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吉林医药学院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吉林医药学院

隋万林

双月刊

1673-2995

jlmcxb@163.com

0432-64560127,64560137

132013

吉林市吉林大街5号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Medic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反映学院在医学科研、医疗、教学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内容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医学检验、营养学、护理学、卫生管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芪桂枝五物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刘杨刘昊王立和洪曼...
    401-405,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黄芪桂枝五物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黄芪桂枝五物颗粒中的黄芪和白芍;采用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对黄芪桂枝五物颗粒的粒度、水分和溶化性等性状进行制剂学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芪桂枝五物颗粒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建立了黄芪桂枝五物颗粒中黄芪、白芍的定性鉴别方法,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芪桂枝五物颗粒的粒度、水分和溶化性等性状检查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要求;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5~2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8。9%,6批黄芪桂枝五物颗粒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范围为0。065 9~0。077 0 mg/g。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薄层色谱方法、制剂学检查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为黄芪桂枝五物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

    黄芪桂枝五物颗粒质量控制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姜黄素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脂毒性损伤及表面标志的影响

    王乐乐商雨晴屈媛媛刘依文...
    406-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棕榈酸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损伤的效应,并分析姜黄素对干细胞脂毒性损伤及表面标志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培养MSCs的基础上,建立棕榈酸诱导细胞脂质氧化模型,筛选姜黄素拮抗脂质氧化而保护细胞的合适浓度,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活性,荧光染料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抗体标记后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表面标志表达的变化。结果 分离的MSCs不表达CD45、CD79a、CD34、CD14和HLA Ⅰ,CD105、CD73和CD90的阳性率分别为97。8%、100%和100%;对照组,75、150、300 μmol/L棕榈酸剂作用于细胞24 h后,活细胞百分率分别为(95。4±4。7)%、(89。6±5。2)%、(85。2±6。6)%和(76。1±5。8)%,随着棕榈酸剂浓度增加,活细胞百分率逐渐下降;检测对照组、棕榈酸组(75 μmol/L)、姜黄素组(7。5 µmol/L)和两者联合处理组的细胞活力,活细胞百分率分别为(95。3±6。6)%、(84。6±7。1)%、(95。3±5。8)%和(90。3±7。2)%。低浓度的姜黄素本身对细胞活力和线粒体无影响,但对棕榈酸触发活性氧有抑制作用,并阻止棕榈酸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其对细胞活力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活性氧对线粒体损伤有关;经棕榈酸处理后CD105和CD73表达下降,而姜黄素可恢复CD105和CD73的表达,稳定其表型。结论 棕榈酸因激发活性氧而损伤MSCs,降低细胞活力,并影响MSCs表面的标志物CD105和CD73表达;姜黄素可减少由棕榈酸引起的活性氧,保护细胞活力,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恢复MSCs表面标志物CD105和CD73的表达。

    姜黄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脂毒性损伤表面标志物

    瑞马唑仑在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方德祥陈剑飞杨淑贞
    410-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在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投币法将于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瑞马唑仑组(n=27)、咪达唑仑组(n=27)和右美托咪组(n=26)。比较3组患者的镇静效果(RASS评分、浅镇静达标时间、浅镇静达标率),记录3组给药前、给药后即刻、给药后1 h和给药后6 h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以及给药前、给药后24 h和给药后72 h的炎性应激反应(白介素-1、白介素-6、皮质醇)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低血压、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浅镇静达标时间及浅镇静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瑞马唑仑组的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及浅镇静达标时间最低,浅镇静达标率最高,右美托咪定次之。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在给药后1 h、6 h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给药前(P<0。05);且在给药6 h时,瑞马唑仑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升高(P<0。05)。给药后24 h、72 h的白介素-1、白介素-6、皮质醇水平均高于给药前(P<0。05),但给药后72 h均低于给药后24 h。3组患者在给药后24 h、72 h的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瑞马唑仑组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3组患者在给药后72 h的白介素-1、白介素-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瑞马唑仑组与右美托咪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3组患者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瑞马唑仑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最低,且呼吸抑制发生率仅次于右美托咪定组;瑞马唑仑组的低血压发生率最低,但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相比,瑞马唑仑对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具有浅镇静起效更快、达标率更高、稳定血流动力学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的优势,但与右美托咪定的抗炎效果一致,均优于咪达唑仑。

