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档案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档案学研究
档案学研究

付华

双月刊

1002-1620

010-63018706

100050

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档案学研究/Journal Archives Science Stud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档案专业学术性刊物。结合我国档案事业的实际,开展学术研究,促进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守正与创新:一级学科更名背景下档案学科发展路径

    卢思佳陈晓婷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级学科更名背景下,档案学科身处变革的风口,探讨档案学科发展应当何去何从具有重要意义.一级学科更名这一事件在为档案学科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拓展档案学科发展空间、优化档案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也使档案学科地位被边缘化、独立性被削弱、课程消隐泛化、生源危机加重.由此,本文提出档案学科守正与创新的发展路径.一则,应守学科之本,不断优化档案学科建设.即担当使命,回应并引领社会需求;正本清源,聚焦档案学科研究根本;立足本土,促进档案学科自主创新.二则,应借更名之机,谋求档案学科新增长点.即融合发展,拓展档案学科研究视野;协同开放,培育更广范围的学科共同体;着力长远,探索学科教育的新布局.

    档案学科学科更名学科发展

    全球数字记忆:历史缘起、时代内涵与未来展望

    王玉珏王倩媛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体记忆是群体共同经历、传承和构建的回忆总和,也是国家、民族构建身份认同的关键.数字时代的集体记忆逐步摆脱空间区域的束缚,呈现以流动为核心的特征,"全球数字记忆"的概念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协同作用下应运而生.本文旨在厘清"集体记忆"理论在全球化进程与数字技术进步背景下面临的新问题、新场景,阐述"全球数字记忆""全球数字记忆场域"的历史缘起及时代内涵,同时归纳其去时空、跨媒介、可视化的特点,旨在审视数字时代集体记忆实践的嬗变与发展,拓展记忆研究的方向,为数字时代的档案记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全球数字记忆集体记忆数字记忆世界记忆档案记忆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档案馆的建设导向与发展进路

    周林兴张笑玮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档案馆的资源整合与服务转型提供了基本指导和遵循,是在新时代下推动档案馆纵深发展、实现价值跃迁的重要战略契机.本文着眼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从资源活力、技术动力、共享能力、治理效力等方面剖析了档案馆在新战略背景下的建设导向.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档案馆贯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现文化数字化高质量转型的发展进路:建设联动型档案文化资源库、夯实档案文化数字基础设施、打造高可及档案馆服务平台、开辟档案馆服务消费新场景、统筹档案馆文化产业发展步调.

    国家文化数字化档案馆档案资源治理能力档案服务

    档案工作责任制构建:内涵、理念与路径

    张卫东高梦凡房姝含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档案工作责任制是新《档案法》提出的重要任务,探讨档案工作责任制的内涵、理念与构建路径等关键问题,对于深化对档案工作责任制的学理阐释、为各类档案主体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指南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本文通过对档案工作责任制概念的历史演进与时代意蕴的分析,从政策和实践两个视角深入阐述了档案工作责任制的内涵,提出了构建档案工作责任制的理念和原则,从显化责任意识、优化战略决策、整合运行模式等角度描绘了档案工作责任制构建的基本路径.本研究有助于厘清档案工作责任制构建的基本理论问题,对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档案工作责任制档案制度档案治理现代化

    双元价值论语境下档案助力现代化乡村治理的路径——基于张家港基层实践经验的思考

    谢诗艺谢亚彤孙悦翁祎晗...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乡村治理是党之所求、国之所需、民之所盼,需要档案力量的主动融入与积极参与.一方面,档案与乡村治理存在"互动共存、协同发展、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另一方面,在档案双元价值论视域下,档案及档案工作亦能基于其本体的工具与信息价值,赋能乡村治理向精细化、民主化、德教化纵深发展.本文基于张家港市这一以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治理的国家优秀试点案例,在极具我国档案学特色的双元价值论语境下对其基层实践经验进行剖析与总结,以期为各地乡村治理实践添薪助力.

    档案治理现代化乡村治理档案双元价值论档案工作张家港市档案馆

    中国档案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历程、动力及规律

    程亚萍周小李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知识生产模式1、模式2、模式3理论,中国档案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1949年,学者自发进行的档案学知识生产属于模式1;1949-1977年,政府、大学二元主体推进的档案学知识生产属于模式1向模式2转型;1978年至今,政府、大学、市场三重螺旋结构的档案学知识生产属于模式2.通过对中国档案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历程的考察可知,社会实践的发展、档案学共同体的作用、知识权力的互动和技术的进步共同构成其变革的动力机制,而演进性、递进性、应用性和融合性则是其变革的内在规律.

    档案学知识知识生产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动力规律

    档案服务外包纠纷的现状与治理路径研究——以139份裁判文书为研究样本

    张健田歌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档案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新兴的服务产业,有关档案服务外包的司法纠纷值得关注.对2008年至2022年法院受理的139起档案服务外包纠纷展开分析发现,档案服务外包纠纷呈现出数量波动式上升、地域分布不均、法院层级下移等特点,案件类型涉及民事、刑事、行政等领域.档案服务外包法律法规可操作性较弱、档案主管部门对安全与风险管控的关注较少、档案服务外包行政执法水平有待提高、档案服务外包行刑衔接不畅、档案服务外包合同双方维权意识不足等问题频发.未来,需优化档案服务外包立法保障,完善法律风险管控监督工作,提高档案服务外包执法水平,保障档案服务外包行刑衔接顺畅,加强合同主体法律意识.

    档案服务外包裁判文书纠纷

    档案治理法治化的规范进路——由"软硬分治"到"软硬混治"

    陈强杨阳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档案治理法治化是新时代提升档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重要要求.尽管档案治理法治化所强调的"法"主要是指以新《档案法》为核心的档案法规体系,但是社会自身孕育了大量的自治性档案软法规范,在档案治理过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硬法—软法"法律体系范式下,硬法、软法单一治理模式以及软硬分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档案事业的现实需求,软硬混治模式成为档案治理法治化的理想模式.软硬混治模式能够在充分发挥硬法和软法各自治理优势的同时弥补对方存在的功能性缺陷,实现制度互补,有利于推进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我国档案治理急需规范化法治进路,实现从"软硬分治"到"软硬混治"的模式转变.

    档案治理档案治理法治化软法硬法软硬混治

    我国电子档案安全立法的现状考察与完善路径

    王群李浩然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档案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电子档案安全更是重中之重,法律制度的体系化建构是提升电子档案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一环.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并系统检视现行电子档案安全立法现状,发现我国电子档案安全立法体系制度安排不够周延、内容仍有瑕疵、治理效能欠佳.未来我国宜以总体国家安全观、靶向治理、法益动态平衡为法理基础,从一般性法律、特殊性法律、多元性法律、法律衔接协同等四个维度系统推进电子档案安全立法的体系性建构,经由电子档案安全立法能力现代化助推档案安全整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电子档案安全治理立法现状法理面向体系建构

    社会记忆视角下北京冬奥档案征集工作研究

    李俊哲徐拥军张丹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从社会记忆视角研究北京冬奥档案征集工作,可促进北京冬奥档案征集工作更好地开展,为今后重大活动档案征集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将理论框架限定在社会记忆视角下,讨论社会记忆理论对档案征集工作的指导意义,通过文献研究法与访谈法分析总结北京冬奥档案征集工作的机制与成效,从征集制度、征集主体、征集时间三方面指出档案征集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档案征集工作应当更加注重完善顶层设计与标准规范、加强记忆机构间的交流协作、建立全生命周期档案征集机制等对策建议.

    北京冬奥会社会记忆档案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