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李明

双月刊

1674-6929

jmdt@vip.163.com

020-28098414,32290177

510620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祥龙大厦10-11楼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Therap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及时报道国内外分子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进展,集前瞻性、权威性、专业性于一身的学术期刊,是我国第一份以分子诊断与治疗为主要内容的正规科技学术期刊,也是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的学术园地和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在学术上走向世界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表观遗传修饰因子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王一然艾子译司文喆
    2211-2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肿瘤,寻找灵敏、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胰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可以提高生存率.许多前沿性研究表明,从表观遗传调控的角度将更有助于胰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开发,潜在的表观遗传修饰标志物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本文对近年来基于胰腺癌组织及对"液体活检"样本中的游离循环DNA及外泌体中的表观遗传修饰标志物在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优势、局限性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胰腺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表观遗传修饰标志物

    HPA基因分型国家参考盘的首次研制

    胡泽斌刘铮康轶青张咪...
    2215-2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首次培养建立HPA永生化细胞系,并首次研制HPA基因分型国家参考盘.方法 筛选、招募、采集志愿者的新鲜外周血样本,经 E B病毒转化,培养建立HPA永生化细胞系.细胞扩大培养后提取HPA细胞系基因组gDNA,采用Qubit进行浓度检测、Nanodrop进行纯度质检,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基因组的完整性,将质检合格的gDNA浓度稀释至30 ng/μL,20 μL分装,组盘制备为HPA国家参考品盘,并进行复溶稳定性(-20℃和25℃之间反复冻融3次)和均匀性验证.结果 成功建立了27 株永生化HPA细胞系,提取的gDNA完整且纯度和均匀性良好,27例DNA样本冻融前后浓度无明显改变,相对偏差在±10.0%以内.结论 成功建立了HPA基因分型国家参考盘,为多种HPA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实物标准.

    国家参考盘HPA永生化细胞系质量评价体外诊断试剂

    脑胶质瘤组织GATA4、CTNNB1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

    周高阳魏明豪刘海啸周亮...
    2219-2222,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组织GATA结合蛋白4(GATA4)、钙黏蛋白相关蛋白(CTNNB1)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 98 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治疗前脑胶质瘤组织标本纳入脑胶质瘤组织组(n=98),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纳入癌旁组织组(n=98).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GATA4、CTNNB1表达情况;分析GATA4、CTNNB1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脑胶质瘤组织组GATA4、CTNNB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70分、肿瘤直径>2 cm、淋巴结转移、WHO分级为Ⅲ~Ⅳ期的脑胶质瘤患者GATA4 阳性表达率、CTNNB1 阳性表达率高于KPS评分≥70 分、肿瘤直径≤2 cm、淋巴结无转移、WHO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98例脑胶质瘤患者出院后连续随访3年,共 42例患者存活,总生存率为 42.86%(42/98).KPS≥70分、肿瘤直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WHO分级Ⅰ~Ⅱ级、GATA4阴性、CTNNB1阴性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高于KPS<70分、肿瘤直径>2 cm、淋巴结转移、WHO分级Ⅲ~Ⅳ级、GATA4阳性、CTNNB1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KPS评分<70分,WHO分级Ⅲ~Ⅳ级,GATA4阳性,CTNNB1阳性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 GGATA4和CTNNB1在脑胶质瘤组织中主要呈阳性表达,二者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有望成为评估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脑胶质瘤结合蛋白4钙黏蛋白相关蛋白

    经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徐笑魏栋王协锋陈功...
    2223-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经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HBG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HBGH患者65例,其中采取传统血肿清除术治疗 31 例(对照组),采取经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 34 例(研究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瞳孔恢复时间等)、周围脑水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水平以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小,血肿清除率高,瞳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两组周围脑水肿体积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以及血清AQP4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OS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GCS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效果好,还能减轻脑水肿体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早期恢复.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水通道蛋白4脑水肿

    血清miR-21、MMP-2及EGFR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检测价值

    刘长江刘爽周能李淋淋...
    2228-2231,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微小RNA-21(miR-2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表皮生长因子(EGFR)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 110 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NSCLC患者治疗前、治疗后miR-21、MMP-2、EGFR水平;统计所有患者靶向治疗结果;分析影响NSCLC患者靶向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计算miR-21、MMP-2、EGFR单独及联合预测NSCLC患者靶向治疗疗效的价值.结果 NSCLC患者治疗后miR-21、MMP-2 水平以及EGFR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 例NSCLC患者经靶向治疗后,治疗显效 21(19.09%),治疗有效 35(31.82%),治疗无效 54(49.09%).将治疗显效与有效纳为有效组(n=56),将治疗无效纳入为无效组(n=54).有效组miR-21、MMP-2水平低于无效组,EGFR突变阳性率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21、MMP-2 水平升高、EGFR突变阳性率降低均为影响NSCLC患者靶向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miR-21、MMP-2、EGFR联合预测NSCLC患者靶向治疗疗效的AUC为 0.89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10%、88.46%,高于三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miR-21、MMP-2、EGFR联合检查对于NSCLC患者靶向治疗疗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依据.

    miR-21MMP-2EGFR肺癌靶向治疗

    针刺"八卦眼针"治疗卒中后最小意识状态PO2及PCO2的临床观察

    张玉洁孙大中伍华兵祝晓倩...
    2232-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八卦眼针治疗卒中后最小意识状态(MCS)后氧分压(PO2)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共收治的60例卒中后最小意识状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分为常规针刺组(n=30)和八卦眼针组(n=30).常规针刺组采用基础治疗、康复训练、常规针刺治疗,八卦眼针组采用八卦眼针治疗,每周针刺5天,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动脉血)的PO2及PCO2、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治疗后,八卦眼针组患者的PO2水平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八卦眼针组患者的PCO2水平明显低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八卦眼针组患者的CRS-R评分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八卦眼针治疗卒中后最小意识状态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PO2、降低PCO2.

