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李明

双月刊

1674-6929

jmdt@vip.163.com

020-28098414,32290177

510620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祥龙大厦10-11楼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Therap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及时报道国内外分子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进展,集前瞻性、权威性、专业性于一身的学术期刊,是我国第一份以分子诊断与治疗为主要内容的正规科技学术期刊,也是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的学术园地和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在学术上走向世界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sTLR4、IL-22 R1、PAF与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及早发型败血症的关系

    张静华尤小燕李瓅
    1276-1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Toll样受体4(sTLR4)、白介素22受体1(IL-22R1)、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水平在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CAM)中的变化及对早发型败血症(EON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妇产科的122例胎膜早破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盘病理结果为CAM组与非CAM组,分析sTLR4、IL-22 R1、PAF水平在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中的变化;根据随访结果分为EONS组与非EONS组,分析sTLR4、IL-22 R1、PAF水平对EONS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122例胎膜早破产妇中有46例合并CAM,发生率为37.70%,有76例产妇未合并CAM,占62.30%.CAM组WBC、PLT、CRP、sTLR4、IL-22 R1、PAF水平均高于非C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63、15.534、17.763、8.988、12.588、6.35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22 R1、PAF水平增高与胎膜早破合并CAM发生密切相关(P<0.05).122例胎膜早破产妇中有16例发生EONS,发生率为13.11%,有106例产妇未发生EONS,占86.89%.EONS组CAM比例、sTLR4、IL-22 R1、PAF水平均高于非EO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0,t=6.935、4.938、3.57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M及sTLR4、IL-22 R1水平增高与胎膜早破产妇发生EONS密切相关(P<0.05).sTLR4、IL-22 R1、PAF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51(0.770~0.933),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79.2%,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血清sTLR4、IL-22 R1、PAF在胎膜早破合并CAM中明显增高,与CAM及EONS发生密切相关,三指标联合检测对EONS发生有良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可溶性Toll样受体4白介素22受体1血小板激活因子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早发型败血症

    血浆相关指标及联合检测在病毒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李瑞敏丁艳艳赵莹尹凤先...
    1281-1284,1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浆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NLR、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及联合检测在病毒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患者各5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病毒性肺炎组与细菌性肺炎组,对照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n=110),比较三组NLR、PLR、LMR,并统计肺炎组患者临床指标,分析上述指标与病毒性肺炎的关系并对三者及联合在病毒性肺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探究.结果 三组NLR、PLR比较结果: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对照组,LMR比较结果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911、69.849、685.249,P<0.05);病毒性肺炎组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单核细胞计数(M)均低于细菌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08、1.426、10.401,P<0.05);两组血压、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血小板(PLT)、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PLR、LMR与病毒性肺炎有关;NLR、PLR、LMR诊断病毒性肺炎时,以LMR的曲线下面积值(AUC)值最高,为0.96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27%与96.36%,NLR、PLR的AUC分别为0.809、0.754,联合后的AUC为0.691,敏感度提升为100.00%,特异度为38.18%.结论 病毒性肺炎患者NLR、PLR异常升高、LMR异常降低,三者及联合均可作为病毒性肺炎的诊断指标,其中LMR效能最佳,联合诊断提升敏感度,值得临床推广.

    病毒性肺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血清ChE、CysC、NLR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

    卞熠周文生纪勇顺张雅晴...
    1285-1288,1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胆碱酯酶(ChE)、胱抑素C(Cys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资料105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院后随访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基线资料、血清相关指标差异;分析血清ChE、CysC、NLR与NIHSS、mRS评分的关系以及血清ChE、CysC、NLR对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占比、合并高脂血症占比、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CysC、NLR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x2=8.653、12.083,t=4.832、8.364、5.350、6.512,P<0.05),血清ChE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t=5.651,P<0.05);患者血清ChE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下降,CysC、NLR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203、6.755、20.154,P<0.05);血清ChE、CysC、NLR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和随访6月mRS评分具有相关性(r=-0.623、-0.551、0.526、0.581、0.613、0.649,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hE、CysC、NLR单独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1、0.777、0.824,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40.结论 ACI患者血清ChE、CysC、NLR水平与其病情及预后具有良好相关性,ChE水平越低、CysC、NLR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三者联合检测对ACI患者预后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急性脑梗死血清胆碱酯酶胱抑素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清miR-155、IL-17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谱及预后的分析

    邵从军卜文君胡恒贵秦淑国...
    1289-1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血清微小RNA-155(miR-155)、白细胞介素-17(IL-17)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谱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命名为AMI组(n=129),另选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n=80).比较两组血清miR-155、IL-17及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AMI患者血清miR-155、IL-17与心肌酶谱的相关性;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随访1年,以随访期间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复发性心肌梗死以及患者出现死亡等事件为预后不良,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55、IL-17水平对AM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AMI组的血清miR-155、IL-17、CK、CK-MB、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33,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MI患者血清miR-155、IL-17与CK、CK-MB、LDH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083)、有高血压病史(OR=1.687)、有糖尿病史(OR=1.740)、miR-155水平高表达(OR=2.312)、IL-17水平升高(OR=1.966)、CK水平升高(OR=2.098)、CK-MB水平升高(OR=2.067)及LDH水平升高(OR=2.300)均是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55、IL-17水平及二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0、0.865、0.964,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miR-155、IL-17水平呈高表达,与心肌酶谱和预后情况密切相关.miR-155、IL-17可能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辅助预测指标.

