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李明

双月刊

1674-6929

jmdt@vip.163.com

020-28098414,32290177

510620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祥龙大厦10-11楼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Therap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及时报道国内外分子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进展,集前瞻性、权威性、专业性于一身的学术期刊,是我国第一份以分子诊断与治疗为主要内容的正规科技学术期刊,也是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的学术园地和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在学术上走向世界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IRE1α/Xbp1s靶向调控NKp46改善NK细胞杀伤功能清除HIV感染细胞的思路探析

    钱洁玉张清燕桑锋杨瑶瑶...
    591-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无MHC限制,不依赖抗体,是抵御肿瘤和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肿瘤或慢性病毒感染后,固有免疫NK细胞与适应性免疫T细胞共同发挥免疫功能对抗肿瘤及感染,但由于免疫系统无法迅速根除病灶,免疫细胞内质网稳态被打破,使其无法发挥正常的免疫杀伤及清除功能,导致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NKp46是仅表达在NK细胞上的特异性活化受体,它直接影响NK细胞的活化程度与杀伤作用的强弱.艾滋病是一种目前无法根治的慢性传染病之一,病毒持续感染引起NK细胞内质网应激,IRE1α/Xbp1s信号通路的启动导致NKp46蛋白翻译大部分被抑制,影响NK细胞活化发挥功能,因此基于IRE1α/Xbp1s靶向调控NKp46寻求改善NK细胞杀伤功能的新靶点成为研究的新思路.

    艾滋病NK细胞内质网稳态NKp46IRE1α/Xbp1s信号通路

    重症肺炎患儿外周血环状RNA circFADS2、circESPL1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许梅柯珍银李清智
    595-598,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重症肺炎(SP)患儿外周血环状RNA circFADS2、circESPL1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SP患儿(SP组)和同期8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研究.检测外周血circFADS2、circESPL1的表达水平.根据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将SP患儿分为高危组(PSIⅤ级)、中危组(PSIⅣ级)、低危组(PSIⅠ~Ⅲ级),根据半年预后的随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P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circFADS2、circESPL1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SP组外周血circFADS2、circESPL1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09、5.181,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SP患儿外周血circ-FADS2、circESPL1的表达水平呈现: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831、11.945,P<0.05);预后不良组SP患儿外周血circFADS2、circESPL1的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73、3.62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心力衰竭以及外周血circFADS2、circESPL1的表达水平增加是SP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circFADS2、circESPL联合检测预测SP患儿预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2%和71.43%,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SP患儿外周血中circFADS2、circESPL1表达增加,两者联合检测对SP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重症肺炎环状RNAcircFADS2circESPL1预后

    MLPR、NLR、RDW对老年AECOPD患者合并肺栓塞的评估价值

    邢芳远郭小霞郭瑞霞
    599-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大血小板比值(MLP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AECOPD合并肺栓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水平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选取同期80例老年AECOPD未合并肺栓塞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探讨影响老年AECOPD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评估MLPR、NLR、RDW水平对老年AECOPD患者合并肺栓塞的诊断效能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病程、MLPR、NLR、RDW、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09、17.995、10.733、8.724、13.983、7.829、10.596,P<0.05);Logistic分析显示,病程、MLPR、NLR、RDW、PLR、FIB、D-二聚体均为老年AECOPD患者合并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LPR、NLR、RDW三者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AUC分别为 0.866、0.835、0.795、0.937,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P<0.05);老年AECOPD患者合并肺栓塞MLPR、NLR、RDW水平为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998、37.074、34.927,P<0.05);Spearman分析显示,MLPR、NLR、RDW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65、0.775、0.661,P<0.05).结论 老年AECOPD患者合并肺栓塞时MLPR、NLR、RDW水平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老年AECOPD患者合并肺栓塞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AECOPD肺栓塞MLPRNLRRDW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对WBC、CRP水平及1年复发率的影响

