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李明

双月刊

1674-6929

jmdt@vip.163.com

020-28098414,32290177

510620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祥龙大厦10-11楼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Therap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及时报道国内外分子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进展,集前瞻性、权威性、专业性于一身的学术期刊,是我国第一份以分子诊断与治疗为主要内容的正规科技学术期刊,也是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的学术园地和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在学术上走向世界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丁海涛陈悦彤王波贺娟...
    1395-1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的人畜共患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因此实验室诊断对该疾病的确诊、治疗至关重要.布鲁氏菌的传统实验室检测可分为培养、鉴定、血清学试验.核酸检测法是近年来新兴起的检测手段,可快速准确诊断布鲁氏菌病并对布鲁氏菌进行分型,多种分子诊断技术已在科研领域应用于布鲁氏菌的检测.本文将对目前国内外布鲁氏菌实验室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及应用进行阐述并比较其优缺点,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聚合酶链式反应宏基因组测序

    Hsp90α、CER及AFP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疗效的价值

    姚冬梅田添
    1399-1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热休克蛋白90(Hsp90α)、铜蓝蛋白(CER)及甲胎蛋白(AFP)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临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2个月采用mRECIST标准评价术后疗效,根据疗效差异将其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血清Hsp90α、CER及AFP水平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TACE治疗前上述血清指标对TACE后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入组对象经TACE治疗有效率为72.86%.良好组和不良组临床分期、肿瘤边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x2=5.440、10.928,P<0.05).TACE治疗前不良组血清Hsp90α、CER及AFP水平均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1、2.082、2.964,P<0.05),TACE治疗结束后不良组血清Hsp90α、CER及AFP水平均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6、6.866、8.687,P<0.05).TACE治疗前,随着临床分期增加,血清Hsp90α、CER、AFP值均不断升高(F=4.966、4.817、7.878,P<0.05);肿瘤边界不规则血清Hsp90α、CER及AFP水平高于肿瘤边界规则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69、3.434、10.27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ACE治疗前,血清Hsp90α、CER及AFP水平联合预测TACE后疗效的AUC最大(P<0.05).结论 血清Hsp90α、CER及AFP水平检测可以较好预测TACE后临床疗效,上述指标可以为临床干预提供一定依据.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热休克蛋白90铜蓝蛋白甲胎蛋白

    PMS2、MTA1及VCAM-1在结肠癌病情与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席乐峰张德臣王利勤李凤营...
    1403-1406,1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2(PMS2)、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结肠癌病情与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选取81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癌组织组)和距肿瘤边缘4 cm的癌旁组织(癌旁组织组),比较两组PMS2、MTA1、VCAM-1的表达情况;分析PMS2、MTA1、VCAM-1在不同病理特征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影响结肠癌患者生存的COX单因素与多因素;比较不同PMS2、MTA1、VCAM-1表达者的预后生存率.结果 癌组织组中PMS2、MTA1、VCAM-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Ⅳ期患者PMS2(+)、MTA1(+)、VCAM-1(+)均高于Ⅰ~Ⅱ期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MS2(+)、MTA1(+)、VCAM-1(+)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低分化程度患者PMS2(+)、MTA1(+)、VCAM-1(+)均高于高、中分化程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肿瘤大小患者PMS2(+)、MTA1(+)、VCA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分化(G3)、TNM分期(Ⅲ~Ⅳ期)、远处(有)、PMS2(+)、MTA1(+)、VCAM-1(+)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死亡的不良预后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分化(G3)、TNM分期(Ⅲ~Ⅳ期)、远处转移(有)、PMS2(+)、MTA1(+)、VCAM-1(+)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死亡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PMS2阳性组生存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88,P<0.05);MTA1阴性组生存率低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61,P<0.05);VCAM-1阴性组生存率低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27,P<0.05).结论 PMS2、MTA1、VCAM-1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通过检测三指标的表达情况,可更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风险.

