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植物育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植物育种
分子植物育种

张启发

双月刊

1672-416X

mpb@sophiapublisher.com

0898-68966415

570206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分子植物育种/Journal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的刊物。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是一份为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常规育种服务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围绕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麻、薯类、果树、蔬菜、花卉、茶叶、林草等,刊登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研究动态以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的科学论文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81个铁线莲品种的SSR指纹图谱构建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金炜林立张椿芳雷冬阳...
    4630-4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铁线莲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探索分子标记鉴定方法,以81个铁线莲栽培品种为材料,利用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和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29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2 900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4.663、0.498、0.713;Shannon's信息指数(I)在0.470~2.255之间,平均值为1.75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介于0.251~0.862之间,平均PIC值为0.687;遗传多样性指数(H)变幅在0.296~0.880之间,平均值为0.713,表明铁线莲品种的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基于NJ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被分为4个类群,与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PCoA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此外,利用筛选的SSR引物构建了 81个铁线莲品种的特异指纹代码和指纹图谱二维码.本研究结果为铁线莲品种资源的分类、鉴定、保存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铁线莲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指纹图谱

    果树作物果实形状的研究进展

    吴艳迪樊秀彩张颖姜建福...
    4641-4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果实形状是果树作物的重要外观性状,影响果实商品价值.果实形状多为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遗传机制复杂.近年来,有关果树果形遗传发育和分子机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研究从果实发育细胞学研究、果形遗传倾向、果形相关基因研究三方面,对果树果形遗传发育研究基础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总结,重点阐述了果树作物果形QTL及其主效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并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下一步展望,为后续果树性状改良育种提供参考.

    果树果实形状遗传发育基因定位

    利用R语言的AMMI模型分析粳型不育系及其组合产量配合力

    丁正权来乐春王士磊潘月云...
    4648-4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配合力分析为合理利用杂交水稻亲本、选择强优势杂交组合提供依据.为了研究产量性状的配合力,以近年育成的5个粳型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为亲本,利用R语言agricolae包的AMMI模型对5×8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40个组合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AMMI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一般配合力达到极显著(P<0.01),恢复系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达到显著水平(P<0.05).双亲中以不育系3684A、3686A和3768A、恢复系GR56、GR27和JR352等一般配合力较高.AMMI模型将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平方和分解为两个显著的主成分(PC1,PC2),分别解释了互作效应平方和的58.5%和33.6%.特殊配合力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684A× G3828、3768A×G3828、3686A×GR56、31A×GR27、3768A×JR352 和 3768A×GR184 等组合特殊配合力分值最大,与传统配合力分析方法的结果大小相近,说明用亲本PC1和PC2乘积和能很好地度量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此外,在AMMI1双标图中可以看出亲本之间产量水平的变异和互作效应的差异.在AMMI2双标图中,根据不育系和恢复系互作效应PC1与PC2向量长度与方向,可将杂交组合的互作效应情况进行区分.只有当双亲特殊配合力效应分值向量长度均比较大、向量方向夹角较小时才可能获得正的强互作效应.

    R语言AMMI模型粳型不育系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饲用小黑麦品种(系)生产性能和饲用品质的综合评价

    刁玉虹姚晓华谢德庆姚有华...
    4657-4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青海高原优质饲草料生产中可利用的优良饲用小黑麦品种缺乏的现实问题,本研究选用6个新育成的饲用小黑麦品种(系),设置5个代表性生态区,测定和分析5个生态区下6个饲用小黑麦品种(系)在生育期、株高、产量因素、乳熟期鲜干草产量、成熟期籽粒产量、干草和籽粒饲用营养品质等性状的差异,并利用稳定性、适应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参试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排序.结果表明:在6个参试品种(系)中,QSM-3、QSM-4和QSM-5这3个品种生育期少于155 d,株高适宜,产量构成因素合理,鲜干草和籽粒生产性能优良,饲用品质好,在不同生态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好,在5个主成分综合评价和排名中综合表现优良.本研究结果可为青海农牧交错区优良饲用小黑麦品种的选择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品种支撑.

    饲用小黑麦不同生态区生产性能饲用品质综合评价

    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对黄淮区油菜产量的影响

    孙璇姚琳张高杨咸拴狮...
    4671-4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评价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对黄淮区油菜产量的影响.2021-2022年本研究对黄淮区11个试验点、24个油菜品种产量进行测定,使用AMMI模型稳定性参数分析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代替平均产量进行GGE双标图分析,对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试点的区分力、代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基因效应、环境效应及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均对黄淮区油菜产量产生极显著影响.品种'RH1953'适宜安徽宿州、山西运城、陕西富平、陕西杨陵、陕西大荔等特定地区种植.品种'陕油85'同时具有丰产性和稳产性,是黄淮区理想品种.陕西宝鸡试验点同时兼具较强的区分力和代表性,是黄淮区较为理想的试验点.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联合运用,提高了品种和试验点筛选的准确性,为油菜品种的推广和区试点的设置提供方法和理论参考依据.

