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李明

双月刊

1674-6929

jmdt@vip.163.com

020-28098414,32290177

510620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祥龙大厦10-11楼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Therap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及时报道国内外分子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进展,集前瞻性、权威性、专业性于一身的学术期刊,是我国第一份以分子诊断与治疗为主要内容的正规科技学术期刊,也是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的学术园地和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在学术上走向世界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血清β-Catenin、CYFRA21-1、NSE水平研究

    杨晓翠张开晓高楠
    2295-2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血清β-连环素(β-Catenin)、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淄博一四八医院诊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孤立性肺结节组),根据术中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并选择同期医院内9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体检组)作为对照,比较孤立性肺结节组、健康体检组以及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良性组和恶性组的血清β-Catenin、CYFRA21-1、NSE水平,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血清β-Catenin、CYFRA21-1、NSE的诊断价值.结果 孤立性肺结节组血清β-Catenin、CYFRA21-1、NSE水平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性肺结节组中,良性52例(良性组)、恶性44例(恶性组),恶性组血清β-Catenin、CYFRA21-1、NSE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Catenin、CYFRA21-1、NSE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均具有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734、0.826、0.780,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灵敏度为90.96%、特异度为92.05%,AUC为0.931.结论 监测血清β-Catenin、CYFRA21-1、NSE水平有利于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和预测.

    孤立性肺结节β-连环素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外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血清sTREM-1、脂联素、PLR对VAP的预测价值

    刘莹肖莹王晓庆张羽...
    2299-2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脑外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脂联素、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取的96例脑外伤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检测所有受试对象入院血清sTREM-1、ADPN及PLR水平;依据患者是否发生VAP将其分为VAP组(n=33)及非VAP组(n=63),分析脑外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REM-1、脂联素、PLR对VAP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VAP组血清sTREM-1、PLR水平高于非VAP组,脂联素水平低于非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REM-1、PLR水平升高为脑外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脂联素水平升高为脑外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TREM-1、脂联素、PLR联合检测诊断VAP发生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21、0.903、0.938,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 血清sTREM-1、脂联素、PLR异常表达是脑外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可用于辅助诊断脑外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并发VAP.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脂联素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血清IL-6、TNF-α及NO在非体外循环搭桥大隐静脉桥血管顺行序贯中的水平变化及与通畅率的关系

    王伟鑫刘雪霞王媛陈佳...
    2303-2306,2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NO)在非体外循环搭桥(OPCAB)大隐静脉桥血管顺行序贯中的水平变化及与通畅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行OPCAB术患者262例为研究对象.比较OPCAB术患者不同时间点的IL-6、TNF-α、NO水平;根据Fitzgibbon标准统计患者术后桥血管通畅情况;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桥血管通畅的单因素以及危险因素;评估IL-6、TNF-α、NO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术后桥血管通畅情况的效果.结果 IL-6、TNF-α、NO水平由低到高为:术前<术后 6 h<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2例患者中,172例(65.65%)患者OPCAB术后桥血管通畅,90例(34.35%)患者桥血管不通畅.通畅组旁路血管数量、术后再发心绞痛及术前陈旧性心梗例数少于不通畅组,IL-6、TNF-α、NO水平低于不通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旁路血管数量增多、IL-6、TNF-α水平升高以及NO水平降低是影响OPCAB术后桥血管通畅的危险因素(P<0.05).IL-6、TNF-α、NO联合检测预测OPCAB术后桥血管通畅情况的AUC为0.865,高于三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搭桥大隐静脉桥血管顺行序贯中,IL-6、TNF-α、NO表达水平存在异常改变,三指标联合检测能有效预测OPCAB术后桥血管通畅情况,可为临床评估患者预后提供有力支持.

    IL-6TNF-αNO非体外循环搭桥大隐静脉桥血管顺行序贯

    腹腔镜下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的影响

    曹亚青李莹丁碧玉张晓丹...
    2307-2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儿93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46例(开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与观察组47例(腹腔镜下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比较两组治疗疗效、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炎性因子水平[IL-6、TNF-α、CRP]、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CRP水平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3%)显著低于对照组(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可有效提高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儿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有效改善患儿炎症水平,促进患儿恢复.

    腹腔镜下离断性肾盂成形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

    ApoB、ApoA1及二者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吴玲李静静龚源奚超...
    2311-2314,2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及二者比值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宣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T2DM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微血管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47例、单纯T2DM组63例.另外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5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ApoB、ApoA1水平及ApoB/ApoA1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ApoB、ApoA1、ApoB/ApoA1比值对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清ApoB水平及ApoB/ApoA1比值:对照组<单纯T2DM组<并发症组,血清ApoA1水平:对照组>单纯T2DM组>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poB、ApoA1、ApoB/ApoA1比值预测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744(0.692~0.796)、0.862(0.810~0.914)、0.901(0.849~0.953).并发症组合并高血压占比、T2DM病程≥10年占比、空腹血糖、HbAlc、HOMA-IR、总胆固醇、血肌酐大于单纯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2DM病程长、HOMA-IR水平高、HbAlc水平高、ApoB/ApoA1比值升高是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poB/ApoA1比值预测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效能比血清ApoB、ApoA1单个指标预测好,监测ApoB/ApoA1比值变化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ApoB/ApoA1比值载脂蛋白B

