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植物育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植物育种
分子植物育种

张启发

双月刊

1672-416X

mpb@sophiapublisher.com

0898-68966415

570206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分子植物育种/Journal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的刊物。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是一份为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常规育种服务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围绕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麻、薯类、果树、蔬菜、花卉、茶叶、林草等,刊登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研究动态以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的科学论文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半夏珠芽发育相关PteAUX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罗睿田晨夏丽莎陈海丽...
    6000-6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长素在中药植物半夏的珠芽发育中可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但生长素调控珠芽发育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半夏及近缘植物滴水珠的RNA-seq结果筛选珠芽发育过程中影响内源生长素浓度的共差异表达基因,对筛选序列RACE克隆获得全长CDS或测序验证后进行序列分析,通过定量PCR对该基因在半夏珠芽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珠芽发生过程中生长素合成、失活和运输环节都有差异表达基因,2个物种珠芽发生过程中共差异表达生长素输入蛋白AUX1/LAX家族成员(PteAUX1和PcoLAX2);序列分析发现编码蛋白二级结构都具有11个跨膜结构域,功能相关重要位点保守;PteAUX1在半夏叶柄的珠芽发生部位上/下随珠芽发生而差异表达.上述结果表明生长素输入蛋白AUX1/LAX家族成员在半夏叶柄珠芽发生部位上/下不同时期的差异表达可能导致该部位的内源生长素积累从而调节珠芽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半夏珠芽发育调节的信号转导途径提供理论基础.

    半夏(Pinelliaternata)滴水珠(Pinelliacordata)生长素AUX1/LAX珠芽

    朱顶红褪绿环斑病毒NSm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闵晓龙沈云玫白建波罗冰...
    6010-6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顶红褪绿环斑病毒(hippeastrum chlorotic ringspot orthotospovirus,HCRV)是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危害农艺作物.NSm蛋白是HCRV非结构蛋白,在同属其他病毒中被证明是病毒运动蛋白并且是宿主抗性基因的无毒因子,但在HCRV中NSm的作用并不明确.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法对HCRVNSm蛋白的理化性质、空间结构和蛋白质以及相关功能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Orthotospovirus各病毒的NSm序列在演化过程中相似性和保守性不高;HCRV NSm蛋白属于3A超家族,为碱性的稳定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和切割位点,无跨膜区;其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是不规则的卷曲,功能预测结果表明,NSm可与ATP结合,与同种蛋白聚合,并参与催化反应,并涉及脂肪酸β氧化、DNA复制等过程.本研究将为研究HCRV的致病机制提供重要参考,为NSm的作用机制和深入分析HCRV的危害及快速诊断其流行原因提供重要参考.

    NSm朱顶红褪绿环斑病毒生物信息学

    风柜斗草转录组分析及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挖掘

    郑晓艳陈育青陈毅超
    6016-6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柜斗草(Sarcopyramis nepalensis Wall)为闽南民间常用保肝护肝中草药,是一种极具药用、科研、产业开发价值的天然药用植物资源.本试验利用Illumina HiseqTM对风柜斗草的叶和茎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Trinity软件完成风柜斗草高质量数据转录本拼装,而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风柜斗草叶、茎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每个样本重复3次,共获得262 444416个高质量reads,unigene的N50长度为734 bp、平均长度为518.76bp,Q20的碱基百分比在98.65%~98.82%之间,Q30的碱基百分比在95.39%~95.88%之间,而后利用NR、GO、KEGG等7个重要数据库对其进行比对,得到其功能注释信息,结果表明,有131 511条unigene至少注释到1个数据库,占61.44%;风柜斗草的茎对叶的差异表达unigene有530个,其中有180个上调表达,350个下调表达.在对风柜斗草叶与茎差异基因分析中,利用KEGG数据库代谢途径对112个显著性KO途径分析,发现共挖掘出12个unigene与风柜斗草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密切相关.提取风柜斗草转录组中与黄酮类生物合成密切相关基因的TPM值,通过本次转录组测序研究,获得了大量的风柜斗草基因序列,为今后进一步挖掘风柜斗草药用活性成分的功能基因、生物合成调控、品质改良等提供参考依据.

    风柜斗草转录组分析差异表达黄酮生物信息学

    珊瑚菜GlROP3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

    闫敏王晗许晔郭超龙...
    6026-6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珊瑚菜转录组数据,对珊瑚菜抗逆相关基因进行挖掘,筛选鉴定并克隆了 GlROP3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GlROP3基因进行定量表达分析,成功构建GlROP3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原核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GlROP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594 bp,编码197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量为21.556 kD,理论等电点为9.28,总平均亲水性为-0.089,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G1ROP3蛋白包含2个GTPase区、2个GDP/GTP结合区、1个效应区、1个插入序列和1个C端多变区.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G1ROP3与胡萝卜的ROP蛋白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GlROP3基因在珊瑚菜花中的表达量较高,其次为根.此外,珊瑚菜根的GlROP3基因受干旱胁迫影响后表达量明显增加.本研究为今后探究GlROP3基因的功能,明确其在植物抗逆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增强珊瑚菜的抗旱抗逆能力,提高珊瑚菜的产量提供基础.

