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李明

双月刊

1674-6929

jmdt@vip.163.com

020-28098414,32290177

510620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祥龙大厦10-11楼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Therap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及时报道国内外分子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进展,集前瞻性、权威性、专业性于一身的学术期刊,是我国第一份以分子诊断与治疗为主要内容的正规科技学术期刊,也是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的学术园地和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在学术上走向世界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NGAL、尿β2?MG、UACR对Ⅱ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预测价值

    刘力畅王文苓王煊王伊萌...
    1902-1905,1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β2⁃微球蛋白(β2⁃MG)、尿清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对Ⅱ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和汉中市中心医院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06例Ⅱ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体检的56例仅患有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血清NGAL、尿β2⁃MG、UACR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Ⅱ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NGAL、尿β2⁃MG、UACR与患者肾功能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NGAL、尿β2⁃MG、UACR对Ⅱ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的eGFR、CysC、BUN、NGAL、β2⁃MG、UACR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GFR、CysC、BUN、NGAL、β2⁃MG、UACR水平均是影响Ⅱ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发生的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GAL、尿β2⁃MG、UACR与eGFR呈负相关性(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NGAL、尿β2⁃MG、UACR及三者联合预测Ⅱ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AUC面积分别为0.879、0.887、0.890、0.990,这表明三者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预测的效果最佳(P<0.05).结论 血清NGAL、尿β2⁃MG、UACR均是Ⅱ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三者对于Ⅱ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预测的效果最好.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β2⁃微球蛋白尿清蛋白与肌酐比值Ⅱ型糖尿病

    泰安市某医院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吴玲玲高雪邱静梅周广飞...
    1906-1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SP)的临床特点、血清分型与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青岛大学附属泰安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送检的各类标本类型中分离出的SP,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浓度梯度法(E⁃test),血清分型采用荚膜肿胀试验,统计分析疫苗对血清型的覆盖情况.结果 共收集104株肺炎链球菌,标本以痰液为主,占 83.65%(87/104).患者以6岁以下婴幼儿为主,占 65.38%(68/104).青霉素的敏感率为 100.00%,对左氧氟沙星和氯霉素的敏感率高(>92.00%),但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高度耐药(>92.00%),未发现对头孢曲松、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莫西沙星耐药的菌株.共分为18个血清型,常见的血清型19F、19A、6B和6A.肺炎链球菌疫苗的覆盖率:PCV13为 82.69%,PPV23为 89.42%.四种常见的血清型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该院肺炎链球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血清型以 19F、19A、6B和 6A为主.PCV13 和PPV23疫苗的覆盖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耐药性

    肺泡灌洗液中IL?10、HMGB1水平联合mNGS测序在重症肺炎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王旭清蒋颖超佟鑫陈媛...
    1910-1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泡灌洗液中白介素⁃10(IL⁃1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联合病原微生物宏基因(mNGS)测序在重症肺炎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吉林市化工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 97例.统计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情况,分析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一般资料以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对比两组IL⁃10、HMGB1 水平及mNGS阳性率;计算IL⁃10、HMGB、mNGS单独及联合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效果.结果 治疗 28 d后,预后不良组39 例、预后良好组58例;两组CIP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IL⁃10、HMGB1水平、mNGS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PS分级为重型、IL⁃10、HMGB1水平升高、mNGS阳性率增加是影响重症肺炎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IL⁃10、HMGB1、mNGS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AUC为0.894,高于IL⁃10、HMGB1、mNGS单独检测(P<0.05).结论 肺泡灌洗液中IL⁃10、HMGB1水平联合mNGS测序在重症肺炎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提供有力的支持.

