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李明

双月刊

1674-6929

jmdt@vip.163.com

020-28098414,32290177

510620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祥龙大厦10-11楼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Therap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及时报道国内外分子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进展,集前瞻性、权威性、专业性于一身的学术期刊,是我国第一份以分子诊断与治疗为主要内容的正规科技学术期刊,也是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的学术园地和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在学术上走向世界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钙剂、维生素E治疗对妊娠期高血压UPR、MAP、凝血指标的影响

    乔文婷李琴琴云君玲
    438-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钙剂、维生素E在妊娠期高血压中的治疗效果及对尿蛋白(UPR)、平均动脉压(MAP)、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2年7月于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2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60,硫酸镁治疗)和研究组(n=62,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钙剂、维生素E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UPR、MAP、UA、CysC及凝血指标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16%)显著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AP、UPR、UA及Cys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T、TT、APTT长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17.74%)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钙剂、维生素E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UPR水平及凝血指标,有利于控制患者血压,安全性尚可,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妊娠期高血压阿司匹林钙剂维生素EUPRMAP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Aβ1-42、MCP-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李琪王真任天成
    442-445,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102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53)与认知功能障碍组(n=49).比较两组患者血清GLP-1、Aβ1-42、MCP-1水平,并绘制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单一及联合检测对T2DM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GLP-1水平:认知功能正常组>认知功能障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38,P<0.05).两组血清Aβ1-42、MCP-1、FPG、HbA1 c水平:认知功能障碍组>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42、8.255、3.985、2.259,P<0.05).建立相关性模型,T2DM患者认知功能与GLP-1水平呈正相关(r=0.486,P<0.05),与Aβ1-42、MCP-1水平呈负相关(r=-0.558、0.6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LP-1、Aβ1-42、MCP-1是T2D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GLP-1、Aβ1-42、MCP-1三者联合检测时,预测T2DM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AUC为0.990,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10、0.952,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T2DM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MCP-1水平明显显著升高,Aβ1-42、GLP-1水平显著降低,三者联合检测可为T2DM患者预防认知功能损害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型糖尿病胰高血糖素样肽-1β淀粉样蛋白1-4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认知功能障碍

    血清CEA、CA19-9、ITGβ6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朱雅婷周志雄雷晋铭
    446-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CEA、CA19-9、ITGβ6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9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49名作为对照组,同时根据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11例与存活组18例.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及入院24 h血清CEA、CA19-9、ITGβ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胃癌组患者血清CEA、CA19-9、ITGβ6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5,4.209,3.943,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CEA、CA19-9、ITGβ6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3,3.431,3.867,P<0.05).CEA+CA19-9+ITGβ6联合检测的AUC值0.901,敏感度为0.909,特异度为0.944,表明三指标联合诊断胃癌根治术预后的价值更优(P<0.05).结论 CEA+CA19-9+ITGβ6联合检测可有效诊断胃癌及提高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评估效果.

    CEACA19-9ITGβ6胃癌

    经阴道彩超联合血清ADAM12-S、β-HCG、孕酮检测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

    王琳琪牟沁张春梅吴斐斐...
    450-453,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阴道彩超联合血清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2(ADAM1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检测在子宫异位妊娠(EP)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四川省安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EP患者(EP组),选取本院同期产检正常宫内妊娠孕妇90名(正常妊娠组).对比两组阴道彩超及ADAM12-S、β-HCG、孕酮检测结果,分析经阴道彩超、ADAM12-S、β-HCG、孕酮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分析四者联合及单独检测对子宫异位妊娠诊断的效能.结果 EP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正常妊娠组,阻力指数值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组ADAM12-S、β-HCG、孕酮水平均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彩超、ADAM12-S、β-HCG、孕酮联合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性高(Kappa值=0.869);经阴道彩超检测对EP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12%、84.44%;ADAM12-S诊断EP分别为77.65%、81.11%;β-HCG诊断分别为71.77%、75.56%;孕酮诊断EP分别为74.46%、78.89%;四者联合诊断EP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74%、91.11%,高于四者单独诊断.结论 阴道彩超、血清ADAM12-S、β-HCG、孕酮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对EP诊断效能,对于尽早诊断子宫异位妊娠具有重要意义.

    经阴道彩超ADAM12-Sβ-HCG孕酮异位妊娠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miR-145与Fascin-1、OCT4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卢煜婷陈军平孙瑶
    454-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miR-145与Fascin-1、OCT4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重庆高新区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100例EMs不孕患者作为研究组,留取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另取同期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手术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留取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检测两组以及EMs组中不同AFS分期患者内膜组织中miR-145、Fascin-1、OCT4的表达水平,分析EMs组中miR-145与Fascin-1、OCT4表达的相关性,随访EMs不孕患者术后1年的自然妊娠情况,比较EMs组中不同miR-145表达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率.结果 EMs组子宫内膜组织中miR-145的表达水平及Fascin-1、OCT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中AFSⅢ~Ⅳ期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iR-145的表达水平及Fascin-1、OCT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iR-145的表达水平与Fascin-1、OCT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根据EMs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iR-145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分为miR-145高表达患者和低表达患者,miR-145高表达患者术后累积自然妊娠率低于miR-145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iR-145表达增加与Fascin-1、Oct4表达增加及术后自然妊娠率降低有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miR-145Fascin-1Oct4自然妊娠