    卒中意识障碍最小意识状态眼针大接经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

    同源重组修复缺陷检测的准确性评价

    张咪孙楠张文新胡泽斌...
    2236-2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同源重组修复缺陷检测(HRD)国家参考品,评价HRD检测试剂盒的准确性.方法 对HRD国家参考品基因组DNA进行片段化、末端修复和分子标签添加,制备文库.文库中目标DNA片段与探针进行杂交捕获和富集后获得捕获文库.捕获文库在MGISEQ-2000 基因测序平台上进行双端测序.分析测序数据,并使用国家参考品的ASCNV和LOH、LST及TAI的参考集评价,计算试剂盒各个指标的准确率.结果 试剂盒的拷贝数状态的准确率为 83.1%,LOH和TAI指标的准确率分别为 94.2%和 88.0%,LST指标的准确率为 80.6%,符合国家参考品准确率的要求.HRD状态检测结果显示国家参考品的每一组样本(HRD-X)的不同浓度比例的样本均为一致的HRD状态,以HRD-10 样本为例,在DNA含量为 30%、40%及 50%的情况下,HRD分值均高于 42 分,为HRD阳性.结论 HRD 国家参考品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能够用于HRD检测试剂盒的性能评价.

    同源重组修复缺陷检测杂合性缺失端粒等位基因不平衡大片段迁移单核苷酸多态性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IL-6、PCT/ALB、IL-1β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周宇张继威包宇航程达...
    2240-2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SP)血清IL-6、PCT/ALB、IL-1β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治的88例老年SP患者,根据患者 28 d后的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 64 例和死亡组 24 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PCT/ALB、IL-1β水平,分析IL-6、PCT/ALB、IL-1β与预后的相关性,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老年SP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IL-6、PCT/ALB、IL-1β水平对老年SP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死亡组PCT/ALB、IL-6、IL-1 β、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L-6、PCT/ALB、IL-1β水平与预后呈线性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Ⅱ评分上升及IL-6、PCT/ALB、IL-1β、CRP高表达为老年S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IL-6、PCT/ALB、IL-1β水平及三项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0.729、0.736、0.911(P<0.05).结论 血清IL-6、PCT/ALB、IL-1β水平与老年SP患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三者联合检测对老年SP患者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重症肺炎的预测指标.

    重症肺炎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白蛋白白细胞介素-1β

    环磷酰胺治疗肾病综合征对患者ApoA1、ApoB、Lp(a)的影响

    张俊涛何旭蒋俊杰
    2244-2247,2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对肾功能及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金寨县中医医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9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取的患者分为接受醋酸泼尼松片单独治疗的对照组(n=48)和联合注射用环磷酰胺治疗的研究组(n=48).两组患者的具体用药剂量均根据患者不良反应及耐受情况进行调整,且均接受为期12个月的治疗.对两组疗效(治疗12个月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血清肌酐、胱抑素C)及ApoA1、ApoB、Lp(a)水平(治疗前和12个月后)进行比较.结果 较对照组(72.92%),研究组治疗12个月后的总缓解率(89.58%)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两组治疗12个月后的血清IL-6、IL-8、TNF-α、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ApoA1、ApoB、Lp(a)水平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可降低血清ApoA1、ApoB、Lp(a)水平,改善血脂代谢紊乱状态,同时可减轻机体炎症,改善肾功能,疗效显著.

    肾病综合征环磷酰胺泼尼松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

    血浆LPA、TGF-β1和D-D检测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诊断的价值

    吴文广李凯王晓亮李锐...
    2248-2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浆血磷脂酸(LP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D-二聚体(D-D)检测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于山西省荣军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 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非DVT组(n=69)和DVT组(n=20).比较两组血浆LPA、TGF-β1 和D-D水平,比较两组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运动、吸烟史、BMI、家族史、采取血栓预防措施),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浆LPA、TGF-β1和D-D单一、联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诊断价值.结果 DVT组血浆LPA、TGF-β1和D-D均显著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运动、吸烟史、BMI和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采取血栓预防措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采取血栓预防措施、血浆LPA(<10 μmol/L,>140 μmol/L)、TGF-β1(<10 pg/mL,>100 pg/mL)、D-D(>0.5 mg/L)均为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浆LPA+TGF-β1+D-D联合诊断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AUC为0.896,高于血浆LPA、TGF-β1和D-D单独检测(P<0.05).结论 血浆LPA、TGF-β1、D-D水平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患者中呈高表达,且三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诊断效果.

    血浆血磷脂酸转化生长因子β1D-二聚体全膝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