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创新与创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创新与创业教育
创新与创业教育

徐建军 胡岳华

双月刊

1674-893X

ccj@mail.csu.edu.cn

0731-88830141

410083

长沙市中南大学校本部出版社内

创新与创业教育/Jour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Edu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创新与创业教育》是由中南大学主办的学术理论类期刊。本刊主要面向高校师生,刊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旨在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模型耦合构建海南自贸港创新生态系统的策略分析——来自邻岛新加坡的经验启示

    吕文波吴萌倪深伟
    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自贸港视角的创新生态系统构成主体、相互关系、耦合路径,类比新加坡的经验证据,使用熵权法、灰色关联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法以及机器学习评估法进行逐级深入研究,分析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水平与"政产学研金服用"七大主体发展指标的相关关系,证明了产业链是多螺旋中关联度最高的主体,为构建新型创新生态系统提供借鉴和参考.建议海南自贸港在布局自身产业链时注意构建本土特色创新生态系统,同时积极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东南亚各国优势资源进行联动发展,将优化产业链结构作为绝对重点环节,实现经济发展的最优解.

    创新生态系统多螺旋路径多模型评价联动发展

    基于媒介精神生产要素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创新建设

    曹挹芬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对全媒体传播的精神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要素进行分析,探索了全媒体发展具有的媒介精神生产者融合、媒介技术融合、媒介业务融合等特征和政治、经济、技术、消费者、传播者等五个方面的媒介融合影响因素,提出基于精神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素创新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路径:加强党的领导,优化顶层设计;全媒传播主体聚力,力争分合协同;以内容建设为根本,重在舆论引领;推动技术升级,关注受众接受;实现环境优化,创新建设格局.

    精神生产要素全媒体传播体系创新建设

    大学生实习动机特征及其对实习效能的影响——基于658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

    周素毅李昂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和就业压力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实习来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基于5所高校658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考察当前大学生实习动机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实习效能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实习动机多元,提高就业竞争力、丰富个人学习体验、为向职场人士转变做准备、提高实践能力、促进职业规划、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缓解对走入社会的焦虑和恐惧等均是其参与实习的主要动机;整体而言,大学生实习内部动机大于外部动机,且不同人口学背景的学生的实习动机存在显著差异;内部动机不仅直接对实习效能产生显著影响,也通过实习投入的中介作用间接对实习效能产生影响.外部动机不直接对实习效能产生显著影响,而是通过实习投入的中介作用间接对实习效能产生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实习效能的相关政策建议.

    大学生实习实习动机实习效能大学生发展学习动机

    新文科背景下虚拟仿真驱动的创新型外语教学模式研究

    陈济民曹瑞陈洁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建设致力于打破传统文科教学壁垒,强调教育内容与时代发展相契合,而外语教学是新文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将虚拟仿真技术与外语教学相融合逐渐成为促进新文科建设的一种有效办法.文章分析虚拟仿真技术在应用于外语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痛点,设计具有个性化多元评测引擎的虚拟仿真平台,研究创新型外语教学模式,以此增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构建优质外语类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资源,提升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能力,为培养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水平创新型外语人才提供思路.

    新文科虚拟仿真技术外语教学个性化学习

    "创新创业教育"理实一体课程再设计及其教改实践——基于PBL教学理念

    马然
    12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摆脱双创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实困境,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落到实处,文章基于项目式学习(PBL)教学理念,借助"脚手架"理论,找准PBL与双创教育的融合点,构建了课程设计框架及实施路径.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和项目的反馈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应关注的重点.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为例,其教学经验和效果反馈表明,实行PBL理实一体课程对双创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双创教育PBL高校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理工类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曹昱亮徐季诺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科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地方理工类院校作为工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建设符合新工科要求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现阶段其双创教育改革的关键任务.通过制定创新创业"三层次"课程目标、设计"四创融合"课程内容、构建"两课堂、三阶段、四模块"课程结构体系、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构建"师资+平台+氛围"保障体系等方式,对地方理工类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以期为同类型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新工科地方理工类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的生态美育意蕴及其实现路径

    万美君
    14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与生态美育具有高度密切的关系."劳动""自然""美"三者之间的理论关联,以及践行生态劳动的现实要求,都昭示着培养个体的生态审美意识是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从生态美育角度重新审视劳动教育,发现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劳动伦理教育、劳动精神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在观念、情感、行为层面共同作用于塑造真正的生态审美主体.基于此,围绕观念转变、内容整合、实践优化等方面探索以劳动教育发展生态美育的实现路径.

    劳动教育生态美育实现路径

    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实践探究

    王士恒程秀娟
    148-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思政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劳动教育有活动无育人、育人载体单一、普教与职教资源不对接等痛点难点问题,高职院校应以"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基本遵循,通过系统整合,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资源建设、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探索,积极构建"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教学模式,以期形成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即互联互通互融的"大平台"育人机制,共商共建共享的"大课堂"育人载体,同向同行同创的"一体化"育人实践.

    劳动教育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大思政课

    以劳育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劳动教育的历史演进与当代使命

    赵艺璇
    15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是培养劳动者劳动技能、劳动素养和劳动精神的教育方式.作为一种教育形态,劳动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内在耦合性,具体呈现为在实践方面相互成就、在价值方面相互契合、在精神方面相互促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中,劳动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性视角、整体性格局与文化性内涵,劳动教育的内涵、实践与价值得以丰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要坚持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的方向,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政治导向、价值引领、物质保障、精神支撑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劳动教育现代性劳动素养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