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蒋宗勇

双月刊

1005-8567

gdxmsykj@163.com

020-37288167

510500

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Journal Guangdong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昆虫蛋白-黑水虻在宠物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穆琳琳耿浤力张智超刘岳...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宠物行业与传统饲料行业均面临蛋白质饲料原料短缺的严峻问题,高质量的新型蛋白资源因此备受关注.黑水虻作为一种优质且可持续的资源型昆虫,因其食性广泛、繁殖迅速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在饲料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潜力.其营养价值主要集中在幼虫期和预蛹期,富含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构成优于豆粕.幼虫脂肪酸成分主要为中链饱和脂肪酸,此外还含有抗菌肽、几丁质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黑水虻已获批作为宠物食品中的蛋白质原料使用,经验证其可显著提高宠物食品的适口性及宠物的消化率.该文从黑水虻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价值入手,为其在宠物食品行业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宠物行业黑水虻营养价值应用前景

    不同消毒技术对PRRSV消毒效果的研究进展

    乔常宏罗琴刘宝玲刘丁语...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一种严重危害生猪健康的疾病,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严重影响.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是控制传染病的三大要素,由于PRRSV具有遗传多样性,使用疫苗免疫和药物治疗等手段对PRRSV的防控效果并不乐观.因此,通过消毒技术消灭PRRSV和切断其传播途径的防控策略变得尤其重要.消毒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和化学消毒技术两类,物理消毒是指利用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对病原体进行灭活;化学消毒则是利用消毒剂杀灭病原微生物.该文从物理和化学消毒原理、效果及对PRRSV消毒进行了综述,以期为PRRSV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消毒技术PRRSV消毒效果

    猪瘟病毒抗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颜士琦李复坤王红彩周晓敏...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病毒性疾病.该病流行广泛,呈世界性分布;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养猪业.目前疫苗免疫接种仍然是全球大多数养猪国家防控CSF的主要手段,因此正确利用试验室或临床检测技术检测CSFV抗体,准确评价猪群CSF疫苗免疫效果和评估非免疫猪群中是否存在CSFV感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CSF防控措施至关重要.该文针对正相间接血凝试验、病毒中和试验、免疫层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质芯片技术、荧光微球技术等目前常用的CSFV抗体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CSF免疫评估和CSF综合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猪瘟病毒抗体检测技术

    动物疫病生态型监测预警策略分析

    卢受昇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非洲猪瘟、欧美国家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动物疫病的频发,给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提出了提高建设快速感知、识别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风险因素能力的新要求.该文基于对当前动物疫病传播链的生态学分析和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思考,提出了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方法;通过基于风险的采样和生态型监测,提出了获得足够长时间稳定的动物疫病流行数据为基础的监测预警模式.这为有关部门开展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实现动物疫病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和提升动物疫病监测的敏感性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动物疫病生态学分析监测预警

    野鸟携带病原体情况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庞李艳王红兵王晓虎韩银涛...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生鸟类作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脊椎动物之一,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野生鸟类可携带多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尤其是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公共卫生构成潜在威胁.面对疫病传播发展的日益复杂化与不确定性,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对于病原学检测存在局限性.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和技术更新,极大地提升了病原微生物的识别与鉴定能力.因此,为加强对鸟类携带病原体的传播疫病情况的了解,该文着重对野生鸟类携带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传统检测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野生鸟类疫病研究中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科研工作者在探究野生鸟类携带病原体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野生动物疫病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野生鸟类人畜共患病高通量测序宏病毒组16SrDNA

    一起人鹦鹉热衣原体的禽间流行病学调查

    刘庆辉潘杰邹潍力钟群芳...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2月,东莞市某镇发生一起人感染鹦鹉热衣原体疫情.为确定疫情源头,防止疫情蔓延,消除疫情传播风险,对确诊病例的疑似暴露点、活禽来源地三鸟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及患者在生态园游玩线路开展畜禽间(野鸟)鹦鹉热衣原体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疑似暴露点和生态园游玩线路上采集的家禽、野鸟样品中未检出鹦鹉热衣原体核酸阳性,但在活禽来源地三鸟批发市场3个活禽档采集样品中检测到8份核酸阳性,阳性率为6.67%;在活禽来源地农贸市场2个水禽档口采集样品中检测到7份核酸阳性,阳性率为8.75%.调查认为:虽然在疑似暴露点未检出阳性样品,但在活禽来源地农贸市场和三鸟批发市场均检出鹦鹉热衣原体核酸阳性样品,疑似暴露点仍然存在一定鹦鹉热衣原体传播和感染风险;由于疑似暴露点存在栏舍分布不合理、活禽来源复杂、不同批次和不同禽类混养、人员防范意识薄弱等,进一步增加了人感染鹦鹉热衣原体的风险.

    鹦鹉热衣原体流行病学调查家禽

    实验动物全身麻醉方法及用药研究进展

    林仁钊陈强朱洪辰高燕安...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身麻醉是减少实验动物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疼痛和不适的有效方法,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动物处于意识丧失、全身痛觉消失、肌肉松弛的麻醉状态,是落实实验动物福利的有力手段,全身麻醉的良好实施涉及到实验动物的种类、麻醉方法以及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该文通过对近年来实验动物全身麻醉应用文献的梳理,比较了不同麻醉方法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以及麻醉药物对不同物种实验动物的影响.分析发现,复合麻醉适用于持续时间长、疼痛剧烈、操作复杂的实验性外科手术,而单纯麻醉适用于时间短、创伤小、操作简单的实验操作.该文为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验的全身麻醉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

    实验动物单纯麻醉复合麻醉

    一例猪感染圆环病毒3型的诊断与防控建议

    黄亦奇向国庆宋帅温肖会...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省河源某规模化猪场母猪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或产死胎,且新生仔猪出现全身抖动、后肢外翻等症状,个别仔猪有呼吸系统疾病、表现腹泻消瘦等.剖检病死猪并取肺脏、肠道、淋巴结、血液样品,经实验室PCR及qPCR检测,四份组织样品中均为PCV3核酸阳性,确诊该猪群为PCV3感染,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进行防控,获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PCV3PCRqPCR

    3例外科治疗玉米锦蛇难产的病例报告

    胡倩雯彭仕明谢伟骏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圈养环境下,蛇类常因环境变化、管理不当或疾病等因素引起难产,如处理不及时会影响蛇的身体机能和繁殖能力,甚至危及生命.该文通过整理与分析3例玉米锦蛇难产病例的诊治过程,结合相关资料与经验,对难产的原因、诊断技术、外科疗法、麻醉技术以及术后管理进行总结归纳,为卵生蛇类的难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玉米锦蛇难产剖腹产术后护理

    一例GMS染色确诊犬胃腐霉病的病例报告

    林佳燕叶子豪刘汉斌张辉...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腐霉病是由腐霉菌引起的感染,可导致患病动物胃肠道出现浸润性、肉芽肿性炎症和肿块样病变.该病仅靠临床检验很难确诊,因此送检组织样本是必要的.腐霉菌属卵菌纲,卵菌的菌丝形态、产孢方式以及营养吸收方式与真菌相似.六甲基四胺银染色(Gomori's methenamine silver nitrate stain,GMS)常用于鉴定真菌,其对腐霉菌染色也有很好的效果.笔者现将一例GMS染色确诊犬胃腐霉病的病例做如下报告,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胃肠道腐霉菌GMS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