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万明春

双月刊

1008-6390

jyp595@163.com

023-86380032

400067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9号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重庆市教委主管,重庆教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托育评估人员专业素养指标体系

    刘亮杨哲张琳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托育评估是规范托育机构行为,提高托育服务质量,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托育机构管理的重要组成.构建托育评估人员专业素养指标体系是规范开展托育评估的关键要素.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三轮专家咨询,构建包含专业理念与道德、评估基础与技能及评估组织与实施 3 个一级指标、7 个二级指标和 23个三级指标的托育评估人员专业素养指标体系,为托育评估人员的专业化发展及专业素养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助推托育行业高质量发展.

    托育评估评估人员专业素养

    协同与存异:新时代高师院校与幼儿园的合作现状与优化建议——基于C市的调查

    李雪刘意如庞小玲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回应广大百姓对"幼有优育"的美好向往和殷切期盼,需要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学前教师队伍.高师院校与幼儿园的合作是促进学前教育教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 715 名重庆市幼儿园教师的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具有比较强烈的合作意愿,单一化的合作内容占据主要比例,线下群体交流是主要的合作方式,合作保障措施尚有提升空间.建议从深化协同共赢的合作理念、构建匹配性强的差异化合作内容、拓展灵活多样的合作途径、健全合作管理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优化合作的实效.

    高师院校幼儿园协同差异化合作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0~12岁儿童教育发展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85页

    陈鹤琴儿童游戏思想的衍变、表征与启示

    邓小丽唐赢易星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鹤琴作为我国学前教育之父,自 20 世纪 20 年代起便开始关注儿童游戏,其儿童游戏思想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鼓楼幼稚园课程实验及"活教育"理论体系等领域的研究中不断演进.他强调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提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认为游戏对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陈鹤琴通过长期观察和实践,总结出儿童游戏的多重价值,并致力于实现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在家庭教育中和在幼稚园课程教学中的合理化.他的儿童游戏思想不仅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基础,也为现代幼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陈鹤琴儿童游戏思想游戏化教学家园共育

    小学课堂游戏的设计思路与实施指导

    邹非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游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认可,小学课堂游戏的运用也随之变多,但大部分教师对小学课堂游戏的设计仍存在疑惑.通过归纳总结小学课堂游戏设计原则,梳理小学课堂游戏设计的思路与流程,包括"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设计方案"等六个步骤,并从明确角色、有效提问、巧用形式、总结反馈等四个方面提出小学课堂游戏的实施指导建议.

    小学课堂游戏游戏设计游戏实施

    思想政治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耦合机理与实践进路

    朱文许文广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同时新质生产力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教育资源和创新手段.然而,思想政治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面临育人理念僵化、教育失衡、供需错位等问题.为此,需要从建立现代化"大教育观",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协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发展以及塑造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教育中心四个维度着手,使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新质生产力耦合机理现实困境实践路径

    教育实践时空演化视角下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朱春芳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历时性而言,教育实践从最初生存导向的技能传授,发展到特权阶级专享的制度化教育,再到全民制度化教育,演化到元宇宙时代"去学校化"、无边界的大教育学实践.从空间维度而言,教育实践经历了流动空间、固定空间、专属空间、全域移动空间的位移.其内隐的教育理念从最初育人导向的全生命、全人、全社会实践,逐步窄化为特定阶层的制度化教育,随后发展为认知导向的学校教育一家独大,如今借由数字技术向全人、全生命、全域教育回归.教育实践的整全性要求跨越各教育领域的边界,整合所有资源,调动全社会力量以达协同育人之目标.

    教育实践时空演化协同育人机制

    新文科背景下体育科学学科建设逻辑——基于《新文科建设宣言》的思考

    余小妹李采丰杨洋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建设为体育科学学科提供了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同时导致目标定位模糊、交叉融合效果不佳等问题.体育科学学科建设应聚焦体医渗透、体艺融合、体科交融和体文结合4 个方向.为此,高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课程体系,突出特色专业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推进学科国际化水平,从而促进体育科学学科创新发展,推动学科建设迈向新高度.

    新文科体育科学学科学科建设《新文科建设宣言》

    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牟建君杨洲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师德教育是师范教育的基石,为培养未来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精神和道德操守提供了根本保障.师范生师德教育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教育强国战略的根本举措和行动指南.然而,当前师范生师德教育存在社会文化冲击、教育机制建设缺陷、教育措施实效性不足等问题.为破解师范生师德教育现实困境,社会、学校、家庭应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弘扬教育家精神;师范院校应加强制度建设,筑牢师德教育的根基;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及师范院校应优化实践措施,落实师德教育,提高师范生师德素养,为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培育时代新人.

    师范生师德师风师德教育新时代

    VR技术赋能医学课程思政研究

    李雅冬廖奎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VR技术通过沉浸式和互动式学习体验,使医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医学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医学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可能.然而,VR技术应用也面临技术成本与教育资源压力大、教育内容准确性与科学性差、学生的沉浸度与学习效果平衡性低、教师培训与教学方法创新少、隐私与安全风险漏洞、教学设计与教育效果评估弱的问题.为此,教师创设虚拟场景、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教学、激发医学生兴趣、树立核心价值观、促进互动与合作,可以推动VR技术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培养具备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医学专业人才.

    课程思政医学教育VR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