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师教育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师教育论坛
教师教育论坛

吴云汉

月刊

2095-5995

yjzx@mail.ccnu.edu.cn zsjy@mail.ccnu.edu.cn

027-67867240,67867251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论坛/Journal Teacher Education Forum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回眸与反思:国际教师教育研究二十年

    仝静袁悦
    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教师教育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教育工作者热切关注的研究领域.为全面展现国际教师教育研究图景,本文对国际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及国家、刊载期刊、被引文献、关键词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国际教师教育领域形成一支较高贡献力与影响力的核心作者队伍,具有高贡献力与影响力的国际教师教育学术期刊,聚焦于社会公正研究、教育改革政策研究、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研究、教师能力研究、教师学习研究等研究热点.在理性解读国际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同时,比较与反思我国教师教育的研究境遇,提出加强教师教育研究队伍建设、加快教师教育研究平台建设、重视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研究等建议.

    国际教师教育文献计量分析教师教育研究研究热点CiteSpace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新:需求、挑战及路径

    王惠敏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信息智能化技术与教育的深入融合,进一步革新了传统的教育结构和形式,丰富了教育的内涵.具体体现为在形式上由传统实体形态转为万物互联,场域上由相对封闭转向开放,主体由单向式转向交互式等新变化.然而,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同时也面临计算主义的思维模式与教育的价值理念相违背,灌输式的技术养成与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培养相背离,智能教育情感要素缺失与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相抵触以及智能教育的数据共享性与数据安全的保护理念存在分歧方面的新挑战.为此,需要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回归教育本位;构建人机协同机制,注重培养自主性精神;恪守人文主义立场,满足主体情感需求;完善数据共享法律,构筑人机共融智能教育,进而构建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教育革新的基本路径.

    人工智能教育伦理规范自主性

    国内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发展动态、研究主题与未来展望

    龙春秀黄广芳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集知网"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文献,运行CiteSpace对近 20 年国内有关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统计与系统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内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总体趋势上升,自主性增强,特别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理论、实施路径、建设效用、运作机制等方面更加深入、更加专业.目前最新前沿集中在协同学习、外语教师、乡村教师、共同愿景和教师学习等方面,而信息技术条件下共同体的包容、开放及有效性上,还需要加强.未来研究应聚焦共同进步,激发教师参与主动性;优化外部资源,挖掘共同体有效性;扩大研究边界,增强共同体建设时代性.

    学习共同体教师发展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教师教育论坛》建立通讯作者制度

    《教师教育论坛》杂志社
    27页

    数学师范生数学核心素养模型建构与发展路径研究

    刘喆
    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注数学师范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关注"数学教师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教育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以扎根理论为方法论指导,对 14 位大学数学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利用MAXQDA20 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和统计分析,构建起数学师范生数学核心素养模型.该模型包括数学核心知识、数学关键能力和数学价值观念 3 个核心要素,以及数学学科知识、数学教学知识、数学学科能力、数学教学能力、数学信念、数学价值观 6 个子要素.高师院校应将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数学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发展路径包括:基于数学教学知识理论开发素养为本的整合课程、基于协同创新理论建立导向素养发展的教学方式、基于设计思维理论形成促进素养转化的学习过程.

    数学专业核心素养师范生模型构建

    职前小学科学教师身份认同现状及建议——基于621名职前小学科学教师的调查研究

    黄兴娟林长春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之一是教师身份认同问题,而职前阶段恰恰是形成教师身份认同的重要时期,职前小学科学教师身份认同到底情况如何?影响因素又有哪些?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搭建框架、编制问卷、进行访谈等过程,调查了 621 名职前小学科学教师的身份认同现状,发现:(1)职前小学科学教师身份认同整体较好,各维度发展不均衡;(2)职前小学科学教师身份认同在专业类别、性别上具有差异(3)个人及环境两方面共同影响职前小学科学教师身份认同.基于研究现状和访谈结果进行归因并从教育部门、高等院校、师范生个体三个层面提出建议.

    职前小学科学教师教师身份认同

    数字时代下的高校教师素养框架研究

    于浩
    48-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专注于数字时代下的高校教师素养框架,旨在揭示其内涵和要素,以及这一转变对教育改革的影响.考察了高校教师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的角色变化,教师对技术使用的需求和挑战,以及技术如何为教育改革提供机遇.本文重点探讨了应对数字化转型,未来教师素养的概念、内涵、要素,包括技术素养、教学素养、生涯发展素养、伦理素养和情感素养.强调了自我学习和持续专业发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等关键要素.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对高校教师和教育决策者的建议,以及对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结果为未来教师素养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未来教师素养高校教师数字化转型教育改革专业发展

    智能时代高水平师范大学研究型教师培养的路径研究

    黄凯斌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提高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高水平师范大学应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改革教学模式,培养研究型教师.首先要将教学和科研并举,兼顾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要建立以培养教师研究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压缩课程总量,增加研究方法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高水平师范大学应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兴建小班讨论教室,成立写作指导中心,引导学生更多地阅读、讨论、思考和写作,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

    智能时代高水平师范大学研究型教师教学模式

    布迪厄场域理论视域下"全科—应用型"小学教师养成路径研究

    李博文马香莲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关于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已有 10 余年且成果颇多,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提供了基本的师资保障.然而,在基础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和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却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特别是在内涵诠释、养成路径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全科—应用型"小学教师的教育场域将文化资本、专业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等按照场域逻辑相互转换,并利用场域中的惯习原则,推动自身教育系统的资源重构、教育体制的变革和教育方式的调整,努力探寻优化"全科—应用型"小学教师的养成路径.

    "全科—应用型"小学教师高质量教师布迪厄场域理论

    治理理论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治理困境及其超越

    周鹭咸富莲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利推进,建设高质量青年教师队伍,实现高校育人目标,基于治理理论的治理主体、治理权力、公共利益层面对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治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治理存在单一主体集权主导下治理合力受限、教师发展需求忽视下学术活力失纯以及育人使命薄弱下育人动力不足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主体自主参与治理的有效性匮乏,学术与行政强势力量的抗衡艰难以及个体理性的观念与行为准则影响.因此,建议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青年教师、社会多元主体协商共治,构建合作治理网络;平衡主体领域权威,回应青年教师发展需求,激发青年教师学术活力;强化公共利益驱动,践行新时代育人使命,以期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治理提供参考.

    青年教师高校教师队伍治理治理理论育人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