    许恕周正武付伟李浩浩...
    604-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对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1年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来金寨县中医医院就诊的腹股沟疝患儿6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30)和传统组(n=30),传统组采用传统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12h的应激指标WBC及CRP水平,术后6、12、24 h的疼痛(VAS)评分.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t=13.519、14.434、6.280,P<0.05),术中出血量低于传统组(t=13.351,P<0.05);术后,两组患儿的WBC及CRP水平均升高,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4、6.562,P<0.05);术后6、12、24 h,腹腔镜组的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t=4.111、4.989、4.864,P<0.05);随访1年,腹腔镜组和传统组的复发率分别为0.00%、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17,P>0.05);术后,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传统组的30.00%(x2=7.680,P<0.05).结论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创伤小,能有效改善炎症反应水平,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且复发率较低.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股沟疝小儿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

    IGFBP-1、PCT联合CRP检测在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中的预测作用

    宋风丽马丽丽贺笑茜
    608-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胎膜早破(PROM)并发绒毛膜羊膜炎(HCA)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PROM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PROM并发HCA者37例(HCA组),单纯PROM 91例(非HCA组),对比HCA组与非HCA临床资料以及IGFBP-1、PCT、CRP表达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ROM并发HCA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IGFBP-1、PCT、CRP对PROM并发HCA的预测效果.结果 HCA组与非HCA组在人工流产史、年龄、孕周、孕次、胎位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A组破膜孕周<35周、PROM潜伏期≥48h占比、IGFBP-1、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H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发生HCA设为因变量(y=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破膜孕周<35周、PROM潜伏期≥48 h、IGFBP-1升高、PCT升高、CRP升高为影响PROM并发HC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IGFBP-1、PCT、CRP三者联合检测预测PROM并发HCA的灵敏度、特异度为 0.976、0.910,三者联合诊断显著高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 IGFBP-1、PCT、CRP在PROM并发HCA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三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更好地预测HCA发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

    miR-92b-5p、HMGB1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相关性

    谭倩程远任晓静
    612-615,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92b-5p(miR-92b-5p)、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1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肾病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就诊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 95 例作为 2 型糖尿病组.比较二组患者的肾功能相关指标以及miR-92b-5p、HMGB1 水平;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iR-92b-5、HMGB1水平与肾功能的相关性;以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病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进一步评估miR-92b-5p、HMGB1二者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糖尿病病程、BUN、Scr、eGFR、miR-92b-5p以及HMGB1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HMGB1 与BUN、Scr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r=0.570,0.646,-0.485,P<0.05);miR-92b-5 与BUN、Scr呈负相关,与eGFR呈正相关(r=-0.526,-0.562,0.442,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增加、BUN、Scr、HMGB1水平升高、eGFR、miR-92b-5p水平降低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92b-5p、HMGB1以及二者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898、0.932、以及0.961(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异常可能与血清中miR-92b-5p表达量下降、HMGB1表达量上升有关,二指标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有效预测指标.

    2型糖尿病肾病微小核糖核酸-92b-5p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日照市6221例女性HPV流行病学调查

    刘根贤战倩苗文静陈兆艳...
    616-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山东省日照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女性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流行特征,为日照市HPV的检测,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日照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6 221例女性宫颈生物脱落细胞为研究样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定性检测28种HPV基因型并统计分析.结果 在受检的6 221例女性中,HPV的检出率为38.74%(2 410/6221).受检人数年均增长率为34.69%,检出率年均增长率为16.49%.HPV检出率与受检月份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25,P<0.001),五月份检出率出现峰值为47.40%(282/595).在所有HPV感染者中,以单纯高危型感染为主占比 73.57%(1773/2410),其次是单纯低危型感染为 23.44%(565/2410).不同年龄组之间女性HPV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116,P<0.001).HPV感染率前三的年龄段是<21 岁、>60 岁和 21~25 岁.检出率前四的HPV亚型都是高危型,依次是HR-HPV16、HR-HPV52、HR-HPV58、HR-HPV53.HR-HPV总检出率为29.66%(1845/6221),构成比为75.81%(2285/3014).LR-HPV总检出率为 10.24%(637/6221),排名前四的亚型依次是LR-HPV54、LR-HPV61、LR-HPV81、LR-HPV42.HR-HPV的检出率在年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737,P<0.001),HR-HPV16在<21岁年龄组里的检出率为11.59%(8/69),在56~60岁年龄组里检出率为4.44%(8/180).结论 日照地区女性HPV检出率逐年增高,5月份是易感月份,<21岁和>60岁是易感年龄段,并以单一高危型HPV16和HPV52感染为主.

