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故宫博物院院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故宫博物院院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李文儒

双月刊

0452-7402

010-85117377 85117941

100009

北京景山前街故宫博物院内

故宫博物院院刊/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文物考古类学术性刊物。主要发表有关故宫藏品研究的论文及研究成果,报道考古新发现及学术动态。介绍历代画名家的书画作品和各种古玩、玉器、雕刻、瓷器作品及古建筑等。辟有书画研究、明清历史、古代工艺、古文字研究、古代建筑、古代陶瓷、古籍版本、帖文献、佛教造像、文物保护等栏目。读者对象为文物考古工作者、历史研究人员、博物馆工作人员及广在文物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澳门在早期跨国茶叶贸易及茶文化传播中的门户角色

    袁绍珊
    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商品出口史上,茶叶贸易曾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南方一隅的澳门面积虽小,在16-19世纪中国茶叶转口贸易中的地位却相当显赫.本文透过对访澳西方传教士笔下的中国茶文化记录、澳门早期印刷品中的出口茶叶种类与国际贸易纠纷事件、澳门相关的茶叶外交,以及对以澳门为始发点的茶种、茶农、茶叶种植技术的国际输出等方面的史料梳理,论证了澳门作为16-18世纪跨国茶叶贸易的门户角色,印证了澳门对海上茶叶之路的繁荣和茶文化国际化的特殊贡献.

    澳门茶叶贸易茶文化传播传教士

    唐代茶文化的考古学观察

    单莹莹
    1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综合梳理了考古出土的唐代各时期茶具,对唐代茶具的产品面貌及器类组合的变化进行归纳,并根据考古资料分析了唐代饮茶人群的社会阶层.最后,在南北朝入唐的宏观历史背景中,探讨人们对茶文化认识与态度的转变.

    唐代茶文化茶具考古学

    乾隆宫廷茶具格的制作与设计

    张涵
    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故宫博物院藏三类茶具格为切入点,通过对《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内政部北平古物陈列所留平物品清册》和《清宫陈设档》的详细梳理,尝试厘清茶具格的来源和制作过程,对茶具格的组合形式及其与陈设空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乾隆朝茶具格的制作与设计充分展示了宫廷器作的精致与细腻,体现了物与空间相得益彰的艺术风格.

    茶具格茶器组合乾隆

    西藏札达洛当寺《八千颂》常啼菩萨求法故事残卷彩绘插图内容辨识

    熊文彬
    4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藏札达洛当寺保存有一部48页的《八千颂》常啼菩萨故事写本残卷,其中配有104幅彩色插图,该文本和图像应为11-13世纪的作品,系藏传彩插艺术中为数不多的早期重要遗存.作者通过文本与图像的逐页对比研究,指出彩插表现的是该经《常啼菩萨品》和《法涌菩萨品》中记载的常啼菩萨舍身求法的故事,图像基本按所在各页文本的内容绘制.彩插采用连环画式构图,其形式丰富了藏传插图艺术的表现.该写本残卷及其彩插对于藏传艺术插图早期题材、构图、文本与图像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学术价值.

    洛当寺《八千颂》常啼菩萨求法故事图像内容文本与图像构图模式

    金塔寺石窟的营造工程

    夏立栋姚桂兰
    7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窟是按照特定理念规划设计并施工营建的,通过系统整合现存遗迹现象所反映的考古信息,能够重建石窟的营造工程.本文通过对金塔寺现存建筑、塑像和壁画遗迹的逆向推演,尝试复原金塔寺石窟的营造规制、施工程序和匠作体系.首先利用窟室空间结构、塔柱形制、塑像与壁画配设逻辑,复建石窟整体空间营造理念.其后,根据洞窟壁面的工具凿痕,复原窟室空间的开凿过程,对不同类型塑像的制作、安装技术和壁画绘制技法进行系统分析,再现石窟的施工程序.在此基础上,将技术分工与工匠团体相互关联,尝试还原石窟匠作体系和不同工匠团体的施工过程、协作方式与层级分工.最后通过对局部遗迹现象的分析解读,展现工匠的施工失误与补救措施.

    金塔寺石窟营造规制施工程序匠作体系

    榆林悬空寺万佛洞明代壁画图像综合分析

    齐庆媛
    9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榆林悬空寺万佛洞壁画,系陕北明代石窟艺术的代表性作品.本文在全面考释画面内容的基础上,指出该洞窟壁画通过严谨的布局规划,将消灾祈福、菩萨救济、往生净土和三教合一思想及天地水三官信仰融为一体,是明代佛教思想、社会思潮和民间信仰相结合的产物.壁画内涵丰富,技艺精湛,极大地充实了明代佛教美术的内容.

    榆林悬空寺万佛洞明代壁画图像综合分析佛教思想民间信仰

    河南省镇平县刘洼村画像砖墓发掘简报

    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郭照川
    110-117页

    Zhenping CountyLiuwa Villagethe Eastern-Han Dynastybrick-reliefs

    重绘山水底稿——玉泉山历朝营建历程与承续关系浅探

    杨凯帆王国政唐化鹏杨菁...
    11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泉山是位于北京城郊西山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系余脉,因其独特的地势特点和景观风物而成为历代文人竞相游访的胜地.自辽开泰年间在该地建设行宫,已逾八百余年,历朝营建者在这山水形胜之地掇石理水、营建苑囿,使其逐渐成为独特的郊野胜地、水源养地和皇室属地,奠定了其特有的山水格局和建筑建制.这种历代层层累建的"承续"关系也进一步影响了清代静明园的内部空间格局和组群布置,是西山一带诸多同类园林格局更替的缩影.本文着眼于清代以前玉泉山格局的历史史料挖掘与梳理,尝试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厘清玉泉山前朝营建的基础,探讨历代玉泉山建设的更易与延续,关注在这种长时间跨度下受复杂地理与人文因素多重作用下的园林营建历程,以期见微知著,为梳理西山一带同类型园林的演变史提供历史佐证.

    玉泉山西山山水格局承续关系

    博物馆藏品信息检索公众需求的分析与研究

    叶祎珮
    13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进步,博物馆正在积极开放共享数字资源,这就要求博物馆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满足公众对其数字资源高效利用的需求.故宫博物院因此做出以"数字文物库"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性尝试,该平台不断丰富文物数字资源的数量和模态,也引入基于"中国古代可移动文物知识图谱"的语义增强策略,旨在深度挖掘文物资源的知识价值,提供更全面深入的信息检索和知识价值挖掘服务.本研究以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平台关键词检索记录进行数据样本的统计、分析以及可视化处理,深入了解公众在检索文物信息时的行为特征和偏好.

    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知识组织

    本刊2024年总目索引(括号内圆点前的数字为期数,圆点后的数字为页数)

    148-1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