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包头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包头医学院学报
包头医学院学报

李成义

双月刊

1006-740X

btyxyxb@sohu.com btyx@chinajournal.net.cn

0472-7167860

014060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建设路31号

包头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注重刊物的社会效益,执行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时反映本院科研、教学、医疗的新成就、新经验、新技术,传播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繁荣学术研究,促进科技进步,为提高教学、科研、医疗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疾病预防与治疗为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香青兰保护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吴鹏杨占君
    1-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avica L.)对于脑卒中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通过NCBI、CNKI找出香青兰有效成分,使用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香青兰的有效靶点,运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搜索与脑卒中(cerebral stroke)相关靶基因,构建维恩图筛选交集基因,利用cytoscape建立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图并可视化,利用String 软件构建蛋白网络互作图,利用 DAVID 数据库进行 GO 富集和 KEGG 分析.结果:通过查找文献共找出香青兰有效成分 23 个,对应的靶点有 1 682 个,主要分子有NADPH氧化酶4(NOX4)、黄嘌呤氧化脱氢酶(XDH)、髓过氧化物酶(MPO)等;通过PPI 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点57 个;GO富集分析显示涉及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443 个、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104 个、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CC)66 个;KEGG结果显示共涉及信号通路有 143 个,其中主要有癌症通路(hsa05200:pathways in cancer)、PI3K-Akt 信号通路(hsa04151:PI3K-Aktsignaling pathway)、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hsa05022: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等.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香青兰可通过多种靶点、通路等治疗脑卒中,为进一步科学实验提供理论基础.

    香青兰脑卒中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人参皂苷Rb1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

    祝洪博代玉晶赵杰霍东升...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中药人参皂苷Rb1 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为人参皂苷Rb1 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SwissTargetPrediction、SEA 以及SuperPred数据库中预测人参皂苷Rb1 的靶点;使用关键词"Parkinson Disease"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获得有关帕金森疾病的相关的靶点;将人参皂苷Rb1 与帕金森病的靶点相互映射,作Veen图,从而获得交集基因;然后使用Cytoscape3.8.2 软件构建"药物-作用靶点"网络;将韦恩图中与帕金森病相关的 21 个共有药物靶点导入String(https://string-db.org/)数据库中,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预测,从而预测出核心靶点.将人参皂苷Rb1 治疗帕金森病的核心靶点导入到DAVID数据库中,得到GO分析结果和KEGG富集结果.利用 AutoDock Vina对人参皂苷Rb1 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其相互作用活性.结果:人参皂苷Rb1 治疗帕金森病的核心靶点有 4 个,分别为BCL2L1、VEGFA、FGF2、KDR,相关通路 28 条.结合人参皂苷Rb1 的生物学特性,发现人参皂苷Rb1 治疗帕金森病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的生物调节过程,而此调节过程与细胞生物工程中的凋亡的相关机制密切相关.通过关键靶点与人参皂苷Rb1 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靶点相互作用结合性高.结论:人参皂苷Rb1 治疗PD可能是通过减少细胞凋亡的生物过程发挥作用,影响的相关的通路有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通过与BCL2L1、VEGFA、FGF2、KDR等靶点产生作用.

    人参皂苷Rb1帕金森病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肉苁蓉总苷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学习认知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张士滨王璐李浩孙毅红...
    14-1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肉苁蓉总苷是否通过调控突触可塑性进而改善睡眠剥夺模型大鼠学习认知功能.方法:50 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平台对照组(PC)、模型组(Model)、肉苁蓉总苷组(GCs)、艾司唑仑组(Est).通过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制备大鼠睡眠剥夺模型,使用Morris水迷宫、旷场实验分别检测大鼠空间认知功能和情绪变化,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 区神经细胞形态、数量的改变,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突触素(SYN)、突触后膜致密物质95(PSD-9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大鼠学习认知能力明显下降(P<0.05),GCs治疗后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得到改善(P<0.05);旷场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大鼠的运动路程和站立次数显著增加(P<0.05),静止时间明显缩短(P<0.05),焦虑情绪增加.给予GCs治疗后,运动路程和站立次数减少(P<0.05),静止时间增加(P<0.05),焦虑情绪得到改善.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表明,Model组大鼠BDNF、SYN和PSD-95 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给予 GCs 治疗后,可以显著上调 BDNF、SYN 和 PSD-95 的表达量(P<0.05).结论:肉苁蓉总苷可能通过调控突触相关标志物的表达影响突触可塑性,进而改善睡眠剥夺模型大鼠学习认知功能.