    PMS2MTA1VCAM-1结肠癌

    PCT、白蛋白及胆红素水平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马瑛魏继鸿胡海燕曾慧娟...
    1407-1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降素钙原(PCT)、白蛋白及胆红素水平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POPF)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胰腺外科行PD患者120例,剔除7例,共纳入113例,按3∶1随机分为建模组(n=84)和验证组(n=29).根据2016年ISGPF提出的POPF诊断标准,共35例发生POPF;其中建模组发生POPF 26例,验证组9例.分析建模组PD术后POPF的单因素,将其P<0.05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Back-wald法筛选变量,基于此构建PD术后POPF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AUC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模型预测几率、实际概率间的曲线,以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结果 建模组中发生POPF与未发生POPF在胰管直径、胰腺质地、FRS评分、腹部总脂肪、腹壁脂肪、术前胆红素、术前白蛋白、术前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管直径≥0.25 cm、胰腺质地为硬、FRS评分≥5分、腹部总脂肪≥240 cm、腹壁脂肪≥98 cm、术前胆红素及术前PCT水平上升是影响PD术后POPF的危险因素,术前白蛋白水平下降为影响发生POPF的保护因素(P<0.05).各因素均对应相应的评分,危险因素评分上升,则PD术后POPF风险增加;若保护因素评分增加,则PD术后POPF风险降低.模型验证:建模组ROC中AUC曲线为0.889,95%CI值为0.740~0.966;建模组、验证组模型校准曲线接近标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793、0.688.结论 PCT、白蛋白及胆红素水平在PD术后POPF风险中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通过术前监测上述指标变化可以及时发现POPF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POPF的发生率.

    PCT白蛋白胆红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

    血清OPN、FGF23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预测价值

    陈庆云马亚琼苏裕
    1412-1415,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及对血管钙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河南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血管钙化分为钙化组74例及无钙化组42例,比较两组血清OPN、FGF23水平,分析MHD患者血管钙化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OPN、FGF23水平对MHD患者血管钙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钙化组透析龄、血磷、碱性磷酸酶(ALP)、C反应蛋白(CR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OPN、FGF23高于无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血清OPN、FGF23水平为重度钙化>中度钙化>轻度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显示,MHD患者血管钙化程度与血清OPN、FGF23水平呈正相关(r=0.889、0.863,P<0.05);Logistic分析显示,MHD患者透析龄、血磷、ALP、CRP、iPTH、OPN、FGF23升高是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OPN、FGF23水平单一及联合预测MHD患者血管钙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5、0.891、0.948,联合预测优于单一预测(P<0.05).结论 MHD患者血清OPN、FGF23水平与血管钙化程度呈正相关,OPN、FGF23联合检测对MHD患者血管钙化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骨桥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血管钙化维持性血液透析

    7345例女性HPV感染状况及亚型分布特征分析

    张峰王均梅郑楠张然...
    1416-1419,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于日照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布特征,为宫颈癌早期筛查防治、疫苗接种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日照市中医医院行HPV基因分型的7345名女性的检测结果,分析总体及不同年龄组的HPV感染率、基因型分布及疫苗保护的HPV基因型感染情况.结果 在7345份检测标本中,检测出阳性标本1563份,阳性率为21.28%.其中来自妇科门诊的标本阳性率25.54%(1097/4295),来自健康中心的标本阳性率15.28%(466/3050),门诊标本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中心的标本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13,P<0.05).单一高危型感染率为11.79%(866/7345),多重分型感染率为5.62%(413/7345).感染率最高的5种高危型依次是HPV16(3.89%)、HPV52(3.05%)、HPV58(2.06%)、HPV 53(1.97%)、HPV 31(1.54%).HPV感染率在年龄分组分析中出现两个高峰,分别为≤20岁组(39.06%)和≥61岁组(27.24%).HPV九价疫苗涵盖的基因型感染占比为64.43%.结论 于日照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女性HPV感染率为21.28%,以单一高危型感染为主,青少年女性感染率最高,适龄女性推荐选择九价疫苗.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基因型分布疫苗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T3、FT4、RC水平及其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陈雷刘时华梁彩霞张如梦...
    1420-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残余胆固醇(RC)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三者与ACI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180例为ACI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发病后90 d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将ACI组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两个亚组.同时纳入健康体检者18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FT3、FT4、RC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诊断价值.结果 ACI组患者血清R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FT3、FT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中高血压、糖尿病、中重度动脉狭窄比例及NIHSS评分、hs-CRP、D-D、梗死灶最大直径、LDL-C、RC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FT3、FT4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IHSS评分、高hs-CRP、高D-D、低FT3、低FT4水平、高RC水平、高梗死灶最大直径及中、重度动脉狭窄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FT3、FT4、RC及三者联合诊断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9、0.832、0.840、0.951,三者联合的AUC明显高于三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 血清FT3、FT4、RC水平异常与ACI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ACI患者是否发生预后不良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残余胆固醇

