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癌症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癌症进展
癌症进展

赵平

双月刊

1672-1535

aizhengjinzhan@126.com

010-65295967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9号

癌症进展/Journal Oncology Progres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反映国内外肿瘤医学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学术交流。它主要面向广大从事肿瘤临床和科研的工作人员以及其它相关的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改良小切口切除术对甲状腺瘤患者应激反应、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

    岳苗苗刘冬冬崔艳艳
    48-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切除术对甲状腺瘤患者应激反应、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88例甲状腺瘤患者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小切口切除术,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给予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应激反应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C)、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天,两组患者TAC、NE、皮质醇、IL-6、TNF-α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TAC、NE、皮质醇、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和CD4+/CD8+均高于本组术前,CD8+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开放手术,改良小切口切除术应用于甲状腺瘤患者,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轻对患者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甲状腺瘤改良小切口切除术免疫功能应激反应指标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吴娇祝中荣吴晓霞肖娜...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80例乳腺结节患者(共92个结节)均进行CDFI以及UE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CDFI、UE单独及联合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CDFI检查诊断乳腺恶性结节的准确度为78.26%(72/92),特异度为77.78%(42/54),灵敏度为78.95%(30/38);UE检查诊断乳腺恶性结节的准确度为76.09%(70/92),特异度为88.89%(48/54),灵敏度为57.89%(22/38);CDFI联合UE检查诊断乳腺恶性结节的准确度为91.30%(84/92),特异度为88.89%(48/54),灵敏度为94.74%(36/38);CDFI联合UE检查诊断乳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UE、CDFI单独检查.结论 CDFI联合UE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比单一诊断更具有优势.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超声弹性成像乳腺良性结节乳腺恶性结节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免疫组化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寇月阳张元芬姚德生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免疫组化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20例宫颈癌患者,其中HR-HPV阴性40例,HR-HPV阳性80例.比较HR-HPV阴性和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组化指标(p16、Ki-67、p53)及预后.结果 HR-HPV阴性和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阴性宫颈癌患者p16、Ki-67阳性率及5年生存率均低于HR-HPV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HR-HPV阴性宫颈癌患者发病年龄更低、腺癌比例更高、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更低、p16和Ki-67阳性率更低、预后更差.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临床特征免疫组化指标预后

    综合性干预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侯晓俊房芳孙万日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性干预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04例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常规干预组和综合性干预组,每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院内感染情况、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综合性干预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干预组(P﹤0.01).综合性干预组患者院内感染总发生率为3.85%,低于常规干预组患者的15.38%(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综合性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综合性干预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性干预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85%,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患者的26.92%(P﹤0.01).结论 综合性干预应用于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降低院内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

    综合性干预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院内感染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不同加量方式调强放疗治疗盆腹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李文裕何静邱梅英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加量方式调强放疗治疗盆腹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调强放疗加量方式的不同将82例盆腹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后程加量调强放疗)和研究组(n=41,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危及器官照射剂量、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放疗完成时、放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92.68%、90.24%,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17%、6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直肠最大剂量(Dmax)、小肠Dmax、膀胱D2c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外照射时间和整体治疗完成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4.1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后程加量调强放疗相比,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治疗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危及器官照射剂量,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

    宫颈癌后程加量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照射剂量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鳞状细胞癌抗原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白咪红崔雅婷魏宝曹喻...
    68-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2例NSCLC患者和93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ProGRP、SCCA水平,比较不同组织学类型NSCLC患者ProGRP、SCCA的水平和阳性表达率,比较两组受试者和不同临床特征NSCLC患者的ProGRP、SCCA阳性表达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roGRP、SCC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NSCLC的诊断价值.结果 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血清SCCA水平高于腺癌及大细胞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状细胞癌患者SCCA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roGRP、SCC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8%、78.69%,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ProGRP、SCCA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ROC曲线显示,ProGRP联合SCCA检测诊断NSCLC的AUC为0.797(95%CI:0.714~0.880),灵敏度为90.59%,特异度为89.25%,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测.结论 ProGRP、SCCA在NSCLC患者中阳性表达率均较高,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NSCL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非小细胞肺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鳞状细胞癌抗原

    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后发生栓塞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丽敏王璐曹阳博刘栋利...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发生栓塞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是否发生栓塞综合征将120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分为未发生组(n=63)和发生组(n=5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发生栓塞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的性别、心脏病病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P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肿瘤数目、肿瘤直径、文化程度、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术前疼痛情况、甲胎蛋白水平、Child-Pugh分级、巴塞罗那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是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发生栓塞综合征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有心脏病病史、ECOG PS评分为1分均是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发生栓塞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性别、心脏病病史、ECOG PS均是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发生栓塞综合征的影响因素,临床应考虑上述因素,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栓塞综合征

    多元化延续性干预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张俊霞张小红汪云朋王鹏...
    76-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元化延续性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96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9),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延续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上肢功能活动情况[臂肩手功能障碍评估表(DASH)]、上肢淋巴水肿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DASH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研究组患者DAS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元化延续性干预可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多元化延续性干预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康复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脑保护效应分析

    曾正鹏杨鑫常遇春张恩茂...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脑保护效应.方法 选取300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不同右美托咪定剂量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全身静脉麻醉后行甲状腺癌根治术,高、低剂量组在麻醉诱导后经静脉给予1.0 μg/kg、0.5 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10 ml,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比较3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麻醉相关指标、止痛镇静效果、脑保护效应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中枢神经特异蛋白β(S100β)]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前(T0)、麻醉诱导时(T1)、手术开始15 min时(T2)、病灶切除时(T3)、手术缝合时(T4),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患者的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pO2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4、12 h,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 h,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患者的NSE、GFAP、S100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改善患者手术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苏醒,具有良好的止痛镇静效果和脑保护作用,且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安全性更好,可在临床推荐使用.

    甲状腺癌右美托咪定不同剂量脑保护效应

    MRI三维容积式插入法屏气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对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

    杨达刘亚南李倩陈彦君...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RI三维容积式插入法屏气检查(3D-VIBE)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对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胰腺癌患者,均进行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与3D-VIBE序列MRI检查.以手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SE-EPI与3D-VIBE序列诊断胰腺癌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E-EPI与3D-VIBE序列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胰腺癌患者SE-EPI和3D-VIBE序列扫描的强化特征.以手术实际切除为标准,分析SE-EPI与3D-VIBE序列对胰腺癌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结果 SE-EPI与3D-VIBE序列诊断胰腺癌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0.875、0.850,P﹤0.01).ROC曲线显示,3D-VIBE序列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SE-EPI序列.3D-VIBE序列的动脉早期信噪比(SNR)、动脉晚期SNR、动脉早期对比度噪声(CNR)、动脉晚期CNR均明显高于SE-EPI序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E-EPI与3D-VIBE序列评估胰腺癌可切除性与手术实际切除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0.967、0.992,P﹤0.01).结论 MRI 3D-VIBE序列对胰腺癌及其T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对其可切除性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三维容积式插入法屏气检查胰腺癌可切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