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胡习之

双月刊

1004-4310

fyxbwk@163.com

0558-2595278

236041

安徽阜阳市清河东路741号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实行开放式办刊,倡导理论创新与学术创新,以质取舍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皖北文化论纲

    房正宏张坤龙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皖北是区域概念也是文化存在.作为淮河文化的核心圈层,皖北文化是在融合中原文化和江淮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区域文化,是皖北区域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及其世代劳作中所创造的全部成果,它具有明显的兼容性和过渡性特征.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进程中,皖北地区形成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生发出丰富的文化资源,并日益发挥出积极的社会功能,其功能主要体现为价值引领、赋能发展、政治教育.

    皖北文化概念内涵特征功能文化自信

    淮河流域蓄洪区居民迁建的空间失衡与重塑——基于蒙洼蓄洪区的实地考察

    张彪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淮河流域蓄洪区居民迁建工程中呈现居民迁建意愿与政策执行相悖的对立现象,清晰认识蓄洪区居民迁建过程的这种矛盾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借助空间理论视角分析蒙洼蓄洪区居民迁建的过程,发现空间失衡是影响这种独立矛盾的主要因素.物理空间变化的不适应、社会空间的结构破坏与心理空间的路径依赖造成居民迁建的空间失衡.应当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数字乡村建设,积极引导迁建居民参与互联网活动,在网络空间中开展社会交往与空间互动,重塑新的空间平衡.

    淮河流域居民迁建空间失衡空间重塑蓄洪区

    1928年阜阳武装起义称谓问题新探

    杨新宇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1928年 4月 9日由中共皖北特委领导和发动的阜阳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后时间较早、规模较大的一次武装起义,毛泽东同志曾给予高度评价.关于这次起义的称谓,文献中有"皖北土地革命大暴动""皖北暴动""阜阳暴动""四九暴动""四九起义"和"阜阳起义"等多种表述.当下党史著作和宣传教育中广泛使用的"四九起义"称谓没有遵循我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武装起义称谓"地名+起义"的一般原则,不利于革命精神的传承弘扬.使用"阜阳起义"这一称谓,既体现了称谓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又有利于学术研究的深化拓展、遗址遗迹的保护利用和红色血脉的赓续传承.

    阜阳起义称谓中共皖北特委四九起义

    名实难副——从《庄子》"内七篇"看庄子的语言游戏及解构策略

    金洁王玉明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构作为一种古老的智慧并非德里达专有.天然解构大师庄子在《庄子》"内七篇"里以自由游戏的姿态切断了语言确定性的根基,并假借一群"名不副实"之人在"名"与"实"间进行自由游戏,从而揭露了"名"与"实"、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矛盾和不一致.这一东方解构范例在传统庄子诠释学之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活泼且具有现代意义的庄子形象.同时,庄子对名言枷锁的解构,也使得儒道精神大放异彩,揭开了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儒道兼宗的序幕.

    庄子"内七篇"解构

    《淮南子》设计色彩理论研究

    王志愿吴晨佳章伟伟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淮南子》是我国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术巨著,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包含丰富的设计色彩理论.文章分析了《淮南子》五行色彩学的形成与发展,对其五色审美观进行归纳和总结,探讨《淮南子》设计色彩理论的应用.《淮南子》设计色彩理论研究,是解读文献方法的新尝试,为新时代设计色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淮南子》设计色彩理论五行色彩学五色审美观

    集约投资行为与排比文本建构

    吴礼权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生产性经营与商业性经营活动中,都广泛存在着一种集约投资行为,它可以极大地提升生产性经营或商业性经营的经济效益.在语言活动中,也有类似于经济活动中的集约化投资行为,如以排比修辞手法建构排比文本,从经济学的视角看,虽然有超量配置语言资源之嫌,似乎不符合"成本最小化"的经济原则,但就终极修辞效果来看,则符合"收益最大化"的经济原则.因为排比文本的建构,从接受效果上看,既实现了表意功能的最大化,又在表意功能之外别添了审美价值,可谓实现了"增殖效益"与"成本效益"最大化的完美统一.

    集约投资排比文本资源配置成本效益增殖效益

    《镜花缘》对《红楼梦》叙事艺术接受探析

    宋巧燕夏珠雅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和《镜花缘》从书名来看一个是"红楼一梦",一个是"镜花水月",两部清代优秀长篇小说问世的时间相差不长,都表达了"空"的思想倾向.《镜花缘》的叙事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红楼梦》的影响,两者都采用了虚幻和现实对照的叙事模式,塑造了女性群像,并且都以园林——大观园和晚芳林为背景描写女性活动.《镜花缘》的叙事艺术也有自身的发展和不足.对比《红楼梦》,《镜花缘》中的女性允文允武,并且有了经世致用的社会才能,女性意识更强烈.但是它的叙事结构较为单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如《红楼梦》丰满.

    《红楼梦》《镜花缘》叙事艺术接受

    戴震语言修辞技巧研究——以《孟子字义疏证》为例

    杨辉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戴震非常重视命词遣意,在其著述中大量使用了语言修辞技巧.以《孟子字义疏证》为例,戴震利用譬喻、比拟等手法构建了传神生动的修辞文本;利用对偶、排比、错综等手法构建了齐整和谐的修辞文本;利用顶真、设问、反问等手法构建了关联强化的修辞文本.这些修辞文本的构建,既利于立论说理,强化表达,同时又能够扩充文本内涵意象,增加语言表达张力,提升文本审美情趣.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欲观修辞

    让步构式"X归X"的多维考察

    张爱玲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于让步-转折关系复句的构式"X归X",表示对事实的让步性认同,以便引出后续句S.后续句S表示的意思往往跟利用语境信息从"X归X"中X激活的信息推出的最可能的结论相反.整个构式有隐性否定作用,强调异态共存.该构式中的X虽然通常是动词、形容词等谓词性成分,但也可以是能激活事件解读的名词性成分.其中的"X归X"也可以是两项或多项平列,但是多个X之间存在同义或类义关系,而不可能是反义关系.整个让转复句"X归X,S"经常用在观点博弈或立场对立语境中.

    让步-转折关系隐性否定异态共存

    临泉话的时间表达

    于芹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间是世界的基本属性,时间表达是语言的基本范畴.文章从10个方面建构临泉话的时间表达系统,发现临泉话表示具体时间和抽象时间的词语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在用词上、词语构造模式上与普通话存在很大差异.

    时间表达临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