    珊瑚菜GlROP3生物信息学原核表达

    云南高原粳稻抗旱性鉴定及相关基因位点差异分析

    罗迪王天杰李娟朱骞...
    6033-6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挖掘优质抗旱品种资源,明确抗旱相关基因位点间的遗传变异.本研究以198份国内外的粳稻品种资源为材料,进行田间抗旱鉴定,通过聚类分析和表型变异分析,筛选出优良抗旱粳稻品种资源,利用水稻56K SNP芯片,解析抗旱相关基因的差异位点.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被聚成为5类,云南常规粳稻系列、滇型杂交粳稻系列和国内外粳稻资源划分为不同类群,表现出不同的抗旱性.表型变异系数变幅在12.05%~94.08%之间,其中穗伸出度的变异系数最大,穗长最小.剑叶角度、穗长、剑叶长度和株高都表现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的趋势.综合评价出5个极端抗旱品种,6个中等抗旱品种,10个一般抗旱品种,滇粳杂交稻系列抗旱性总体表现较好.56KSNP芯片检测到抗旱相关基因114个,包含357个位点,CDS区域中66.03%的位点变异属于错义突变.本研究获得的优质抗旱品种资源和丰富的变异位点可为今后水稻的抗旱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粳稻抗旱SNP位点种质资源

    海南辣椒抗南方根结线虫种质资源的筛选

    李雪峤于海龙高芳华伍壮生...
    6046-6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根结线虫的专化特性及其引发的植物病症防治的困难性与易复发性,选育并种植抗性品种仍然是目前最经济和最有效的防治策略之一,为加快辣椒抗南方根结线虫新品种的选育进程,有效应对近年来海南辣椒种植中大面积发生的南方根结线虫问题,通过PM6a和PM54 2个分子标记筛选,结合苗期接种抗性鉴定的方法,对本单位已有的53份商品性较好的辣椒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南方根结线虫筛选,4份通过分子标记筛选,并在接种鉴定试验中抗性达到抗(R),其中包括泡椒1份,尖椒2份,线椒1份,且各辣椒资源的商品性较好,加深了对本单位抗性辣椒资源的分布情况,并为进一步抗南方根结线虫辣椒新品种选育工作提供了切实基础.

    辣椒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分子标记

    基于SNP标记的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刘继霞山军建王平
    6053-6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利用效率,挖掘优异的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本研究对49份不同类型观赏向日葵自交系10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SLAF-seq对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16.82%~56.62%之间,平均变异系数为30.23%,平均多样性指数1.34,其中数量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1.83,质量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0.85,说明收集的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较为丰富,有利于育种程序中选育优质的观赏向日葵品种.利用SLAF-seq测序技术进行测序,产出数据共21.3 Gb,各样品所获得的读长数目在1 411 504~3 129 308范围内,其中MAF值大于0.05的位点有28 531个,获得可信度的SNP位点34 005个.基于观赏向日葵资源10个表型性状与SNP的聚类分析结果均将49份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划分为2类,及通过群体结构和PCA分析也分为2组,说明所选的种质资源表型上存在变异,群体内部存在较高遗传多样性水平.本研究对观赏向日葵种质改良与优质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SNP标记遗传多样性

    基于ITS序列对刺梨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李楠玉张怀山安华明鲁敏...
    6062-6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种质进行保护和管理,本研究通过ITS序列对采自29个野生刺梨居群的255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55个个体的ITS片段比对后长度为697bp,G+C含量为57.8%,检测到9个核苷酸变异位点(1.36%),定义了 10个单倍型.225份野生刺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Hd=0.247 0,π=0.000 40),不同居群间核苷酸多态性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Hd=0~0.666 7,π=0~0.001 02).居群内遗传变异为85.69%,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Fst为0.143,基因流Nem平均值为2.994.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呈极显著相关(r=0.415,P=0.010).研究认为,群体规模较大和ITS单倍型多样性较高的居群(如水城),应采用就地保存的策略,对于特有单倍型的居群(如福泉),应该优先保护.本研究为野生刺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刺梨ITS序列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种质保护

    白茶萎凋过程中cDNA文库筛选与EST分析

    陈静叶乃兴陈桂信王鹏杰...
    6071-6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萎凋是白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以国家级审定茶树良种'福鼎大白茶'鲜叶—萎凋叶作为供试材料,利用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介导,进行抑制差减杂交技术,构建鲜叶—萎凋叶正向差减文库;利用反向印迹杂交(Northern-blot)技术进行筛选与评价文库质量,获得具有差异基因的阳性克隆,并将阳性克隆的测序结果进行ESTs分析和归类,分离出白茶加工过程中重要功能基因.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白茶萎凋过程中品质形成的关键代谢途径与其基因调控的具体情况,证实白茶萎凋过程中的基因对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白茶萎凋cDNA文库EST分析

    利用叶绿体微卫星标记分析东亚柳杉群体的谱系地理结构

    李鑫玉戴旻峻王敏求袁美灵...
    6081-6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是东亚特有孑遗植物,分为中国柳杉(C.japonica var.sinensis)和日本柳杉(C.japonica var.japonica)两个地理变种,但其谱系空间格局与形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叶绿体微卫星(cpSSR)标记,研究东亚柳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谱系地理结构,分析空间分布与现有谱系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11个cpSSR多态性位点共检测到127个单倍型,各群体的单倍型数(4)从4到16不等,不同群体私有单倍型数(P)为1~11个.在物种水平,柳杉遗传多样性高(H=0.890),且遗传分化显著(Fsr=0.594,P<0.001).与其空间分布一致,基于cpSSR标记的STRUCTURE分析将柳杉分为中国柳杉和日本柳杉两大群体,群体间存在明显谱系地理结构(GST=0.102<RST=0.702).结合气候变化资料,推测第四纪气候变化和长期地理隔离是东亚柳杉谱系地理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东亚植物区系演化和柳杉遗传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谱系地理结构叶绿体微卫星标记(cpSSR)单倍型柳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