    乌司他丁联合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脓毒症休克的疗效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吕小巍李晓倩白兆青
    2315-2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乌司他丁(UTI)联合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脓毒症休克的效果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54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25)和联合治疗组(n=29),对照组给予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UTI注射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24 h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治疗前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尿酸(UA)]水平,统计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增加,两组HR逐渐降低,MAP逐渐升高,且联合治疗组HR低于对照组,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指标(CRP、IL-1β和TNF-α)、肝功能指标(TBil、γ-GT和AST)和肾功能指标(BUN、Scr和U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28 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TI联合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用于脓毒症休克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肝肾功能,降低炎症水平,不良反应少.

    脓毒症休克乌司他丁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效果

    宫颈癌组织中FOLR1、MSLN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刘佳姜丽李佳维李秀福...
    2320-2323,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叶酸受体1(FOLR1)、间皮素(MSLN)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FOLR1、MSL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宫颈癌组织中FOLR1、MSL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患者术后1年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FOLR1、MSLN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为鳞癌、中低分化、FIGO分期Ⅱa期、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FOLR1和MSLN表达高于病理类型为腺癌、高分化、FIGO分期Ⅰa+Ⅰb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22例患者发生复发.复发组和非复发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FOLR1表达、MSLN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FOLR1表达阳性、MSLN表达阳性均为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FOLR1、MSLN阳性表达升高,且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二指标可为预测术后复发提供参考.

    宫颈癌叶酸受体1间皮素临床病理特征

    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炎症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郭雪进顾荣吉林
    2324-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炎症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2021年3月到2024年5月收治的10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的差异分为联合组(n=52)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药物丙泊酚麻醉,联合组给予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麻醉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12、24 h的的疼痛情况(VAS评分).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 h的炎症应激指标(PCT、IL-6、CRP、Acth、INS、Glu)以及免疫功能(CD4+、CD8+、CD4+/CD8+).结果 联合组的麻醉效果Ⅰ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术后6、12 h、24 h的VAS评分均比术前升高,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的PCT、IL-6、CRP、Acth、Glu均比术前升高,联合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的INS、CD4+、CD4+/CD8+均比术前降低,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的CD8+低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术后疼痛,减轻免疫抑制及炎症应激反应.

    瑞马唑仑瑞芬太尼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疼痛炎症应激

    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肠道菌群、血浆TNF-α、IL-Iβ、H-FABP和TMAO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王进左莉莉高琛琛
    2329-2332,2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肠道菌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 1β(IL-Iβ)、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淄博市中医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间收治的1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芪苈强心组,每组99名.西药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芪苈强心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肠道菌群及血清TNF-α、IL-Iβ、H-FABP、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TMAO水平.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测定运动耐力,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芪苈强心组证候积分较西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芪苈强心组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均比西药组高,而大肠杆菌、酵母菌则明显少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芪苈强心组TNF-α、IL-Iβ、TMAO水平均显著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芪苈强心组的LVEF和6MWT水平显著高于西药组且H-FABP、BNP、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毒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可明显改善心衰患者肠道微生态、炎症及心功能,有临床价值.

    芪苈强心胶囊慢性心力衰竭肠道菌群氧化三甲胺

    脑脊液CXCL13、HMGB1、BAFF与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相关性

    曾意茹李小晶吴汶霖侯池...
    2333-2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脑脊液趋化因子13(CXCL1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B细胞活化因子(BAFF)与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选取2021年6-2024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接收的抗NMDAR脑炎患儿共计124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轻症组 68例及重症组 56例.比较两组脑脊液CXCL13、HMGB1、BAFF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抗NMDAR脑炎患者病情的相关因素;治疗1个月后根据mRS评分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72例及短期预后不良组52例,比较两组脑脊液CXCL13、HMGB1、BAFF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CXCL13、HMGB1、BAFF与抗NMDAR脑炎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重症组脑脊液抗NMAR高滴度比例、病程中累积出现症状次数及脑脊液CXCL13、HMGB1、BAFF水平均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NMAR滴度、病程中累积出现症状次数及脑脊液CXCL13、HMGB1、BAFF水平均与抗NMDAR脑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独立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脑脊液CXCL13、BAFF、HMGB1 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13、HMGB1、BAFF联合检测评估NMDAR预后不良的AUC为 0.959,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脑脊液CXCL13、HMGB1、BAFF与抗NMDAR脑炎病情及短期预后密切相关,三者对评估抗NMDAR脑炎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脑脊液趋化因子13高迁移率族蛋白B1B细胞活化因子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