    IL⁃10HMGB1mNGS测序重症肺炎

    CHB合并EBV感染患者外周血双阴性T淋巴细胞和滤泡辅助性T细胞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王佳高峰严士海杨学文...
    1914-1917,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合并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感染患者外周血双阴性T淋巴细胞(DN T)、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CD4+T细胞水平以及CD4+/CD8+比值(CD4-CD8 Ratio)变化,并分析其与肝功能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0例CHB合并原发性EBV感染患者(CHB+EBV组)、30例CHB患者(CHB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fh细胞和DN T细胞、CD4+细胞、CD8+的水平,使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结果 外周血Tfh细胞水平:CHB+EBV组>CHB组>对照组,外周血DN T细胞水平:CHB组>CHB+EBV组>对照组,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对照组>CHB组>CHB+EBV组,CD4+/CD8+比值:对照组>CHB组>CHB+EB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EBV组患者血液中ALT、AST、TBIL、DBIL、IBIL 和ALP水平均明显高于CHB组和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外周血Tfh细胞与血液中ALT、AST、ALP、TBIL、DBIL和IBIL呈正相关(P<0.05).DNT细胞与血ALT,AST,TBIL,DBIL和IBIL呈正相关(P<0.05),但与ALP无明显相关性(P>0.05).CD4+细胞及CD4+/CD8+值与血ALT,AST,ALP,TBIL,DBIL及IBIL呈负相关(P<0.05).结论 双阴性T淋巴细胞和滤泡辅助性T细胞参与了CHB合并EBV感染免疫进程,且与患者肝损害有关.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合并EBV感染双阴性T淋巴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

    新生儿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清PCT、IL?6和CRP与新生儿感染的相关性

    吕彦兴胡兰秋施晓萍张绍红...
    1918-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影响新生儿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感染中的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收治的351例新生儿,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116)与非感染组(n=235),检测血清PCT、IL⁃6和CRP水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IL⁃6和CRP对新生儿发生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116例发生感染的新生儿中,感染部位分为呼吸系统(33.62%)、血液系统(17.24%)、消化系统(21.55%)、泌尿系统(12.93%)、皮肤组织(6.90%)、其他(7.76%).经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患儿感染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62.06%)、革兰氏阳性菌(35.35%)以及真菌(2.59%);两组患儿的胎龄、羊水污染、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是否入住NICU、Apgar评分以及出生体重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血清PCT、IL⁃6、CRP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胎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Apgar评分、出生体重以及PCT、IL⁃6、CRP水平升高均为影响新生儿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PCT、IL⁃6、CRP三者联合诊断新生儿感染的AUC为0.890,显著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 血清PCT、IL⁃6、CRP在新生感染患儿中升高,与胎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Apgar评分、出生体重均为新生儿感染危险因素.

    新生儿感染降钙素原白介素⁃6C反应蛋白临床诊断

    外周血TG/Cys?C、脂联素、VILIP?1水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兰倩牛欢孙浙浙
    1923-1926,1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外周血三酰甘油(TG)/胱抑素(Cys⁃C)、脂联素、视锥样蛋白1(VILIP⁃1)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运城市中心医院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36例T2DM合并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随访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2分者分为良好组(n=84),>2分者分为不良组(n=52).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外周血TG/Cys⁃C、脂联素、VILIP⁃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合并AIS患者预后的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外周血TG/Cys⁃C、脂联素、VILIP⁃1水平对T2DM合并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的年龄、NIHSS评分、TG/Cys⁃C、脂联素、VILIP⁃1水平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IHSS评分、TG/Cys⁃C、脂联素、VILIP⁃1水平均为影响T2DM合并AIS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TG/Cys⁃C、脂联素、VILIP⁃1 及三者联合预测T2DM合并AIS患者预后情况的AUC面积分别为 0.710、0.725、0.679、0.804,表明外周血TG/Cys⁃C、脂联素、VILIP⁃1水平对T2DM合并AIS患者的预后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的效果最佳,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75.0%(P<0.05).结论 T2DM合并AIS患者的预后不良情况与年龄、NIHSS评分、TG/Cys⁃C、脂联素、VILIP⁃1水平有关,外周血TG/Cys⁃C、脂联素、VILIP⁃1水平对T2DM合并AIS患者的预后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预测的效果最高.

