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中应用麝香保心丸的治疗辅助效果,并分析其对微血管功能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P-选择素(CD62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 120例S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保心丸组,每组 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保心丸组在其基础上加以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微血管功能、炎症趋化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结果 保心丸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保心丸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常规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保心丸组心绞痛发作频率(2.53±0.68)次/周少于常规组的(4.07±1.02)次/周,发作持续时间(1.28±0.18)min/次短于常规组的(2.64±0.47)min/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保心丸组IMR(17.65±1.32)U低于常规组的(21.47±1.46)U,CFR(2.37±0.25)高于常规组的(1.84±0.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Ⅰ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tPAI-Ⅰ)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保心丸组MMP-9(17.25±3.12)μg/L、sICAM-1(213.37±54.15)ng/mL、tPAI-Ⅰ(4.31±0.57)kU/L均低于常规组的(23.46±4.07)μg/L、(239.65±61.78)ng/mL、(6.45±0.69)kU/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ECAM-1、CD62P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 个月后,保心丸组PECAM-1(68.82±1.37)%、CD62P(4.68±1.03)%均低于常规组的(72.37±1.26)%、(5.37±1.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A患者中予以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加强机体炎症趋化因子表达的抑制,有效缓解机体PECAM-1、CD62P等产生的血小板活化反应,改善微血管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其发作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