    微小RNA-155白细胞介素-17急性心肌梗死心肌酶谱

    调Q1064 nm激光辅助治疗对黄褐斑患者皮损情况及LH、VEGF及COX-2水平的影响

    韩丽段文娟
    1294-1297,1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调Q1064 nm激光辅助治疗对黄褐斑患者皮损情况及促黄体生成素(L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于界首市中医院皮肤美容科门诊进行治疗的黄褐斑患者126例,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14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55,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n=59,常规药物治疗+调Q1064 nm激光).比较两组患者皮损情况、LH、VEGF以及COX-2水平、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MASI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H、COX-2水平比对照组低,VEGF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91.52%)率高于对照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Q1064 nm激光辅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黄褐斑患者LH、COX-2水平,提高VEGF水平,进而减轻皮损部位氧化应激损伤,显著改善患者皮损情况,安全性较高.

    调Q1064nm激光黄褐斑皮损LHVEGFCOX-2

    两种呼吸支持对NRDS患儿凝血功能、血气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刘敏敏彭万胜贾文婷杨军...
    1298-1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NCPAP与HHHFNC支持对NRDS患儿凝血功能、血气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无创通气治疗,根据不同的通气方法分为NCPAP组(n=51)与HHHFNC组(n=51).比较两组的呼吸支持治疗相关指标、治疗失败率(72 h内气管插管率)、PS使用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TT、PT、APTT、D-D)、血气指标(PaCO2、PaO2、SaO2、LAC)及氧化应激指标(SOD、GSH-PX、MDA.结果 两组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失败率及PS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2、1.141、1.099;x2=0.102、0.102,均P>0.05);两组严重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气漏及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000、0.000、0.000、0.136、0.000、0.088,均P>0.05);HHHFNC组的鼻损伤发生率低于NCP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91,P<0.05);两组治疗后的TT、PT、APTT、D-D、PaCO2、PaO2、SaO2、LAC、SOD、GSH-PX及M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3、0.928、0.780、0.733、1.119、1.345、1.254、0.408、0.544、1.643、1.046,均P>0.05).结论 NCPAP与HHHFNC治疗NRDS的疗效相当,均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凝血功能、血气指标及氧化应激,但HHHFNC的安全性更优.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凝血功能氧化应激

    Graves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甲减发生情况及与血清TGAb、TPOAb的关系

    谢培林徐聂黄露萍
    1303-1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Graves甲亢(GD)患者131I治疗后甲减发生情况及与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人民医院就诊的72例行131I治疗G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收集患者信息,根据患者治疗前TGAb、TPOAb水平是否阳性(任意一项≥60 U/mL即为抗体阳性)分为阳性组(n=42)与阴性组(n=30).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指标、甲减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D患者131I治疗后血清TGAb、TPOAb水平与甲减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阳性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TGAb、TPAOb水平均高于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治疗后TGAb、TPAO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甲减发生率为40.28%,高于阴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131I治疗后血清TGAb≥60 U/mL、TPOAb≥60 U/mL是发生甲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GD患者抗体、血清TGAb、血清TPOAb检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作为早期评估GD患者甲减发生风险的标志物,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制定.

    Graves甲亢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功能减退

    封闭负压引流在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IL-6、5-HT、NPY水平影响

    郭晓峰孙岳祥张翠芬杜艳锋...
    1307-1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封闭负压引流(VSD)在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IL-6、5-HT、NP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7月期间邯郸市口腔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121例,并根据引流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切口引流,n=60例)与观察组(予以VSD,n=61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情况、白介素-6(IL-6)、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水平、疼痛程度以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98.36%)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瘢痕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张口受限缓解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5-HT、NPY水平、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VSD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佳,可有效改善炎症反应、疼痛程度以及美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封闭负压引流切口引流口腔颌面间隙感染IL-65-HTNPY美观度

    甲状腺功能减和血清FGF23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影响

    张伟赵东周世菊
    1311-1314,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病变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间的联系,以期为临床预防MHD患者心血管病变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MHD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FGF23水平、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FT3)、游离四碘甲状腺素FT4(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124例MHD患者根据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心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心血管病变组(发生心血管病变)53例和非心血管病变组(未发生心血管病变)71例,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MHD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心血管病变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FGF23水平与心血管病变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MHD组FT3、FT4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FGF23、TSH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病变组和非心血管病变组性别、年龄、透析血管通路、病程、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糖尿病、FT3、FT4、TSH和FGF23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TSH、FGF23、LVMI、IMT升高、FT3、FT4降低均是导致MHD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心血管病变组患者TSH、FGF23与IMT、LVMI呈正相关性,FT3、FT4与IMT、LVMI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和FGF23水平升高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通过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及FGF23水平,对降低心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有积极作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甲状腺功能减退血清FGF23心血管病变

    血清Mb、GDF-15、ADAM9与3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及心源性死亡的关系

    祁亚楠赵平田志强张宇...
    1315-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9(ADAM9)与3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及心源性死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AMI患者作为AMI组,并根据观察期内(随访6个月)心源性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另选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死亡组与存活组临床资料及入院时血清Mb、GDF-15、ADAM9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35岁以下AMI患者心源性死亡发生的影响因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Mb、GDF-15、ADAM9单独或联合对35岁以下AMI患者6个月内心源性死亡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AMI组患者的血清Mb、GDF-15、ADAM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观察期内共发生心源性死亡30例,发生率26.07%;死亡组患者高血压占比及血清Mb、GDF-15、ADAM9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b、GDF-15、ADAM9水平升高是35岁以下AMI患者心源性死亡发生的危险因子(P<0.05);35岁以下AMI患者血清Mb、GDF-15、ADAM9两两正相关(P<0.05);血清Mb、GDF-15、ADAM9联合预测35岁以下AMI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AUC为0.877,高于三者单独预测的0.752、0.762、0.720(P<0.05).结论 35岁以下AMI患者血清Mb、GDF-15、ADAM9明显升高,联合检测此三项指标对35岁以下AMI患者6个月内心源性死亡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肌红蛋白生长分化因子-15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