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肖庆伟

季刊

1004-468X

0596-2591371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县前直街36号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反映漳州师院教学和科研成果,也有一定的篇辐介绍国内外优秀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生成的历史与现实逻辑

    景云罗玉梅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化过程中,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历史性跨越,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中国实际"的范式,将构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自信,提升到新的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是立足于近代中国社会巨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就历史逻辑而言,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经历了从文化批判到文化反思,再由文化反思到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发展过程,实现了"第二个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内蕴,涵育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确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步入世界舞台的路径.

    "第二个结合"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历史逻辑现实逻辑

    旅游场域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逻辑与具体实践——基于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的田野调查

    余翔张婧娴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旅游场域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蕴含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围绕共享文化的内核吸引逻辑是旅游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关系的基础,过程递进逻辑和场域拓展逻辑是两者关系的时空作用界面.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作为东部地区畲族人口集聚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群众.通过采用文献梳理、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从经济交往、文化交流、空间交融等方面生动展现了大均乡旅游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状况,并从其显著成效中总结出实践经验,以期为良性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地区同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借鉴.

    旅游场域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交往交流交融

    片酬限制对影视公司总成本的影响——基于"明星限薪令"的准自然实验

    任力陈湘芸
    1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影视产业饱受争议的"天价片酬""阴阳合同"等问题,我国已出台了相关的限薪政策,但政策实施效果仍缺乏明确结论.基于2018年的"明星限薪令"政策,运用PSM-DID方法对2014-2021年88家文化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明星限薪令"能够显著抑制影视文化上市公司的营业总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政策对不同等级城市的企业没有产生异质影响,但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差异性影响——对非国有企业产生的政策效应显著大于国有企业.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健.要应对"天价片酬"问题,应完善片酬管理法律体系,重视影视作品质量提升,建立成熟的造星机制,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和政策建议,促进中国影视产业的良性发展.

    中国影视产业"明星限薪令"双重差分

    施琅研究若干问题辨析

    连心豪
    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的研究高度评价施琅将军进击澎湖、统一台湾并力主留台的丰功伟绩.近二十年来,时有标新立异之说,甚至附会庸俗政治,混淆是非黑白,蓄意诋毁抹黑.今就施琅与澎湖海战、台湾弃留、请封"天后"等争议问题进行辨析.

    施琅澎湖海战台湾弃留请封"天后"

    闽台"大神尪"傩舞的表演形态比较研究——以闽台传统文化承继关系探讨为主

    郑玉玲李雅莹
    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神尪"傩舞是中国傩文化在闽台区域遗存的一支傩舞支脉,它以非语言文字符号的祭仪表演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自古以来闽地神尪傩舞由福建移植至台湾地区,两岸长期互动,构建起"闽台傩舞文化圈",在求同存异的张力中共创了两岸神尪傩舞文化共体.通过舞蹈形态学等研究方法,从"舞情、舞律、舞图"三要素论比较闽与台的"大神尪"傩舞形态特征的异同及其关系,剖析闽台"大神尪"傩舞在角色塑造、动律身段、阵法构图上呈现表演形态一脉相承的艺术基因特征,从中窥见其对闽台中华传统傩文化的承继关系.

    闽台"大神尪"傩舞表演形态比较研究承继关系

    萃新谜社考

    连志荣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萃新谜社是民国时期成立于厦门的,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民间灯谜活动社团.谜社成立于1914年,到1938年停止,前后持续了二十五年之久.其成员通常为十多人,鼎盛期则多达数十人.抗战胜利后,几位萃新谜社主将重聚于厦门,与新加入的姜老渔并称"春灯四皓""春灯五老".萃新谜社在活动方式上既有与其他谜社的共同之处,又具有自己的特色;活动内容不仅限于单纯的文字游戏,而且能积极参与思想文化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出了灯谜所具积极的社会作用.

    灯谜萃新谜社《灵箫阁谜话初集》姜老渔

    敦煌写本《立成算经》中若干重要问题新探

    张永萍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敦煌遗书计有二十余件算学写本,其中S.930V《立成算经》保存相对完整,其内容丰富,与《孙子算经》的大部分内容相类,包括对度、量、衡的规定和九九乘法表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李俨先生对敦煌写本《立成算经》进行了研究,此后鲜少有学者涉猎此件.通过对S.930V进行录文、梳理,并结合录文对古代算筹法、度量衡等进行研究后发现:古算筹法计数分为横式、纵式,不同数位对应不同模式的算筹,如此错落间隔,清晰计数;零作为特殊的数字,算筹在计数时会为之留有空位;度、量、衡采用十进位制,且保有敦煌地区的特色,反映出中古时期敦煌地区社会经济的状况.

    立成算经孙子算经九九表古算筹

    《全宋文》补目辑考——以蓝田吕氏家族墓地出土文献为中心

    李如冰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蓝田吕氏家族是关中望族,对北宋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一定影响.其家族墓地的发掘震惊考古界,被评为2010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墓地出土墓志二十八方以及器铭若干,均为传世文献所未见,是《全宋文》未收之佚文.这些墓志不但是反映蓝田吕氏家族及相关人物仕宦、婚姻、交游、文学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对于宋代社会史等相关研究亦有裨益.

    蓝田吕氏墓志全宋文

    论现代散文别集选本的"自选"与"他选"

    胡康嘉汪文顶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现代散文选本可分为别集选本、总集选本两大类.别集选本是反映单个作家创作成就的代表作品选集,依据编者身份可再分为"自选集"和"他选集".作家"自选"具有"他选"所不及的自知之明和真切之感,但也可能带上个人偏好而有所遮蔽."他选"可秉持选家的超然立场、编选意图和鉴赏眼光,选出既可体现作家特色又可体现选家用意的选本.这两类别集选本突显了现代散文家的创作成就和个性风格,强化了现代散文的文学观念和分体意识,推动了现代散文的经典化进程,对经典作家和经典名篇的选认和传播发挥了选学特有的功能.

    现代散文别集选本自选他选经典化

    心尖·足下·口腹:林文月的散文书写

    李小蓉袁勇麟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台湾散文不仅延续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传统,还受到外界文化影响,散文创作在形式、主题等方面愈发丰富多样.林文月兼具学者、作家与翻译家三重身份.她通读古今中外经典,不断超越自我,以"跨境""拟古"推动散文形式创新,并坚持散文书写"真挚""非虚构化"的创作原则.她的散文创作多以主题式书写策略,覆盖回忆书写、旅行书写、饮食文化等主题内容,树立散文书写典范,把当代台湾散文带入专业化写作.

    林文月散文回忆书写旅行书写饮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