    肉苁蓉总苷海马睡眠剥夺学习记忆焦虑突触可塑性

    人参皂苷Rb1减轻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的作用研究

    孙建芳张学军苏姗娜霍东升...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GsRb1)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C57 BL/6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sRb1 给药组(低、中、高剂量组),气管内给予LPS造模,给药组在造模前3d分别腹膜腔注射给予不同剂量GsRb1 预处理,造模 12h将其麻醉,先采集肺泡灌洗液后再处死取出肺组织,计算肺湿/干比,试剂盒检测灌洗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高剂量GsRb1 能明显降低肺组织湿/干比(P<0.05);中、高剂量GsRb1 能明显降低肺组织MPO活性(P<0.05);高剂量GsRb1 明显降低小鼠肺泡灌洗液IL-1β和TNF-α水平(P<0.05);高剂量GsRb1 能明显降低肺组织NF-κB p65 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GsRb1 可能通过调控NF-κB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抑制LPS诱导的小鼠ALI.

    人参皂苷Rb1脂多糖急性肺损伤炎症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及血清Cys C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

    王海燕张永红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2 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以及血清胱抑素C(Cys C)与T2DM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 年9 月至2022 年6 月收治的830 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微血管并发症分为观察组(2 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单纯2 型糖尿病组),比较2 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病程、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血清肌酐(Scr)、尿酸(UA)、血清胱抑素C(Cys 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HbA1c、FPG、Cys C、HDL、APOA是T2DM微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显示,Cys C可作为T2DM微血管病变的潜在诊断指标(AUC=0.707,P=0.000).结论:HbA1 c、FPG、HDL、APOA、高血压、糖尿病病程、Cys C等因素是T2DM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Cys C可作为其潜在诊断指标.T2DM微血管病变管理的关注点不仅要控制血糖,更需要从新的角度寻找预防和治疗靶点,为T2DM微血管病变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2型糖尿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胱抑素C危险因素

    乳腺癌手术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模型构建

    王鸿滨郝习君杨芳陈长香...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手术患者发生上肢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构建影响上肢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风险模型并验证其性能.方法:2021 年2 月至2022 年2 月选取350 例已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5 个月的女性患者进行非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经过Rowe肩关节评估量表评定,将评分<75 分者作为病例组,评分≥75 分者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统计分析乳腺癌手术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满意夫妻关系、高水平自我效能是乳腺癌手术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65~80 岁、伤口痛、失眠、极少主动运动上肢、非常恐惧运动、复发乳腺癌、从不渴望娱乐活动、一点也不和朋友亲近是乳腺癌手术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将以上因素纳入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伤口疼痛、夫妻关系、失眠、主动运动上肢等可干预因素对乳腺癌手术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影响较大.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校正曲线表明列线图预测出的乳腺癌上肢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和实际发生风险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校正后C指数为0.837.结论:构建的乳腺癌手术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风险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可以辅助临床医护人员筛选影响上肢功能障碍的高风险因素,尤其是可干预的疼痛症状、失眠症状、主动运动行为及夫妻关系等,采取早期应对措施,促进术后康复.