    AMMI模型GGE双标图丰产性稳产性区分力和代表性

    两株促进植物生长菌及其混合菌剂对888速生白菜的促生长作用

    张文菲潘思蜜李金秋姜明国...
    4681-4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寻找对作物有促生高效的混合菌剂,本研究利用从广西石角红树林筛选的两株菌株(L113和L35)建立以糖蜜废弃物为载体的混合菌剂,采用钼锑抗比色试验筛选最佳混合菌株配方;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合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通过盆栽实验对混合菌株对888速生白菜的促生作用进行验证.钼锑抗实验结果表明,菌株L113和L35配比为1∶1(体积比)、接种量为3%(体积比)进行配制的混合菌株的溶磷量为89.12 mg/L,此条件下配制的混合菌株的磷含量最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配制的混合菌株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0 ℃,pH值为7.5,发酵时间为72 h,实验验证复合菌株的混菌数为1×109 CFU/m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113和L35混合对白菜具有良好的促生效果,施用混合菌液白菜幼苗的株高、鲜重、干重和叶片数分别较清水对照(CK1)显著提高19.35%、24.22%、33.21%和28.60%,分别较无菌培养基对照(CK2)提高4.22%、16.50%、22.22%和16.36%,说明通过两株混合菌液配制发酵液培养的白菜生长状况优于对照组.本实验以糖蜜为培养基研制的混合菌剂,为复合菌剂的进一步产业化生产和推广提供了菌株配方和重要的实验数据支持.

    混合菌种糖蜜废弃物发酵体系构建白菜促生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对萼距花耐盐性的综合评价

    沈年华蒋思腾顾翠花杨丽媛...
    4692-4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萼距花对土壤盐渍化的耐受能力,以萼距花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模拟盐胁迫,共分为0、25、50、75、100 mmol/L 5个浓度梯度处理,测定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萼距花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与盐胁迫浓度呈正相关;相对含水量与之呈负相关;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在盐胁迫条件下都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而叶绿素b在盐胁迫条件下表现出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由此发现,萼距花针对不同浓度的胁迫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响应,胁迫环境浓度越高,对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越大;而且萼距花可以通过降低相对含水量、增加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响应盐胁迫;此外,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下降后可通过一定程度的回升以降低因盐胁迫带来的生理紊乱.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对萼距花生理特性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100、75、50、25、0 mmol/L;通径分析发现盐胁迫下影响萼距花脯氨酸含量的最重要因素为相对含水量.本研究探究了萼距花在NaCl盐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机制,对提升萼距花的耐盐性和更大范围的引种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萼距花NaCl盐胁迫生理特性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

    葛藤集壶菌对葛根防御性酶和丙二醛的影响

    黄鑫芦黄小茜肖冬詹洁...
    4700-4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葛拟锈病是近年来制约葛根产业发展的重大病害,导致产区种植葛品种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给种植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葛拟锈病是由葛藤集壶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而防御性酶和丙二醛(MDA)是反映寄主防卫反应能力和抗性的重要生化指标.本研究以课题组选育的感病品种'桂葛8号'和抗病品种'桂葛18号'为供试材料,采用人工活体接种的方法,研究葛藤集壶菌侵染后不同抗性品种超氧歧化物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几丁质酶(CHI)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葛藤集壶菌侵染后两个品种的CAT、PPO、SOD及CHI酶活性和MDA含量变化显著.两个品种间,不论与对照组还是与处理组相比,抗病品种'桂葛18号'的CAT、PPO、SOD及CHI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桂葛8号',增幅更大,并且在较高活性水平持续更长时间.而MDA含量则刚好相反,感病品种'桂葛8号'显著高于抗病品种'桂葛18号',增幅更大,并且在较高活性水平持续更长时间.两个品种自身的防御性酶活性和MDA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防御酶与葛根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应对病原菌侵染的响应快慢差异反映了葛根品种抗拟锈病菌的程度.相较敏感型品种,抗性品种对葛藤集壶菌侵染的响应速度更快,抗性活力更高.

    葛拟锈病葛藤集壶菌防御性酶丙二醛

    低温胁迫对小粒种咖啡幼苗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黄丽芳龙宇宙李金芹王曦奥...
    4706-4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小粒种咖啡的耐寒机制,以1年生小粒种咖啡苗为试材,设置8 ℃、4 ℃、0 ℃、-2 ℃ 4个低温胁迫处理,研究不同温度对其植株、叶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小粒种咖啡植株寒害程度不断加剧,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的Pn、Gs、Tr、WUE、Ls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ΦPSⅡ、qP和ETR整体呈先升后降,Ci、Fo是上升趋势,Fv/Fm则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Chl、Pn、WUE、Ls、ETR、qP、qN等指标对咖啡抗寒起正向作用,Ci、Tr与其他指标呈负相关,起负作用.综上所述,低温胁迫抑制了小粒种咖啡苗期叶片光合作用及削弱叶绿素荧光特性,该研究结果为筛选咖啡优异抗寒种质提供参考,并为开展抗寒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小粒种咖啡低温胁迫光合叶绿素荧光

    胶孢炭疽菌自噬诱导和MDC染色方法的建立和条件优化

    廖至雯黄志睿罗红丽
    4715-4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生理代谢过程,对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MDC(Monodansylcadaverine)染色是检测自噬体形成的常用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的优点.本研究通过优化培养基种类、MDC染色浓度和染色时间、氮饥饿诱导时间、PMSF使用浓度等影响橡胶树胶孢炭疽菌自噬诱导和观测的主要因素,确立适合于橡胶树胶孢炭疽菌的自噬诱导和MDC染色条件.结果表明,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在4 mmol/L PMSF存在的条件下氮饥饿3 h能够有效诱导胶孢炭疽菌产生自噬;当用100 μmol/LMDC溶液对菌丝体染色30 min时染色效果最佳.本研究所建立的自噬诱导和检测的方法技术体系为研究胶孢炭疽菌的自噬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胶孢炭疽菌自噬诱导MDC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