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植物育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植物育种
分子植物育种

张启发

双月刊

1672-416X

mpb@sophiapublisher.com

0898-68966415

570206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分子植物育种/Journal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的刊物。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是一份为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常规育种服务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围绕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麻、薯类、果树、蔬菜、花卉、茶叶、林草等,刊登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研究动态以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的科学论文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板栗花药发育过程中的组织化学观察

    陈萍李遵王璐王溯...
    2000-20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不同发育阶段的板栗雄花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化学方法对板栗花药发育中淀粉、多糖、蛋白质积累和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板栗花药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运转有一定的时空特性:雄蕊原基时期,萼片组织中含有大量多糖物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花药壁组织上开始分布多糖物质;减数分裂为胞质同时型,同时药壁组织中出现淀粉,绒毡层细胞中含有蛋白质;四分体时期,花药壁和药隔组织中淀粉和多糖含量增加,绒毡层细胞内蛋白质增加;小孢子早期,小孢子细胞内出现淀粉粒,绒毡层蛋白质进一步增加;二核花粉时期,绒毡层只剩残迹,细胞开始积累大量淀粉、多糖以及蛋白质;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属于淀粉型花粉,其中含有大量淀粉粒和少量多糖、蛋白质作为营养物质.

    板栗(Castaneamollissima)花药发育淀粉多糖蛋白质

    壳聚糖调控橡胶树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分析

    周凯张宇王立丰
    2009-2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证明其对橡胶树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处理橡胶树'热研73397,和'热研917'组培苗叶片,分析与橡胶树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可显著上调与橡胶树生长发育相关的能量合成基因HbATP、光合作用基因HbRbsS和活性氧淬灭酶基因HbAPX、HbCuZnSOD的表达量.相关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热研73397'品种的12个基因均呈正相关关系,且主成分只有1个.'热研917'品种的12个基因中除HbMnSOD和HbCOXI不相关外,其余基因表达正相关,且有2个主成分.本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对橡胶树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具有品种特异性,可作为橡胶树抗病和抗逆等化学调控剂的使用载体广泛应用,为橡胶树生长发育和抗逆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新型栽培技术研发提供技术指导.

    壳聚糖橡胶树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表达分析

    pH值对两种野生茶树生长生理的影响

    安红卫宋勤飞牛素贞
    2017-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探究4种pH值对2种贵州野生茶树生长生理的影响,了解其生长适应的pH值范围,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进一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4种pH值的营养液对2种贵州野生茶树S01、S02进行培养,测定其各类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幼苗在pH值为4.5~6.5均可正常生长,没有出现病变,pH值为7.5时有部分叶片出现黄化现象,S01茶树叶边缘出现红斑;pH值为7.5时茶树幼苗净增叶面积、净增叶片数、净增根长、净增茎粗最低,但茶树可以进行生长发育;在pH值为4.5~7.5处理下,都匀野生小叶圆茶幼苗叶片的含水量、导电率、H2O2含量表现正常,但O2-产生速率在pH值为7.5处理下降低.结果表明都匀野生小叶圆茶在弱碱性环境下能够生长,都匀清塘镇分布的野生茶树对土壤pH值适应范围较广,对茶树的栽培管理、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发掘,及茶树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茶树pH值生理生长弱碱性环境

    宜机采优质茶树新品种'鄂茶201'选育

    金孝芳马林龙曹丹刘艳丽...
    2025-2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选育优质、高产、适宜机采、高抗和适制绿茶的茶树新品种,本研究从'福鼎大白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择技术育成茶树良种'鄂茶201'.多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鄂茶201'属早生种;产量高,鲜叶产量为9 071 kg/hm2,比对照种'福鼎大白茶'增产40.4%.内含物丰富,春季一芽二叶含水浸出物46.79%、茶多酚28.46%、氨基酸5.07%、咖啡碱3.70%、茶氨酸2.21%,属高氨基酸品种;制绿茶品质优,外形翠绿紧细稍显毫,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尚持久,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尚匀.适宜机械采摘,机采完整芽叶一芽二叶以下优质率(数量)、一芽二叶以下优质率(质量)和完整芽叶率分别为81.95%、44.35%、78.63%,均优于对照种.耐寒性、耐旱性强,适宜在湖北省及气候相似茶区种植.'鄂茶201'于2021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茶树(2021)420032.本研究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种支撑.

