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王键

月刊

1672-7134

cjtcm@163.com

0551-2821750

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永红路15号

中医药临床杂志/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中医药临床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系列期刊之一。创刊15年来,一直坚持以临床为主,面向基层、质量第一的办刊宗旨,是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病常用对药分析

    刘岩付利华
    2324-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病在中医学中可属"眩晕""头痛""风眩""脉胀"等病证范畴,治疗当脏腑辨证与络病辨证相结合,灵活辨证论治,药简力专以达疗效为原则,如配伍柴胡、黄芩、桂枝疏肝理气通络;以川芎、当归辛温通络;以天麻、钩藤清热息风,调肝通络;以三棱、莪术破血通络,更甚者以水蛭、地龙搜剔通络;以黄芪、当归补虚通络;以半夏、茯苓、陈皮以健脾化痰通络.为从络病理论治疗高血压病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指导诊断及用药.

    高血压病络病药对

    从脾论治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阮卓林陈伟张芸刘雪晴...
    2328-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作为近年头晕常见的诊断之一,其持续时间较长,困扰患者生活,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治疗手段主要以抗焦虑药物治疗为主,但其停药困难且不良反应较大,加重患者负担,影响其生活质量.中医将该病归于"眩晕"范畴,认识久远,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不适,且不良反应较小.该文总结了陈伟副教授多年临床治疗经验,认为脾虚是导致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的主要病因病机,脾土虚弱造成肝、肾、肺三脏功能失调,邪气入侵.健脾以补三脏、扶正气、祛邪气.在治疗上采用自拟方参术健脾除风合剂,旨在能为其中医认识与用药提供新思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脾脏扶正临床经验

    宣、温、健三阶段治疗变应性鼻炎探析

    郑秀霞曹罗元黄雯晖赖子建...
    2332-2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应性鼻炎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诱发哮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西药治疗存在可能出现全身副作用、局部不良反应等安全性问题,而免疫治疗更受到疗程长、疗效个体差异大等问题的掣肘.针对这样的情况,试图围绕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药治疗这一课题展开探讨,在对变应性鼻炎传统病因病机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将变应性鼻炎治疗大致分为早、中、后三期,早期(发作期)以宣为主,辅以清利;中期(亚急性期)温中、宣肺并重,根据临证情况适当倾斜宣、温的天平;后期(缓解期)健脾、养阴并重,辅以宣肺、温中、祛瘀,兼固表、补肾随证加减,从治病求本层面探讨了变应性鼻炎的中药治疗原则,从而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得出结论:变应性鼻炎的中药治疗分为"宣-温-健"三阶段治疗,其中关键的是早中期治疗.

    鼻炎宣肺疏风健脾温中祛瘀养阴

    《丹溪心法》治咳用药规律分析

    宋英刘锐
    2336-2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丹溪心法》中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方法:通过阅读全文收集《丹溪心法》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 软件建立咳嗽方药数据库,采用古今云医案平台(V2.3.5)网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 36 首方剂,涉及 90 味中药,高频使用中药(频次≥7)依次为半夏、苦杏仁、甘草、青黛、姜汁、茯苓.功效以清热类药物最多.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肺经、肝经、脾经为主;基于古今云医案平台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甘草-半夏、茯苓-半夏、茯苓-甘草等 5 对药对;通过聚类分析得到①苦杏仁②半夏、甘草、茯苓③浙贝母、青黛、姜汁、香附 3 首聚类方.结论:朱丹溪在用药上寒温并用,攻补兼施,重视培土生金,肺、脾、肝同治,注重气、血、痰、郁学说,并将解郁化痰之法运用于咳嗽中.

    丹溪心法咳嗽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异病同治"规律研究

    任维龙张艳高兆清王进强...
    2340-2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研究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异病同治"的用药规律.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治疗膝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中的中药方剂,构建数据库.进而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对治疗膝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的高频用药、组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该研究分别筛选出膝骨关节炎 92 首处方、骨质疏松症 106 首处方,膝骨关节炎中应用频数较高的有牛膝、当归、熟地黄、白芍、甘草等,骨质疏松使用频率较高的有熟地黄、淫羊藿、黄芪、当归、杜仲等,单味药二者均以当归、熟地使用频次最高.常用药对均分别以熟地黄-淫羊藿与牛膝-当归使用频次最高.聚类分析分别得到两者核心药物组合,与各自病机相符.结论:数据挖掘结果表明骨质疏松和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都注重应用补肾、活血药,此为"同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也兼顾外邪常应用祛风寒湿、祛风湿热药物,而骨质疏松则注重补气健脾药物的应用.为更好的辨证治疗两种疾病提供文献挖掘基础,为两者"异病同治"提供一定的循证科学依据.

