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治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治医学院学报
长治医学院学报

王庸晋

双月刊

1006-0588

czyxyxuebao@163.com

0355-3036648

046000

长治市解放东街161号

长治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系山西省教委主管、长治医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5年。本刊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等栏目,主要刊登学院本部、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的教医研人员在基础及临床方面的科研成果、论文、研究报告以及医疗技术经验,旨在反映我院及教学医院的科研、教学、医疗水平。本刊由30多名教授、副教授等各学科专家组成《学报》编委会,负责学术质量的审定。本刊创办以来以“可读性、科学性、实用性”为特色,内容“科学、真实、严谨”,是我院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学报》所刊文章中100余篇获省部级、地市级奖励,每年近200余篇被国内外著名数据库和检索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UCH-L3基因沉默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刘振华
    403-406,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沉默UCH-L3 基因对非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CF7 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靶向UCH-L3 的siRNA转染MCF7 细胞,构建UCH-L3 沉默表达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UCH-L3 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使用CCK8 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采用Transwell法评估细胞侵袭能力.结果:经过3 种不同siRNA的基因沉默处理,UCH-L3-001显示出最显著的沉默效果,mRNA表达水平降低至空白对照组的 24.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至空白对照组的32.0%;相比空白对照组,UCH-L3-001 siRNA沉默导致MCF7 细胞的增殖率下降 17.5%,克隆形成能力下降57.8%,迁移克隆数减少 55.0%,细胞凋亡率增加 61.6%.结论:沉默UCH-L3 能够有效抑制MCF7 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同时降低细胞侵袭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有望成为一种治疗非三阴性乳腺癌的新策略.

    UCH-L3基因沉默非三阴性乳腺癌增殖侵袭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人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刘艳宁堃仙孔令琴侯慧欣...
    407-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人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BATMAN-TCM数据库以及UniPort数据库获得人参有效成分以及有效成分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基因-疾病关联数据库获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靶点;基于人参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共同靶点,利用Cytoscape 3.9.0 软件构建靶点共调控网络,并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 DAVID 数据库对人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共同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人参有效成分22 个,有效成分作用靶点293 个,缺血性脑卒中作用靶点 541 个,两者共同靶点 54 个;GO功能富集结果显示,人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子机制与细胞对机械刺激的反应、药物反应、脂多糖介导信号通路缺氧反应、对脂多糖反应以及对雌二醇反应等生物过程有关;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人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与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HIF-1 信号通路以及NF-κB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人参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主要与AGE-RAGE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HIF-1 信号通路以及NF-κB信号通路等有关.

    人参缺血性脑卒中生物信息学分析

    过敏性哮喘小鼠外泌体脂质代谢的非靶向脂质组学分析

    庄玲丹蒋路晴李磊徐梓琛...
    412-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屋尘螨(HDM)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与正常小鼠肺泡灌洗液外泌体脂质内容物的差异,初步揭示过敏性哮喘发生过程中的脂质组学变化.方法:将 60 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HDM组和对照组,HDM组用HDM滴鼻,对照组滴入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2 周后获取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采用HE染色和PAS染色对小鼠肺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超高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并使用扫描透射电镜和纳米粒子示踪分析进行鉴定,利用质谱仪进行非靶向脂质组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HDM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HE染色显示HDM组小鼠肺组织有炎细胞浸润,PAS染色显示杯状细胞增生和黏液分泌增多;Giemsa染色显示BALF炎症细胞增多,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利用非靶向脂质组学方法检测HDM组和对照组,根据脂质代谢物表达量差异倍数值(FC)、t检验所得P值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所得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数(VIP),共筛选出 28种差异脂质化合物,大多数为甘油脂类和鞘脂类;使用随机决策森林法进一步缩小脂质范围,筛选了排名前5 的脂质,分别是PS、SPH、Cer、Cer和PG.这些脂质在HDM组中比对照组含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M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与正常小鼠BALF外泌体脂质之间存在差异,差异脂质分子PS、SPH、Cer、PG可能是过敏性哮喘干预和预测的重要靶点.

    过敏性哮喘脂质组学肺泡灌洗液外泌体

    骨肉瘤转移中差异表达的失巢凋亡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廖长胜王韦韦贺方正李锡勇...
    418-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失巢凋亡相关基因作为与骨肉瘤转移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其相关通路.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21257 和GSE33382 数据集,采用稳健排序整合法(RRA)分析及批次矫正差异分析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与人类基因数据库中失巢凋亡相关基因取交集,获得与骨肉瘤转移相关的失巢凋亡相关差异基因,对获得的失巢凋亡相关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GENEMANIA在线分析、免疫浸润、免疫细胞差异分析及免疫细胞相关性分析.结果:筛选并鉴定了 4 个与失巢凋亡相关的关键基因,分别是钙黏素 2 基因(CDH2)、热休克蛋白 1A基因(HSPA1A)、整合素β2 基因(ITGB2)、钙粒蛋白A(S100A8);免疫细胞差异分析显示,转移组中中性粒细胞、肥大休眠细胞等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增加,而非转移组调节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浸润水平降低;失巢凋亡相关差异基因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PA1A、CDH2、ITGB2 和S100A8 与不同免疫细胞群体表现出相关性,表明失巢凋亡相关基因可能参与肿瘤转移过程中的免疫调控.结论:HSPA1A、CDH2、ITGB2 和S100A8 基因可作为骨肉瘤转移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骨肉瘤转移失巢凋亡基因免疫浸润生信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与精神分裂症因果关联的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沈玥韩梦琦洪程郭鑫...
    424-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与精神分裂症的因果关联.方法:采用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集,通过逆方差加权法(IVW)、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回归法、简单模式法(Simple mode)和加权模式法(Weighted mode)进行两样本的MR研究,以推断类风湿关节炎和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联.进行双向因果关联的MR分析,检验因果关联的发展方向.采用Cochran's Q检验判断异质性,MR-Egger回归法评估多效性,留一法排除异常值.结果:RA汇总数据包含8 255 例病例组和 409 001 例对照组,筛选出19 个SNPs作为工具变量;精神分裂症汇总数据包含33 640 例病例组和43 456 例对照组;MR分析结果表明,RA与精神分裂症风险增加存在因果关联(IVW:OR=1.091,95%CI:1.028~1.158,P=0.004),精神分裂症与RA风险增加未发现因果关联(IVW:OR=0.997,95%CI:0.943~1.055,P=0.926).结论:RA与精神分裂症风险增加存在因果关联,但不支持精神分裂症与RA风险增加的因果关联.

