功能、免疫功能、呼出气FeNO、EOS、PCT及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38/50)(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经治疗后一秒呼气最大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 FEV1/FVC 水平均显著提升(P<0。05),同时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经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A,IgM)水平均较治疗前提升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经治疗后FeNO、EOS、PCT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金化痰益肺汤合保和丸能显著提高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及免疫功能,减轻相关炎性反应,具有临床研究意义。

    清金化痰益肺汤保和丸支气管肺炎免疫功能

    滋肾疏肝方对围绝经期抑郁模型小鼠的作用及机制

    邓艳华陈璐佳刘宏飞袁拯忠...
    54-60,后插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滋肾疏肝方对围绝经期抑郁(PDD)模型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卵巢切除法和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建立PDD小鼠模型。4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滋肾疏肝方低、中、高浓度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给予0。38、0。76、1。52 g/mL滋肾疏肝方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0。21 g/mL盐酸氟西汀合戊酸雌二醇混悬液灌胃。通过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PDD小鼠行为学变化;Nissl染色观察PDD小鼠海马神经元的组织学变化;分别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CREB调节的转录共激活因子1(CRTC1)基因及蛋白表达;ELISA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PDD模型小鼠增加强迫游泳实验(FST)和悬尾实验(TST)的不动时间,损伤小鼠海马神经元,抑制BDNF、Calcineurin、CREB和CRTC1的表达,增强盐诱导激酶2(SIK2)和p-TRTC1的表达,降低5-HT、DA和NE的水平;而滋肾疏肝方可逆转PDD建模的影响,尤其以中、高浓度组效果显著。结论 滋肾疏肝方可通过CRTC1/CREB/BDNF信号通路,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NE的表达,从而修复PDD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发挥抗抑郁作用,为滋肾疏肝方在PD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中医药治疗PDD提供新思路。

    围绝经期抑郁症滋肾疏肝方神经元损伤CRTC1/CREB/BDNF信号通路

    基于Notch与Wnt/β-catenin通路探讨黄芪甲苷对人成纤维细胞间质转化的作用

    龚晓红李桓陆超群武上雯...
    60-68,后插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Notch与Wnt/β-catenin通路,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Ⅳ)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rheumatoid arthriti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体外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 Luminex 检测法对RA-ILD模型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筛选出关键细胞因子;共培养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human myeloid leukemia mononuclear cells,THP-1)与正常人肺成纤维细胞(normal human lung fibroblast,NHLF)两种细胞系,加入关键细胞因子模拟RA-ILD体外模型,给予不同干预措施。通过RT-PCR、Western blot、COIP、EdU、ELISA以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方法观察Snail、ZEB-1及E-Cadherin的启动子活性及mRNA表达、Notch通路中的关键蛋白表达、β-catenin的核转位水平、NHLF细胞增殖速率、Col Ⅰ、Col Ⅲ及Fibronectin的分泌水平以及β-catenin与NICD、β-catenin与LEF、NICD与CSL的相互作用。结果 使用细胞因子处理NHLF细胞后,Snail、ZEB-1的启动子活性及mRNA表达明显增高,Notch通路中的关键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β-catenin的核转位明显增加,EdU阳性细胞明显增加;细胞上清中Col Ⅰ、Col Ⅲ及Fibronectin分泌水平显著上调,同时β-catenin与NICD、β-catenin与LEF、NICD与CSL的蛋白结合明显增加;使用Notch抑制剂DAPT和Jagged1 shRNA时结果与上述结论相反;AS-Ⅳ能够通过抑制Jagged1进而下调Notch及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抑制β-catenin与NICD、β-catenin与LEF、NICD与CSL的 蛋白结合,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nail及ZEB-1并上调E-Cadherin的启动子活性、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抑制NHLF细胞的过度增殖及Col Ⅰ、Col Ⅲ、Fibronectin的分泌。结论 AS-Ⅳ可能通过抑制Notch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NHLF细胞增殖,减少ECM过度沉积,从而减缓RA-ILD肺间质纤维化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病成纤维细胞黄芪甲苷Notch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肌力、运动功能的干预效果分析

    邢学良曲阳辛贵乐周海纯...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肢体肌力、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针灸科、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医整合康复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中医整合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康法、易筋经联合推拿治疗,共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肌力[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MAS)]、肢体运动功能[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最低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等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两组治疗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步履不稳、气短乏力等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的显效率(51。1%,23/45)和有效率(95。5%,43/4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4。4%(11/45)和82。2%(37/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T、FAM、SS-QOL评分及PSV、EDV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AS、NIHSS评分及RI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增强患者肢体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脑卒中偏瘫中医整合康复针康法易筋经肢体肌力肢体运动功能

