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教育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教育论坛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当代教育论坛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唐海英

双月刊

1671-8305

keyanyuan@163.com

0731-84402917

410005

长沙市蔡锷北路教育街11号

当代教育论坛/Journal 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读者对象为广大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广大教师及关心教育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时代终身学习权的保护:问题与出路

    李文杰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在终身学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产生了较显著的正面影响,但也可能使终身学习权面临多样的风险。人工智能时代的终身学习权面临着学习者主体性遭到消解、平等权利受到冲击和隐私遭受侵犯的风险。通过分析可知,思想上的机器拜物主义和人工智能引起的权力格局变动是此类风险产生的根源。因此,需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围绕终身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构建新的适应时代需求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坚持学习与劳动并重的终身学习理念,确立终身学习权的数字人权内涵,强化终身学习权保障的国家义务等措施,是保护终身学习权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行之道。

    人工智能终身学习权数字人权全面发展

    当教师遇上ChatGPT:挑战与应对之道

    丁奕吕寒雪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催生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全新生态。教师在享受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诸多机遇的同时,势必面临其带来的种种挑战。从人才观、交往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等方面来看,ChatGPT与教育融合背景下教师面临的挑战表现为:教育目标转型升级带来的育人挑战,复杂多元的教育互动引发的交往挑战,知识转向与学习方式变革带来的课堂教学挑战,以及替代性学考评带来的评价挑战。据此,提出ChatGPT与教育融合背景下教师的应对之道:打破"威胁"思维,保持教育定力,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成为教育交往的引领者,加强交往的育人性与情感联结;理解教师的不可替代性,开展以育人为核心的人机协同教学;明晰ChatGPT赋能教学评价的限度与边界,以"人"的立场防止伦理失范。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教师

    数字时代儿童成长空间的困境及其化解

    闵慧祖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是儿童生命体验和实践活动的载体,成长空间的建构对于儿童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由、开放和安全是儿童成长空间的应然属性,有助于儿童思维的创新勃发、个性的整全发展以及身心的和谐共生。然而在数字时代,儿童的成长空间却陷入了困境,具体表征为算法建构的信息茧房缩限着儿童的认知空间,网络联通的隔屏互动宰制着儿童的社交空间,数据勾勒的信息图景展露着儿童的隐私空间。为此,应增进儿童的现实生活体验和网络认知智慧以通往自由之境,强化儿童的显身互动能力和关系责任意识以迈向开放之域,完善儿童的数据素养教育和信息保护系统以筑牢安全之基,从而缔造良好的儿童成长空间。

    数字时代儿童成长空间空间表征空间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教育指导制度的演变、问题与完善——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

    田汉族邹昌跃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制度化探索、规范化和法制化三个阶段。制度供给重心从家校共育到家校社合作再到家校社政一体,具有从追求家庭教育的内部收益到追求外部收益和整体收益的动力特征,从学校资源开发到多方积极参与的过程特征,以及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由局部制度变迁带动整体制度变迁的方式特征。当前,家庭教育指导制度面临配套制度供给不足、政策执行乏力和部分制度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根源在于权力分配机制不顺、利益调整机制不全以及忽视非正式制度变迁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制度,需要强化政府责任,鼓励制度协同创新,探索有效激励机制,提高政策宣传与执行力度。

    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政策制度变迁

    从"结果变化"到"机制优化":我国省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及优化研究——基于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杨田徐莹莹王海英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配置,需厘清学前教育资源在全国各地的配置样态及存在的问题。基于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各省级行政区的资源配置质量指标和配置均衡指标,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分析了影响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经费投入与支出因素,结果发现:2013—2020年期间,省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质量指标水平不断上升,各单项指标间的差距不断缩小;政府投入对省域学前教育资源综合配置水平发挥正向作用,并具有促进高素质幼教队伍建设投入的优势,家庭投入对省级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差异无显著影响;在教育经费总量有限的情况下,人员支出占比抑制了省域资源综合配置水平的提升。应强化配置主体,坚持以"政府主导"为纲的学前教育发展方向;优化配置机制,完善以"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经费支出机制;理顺配置逻辑,提升以"经费投入—教育产出"为基的资源配置效率。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经费支出

    "双减"背景下"去机构化"补习:现象之思与破解之道

    谌舒山陈一林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它对于育人、良好教育生态的构建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双减"政策在执行中也会产生诸多新问题,具有"隐形"和"多变性"特点的"去机构化"补习是当前"双减"政策实施的阻抗性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家长受传统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裹挟,培训机构中失业教师的再就业问题,教育评价改革中存在"两类矛盾","去机构化"补习的教育治理体系不完备。在教育实践场域,为了正本清源,有效破解"去机构化"补习难题,亟须宣扬正确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增加培训机构中失业教师的利益补偿以及增强其自身的质变学习,加深对教育评价中"两类矛盾"的反思与追问,完善"去机构化"补习的教育治理体系。

    "双减"政策执行"去机构化"补习失业问题质变学习

    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标准研定、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

    张先义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作为"教与学"关系中的核心要素,其专业素养需适应性调整与升级。为了明晰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首先基于文献分析,提出由职业情操与理念、数字意识与责任等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构成的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文章设计调查问卷对无锡市53,957名教师进行现状调研,发现教师在文化知识和数字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个性化学习活动安排与实施能力、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核心素养教学评价能力等方面相对薄弱。最后,从智能研培、智能学习路网建设、智慧课堂教学新模式实践、推进基于大数据的表现性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适切的发展策略。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素养教师素养现状教师素养提升策略

    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内涵、指标及实现路径

    郭绒国建文
    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事关教师教育者队伍质量、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未来教师质量,是高质量教师教育建设的应有之义。它可被理解为对教师教育者的输入质量(教师教育者资质、教师教育者特质)、过程质量(教师教育者教学、教师教育者研究、教师教育者反思)和结果质量(教师教育者效能)的综合价值判断。据此,建构了由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和若干四级观测点构成的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实施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既需要在理念上重视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聚焦教师教育者关键行为,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也需要"主体—方式—结果应用"三位一体有序衔接的具体行动,更需要制度标准和关键支持的双重保障。

    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教师质量高校教师评价

    幼儿园教师领导力与专业发展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孙蔷蔷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教师领导力是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对某市385位幼儿园教师领导力与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通过皮尔森(Pearson)积差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发现,教师领导力整体和子维度均与教师专业发展整体和子维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教师领导力对专业发展整体和各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力。建议幼儿园教师应提升自身领导的意识和能力,幼儿园应创设利于教师领导力和专业发展的相关机制,教师教育部门应完善教师领导力职前职后课程体系,多方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园教师领导力的提升。

    幼儿园教师领导力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性研究

    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培育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动因、挑战与策略

    杜剑涛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加速生成了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新业态和新需求,为当代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带来更多际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社会、市场和教育三重因素推动我国职业院校加速培育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创造、就业重塑和就业替代等效应,促进了职业院校人才内涵变革,形成了人机协同趋势,引发了"机器换人"思潮,给职业院校育人的知识结构、技能教学和心理素质培育都带来巨大冲击。职业院校培育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完成"从知识图谱到智能图谱""从技能培训到智技耦合""从心理辅导到数字疗愈"的智能转化,依次帮助学生重构系统集成的智能知识体系,深化人机协同的职业技能框架,构筑数字赋能的心理素质防线。

    人工智能职业院校就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