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田亚平

双月刊

1006-1703

bjmy@china-isotope.com

010-68525141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号305室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Journal Labeled Immunoassays and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同位素公司主办的医学刊物,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兼顾的原则,集中刊登国内标记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其他非同住素标记免疫分析、免疫荧光分析等)领域内的理论、应用及技术创新和改进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脑脊液与血多指标联合诊断模型对神经外科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价值

    陈彤岩史一君姜文灿王冬至...
    589-592,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脑脊液与血多项实验室常规检查预测细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培养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2020~2023年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细菌性脑膜炎(357例)和无菌性脑膜炎(363例)的10项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探究脑脊液与血多项检查对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细菌性脑膜炎组与无菌性脑膜炎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C-WBC)、脑脊液单核细胞比例(C-LY)、脑脊液蛋白浓度(C-PRO)、脑脊液乳酸(C-LAC)、血葡萄糖浓度(B-GLU)、血白细胞计数(B-WBC)、血C反应蛋白(CRP)等7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两组间C-WBC与CR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1).通过对C-WBC和CRP进行联合诊断模型的构建,其诊断AUC=0.727,灵敏度为72.5%,特异性为61.5%.诊断模型为:Y=-1.18×10-4×C-WBC-0.11×CRP+3.118.结论 联合C-WBC与CRP对细菌性脑膜炎与无菌性脑膜炎可以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

    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诊断模型

    阴道微生态在女性阴道炎中分布特征观察

    郝洪超翟艳红朱宏远谢鑫...
    593-595,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在我院妇科门诊就医的女性阴道炎患者其阴道微生态的特征分布.方法 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妇科就医的女性阴道炎患者3478例,对其阴道微生态检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混合性阴道炎患者占比(28.4%)高于单纯性阴道炎(27.77%),单纯性阴道炎中以VVC(12.22%)感染率最高;混合性阴道炎以AV+BV(15.53%)感染率最高.结论 女性阴道炎患者其阴道微生态的特征分布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阴道炎阴道微生态混合性阴道炎感染率

    不同年龄骨关节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郝娜王艳程翔宋萍萍...
    596-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骨关节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及治疗骨关节感染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骨关节感染病原学培养阳性病例,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儿童组(≤16岁)、成人组(17~60岁)及老年人组(≥60岁),采用全自动仪器法对临床分离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按照CLSI2022年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共计分离1010株病原菌,排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1.1%)、表皮葡萄球菌(12.2%)、大肠埃希菌(9.5%)、阴沟肠杆菌(6.8%)和铜绿假单胞菌(5.8%).儿童和成人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首位分离菌,老年人以大肠埃希菌为首位分离菌.老年人的MRSA检出率为56.7%,成人的MRSE检出率为81.8%,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低于15.0%.成人中阴沟肠杆菌和老年人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43.9%和54.5%.未检出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结论 不同年龄组骨关节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不同,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差异,临床可以根据患者年龄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骨关节感染年龄病原学耐药

    北京某医院2018~2022年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菌变迁

    彭召红宋建梅王旭李晓阳...
    602-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CRO)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CRO菌株,使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CRO菌株930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ce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279株(30%),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c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233株(25.05%),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ce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196株(21.08%).统计分析CRO科室分布,显示CRO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ICU)(250株,26.88%),其次是急诊留观(146株,15.70%)和呼吸科(126株,13.55%).标本来源分析显示,CRO主要标本类型是痰标本(638株),其次是尿液标本(99株).3种主要的CRO菌株耐药性分析显示,CRPA对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较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0.6%和84.6%;CRAB和CRKP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2018-2022年,Kpn对亚胺培南(Imipenem,IPM)和美罗培南(Meropenem,MEM)耐药率逐年上升;Aba和Pae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呈波动性变化,2022年较2021年耐药率有所下降,但较2018年有所增长.结论 CRO主要分布在ICU,以呼吸道标本居多,CRPA、CRAB、CRKP整体耐药情况严重,Pae、Aba、Kpn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呈总体上升趋势.医院应加强院感防控措施,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制定用药方案,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以减少CRO菌株的爆发和流行.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

    2016~2022年某医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分析

    孟祥兆邢国征徐婷徐丽...
    609-615,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2016~2022年某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肺炎克雷伯菌引发的感染.方法 对2016~2022年期间临床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重点科室及医院每年的抗菌药物敏感率进行数据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6~2022年临床送检样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7827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963株,占16.6%;检出率在重症监护病房由16.4%上升至34.8%、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老年病医学科的检出率在20%左右;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检出率在15%~25%之间.7年期间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总体呈下降趋势,ICU分离到的菌株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由59.8%下降至28.8%,其他3个重点科室: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老年病医学科在菌株的药物敏感性上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是本医院临床样本分离到的重要临床菌株,其体外药物敏感性变化与临床用药、治疗、患者预后及医疗成本控制有密切关系,医院应加强对其监测、预防及感染控制.