    当归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徐志伟李季文马新换杜伟锋...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归作为"分根梢"理论的代表药材,其以不同药用部位分别入药起源于唐代,形成于金元,兴盛于明清;经历代医家临床实践总结,逐渐确立了归头止血、归身补血、归尾活血的作用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当归中含有当归多糖、挥发油、有机酸、无机盐等药效部位及阿魏酸、绿原酸、欧前胡素、藁本内酯等药效成分;在当归头、当归身及当归尾等不同药用部位中,上述药效物质基础的种类分布均匀、区别不大,但含量及相关比例差异明显;多数学者认为,含量、比例差异可能是导致当归不同药用部位存在较大药理作用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对当归不同药用部位中药效物质基础分布情况及相关药理作用的研究,从当归不同药用部位中药效物质基础的种类分布和含量差异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并结合相关药效物质基础对应的药理作用研究,找寻当归不同药用部位间存在的"成分-效用"关系,以期为历代医家将当归按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分别入药提供更强有力的佐证,同时为当归提出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思路。

    当归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药干预脑卒中后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

    苏晶刘立明丁盈月王新娜...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卒中(简称"卒中")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与残疾原因,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脑细胞的损伤和死亡是影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炎症反应是卒中发生发展中的关键病理环节。研究表明,细胞焦亡放大了炎症反应,加重了卒中后病理及神经功能损害。细胞焦亡作为一种新型促炎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卒中病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抑制细胞焦亡可调节脑细胞损伤和死亡的进程,起到神经保护性作用。中药防治卒中具有多通路、多靶点及不良反应较少等独特优势,且疗效显著。中药调控细胞焦亡的机制研究是该领域的新热点。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从细胞焦亡概述、作用机制、信号通路、在卒中治疗中的应用及基于细胞焦亡的中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整理与总结,为进一步提升中药干预卒中的疗效提供新思路。

    细胞焦亡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中药

    补骨脂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范冰冰仲人中马壮韩宇...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补骨脂Psoralea corilyfolia L。是一种常用的重要中药材,主要治疗骨质疏松症,是诸多中医的处方成分。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补骨脂中分离鉴定出30余种化学成分,如香豆素类、黄酮类、单萜酚类、苯并呋喃类等,共同实现补骨脂的作用发挥。大量的体内及体外实验研究表明补骨脂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菌、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抗骨质疏松、增加皮肤色素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补骨脂中有少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指明补骨脂的潜在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仍需继续研究。补骨脂还可通过影响肝再生、氧化应激、胆汁酸平衡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途径引起肝毒性,伴随补骨脂及其复方制剂用药过程中引起肝毒性的报道日益增多,补骨脂的肝毒性也受到广泛关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补骨脂的药理作用和毒性着手,综述该中药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以期为资源综合利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中药补骨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防风多糖体内外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孙萌范海涛姜艳艳刘斌...
    88-91,后插20-后插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体内外多指标免疫调节活性评价方法,研究防风多糖体内外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选用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系,采用CCK-8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中性红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Griess法测定巨噬细胞NO释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释放量。体内实验选用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低下BALB/c小鼠,通过碳粒廓清实验探讨防风多糖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以小鼠免疫器官指数评价防风多糖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并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体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和补体(C3、C4)含量。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防风多糖能够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吞噬能力,并促进巨噬细胞释放NO、TNF-α和IL-6,但对IL-1β的释放量影响不显著。体内实验结果表明,防风多糖可使免疫低下小鼠模型的吞噬能力和免疫器官指数显著提高,并使免疫低下小鼠体内的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和补体(C3、C4)的含量升高。结论 防风多糖在体内外水平均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活性,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防风多糖免疫调节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基于抗炎作用的蒲公英清热解毒物质基础研究

    孙洋洋赵宁柏冬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蒲公英清热解毒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比较蒲公英鲜品匀浆、鲜品水提物和蒲公英干品水提物的抗炎作用差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对比蒲公英鲜品匀浆、鲜品水提物和蒲公英干品水提物中次生物质木犀草苷、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秦皮乙素5种成分含量的差异;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和考马斯亮蓝法分别对比蒲公英鲜品匀浆、鲜品水提物和蒲公英干品水提物中初生物质多糖和蛋白含量的差异;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纯化蒲公英鲜品中的多糖和蛋白类成分,进一步研究其清热解毒的物质基础。结果 蒲公英鲜品匀浆、鲜品水提物和蒲公英干品水提物组小鼠的耳肿胀率分别为0。59、0。85、0。94,其中蒲公英鲜品匀浆提取物中次生物质的含量最低,而初生物质多糖和蛋白类成分含量最高,多糖组和蛋白组小鼠的耳肿胀率分别为0。45、0。74。结论 蒲公英鲜品的抗炎作用优于干品,而且鲜品和干品中次生物质含量差异较小,初生物质中多糖和蛋白的含量差异大,通过进一步研究分离纯化后多糖和蛋白的抗炎作用差异,结果表明蒲公英鲜品中的多糖类成分是发挥清热解毒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蒲公英鲜品成分差异抗炎多糖类成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