    茶树鄂茶201品种选育优质高产机采适宜性

    银杏品系叶主要功能性状及组分含量差异分析

    许继业郁万文汪贵斌
    2034-2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银杏优良叶用种质,分析了银杏叶主要功能性状(单叶干重,单叶面积,比叶干重)和主要功能组分(总黄酮,萜内酯,聚戊烯醇)含量在38个银杏品系间的差异性,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 38个银杏品系的叶用品质.结果表明:(1)不同银杏品系间叶功能性状及组分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呈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变幅为11.39%~39.73%;(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单叶干重与单叶面积、比叶干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黄酮与聚戊烯醇呈显著负相关(P<0.05);(3)经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对各银杏品系的叶品质进行排序、分类,最终筛选出18、24、38、39号这4个叶用优良品系,具体表现为单叶干重高,功能性组分含量高.

    银杏品系功能组分差异分析叶用评价

    层积条件和激素处理对朝鲜淫羊藿种子后熟的影响

    张明月王蕾王克凤董然...
    2044-2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朝鲜淫羊藿种子后熟机理及解决种子育苗难问题,以其6至7成熟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比较自然层积和4 ℃低温层积两种条件下种子完成后熟情况,并进一步筛选促进种胚生长的激素浓度.结果表明:自然层积种子率先完成后熟,后熟时间最短为80 d,层积至120 d时胚长达2.703 3 mm、胚宽达0.76 mm、胚率达70.33%,三项指标均显著优于低温层积;赤霉素(GA3)400 mg/L为自然层积条件下最佳激素浓度,层积至120 d时其胚率达88.23%,低温层积条件下各外源激素均不能明显促进种胚发育.综上,种子采后经自然层积120 d能顺利完成种胚后熟过程,配合使用赤霉素(GA3)400 mg/L效果更好.该研究为朝鲜淫羊藿种子后熟及萌发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朝鲜淫羊藿种子后熟层积条件激素

    水稻穗型相关基因定位和育种利用研究进展

    曾维郭铧艳叶胜海朱国富...
    2052-2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穗型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直接影响水稻产量.水稻穗型按弯曲程度、穗重、着粒密度等不同参数可分成多种类型,如按弯曲程度可分为直立穗、半直立穗和弯曲穗3种类型.不同的水稻穗型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都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水稻穗型遗传调控取得了重要进展,克隆了众多穗型相关基因,并研究了相关基因的功能.本研究的主要概述与课题研究有助于理解水稻穗型的形成与调控机制,为水稻不同穗型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水稻穗型遗传调控基因定位育种

    葡萄果实内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调控及生理效应

    李嘉佳李相怡王磊王世平...
    2060-2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菜素内酯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植物激素,具有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生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株光形态的建成、提高抗逆性以及降低蒸腾等作用,对葡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均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本研究综述了油菜素内酯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生物合成途径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对葡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总结了油菜素内酯对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及植物光形态的建成的生理效应.同时,对油菜素内酯与其他植物内源激素的互作网络进行了梳理,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以油菜素内酯合成相关转录因子、与其他植物激素互作机理和开发新型高效的油菜素内酯类植物调节剂为主.

    葡萄油菜素内酯合成生理效应互作机理

    茶树叶色变异研究进展

    张琛韩兆岚房婉萍马媛春...
    2069-2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色是茶树品种间差异明显且易于观察的叶片性状,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特殊品种或特定栽培条件下,茶树叶色会发生变异.叶色特异茶树是重要且珍稀的茶树种质资源,一直以来在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中备受关注.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特殊叶色的变色机理以及相关品质因子的特殊形成机制等方面.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茶树叶色变异类型、生理生化特征、特殊分子机制、种质鉴别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后期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茶树叶色变异白化紫化

    植物内生真菌活性成分及生物功能研究进展

    徐林琳张一彤于小倩崔素娟...
    2080-2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生真菌广泛存在于健康植物组织中,与植物之间存在复杂的微生态关系,是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通过与植物共同进化,内生真菌会合成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代谢产物,在医药、农业和工业生产等方面均有应用,且在不断发展.通过内生真菌发酵工业化生产生物活性物质,有利于保护濒危植物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内生真菌还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性状和对胁迫的耐受性.本研究主要从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活性成分多样性及内生真菌生物功能方面进行了系统概述,以期为进一步挖掘、鉴定及应用植物内生真菌资源提供参考.

    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