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程勘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程勘察
工程勘察

武威

月刊

1000-1433

010-64013366-108 64043313

100007

北京东直门内大街177号

工程勘察/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创刊于1973年,由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和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共同主办,为中文核心期刊。《工程勘察》杂志涵盖四大专业: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地下水资源与水文地质、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和工程物探,一直以刊登技术交流方面的文章见长。设置“学术研究”、“工程技术”、“技术动态”、“勘测信息”、“仪器设备评介”、“企业采风”、“专家论坛”、“技术讲座”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固化剂加固滨海软土的强度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张启军闫楠白晓宇李传斌...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固化剂加固滨海软土的强度特性与时效性,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固化剂类型、固化剂掺量、水灰比、搅拌均匀性、养护条件等因素作用下固化滨海软土强度的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固化剂加固软土的抗压强度随着养护期龄的延长持续增加,将水泥替换为 HR 软土固化剂可有效提高软土加固体的抗压强度。拌合时间越长,软土加固体的抗压强度越高;相同的拌合时间,水泥软土加固体的抗压强度远低于 HR 固化剂加固软土的抗压强度;利用 HR 软土固化剂加固软土能够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有效缩短施工工期。随着水灰比的增加,软土加固体的抗压强度明显降低;相同的水灰比,HR 固化剂加固软土的抗压强度均大于水泥软土加固体的抗压强度。软土加固体在养护过程中,温度与湿度在固化剂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软土加固体的抗压强度;相同的固化剂掺量,标准养护条件下软土加固体的抗压强度比低温养护提高 2倍以上;软土加固体早期抗压强度随着养护期龄的延长增加显著,当期龄达到 14 d后,随着期龄的增加软土加固体的抗压强度增长趋势明显变缓。

    滨海软土固化技术抗压强度固化剂类型固化剂掺量水灰比拌合时间

    富水卵石层冻结法施工联络通道突发涌水应急处置及分析

    冯利华任全军刘欣沈宇鹏...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地层冻结技术已成为地铁联络通道施工的核心工法之一,其具有封水性好、环境影响小、可控性强、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地下水高速渗流引起冻结壁交圈时间延后,平均温度和有效厚度不及预期,进而造成涌水、涌砂事故,严重制约冻结工程的顺利推进。本文主要介绍了北京地铁某联络通道冻结施工过程中突发的涌水过程及处置措施,分析了险情发生的原因,采用纵向测温法查明了冻结壁的"开窗"位置,总结了抢险成功的经验,以期为在联络通道冻结施工过程中发生类似涌水事故的处置方法提供参考。

    人工地层冻结联络通道冻结壁渗流突发涌水

    深厚火山灰堆积区大直径灌注桩水平静载试验研究

    孙大斌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含火山灰土层具有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其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m 的取值不清,途径该地区的高速铁路桩基水平承载特性不明。为此开展了火山灰堆积地区高速铁路桥梁单桩的水平静载试验,分析了该地区桩基的水平承载变形特性,综合分析了不同行业规范对 m值折减系数的具体要求,开展了富含火山灰土层m值的取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富含火山灰土层m值随水平荷载的增大呈非线性衰减,随水平位移的增大而近似呈幂函数形式衰减。获得了单桩水平临界荷载和极限水平承载力,并提出了考虑工作折减系数后的火山灰粉质黏土 m 的取值建议。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富含火山灰土层m的合理取值和该地区高铁桥梁桩基水平承载力计算、安全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富含火山灰土层大直径桩水平静载试验承载特性m值

    基于无监督t-SNE算法和随钻测试的地层风化程度研究

    赵卫冬王怀庆张晓杰王腾...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监督学习和随钻测试技术对地层风化程度进行预测的方法。随钻测试技术提供了一种对地层进行实时评估的手段,且能够反映地层的连续变化。这些多维度的钻进参数蕴含着丰富的地层信息,t-SNE 算法能够发现数据的隐藏模式和结构,适用于探索性数据分析。通过随钻测试系统,实时监测钻机运动和运行参数。对随钻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后,筛选出纯钻进过程的数据,随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割和标准化处理,最后导入 t-SNE 算法中,计算出高维空间中数据点的相似性,并将其映射到低维空间。研究结果表明,t-SNE 算法能够有效地通过钻进参数识别地层风化程度,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这一方法为工程识别岩层风化程度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随钻测试无监督学习t-SNE算法