    不同抗菌药物联合CGF应用于年轻恒牙血运重建的效果和IL-17、CCL21及IP-10水平变化

    郭洁高尔东胡姝娥赵文君...
    459-462,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抗菌药物联合浓缩生长因子(CGF)应用于年轻恒牙血运重建的效果和白细胞介素17(IL-17)、趋化因子配体21(CCL21)及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70例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根据不同抗菌药物使用将患者分为A组(n=90)、B组(n=90)及C组(n=90),其中A组使用三联抗生素糊剂,B组使用Vitapex糊剂,C组使用氢氧化钙联合替硝唑糊剂封药.根据不同的支架使用,将A、B、C组患者分为A1组(n=45)、B1组(n=45)、C1组(n=45)及A2组(n=45)、B2组(n=45)、C2组(n=45),其中A1、B1、C1组使用CGF支架,A2、B2、C2组使用血凝块支架.在治疗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牙体变色情况、牙根管壁厚度、牙冠根比及龈沟液IL-17、CCL21与IP-10水平.结果 不同组之间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9.450、6.394,均P<0.05);不同组之间的牙体变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6.625、6.944,均P<0.05);不同组之间的龈沟液IL-17、CCL21、IP-10水平比较,A1组>B1组>C1组,A2组>B2组>C2组(F=13.290,14.842,9.470,12.537,21.416,6.211,均P<0.05).结论 氢氧化钙联合替硝唑糊剂联合CGF对年轻恒牙血运重建的效果及龈沟液IL-17、CCL21、IP-10水平变化优于三联抗生素、Vitapex糊剂.

    牙髓血运重建术抗菌药物浓缩生长因子炎性因子

    氟西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疗效及心理状态的变化

    郑荫荫李倩王磊孟祥生...
    463-46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氟西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疗效及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108例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氟西汀治疗组(氟西汀治疗,54例)与氟西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氟西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54例),同期招募108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心率变异性(HRV)各指标差异,比较氟西汀治疗组与氟西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的两组SCL-90、SSS、HAMA评分均下降,且氟西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SCL-90、SSS、HAMA评分低于氟西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1、3.859、12.329,P<0.05).氟西汀治疗组及氟西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HF、LF、LF/HF均低于对照组,HF%、L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31.611、757.501、80.773、33.151、410.655,P<0.05).治疗8周后,两组HF、LF、HF%、LF%水平均升高,LF/HF降低,且氟西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HF、LF、LF/HF水平高于氟西汀治疗组,HF%、LF%低于氟西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7、6.075、3.917、5.738、2.206,P<0.05).结论 与单用氟西汀治疗相比,采用氟西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心理状态,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性,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氟西汀生物反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心率变异性

    128例病毒感染患者血清HSP 70水平变化及HSP 70-1基因多态性分析

    牟丽丽黄山夏婧
    467-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贵州省某院128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清HSP 70表达水平及HSP 70-1基因多态性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贵州省某医院收治的128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病例组),同期12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较两组血清中HSP 70水平变化;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分型方法检测HSP 70-1(+190位点)基因序列,分析基因多态性.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清中HSP 70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24,P<0.05),并且随着病例组患者病程的加重,血清HSP 70水平也逐渐升高,各临床分型的HSP 7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 70-1(+190位点)的基因型GG、GC、CC在患者病例组均存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6.975,P<0.05),此外,轻型患者HSP 70-1 G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59.26%)及普通型患者HSP 70-1 G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52.69%)均高于对照组(39.84%)(P<0.05),而轻型患者HSP 70-1 GG基因型的分布频率(33.33%)及普通型患者HSP 70-1 GG基因型的分布频率(38.71%)均低于对照组(5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 70表达水平及HSP 70-1基因分型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辅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临床分型的判断.

    病毒感染血清热休克蛋白70基因多态性

    基于心功能及IGFBP7、sST2、CGRP、ET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张娟李宁张文超
    472-475,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CH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邯郸市第四医院收治的86例CHD合并CHF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两组CHD治疗均应用硝酸酯类、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物,对照组CHF治疗应用坎地沙坦酯片、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试验组治疗则将对照组中的坎地沙坦酯片替换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心功能指标[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6 MWD)]、心室重构指标[Ⅲ型胶原前肽(PⅢP)、层粘蛋白(L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心肌损伤和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ST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结果 与对照组比,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LVFS、LVEF、6 MWD、IGFBP7、CGRP与治疗前比升高,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ⅢP、LN、MMP-9、sST2、ET降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调节CHD合并CHF患者IGFBP7、sST2、CGRP、ET,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损伤、心室重构及心功能,进而可提高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miR-141-3p、IL-18与老年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袁蕾万克苗孙宁涛
    476-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141-3p、白细胞介素-18(IL-18)与老年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出血患者116例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51)、中度组(n=38)和重度组(n=27);随访6个月,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79)与预后不良组(n=37).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轻、中、重度组的miR-141-3p、IL-18水平,分析患者miR-141-3p、IL-18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对患者因素单、多因素分析,并绘制ROC曲线分析患者miR-141-3p、IL-18水平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miR-141-3p水平比较: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IL-18水平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F=116.151、77.832,P均<0.05);Spearman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miR-141-3p呈显著的负相关(r=-0.668,P<0.05),与IL-18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583,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疾病严重程度、是否破入脑室、出血量及miR-141-3p、IL-18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c2=2.106、5.945、5.988、4.353、19.669、6.707、4.130、7.659、7.40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疾病越严重、miR-141-3p水平降低、IL-18水平升高为老年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iR-141-3p、IL-18及两项联合评估的AUC分别为0.900、0.825及0.960(P<0.05).结论 miR-141-3p、IL-18与老年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且miR-141-3p、IL-18与联合检测对老年脑出血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评估效能.

    miR-141-3p白细胞介素-18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