    血清ProGRP、CA242、PCT水平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患者Hp感染、预后的关系

    马晓娟魏梅傅向阳代秀影...
    1425-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患者血清ProGRP、CA242、PCT水平及与Hp感染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Hp划分为A组(未感染Hp,26例)、B组(感染Hp,60例).根据Hp根治情况,将B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根治Hp,45例)和预后不良组(未根治Hp,15例).比较A组与B组、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的ProGRP、CA242、PCT水平,分析ProGRP、CA242、PCT水平与Hp感染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ProGRP、CA242、PCT单独及联合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Hp感染的价值.结果 B组ProGRP、CA242、PCT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27、8.288、5.419,P<0.05).预后不良组ProGRP、CA242、PCT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92、6.897、3.788,P<0.05).ProGRP、CA242、PCT水平与Hp感染及预后不良均呈正相关关系(r=0.723、0.711、0.688、0.725、0.722、0.701,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AUC为0.912,分别大于ProGRP、CA242、PCT单独诊断的0.899、0.871、0.886(P<0.05).结论 ProGRP、CA242、PCT水平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患者Hp感染及Hp感染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患者Hp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ProGRPCA242PCTHp

    热毒宁联合抗生素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NLR、PLR的影响

    汪美琪石韵孙彦丽
    1429-1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热毒宁联合抗生素对小儿支气管肺炎(BP)患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2月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4例BP患儿的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抗生素组(42例,应用头孢硫脒治疗)和抗生素+热毒宁组(42例,在抗生素组基础上联合热毒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各临床表现消失情况、NLR、PLR、血清炎症指标[IL-6、降钙素原(PCT)]水平、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结果 抗生素+热毒宁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抗生素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热毒宁组咳嗽消失、体温恢复、肺啰音消失、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均短于抗生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NLR、PLR及血清IL-6、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抗生素+热毒宁组均低于抗生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热毒宁组ADR发生率9.52%和抗生素组的4.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热毒宁联合抗生素治疗BP患儿的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患儿NLR、PLR及血清炎症指标水平,有效促进症状消退.

    热毒宁头孢硫脒支气管肺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AngⅡ、NE水平、心室重构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朱慧彭杰成马成亮
    1433-1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HF)患者应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心室重构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于2020年10月至2023年2月从宿松县人民医院选择86例ICM H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均43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和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常规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疗效(治疗2周后)、血清NT-proBNP、AngⅡ、NE、心室重构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结果 治疗2周后,较对照组(74.42%),试验组总有效率(93.02%)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60,P<0.05).两组治疗2周后的血清NT-proBNP、AngⅡ、NE、TNF-α、IL-6、IL-8和LVTWP、PWS、IVSS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2、20.016、55.416、6.742、5.851、5.258、5.940、6.681、5.865,P<0.05).结论 ICM HF患者应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可降低血清NT-proBNP、AngⅡ、NE水平,改善神经分泌功能,同时可抑制心室重构及机体炎症,疗效显著.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重组人脑利钠肽N末端脑钠肽前体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心室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