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师教育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师教育论坛
教师教育论坛

吴云汉

月刊

2095-5995

yjzx@mail.ccnu.edu.cn zsjy@mail.ccnu.edu.cn

027-67867240,67867251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论坛/Journal Teacher Education Forum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中语文课文中真善美元素的挖掘

    左容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语文教育在塑造学生人格、推动人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课文中真善美元素的深入挖掘,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这些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真善美价值观

    情境·任务·指向:高三语文复习的三重维度

    蔡国锋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高三复习教学来说,研究新课程标准与新高考的核心理念,是教师必备功课之一,也是教师制定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本文以语文学科为例,论述了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应如何围绕命题情境展开,通过详细解析高考语文命题的三大关键词——情境认知、因文设题、命题指向,提出了具体的复习教学策略.同时,本文强调了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学生需精准对接命题情境,深入理解文本,明确解题思路,以提升语文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情境认知因文设题命题指向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策略探究

    陈丽华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单元主题语境中开展语篇教学活动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巧用语篇文本、精设文本留白、妙置卡通人物、联系生活情境等教学方式,整合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英语学习活动观语言能力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初中物理实验器材改进中的可视可控化研究——以直流电动机换向器模型制作为例

    程宏亮冯丽燕何其聪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改进实验普遍存在改进方向选择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初中物理实验器材改进的"可视化"方向,以直流电动机换向器模型为例,阐述了改进实验器材对学生理解电动机工作原理和电流方向变化的重要性.该模型采用LED灯带、光耦模块和主控单片机等组件,动态指示电流方向,简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课堂效率.

    初中物理可视化实验装置创新改进

    基于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策略研究——以七年级上册《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为例

    姚丽娟朱秋蓉唐少华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标和新教材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是联通宏观课程实施与微观课堂教学的桥梁.以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为例,指出要推进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实施,要遵循"教—学—评"一致性路径.因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制定与教、学相联动的教学评价,进而运用大概念构建"结构化"的教学内容,选择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七年级历史新教材"教—学—评"一致性大概念深度学习

    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变革路径研究

    孙慧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实现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关键路径.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推行跨学科主题融合学习尤为迫切.为此,教师可采取以下举措:一是推动学科紧密合作,确保教育目标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同频共振;二是构建学习支架,通过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丰富学习场景;三是强化导向,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以多维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

    基于跨学科视角的初中历史传统文化教学重构

    罗安波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跨学科视角重构初中历史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与策略.传统文化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至关重要,但当前教学缺乏跨学科整合,未能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丰富性.文章提出从设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及构建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教学重构.通过跨学科学习,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培养跨学科思维与综合素质.

    跨学科视角初中历史传统文化教学重构多元评价体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张恩伯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已逐渐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优势,阐述了信息技术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设计、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互动教学、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体验式教学以及借助在线学习平台促进自主学习等实践策略,以期能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整合

    人工智能赋能构建沉浸式中学思政课堂:价值意蕴、内在机制、实践路径

    李栋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化,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构建沉浸式中学思政课堂,分析其价值意蕴、内在机制及实践路径.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本文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思政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促进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为中学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人工智能沉浸式课堂中学思政价值意蕴内在机制实践路径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风险与应对

    王荣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数字技术迭代发展的新产物,是高中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的新动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对高中思政课教学产生了诸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衍生出教学主体异化、育人功能弱化、意识形态安全受威胁等多重风险.因而,要不断提升教育主体智能素养,强化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夯实技术制度机制保障,有效规避潜在风险,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优势转化为提升思政课育人水平的效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高中思政课风险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