    乳腺癌上肢功能障碍危险因素风险模型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头痛的相关性

    刘海黄冠华
    37-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头痛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风险之间的联系,为防治原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头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年龄为 16~24 岁(平均年龄 18.6 岁)的青年,通过体检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以均衡混杂因素,结合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匹配前后原发性头痛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匹配前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在民族(P=0.007)、BMI(P=0.005)、高血压家族病史(P=0.017)、食用盐情况(P=0.004)、食肉种类(P=0.015)、是否饮食搭配(P=0.015)、睡眠质量(P=0.018)、每周体力活动量(P<0.001)、久坐时间(P=0.023)、头痛类型(P<0.001)等方面均有差异.进行 1∶1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获得246 例匹配资料,并且两组间混杂因素达到均衡.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匹配前偏头痛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无头痛组的 4.474 倍,紧张型头痛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无头痛组的1.942 倍,其他头痛组与高血压无关.匹配后偏头痛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无头痛组的 2.532倍,紧张型头痛组与其他头痛组与高血压无关.结论:原发性头痛中的偏头痛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存在影响作用,偏头痛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倾向性评分匹配

    急性脑梗死外周血中Circ-BBS9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张海燕袁瑞周文荟刘丹...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ACI)中环状RNA-BBS9 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作为ACI早期诊断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随机选取2021 年 1 月至 12 月收治的34 例ACI患者作为病例组,41 例非ACI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并采血行生信分析,筛选出差异性最大的Circ RNA作为目的基因,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和目的基因表达水平与ACI 发生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分析目的基因诊断ACI的价值.结果:病例组的男性占比、年龄、高血压病史率、冠心病病史率、吸烟史占比、饮酒史占比、血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最大的 Circ RNA为Circ-BBS9.病例组的Circ-BBS9 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性别、年龄、高血压患病史、冠心病患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血压水平以及Circ-BBS9 表达均是ACI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其中Circ-BBS9 表达水平与ACI 发生呈负相关(P<0.05),其他因素与ACI发生呈正相关(P<0.05).Circ-BBS9 具有诊断ACI的价值.结论:Circ-BBS9 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保护因素,Circ-BBS9 的表达水平是影响ACI 发生的独立因素,外周血检测Circ-BBS9 具有预测ACI发病的潜在价值.

    急性脑梗死Circ-BBS9实时荧光定量PCR环状RNA生信分析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围术期认知功能紊乱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李荣刘飞飞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围术期认知功能紊乱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受损的影响.方法:60 只 18~22 月龄老年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6 组:对照组、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PND)模型组(脾切除)、舒芬太尼A组(脾切除+舒芬太尼 1 μg·kg-1)、舒芬太尼B组(脾切除+舒芬太尼2 μg·kg-1)、舒芬太尼C 组(脾切除+舒芬太尼 4 μg·kg-1),舒芬太尼D组(脾切除+舒芬太尼8 μg·kg-1),每组 10 只.通过脾切除手术构建SD雄性老年大鼠PND模型.首先利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连续5d的空间获得性实验后,于第 6 天对除了对照组以外的其它各组老年大鼠进行模型构建和(或)术前腹腔注射舒芬太尼干预.所有老年大鼠均于术后的第 1、3 和7 天再对老年大鼠进行空间记忆测试.结果:空间获得性实验会使老年大鼠对于平台位置的记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深(P<0.05),大鼠对平台位置获得了有效的记忆,且各组之间没有差异.参考记忆测试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其它各组术后的空间记忆能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舒芬太尼B组、舒芬太尼C组、舒芬太尼D组术后的空间记忆能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C组与除了对照组之外其它各组的空间记忆能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老年大鼠术后空间记忆的影响不同,腹腔注射4 μg·kg-1 舒芬太尼可以明显改善脾切除PND模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舒芬太尼不同剂量认知功能紊乱围术期术后老年大鼠

    含荜铃胃痛颗粒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的Meta分析

    孟旨毅孟宪梅刘飞飞张静洁...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荜铃胃痛颗粒联合西药三联或四联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与传统西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收集有关荜铃胃痛颗粒应用于H.pylori根除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年限均为数据库建库至2022 年 11 月,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以及文献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4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 篇文献,506 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在 H.pylori 根除率方面,试验组高于对照组(OR=4.18,95%CI:2.57~6.79,I2=0%,P<0.00001).在安全性方面,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30,95%CI:0.10~0.85,I2=0%,P=0.02).结论:含荜铃胃痛颗粒的中西医整合治疗方案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均明显优于西药四联、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荜铃胃痛颗粒中西医结合根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