    支护桩破坏类型及机理分析研究

    唐秋元王桂林钟盈陈超...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支护桩是边坡及基坑的重要支护形式,随着工程建设大规模开展,支护桩的使用越来越多,但边坡工程事故也随之增多,其中不乏有支护桩产生破坏。然而,目前国内外对支护桩破坏方面的研究还较为匮乏。因此,本文基于对实际工程中支护桩破坏现象的分析,结合支护桩破坏受力概化模型和数值模拟,对支护桩破坏类型及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按支护桩的破坏特征可将支护桩破坏类型分为受推倾斜、受剪剪断和受弯折断三类,分别由其特定的地质环境和支护结构形式孕育,最后基于破坏机理分析提出应对措施建议。论文的结论及建议对指导边坡事故原因判断、边坡应急抢险、边坡工程安全评价及边坡加固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具有重要的价值。

    支护桩受推倾斜受剪剪断受弯折断边坡事故

    二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坐标转换软件研究

    陈旭帅范冲李洵铧詹岳陈...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历史和应用场景等原因,地理信息数据格式多样、坐标系不统一,在数据应用和共享时需要进行坐标转换。现有坐标转换软件功能不齐全、支持数据格式少、依赖第三方平台,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析坐标转换软件的关键技术,并基于开源库设计坐标转换软件,该系统支持多种格式二三维地理信息数据的坐标转换,功能齐全、转换效率高、操作简单,已在多个地市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坐标转换二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开源

    基于激光点云的隧道超欠挖检测与表达

    何江孙海丽王解先姚连璧...
    38-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欠挖是钻爆法隧道施工难以避免的问题,严重的超欠挖将影响施工安全、工程施工成本以及建设质量等,精准的超欠挖检测可以反映隧道爆破开挖质量,为后期支护成本提供依据,保障隧道工程的安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点云的隧道超欠挖检测方法,将点云数据投影至断面坐标系,结合设计数据进行超欠挖检测;利用 Visual Studio 平台开发相应软件,实现超欠挖量、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与精度评价;调用OpenGL API,以断面图、三维图与平铺图的形式实现超欠挖可视化,结合报表对检测结果进行表达。经过实测数据验证,本文方法的检测结果高效准确,表达效果形象直观,可满足隧道施工过程中超欠挖检测的需求。

    激光点云隧道开挖超欠挖检测VisualStudioOpenGL

    实景三维建设背景下的智慧社区精细化治理平台

    梁博文林鸿何华贵胡俊聪...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景三维作为真实、立体、时序化的时空信息,可实现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实时关联互通,能够直观地呈现城市原貌,为城市精细治理提供更强大的数据支持,有效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中山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成果,首先阐述基于实景三维的智慧社区数据体系,其次提出智慧社区精细化治理平台的设计思路,并列举其关键技术以及平台在人口管理、疫情防控、社区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成效。

    实景三维智慧社区精细化治理

    GPS/Galieo/BDS多频多模PPP定位性能评估

    杜文博支长城陈永贵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数据,多频多模精密单点定位(PPP)是今后定位的重要趋势。现对 4 种不同组合(GPS+BDS/GPS+Galieo/BDS+Galieo/GPS+Galieo+BDS)多频多模 PPP 定位性能进行评估,借助 MGEX 跟踪站中 12 个观测站 60d 观测数据进行静态、动态实验。结果表明,4 种不同组合多频多模 PPP 结果均为厘米级,GPS+BDS、GPS+Galieo和 BDS+Galieo双系统组合定位在 N、E、U 方向定位精度基本相当,且在 U 方向定位精度最差,三系统(GPS+Galieo+BDS)PPP 结果可提高静态、动态定位精度,其中静态定位在 N、E、U 方向上的平均定位精度分别提升 10。98%、11。82%、9。18%,动态定位在 N、E、U 方向上平均定位精度分别提升 10。96%、7。52%、8。23%,多频多模 PPP 对城市复杂环境定位精度有提升效果。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多频多模非差非组合卡尔曼滤波精密单点定位

    基于点云数据的道路面建模优化算法研究

    赵婧文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难以从车载激光雷达数据中提取高精度道路路面不规则三角网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在道路坐标系通过卷积滤波进行不规则三角网优化和建模的方法。该方法在道路坐标系进行卷积运算,可避免传统滤波方法无法解决的城市道路点云稀疏分布和道路路面特征不一致性等问题,结合占据格三维卷积方法对三角网种子点进行可靠性筛选和高程优化,最终实现道路路面不规则三角网构建。通过实验对比可知,本文方法在各种形态道路上构建的不规则三角网的投影误差稳定,且均优于其他方法,可为城市实景三维建模提供高精度的道路面DTM数据,也能够为激光雷达点云配准和更新提供路面法向量基准。

    激光雷达点云道路面建模三维滤波器高度估计不规则三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