    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性实验临床合理用药

    术前血清中NPM1和PRDX6的表达对结肠癌根治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

    李犹龙张飞功严桦周鸣清...
    616-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中NPM1和PRDX6的表达对结肠癌根治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入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62例,为结肠癌组,同时选取同一段时间在本院体检健康的体检者100例为健康组,qRT-PCR检测NPM1和PRDX6 mRNA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中NPM1和PRDX6表达的相关性,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NPM1和PRDX6高低表达者的生存时间.结果 结肠癌组患者血清中NPM1和PRDX6 mRNA的相对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不同的TNM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不同的分化程度、不同肿瘤浸润深度的结肠癌患者血清中NPM1和PRDX6 mRNA表达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PM1与PRDX6表达呈正相关(r=0.534,P<0.001);NPM1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NPM1低表达患者的生存率(P<0.05),PRDX6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PRDX6低表达患者的生存率(P<0.05),Cox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NPM1和PRDX6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NPM1和PRDX6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NPM1和PRDX6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两者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及预后有关,可能成为结肠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结肠癌NPM1PRDX6预后

    双源CTA联合血清Hcy、CysC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陈枫朱晓强郁明惠
    622-626,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对颅内动脉瘤(I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疑似IA的1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证实78例IA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余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cy、CysC水平.ROC分析双源CTA联合血清Hcy、CysC水平对IA的诊断价值.Logistic分析影响患者发生IA的因素.结果 病例组通过双源CTA检测出61例IA患者,灵敏度为78.21%,特异性为80.85%.病例组血清Hcy、CysC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病例组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比例比对照组高(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Hcy、CysC分别辅助诊断是否发生IA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807(95%CI 0.730~0.884)、0.787(95%CI 0.705~0.869),双源CTA诊断IA的AUC是0.795(95%CI 0.711~0.879),3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33(95%CI 0.891~0.974),均优于各自单独检测(Z=2.845、3.109、2.88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Hcy、CysC是影响患者发生IA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双源CTA联合血清Hcy、CysC对IA有一定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颅内动脉瘤双源CT血管造影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诊断价值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miR-122、miR-195表达及意义

    赵惠丰申雅君
    627-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血清微小RNA-122(miR-122)和微小RNA-195(miR-195)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98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为糖尿病合并甲亢组,选取同期收治的98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另选本院同期98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miR-122和miR-195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血清miR-122、miR-195水平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血清miR-122、miR-195水平对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采用ROC曲线进行判断.结果 健康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甲亢组患者血清miR-122、miR-195表达水平逐渐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FT3、FT4、TSH、HOMA-IR及miR-122、miR-195表达是糖尿病合并甲亢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血清miR-122、miR-195水平与FT3、FT4、FBG、FINS及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TSH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122和miR-195联合诊断糖尿病合并甲亢的AUC显著大于miR-122单独诊断的AUC(Z=2.245,P=0.025)及miR-195单独诊断的AUC(Z=2.182,P=0.029).结论 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血清miR-122、miR-19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合并甲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微小RNA-122微小RNA-195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并发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的临床诊疗特点

    赵威云赵建英高志国宋龙霞...
    634-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后并发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AEP)的临床特征、诊疗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择于2023年6月15日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并发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对患者随访截至2023年12月15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合该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加以总结.结果 本例患者为77岁的男性.起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气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在外院住院给予抗炎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效果欠佳,于2023年6月15日以"肺炎"收治我院呼吸科进行治疗.胸部CT示右肺下叶肺炎、双侧胸腔积液,经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效果欠佳,肺泡灌洗液(BALF)中找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2%,考虑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在抗感染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随访至2023年12月15日,患者病情未复发.结论 COVID-19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引发AEP,AEP可作为COVID-19感染患者的鉴别诊断,尤其是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

    自拟痛风康复方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疗效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探讨

    王璐瑶王贵红陆带果李雪玲...
    638-641,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自拟痛风康复方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疗效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选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本院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共80例,按照统计学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除此外加用自拟痛风康复方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西医症状积分、中医症候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关节疼痛评分以及白介素-8(IL-8)、白介素-12(IL-12)水平.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西医症状积分、中医症候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关节疼痛评分以及IL-8、IL-12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自拟痛风康复方联合糖皮质激素利于增强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疗效,改善疾病症状及关节功能,减轻关节疼痛,并抑制炎症因子水平.

    自拟痛风康复方糖皮质激素痛风急性发作期关节功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