    类风湿关节炎精神分裂症孟德尔随机化因果关联

    血清炎症因子与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精子DNA碎片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王楠张宏威
    430-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精子DNA碎片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 例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常规精液分析且结果正常的 100 例男性为对照组.对2 组研究对象精子DNA碎片指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比较观察组患者不同年龄、禁欲时长、精子活力等特征下的精子碎片指数,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精子活力、浓度与精子DNA碎片指数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血清炎症因子与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精子DNA碎片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精子DNA碎片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精子活力≤20%、精子浓度≤10×106 mL-1 的患者精子DNA碎片指数高于精子活力>20%、精子浓度>10×106 mL-1 的患者;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精子活力、精子浓度均与精子DNA碎片指数存在相关性(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0、TNF-α 与精子DNA 碎片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10、TNF-α与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精子DNA碎片指数均呈正相关,血清IL-10、TNF-α水平的上升会对精子DNA的完整性形成破坏,引发精子DNA碎片指数上升.

    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精子DNA碎片指数相关性

    经皮穴位电刺激分娩镇痛对泌乳始动的影响

    李燕陈爱香李丽娟彭娜...
    434-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泌乳始动的影响.方法:选取经阴道分娩初产妇9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产妇意愿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分娩镇痛(TEAS)组、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PCEA)组和未采取任何镇痛方法(对照组).比较 3 组产妇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指标[β-内啡肽(β-E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5-羟色胺(5-HT)、催乳素(PRL)和催产素(OT)]、泌乳始动时间及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镇痛后PCEA组、TEAS组VAS评分下降(P<0.05),相同时间点PCEA组VAS评分低于TEAS组(P<0.05);镇痛后PCEA组、TEAS组β-EP 水平升高,ACTH、5-HT水平降低(P<0.05),相同时间点PCEA组β-EP 水平高于TEAS组,ACTH、5-HT水平低于TEAS组(P<0.05);镇痛后相同时间点TEAS组的PRL、OT水平高于对照组和PCEA组(P<0.05);TEAS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为(24.23±4.17)h,优于PCEA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TEAS镇痛效果不如PCEA镇痛,但其可使分娩疼痛降至耐受水平,有利于刺激泌乳,促进泌乳始动,提高母儿安全性.

    经皮穴位电刺激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泌乳始动分娩镇痛

    手术体积描计指数联合脑状态指数监测对老年患者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瑞芬太尼用量的影响

    王静王辰宇程少君强博...
    439-441,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手术体积描计指数(SPI)联合脑状态指数(CSI)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阿片类药物用量指导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 例,年龄≥65 岁,ASAⅡ~Ⅲ级.随机分为SPI+CSI监测组(S组)和常规麻醉监测组(C组),每组各 20 例.记录瑞芬太尼的消耗量和使用时间,术后镇痛药物的追加量,术前、术后24 h患者QoR-15 评分.结果:S组瑞芬太尼用量为0.083 μg·kg-1·min-1低于C组的0.109 μg·k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为15%,低于C组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术前QoR-15 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后QoR-15 量表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腔镜胆囊切除术中,SPI联合CSI指导给药可以明显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追加,提高患者早期恢复质量.

    手术体积描计指数麻醉深度指数围术期镇痛

    不同类型运动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刘羽韦静
    442-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类型运动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5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 例)、观察组(47 例).2 组分别进行步行运动、步行运动联合坐位举哑铃抗阻运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 周、干预12 周对患者进行体格指标[舒张压(SBP)、收缩压(DBP)]、临床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 2h 血糖(2hPG)、糖化血统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进行监测,并对患者妊娠结局进行统计.结果:最终对照组41 例、观察组 42 例完成研究;2 组患者干预4 周、干预 12 周FPG、2hPG、HbA1c、TG、TC均低于干预前,2 组患者干预 12 周SBP、DBP 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4 周、干预12 周FPG、2hPG、HbA1c、TG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干预12 周SBP、DB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母体妊娠结局、胎儿妊娠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 种运动形式均可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水平,但常规运动加抗阻运动效果更优.

    运动妊娠期糖尿病血糖血压血脂

    灰阶超声联合PET/CT对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周凯刘柳王小艳王雷...
    447-450,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灰阶超声联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对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499 例疑似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灰阶超声、PET/CT及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灰阶超声、PET/CT对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 84.25%、65.25%、88.67%、56.20%、79.75%和 76.37%、71.18%、89.53%、48.27%、75.15%,灰阶超声联合 PET-CT 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 87.13%、59.32%、87.36%、58.82%、80.56%,两者联合诊断效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灰阶超声联合PET/CT能提高对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肺癌颈部淋巴结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