    瑞马唑仑机械通气脓毒症镇静炎症应激反应

    细胞因子IL-6和TNF-α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应用价值

    李洪波徐月红
    415-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到2023年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41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随机选取41例体检女性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清标本中IL-6、TNF-α水平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观察NAT前后IL-6和TNF-α变化与NAT疗效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NAT前IL-6、TNF-α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相关性。IL-6、TNF-α变化水平与NAT彩超评估有效组、病理学评估有效组有相关性。结论 IL-6、TNF-α动态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下反应乳腺癌患者NAT疗效。

    乳腺癌细胞因子新辅助治疗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拉伸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

    唐振华刘丽陈玲黄宇辉...
    419-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拉伸疗法对急性腰扭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疼痛缓解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60名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接受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拉伸疗法,对照组接受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治疗。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试验组在ODI、VAS评分及血清血清炎症因子等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拉伸疗法可以缓解急性腰扭伤患者的疼痛,消除炎症,改善腰椎功能。

    急性腰扭伤经皮穴位电刺激拉伸疗法临床疗效

    耳内镜下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研究

    李玉瑾张欣吕凌云李梦萧...
    423-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接受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修补材料的不同,分为A组(28例)和B组(26例)。其中,A组使用ADM作为修补材料,B组则使用耳屏软骨-软骨膜。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鼓膜愈合情况及术后听阈改善情况。结果 B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了耳屏畸形。术后3个月时,A组的鼓膜穿孔愈合率为92。86%,B组的愈合率为92。3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的平均气骨导差为(13。64±2。26)dB,B组为(14。15±2。62)d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M修复鼓膜穿孔疗效满意,可避免第二手术切口,减少手术损伤,值得临床应用。

    耳屏软骨-软骨膜鼓膜修补脱细胞真皮基质

    早期益生菌在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丽丽张星城付丽影马宝府...
    426-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益生菌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100例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ICU后3 d内是否益生菌治疗分为益生菌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益生菌治疗后1周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m,ARDS)发生率、菌血症、住ICU时间等预后指标。结果 治疗后,益生菌组WBC、PCT、IL-6、CRP、Scr、ALT、AST、TBiL和DBi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RDS发生率、菌血症、住ICU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治疗能够减少脓毒症患者ARDS的发病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脓毒症益生菌肠道菌群紊乱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中医外治法在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临床应用

    王宇驰郭瑶瑶潘丽佳刘德钊...
    430-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外治法在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1日到2023年10月1日期间在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患儿病案资料,对其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相同住院时间内,中医外治组治愈率(42%)高于常规治疗组(1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外治法治疗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疗效确切。

    儿童髋关节滑膜炎外治疗法中药溻渍

    累及基底节病变的森林性脑炎1例报道

    唐晶姜立刚
    433-435,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累及基底节病变的森林性脑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分析1例累及基底节病变的森林性脑炎患者,并整理其临床资料,同时对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免疫学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梳理。结果 本病例临床表现为肢体瘫痪,极易误诊为脑血管病。依据患者前驱"蜱虫"咬伤史,结合免疫学检查、脑脊液检查诊断森林性脑炎,影像学检查累及基底节区,临床上少见。结论 对于具有森林接触史的脑炎患者,应警惕森林性脑炎的可能性,并关注其可能累及基底节等脑部区域,以便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森林性脑炎累及基底节区脑脊液异常

    通化地区健康人群血栓弹力图参考区间的建立

    张贵彬
    436-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通化地区健康人群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5月在医院体检的616例健康成年人,年龄18~65岁。用TEG仪进行TEG检测,与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进行比较,并比较性别、年龄、血型、BMI值、吸烟等因素对TEG参数的影响,统计分析R、K、α-Angle、MA和CI各参数参考区间。结果 通化地区健康成人 TEG 各参数的参考区间:R为 1~7 min,K 为 1~4 min,α-Angle 为 56~74°,MA 为 56~78 mm,CI 为-2~4。其中 K、MA、CI参数高于厂家提供的参考范围,R参数低于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不同性别间各参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间各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血型和BMI值人群之间各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与吸烟者相比,无吸烟人群R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通化地区健康人群TEG的参考区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通化地区血栓弹力图参考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