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癌症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癌症进展
癌症进展

赵平

双月刊

1672-1535

aizhengjinzhan@126.com

010-65295967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9号

癌症进展/Journal Oncology Progres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反映国内外肿瘤医学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学术交流。它主要面向广大从事肿瘤临床和科研的工作人员以及其它相关的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检测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肺炎的预测价值

    万颖罗俊峰曾文兴巢玲...
    392-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检测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72例胃癌患者按术后是否并发肺炎分为观察组(并发肺炎)30例和对照组(未并发肺炎)4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IL-8、IFN-γ、TNF-α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IL-8、IFN-γ、TNF-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肺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IFN-γ、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6、IL-8、IFN-γ、TNF-α联合检测预测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肺炎的灵敏度(94.85%)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75.12%、71.86%、69.82%、72.84%).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肺炎患者血清IL-6、IL-8、IFN-γ、TNF-α水平异常升高,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肺炎的预测灵敏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肺炎

    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雷彬花田春桃苏静
    395-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2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33),两组均给予化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34.6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2.12%(P﹤0.05),疾病控制率为87.7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和CD4+/CD8+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KPS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对晚期NSCLC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相对较高.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功能炎性因子

    基于Caprini量表的分级干预在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戚陆燕李青青韩晨晨李肖华...
    400-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Caprini量表的分级干预在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206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103)和观察组(n=103),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基于Caprini量表的分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血栓最大宽度、术后恢复指标、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及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和血栓最大宽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Caprini量表的分级干预可降低老年肺癌手术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肺癌Caprini量表分级干预静脉血栓栓塞生活质量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影响因素分析

    白爽申兴勇李妮张晶...
    405-408,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62例非小细胞癌(NSCLC)免疫治疗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NSCLC免疫治疗患者发生VTE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2例NSCLC患者中,发生VTE 36例,未发生VTE 2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可能不是NSCLC免疫治疗患者VTE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临床分期、吸烟史、饮酒史、O型血情况、体重指数(BMI)、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PS)评分、TG水平、TC水平、TT、PT、APTT、FIB水平、D-D水平、血小板计数均可能是NSCLC免疫治疗患者发生VTE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COG PS评分≥2分、TG﹥1.7 mmol/L、TC﹥5.2 mmol/L、D-D≥0.5 mg/L均是NSCLC免疫治疗患者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SCLC免疫治疗患者VTE的发生风险较高,ECOG PS评分≥2分、TG﹥1.7 mmol/L、TC﹥5.2 mmol/L、D-D≥0.5 mg/L均是NSCLC免疫治疗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静脉血栓栓塞影响因素

    MRI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任岳宝张英田会峰
    409-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MRI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肺癌患者均行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60例患者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MRI相关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各参数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MRI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8.57%(31/35),特异度为96.00%(24/25),准确度为91.67%(55/60),MRI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与手术病理结果高度一致(Kappa=0.690).转移组患者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病灶/脊髓信号比值(LSR)、标准摄取值(SUV)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表观弥散系数(ADC)明显低于未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发现,Ktrans、Ve、ADC、LSR和SUV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结论 MRI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高.

    MRI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

    右美托咪定在肝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永杰卫肖肖谢小娟
    413-416,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在肝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麻醉诱导前是否使用DEX将98例肝癌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52).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1.0 μg/kg的DEX,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标[神经肽Y(NPY)、P物质(SP)、多巴胺(DA)]、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胃肠功能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术后恢复指标及术后院内感染情况.结果 手术后3天,两组患者NPY、SP、DA水平均高于本组手术前,观察组患者NPY、SP、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T1)至手术后2 h(T4),观察组患者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3天,两组患者CCK水平均高于本组手术前,GAS、MTL水平均低于本组手术前,观察组患者GAS、MT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CK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给予DEX对肝癌手术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胃肠功能影响较小,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并且降低术后院内感染率.

    右美托咪定肝癌血流动力学胃肠功能术后恢复院内感染

    以卡瑞利珠单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策略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

    李瑞华韩正全
    417-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以卡瑞利珠单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策略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或靶向治疗,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29例,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为72.22%(26/36),高于对照组的33.3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或靶向治疗能改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PFS和OS,且耐受性较好.

    食管鳞状细胞癌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疗效

    超声、糖类抗原125Ⅱ、糖类抗原153Ⅱ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王琼彭红玲贺敏
    423-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糖类抗原125Ⅱ(CA125Ⅱ)、糖类抗原153Ⅱ(CA153Ⅱ)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93例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为4级及以上的乳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CA125Ⅱ、CA153Ⅱ检查.比较不同超声征象乳腺疾病患者的BI-RADS分级,比较乳腺良性疾病和乳腺癌患者的CA125Ⅱ、CA153Ⅱ水平.采用Kappa检验分析超声、CA125Ⅱ、CA153Ⅱ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超声、CA125Ⅱ、CA153Ⅱ单独及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93例患者中,乳腺癌患者8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8例.不同肿块形态、钙化灶、毛刺征、内部回声、血管征、纵横比乳腺疾病患者的BI-RADS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的CA125Ⅱ、CA153Ⅱ水平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CA125Ⅱ、CA153Ⅱ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08,高于三者单独检查的0.472、0.430、0.411.ROC曲线显示,超声、CA125Ⅱ、CA153Ⅱ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AUC为0.908,高于三者单独检查的0.804、0.855、0.799;超声、CA125Ⅱ、CA153Ⅱ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0.941,高于三者单独检查的0.859、0.835、0.847.结论 乳腺癌患者中CA125Ⅱ、CA153Ⅱ表达均升高,超声、CA125Ⅱ、CA153Ⅱ联合检查对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超声糖类抗原125Ⅱ糖类抗原153Ⅱ乳腺癌诊断价值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预防性照射的靶区勾画范围

    黄琳章斌黄松华杨力宝...
    427-430,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预防性照射的靶区勾画范围.方法 选取149例乳腺癌患者,均进行MRI检查,记录乳腺癌病灶位置.选取其中10例左乳腺癌且采取保乳术的患者,分别进行全乳房靶区勾画和乳腺腺体靶区勾画,比较两种靶区勾画方法的剂量学参数.结果 MRI检查显示,149例患者的乳腺癌病灶均位于乳腺腺体内或乳腺腺体边缘,没有患者的乳腺癌病灶独立发生于乳腺腺体外的脂肪组织内.乳腺腺体靶区勾画的照射体积、心脏平均剂量、左肺V20均明显低于全乳房靶区勾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对保乳术后患者进行全乳预防性照射时,除原发灶部位需要外扩以降低复发风险外,靶区勾画应仅限于影像学上可见的残余乳腺腺体,无需涵盖整个乳房,从而减少全乳腺照射体积,降低肺部和心脏照射剂量,对部分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有益.

    乳腺癌MRI检查保乳术靶区勾画

    分阶段认知行为干预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丹李红杰赵勇罗珊珊...
    431-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阶段认知行为干预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0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5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分阶段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遵医行为、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遵医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95%(P﹤0.01),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3%(P﹤0.0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6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71%(P﹤0.01).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4.13±2.0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28.25±2.3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应用分阶段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提高遵医行为、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非小细胞肺癌分阶段认知行为干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