    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炎数据挖掘用药规律异病同治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

    耿飞飞崔小敏曲彤鲁文静...
    2346-2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索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证候及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从建库起至 2023 年 10 月有关中药治疗RA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频次分析、相关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方剂 344 首.该病有风寒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等 8 个证型,共使用单味中药 251 味,累计使用 4066 次,使用频次前 5 的依次是甘草、当归、桂枝、白芍和黄芪.使用频次>50 次的中药有 30 味,涉及 13 种功效,以发散风寒药、补血药、补气药和祛风寒湿药为主.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系数高的 20 种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羌活→独活和羌活→独活、桂枝等以独活为核心的药物配伍.聚类分析得到 2 个新方组合,针对不同证型可辨证论治.结论:该研究明确了中医治疗RA以益气养血,补益肝肾为主,祛风除湿止痛为辅的用药特点,可为RA的中医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

    类风湿关节炎用药规律数据挖掘药物配伍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针刺治疗平衡障碍选穴规律

    纵艳平王茎曾永蕾郭锦晨...
    2354-2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刺治疗平衡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以针刺治疗平衡障碍的相关文献为检索内容,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中自建库至 2023 年 6 月的文献进行检索.将文献中符合条件的腧穴录入Microsoft Excel 2021 软件表格内,建立针刺治疗平衡障碍的腧穴频次频率、归经、特定穴、分布部位等信息的数据库.采用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SPSS Statistics 25.0 及SPSS modeler 18.0 Web复杂网络对纳入的处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Ward聚类分析并绘制树状图及高频腧穴与核心处方的Web网络图.结果:①共收录文献 132 篇,其中针刺处方178条,穴位196个,穴位使用总频次1735次;②腧穴使用频数位居前10的分别是风池、足三里、百会、合谷、三阴交、曲池、太冲、阳陵泉、风府、太溪;③使用频数位于前 5 的经脉分别是督脉、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④腧穴使用部位选择主要以头面颈项部及下肢部为主;⑤特定穴的使用频数最高的是交会穴;⑥针刺治疗平衡障碍的高频穴位是风池-完骨、风池-天柱和风池-完骨-天柱;⑦前 31 位高频腧穴(频率>15 次)可分为 7 个有效聚类群.结论:针刺治疗平衡障碍形成了以"通督调神,疏通经络"为主要治疗原则,以远近配穴为主体的配伍规律,并重视多气多血之阳经的应用,呈现出以风池、百会、足三里、曲池、合谷为核心的基础穴位处方.

    平衡障碍针刺数据挖掘选穴规律

    "补肾活血"方改善脑小血管病患者信息处理速度

    范欣郝家乐罗乐吴晓翠...
    2363-2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改善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信息处理速度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 176 例"肾精亏虚合瘀血阻络型"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 91 例和对照组 85 例.治疗组患者接受补肾活血中药治疗 3 个月,2 组患者均随访 1 年;比较 2 组患者整体认知、信息处理速度和步态变化.结果:2 组患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经 3 个月治疗,中药组患者认知整体水平较前升高,连线试验、步态试验完成时间较前缩短(P<0.05).随访 1 年,中药组患者认知整体水平较治疗前稍有提高(P<0.05);对照组患者在连线试验完成时间、步态测试完成时间均较中药组延长(P<0.05).结论:补肾活血治疗可改善患者整体认知功能及信息处理速度,并且延缓患者 1 年信息处理速度下降程度.

    补肾活血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信息处理速度步态

    头针联合清肝安神汤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临床研究

    董万良侯剑锋魏悦任晨宇...
    2368-2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头针联合清肝安神汤对失眠属肝郁化火型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 60 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 2 组,每组 30 例.治疗组给予头针联合清肝安神汤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 4 周后,分别将治疗前后 2 组的总有效率、Pittsburgh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中医证候评分指标比较,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组在经过 4 周的治疗周期后,总有效率达到 93.33%,而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的以上三项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相比于对照组,其各项评分降低更显著,且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结论:头针联合清肝安神汤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的治疗效果显著.

    头针清肝安神汤肝郁化火型失眠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对痰湿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赵璐闫玉琴潘常玉
    2373-2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对痰湿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痰湿型高血压患者 92 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2 组各 46 例.对照组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2 组均治疗 1 个月.观察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观察组同时期变化差异不显著(t=0.260,P=0.795、t=0.283,P=0.778),治疗 1 个月后,2 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t=13.774,P=0.000,t=15.238,P=0.000)、(t=11.239,P=0.000,t=11.382,P=0.000),且观察组(132.82±5.12)mmHg、(80.87±3.65)mmHg 较对照组(136.11±5.35)mmHg、(83.17±3.88)mmHg低,差异显著(t=3.013,P=0.003、t=2.928,P=0.004).与对照组治疗前的中医症候积分相比,观察组同时期变化差异不显著(t=0.406,P=0.686),治疗 1 个月后,2 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降低(t=29.320,P=0.000、t=29.249,P=0.000),且观察组(5.24±0.87)分较对照组低(6.05±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0,P=0.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45/46(97.83%)]高于对照组[40/46(86.96%)],差异显著(χ2=3.866,P=0.049).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对痰湿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并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良好.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苯磺酸氨氯地平痰湿型高血压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