    外周血三酰甘油与胱抑素比值脂联素视锥样蛋白12型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核酸检测Ct值在COVID?19重症风险预测模型构建的应用价值研究

    高立卉孙敏吴昀睿谭瑾琳...
    1927-1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验证荧光PCR测量的循环阈值(Ct值)对COVID⁃19患者重症风险评估的应用价值,并结合其它生化指标构建一个预测模型.方法 通过对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236例COVID⁃19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收集病毒核酸检测Ct值及常规检验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重症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模型性能,并量化Ct值的贡献度.结果 年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升高与重症风险正相关;较高的首次核酸检测阳性Ct值与重症风险负相关.COVID⁃19重症肺炎风险预测模型提示,年龄较大、PLT和WBC水平较高,以及Ct值和HGB较低的患者,重症化的风险显著增加.模型拟合度良好,AIC、C⁃index、R2 和霍斯默检验的P值分别为126.00、0.90、0.51和0.53.相较仅含临床指标的模型,含Ct值的模型的ROC下面积(AUC)值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从0.84和0.89提升至0.93和0.97,灵敏度从0.71和0.78增加为0.86和1.00,特异度从0.82和0.87上升到0.87和0.92.DCA结果验证了组合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Ct值是评估COVID⁃19患者重症风险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所构建的预测模型为患者的早期诊治提供了创新且有效的工具.

    SARS⁃CoV⁃2COVID⁃19Ct值重症风险预测模型

    胃癌组织中UBE2S、FAS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陈元杏张丽张玉荣刘杲...
    1932-1935,1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泛素结合酶E2S(UBE2S)、脂肪酸合成酶(FAS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108例胃癌患者进行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UBE2S、FASN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生存预后患者胃癌组织中UBE2S、FASN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胃癌组织中UBE2S、FASN蛋白表达水平对患者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胃癌组织中UBE2S、FASN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 Ⅲ期胃癌组织中UBE2S、FAS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TNM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脉管癌栓的胃癌组织中UBE2S、FASN的蛋白表达高于无脉管癌栓的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的胃癌组织中UBE2S、FASN的蛋白表达高于存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UBE2S、FASN蛋白表达水平评估患者术后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35(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UBE2S、FASN表达增加且与TNM分期、脉管癌栓、生存预后相关.

    胃癌泛素结合酶E2S脂肪酸合成酶

    血清CRP、PCT及NICOM参数与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管理的相关性

    张世杰栗付民韩灵龙
    1936-1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 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无创心排血量监测技术(NICOM)参数与感染性休克(SS)患者容量管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S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容量负荷试验(VE),以VE后心排血指数增加值(ΔCI)≥10%定义为容量反应阳性(有反应组,n=45),ΔCI<10%定义为容量反应阴性(无反应组,n=27).比较两组基线资料、VE前后CI、血清CRP、PCT水平、NICOM参数[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分析血清CRP、PCT水平、CO、sVRI与容量管理的关联性.结果 无反应组VE前后血清CRP、PCT水平高于有反应组,CO、sVRI、CI低于有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前后血清CRP、PCT与CI呈负相关,CO、sVRI与CI呈正相关(P<0.05).VE前血清CRP、PCT水平、CO、sVRI是SS患者容量反应性阴性(ΔC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SS患者容量管理与血清CRP、PCT水平、NICOM参数密切相关,早期明确各指标水平有利于临床评估容量反应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无创心排血量监测技术感染性休克

    7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杜秀芬黄珊珊陈晨林金端...
    1940-1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方法,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 2020年 12月至 2023年 3月清远市人民医院经宏基因组测序(mNGS)诊断的 7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病理学特点、mNGS结果和治疗过程等临床资料.结果 7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30~79岁,以高热、头痛、乏力为起病主要表现.7例患者均出现淋巴细胞比率下降,C⁃反应蛋白升高.6例降钙素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和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且凝血功能异常.7例患者胸部CT主要表现为斑片状密度增高影,部分实变,且均可见支气管充气影,4例伴胸腔积液,2例胸膜增厚.其中5例患者行经支气管镜刷检物细胞学检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均为炎性细胞浸润.所有患者行mNGS检测,均检出鹦鹉热衣原体核酸序列,确诊后针对性选择多西环素联合其他抗感染药物,病人好转出院.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发病率低,诊断困难,mNGS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检测技术,有助于及时启动针对性抗感染治疗,改善预后.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