    子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高危亚型流行病学调查

    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许娇娇郭珊珊宗传杰杨梅...
    621-624,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ApoE)和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SLCO1B1)基因多态性在河北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关键指标的相关性,为他汀类药物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8月至2023年8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进行ApoE和SLCO1B1基因检测的315例河北地区患者,统计并分析其ApoE和SLCO1B1总体及不同性别基因多态性分布和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 315例患者中共检出6种ApoE基因型,由多到少依次为E3/E3(66.98%),E3/E4(18.41%),E2/E3(13.02%),E2/E4(0.95%),E4/E4(0.32%)及E2/E2(0.32%).共检出6种SLCO1B1基因型,由多到少分别为*1b/*1b(40.64%),*1a/*1b(33.97%),*1b/*15(13.33%),*1a/*1a(7.30%),*1a/*15(4.44%)和*15/*15(0.32%).ApoE各基因型及各基因表型在不同性别分布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0,9.11,P<0.05),SLCO1B1各基因型及基因表型在不同性别分布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5,7.83,P<0.05).在各血脂水平方面,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LDL-C具有相关性(r=0.167,P<0.05),SLCO1B1 基因表型与各血脂指标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河北地区人群的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分别以E3型和I类正常代谢基因型为主,且不同性别中ApoE、SLCO1B1的各基因型及基因表型存在差异,ApoE基因表型会影响LDL-C水平.

    ApoESLCO1B1基因多态性他汀类药物

    p-IRE1、β-catenin及XIAP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任颖川袁晓辉胡滢洁
    625-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磷酸化需肌醇酶1蛋白(p-IRE1)、β-连环素(β-catenin)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SNIP患者102例为SNIP组;另选取本院同时间段因鼻中隔偏曲对侧下鼻甲代偿性肥大而行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术的患者99例,经病理确诊为正常鼻腔黏膜组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组织中p-IRE1、β-catenin及XIAP的表达强度情况;102例SNIP患者出院后,行2年门诊复查随访,比较SNIP组不同预后情况患者一般资料及p-IRE1、β-catenin及XIAP 阳性表达;采用多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 SNIP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间 p-IRE1、β-catenin及XIAP表达强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NIP组p-IRE1、β-catenin及XIA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随访统计,预后良好组81例,预后不良好组21例.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Krouse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p-IRE1、β-catenin及XIAP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Krouse临床分期为T3期-T4期、病理分化程度伴恶变SNIP、p-IRE1、β-catenin及XIAP表达为阳性均是影响SNIP患者的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SNIP组织中,p-IRE1、β-catenin及XIAP的表达强度及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鼻腔黏膜组织;通过检测上述指标阳性表达,可以预测SNIP预后情况,有利于SNIP后续治疗.

    磷酸化需肌醇酶1蛋白β-连环素X连锁凋亡抑制蛋蛋白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联合检测N/OFQ、ApoA1、hs-CRP对冠心病并发SMI的预测价值

    兰婷刘兴军刘国斌刘峰...
    630-63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内源性孤啡肽(N/OFQ)、载脂蛋白A1(ApoA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心病(CHD)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2月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 156 例冠心病患者,依据是否并发SMI分为并发SMI组(n=65)及无SMI组(n=91),分析影响CHD患者并发SMI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联合检测N/OFQ、ApoA1、hs-CRP对并发SMI的预测价值,并比较不同SMI分型患者血清N/OFQ、ApoA1、hs-CRP水平.结果 两组N/OFQ、ApoA1、hs-CRP、HDL-C、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FQ>6.43 ng/L、ApoA1>120.58 mg/dL、hs-CRP>14.95 mg/L、LDL-C>5.07 mmol/L是CHD患者并发S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HDL-C>2.96 mmol/L是保护因素(P<0.05);以N/OFQ、ApoA1、hs-CRP构建的CHD并发SMI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敏感度、特异度、AUC分别为80.00%、83.52%、0.850;心绞痛型、无症状型SMI患者血清N/OFQ、ApoA1、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心肌梗死型SM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OFQ、ApoA1、hs-CRP水平的监测不仅可对CHD并发SMI早期进行预测,还可为心肌缺血疾病进展评估提供有效依据.

    内源性孤啡肽载脂蛋白A1超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