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顾海良

月刊

1672-4038

xuebao@naea.edu.cn xuebao2011@163.com

010-69248888-3120/3122

102617

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是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的在全国教育管理研究界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刊物,为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87年创办以来,本刊以"交流教育管理研究成果、推动教育管理研究、促进教育管理改革、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为宗旨,充分发挥我院作为全国高级教育管理人员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芸萃知名学者和有关官员来院讲学的精彩报告和最新研究成果:广泛交流教育管理改革的新经验、新认识及有关社科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力推介教育管理改革的成功范例:关注教育管理改革的热点、难点,有计划地组织专题研究,引领教育管理研究的前行方向,使刊物成为了教育管理研究等领域学术争鸣的园地,教育政策宣传、解释、咨询的渠道,研究者与实践者对话的平台,教育决策部门与实际工作部门构建双向互动关系的桥梁。全体编辑同仁正在为打造学术名刊而努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

    周光礼胡翔
    3-1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有三种典型的高校质量保障模式,第一种是以认证为主要特征的美国模式,第二种是以审核性评估为主要特征的英国模式,第三种是以授权评估为主要特征的日本模式.美国、英国、日本三国高等教育治理共同发展趋势是强化高校主体地位,由外部评估转向内部评估.21世纪以来,中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也越来越强调高校自我评价和质量文化建设,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渐成为重点.建构中国特色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一是要健全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突出标准的导向功能;二是要完善高校组织与制度,强化高校自我评价;三是要培育高校质量文化,以评估促发展;四是要把握共性与个性关系,基于国情创造性转化.

    认证评估审核性评估授权性评估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冲出重"唯":学术资本视域下高校教师评价改革的困境、症结与出路

    张琳曹喆徐干城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改革持续推进,破"唯"工作初见成效,但"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仍需整治,"唯项目"也成为破"五唯"的非意图性后果.人才称号和科研项 目作为学术资本,在不断累积与转换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异化,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内生创新动力激发、科研价值取向塑造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学术资本生成的塑型作用是诱发因素,学术资本转化的放大作用是核心因素,学术资本垄断的聚集作用是增强因素.推动高校教师评价冲出重"唯",需要拓展学术资本生成路径、扭转学术资本转化逻辑、打破学术资本垄断怪圈,通过落实多元分类评价、强化科研环境支撑、释放学术共同体活力,构建更加有利于高校教师发展的学术评价生态.

    高校教师评价唯帽子唯项目学术资本

    高校自我评价的时代意义、现实困境与体系重构

    姜华杨莹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关系到教育的发展方向.目前,高等教育评价以政府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为主,高校自我评价在理念和实践上严重缺失,高校不仅对自我评价认知不清晰,而且割裂了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的关系.高校要在理念上对自我评价进行再认识,在实践上运用"制度-知识-人才"体系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体系以制度效能彰显、知识水平创新、育人育才能力卓越为导向,并通过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自我评价的效能.

    教育评价自我评价高质量发展体系重构

    评价赋能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与实施策略

    刘云生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落点是高校.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核和真义所在.教育评价是确立、判断和影响教育质量的实践活动,对质量发展既有正向作用也有负向作用.当前高校教育评价存在质量发展标准制定不够合理、质量发展水平判断不够科学、提升质量发展措施不够有效、防范评价负向效应不够自觉等问题,有必要基于质量与评价的内在关系逻辑,按照确立标准体系、开展科学评判、优化提质措施、严防评价陷阱的基本路径,实施标准系统化、评判立体化、提质多向化、防患分层化策略,通过明确合理方位、把准水平状态、促进有效发力、消减负面干扰,不断提升评价赋能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继而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动力和活力.

    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评价评价陷阱赋能

    教育评价专业化建设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范式

    王佶旻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评价专业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建立科学的评价理论体系、开发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制定可行的评价标准和制度,以及形成完善的评价机制和体制.研究探讨了我国教育评价专业化建设的现状与基础,提出了五个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并以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高等教育评价和大规模监测项 目为例,分析了教育评价专业化建设的国际经验和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评价专业化建设的中国范式的探索方向,即构建立德增效的价值体系、综合多元的制度体系、自主创新的知识体系、数字赋能的技术体系和"三位一体"的人才体系.

    教育评价专业化建设国际经验中国范式

    "三个面向"的历史意蕴及其新时代的新内涵新使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

    刘振天郭华桥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开启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其指引下,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三个面向"被赋予了新内涵和新使命:面向现代化,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向世界,推动落实三大全球倡议、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向未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邓小平三个面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

    全球教育数字化政策的偏好与启示——基于101份文件的政策主题与工具二维分析

    王雯姜迎迎韩锡斌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教育转型的重要方向.利用Nvivo12软件对65份教育数字化国内政策文件和36份国外政策文件从政策主题和政策工具两个维度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教育数字化政策主题因发展水平和教育公平的理念不同有明显差异,优质普惠是我国教育数字化突出特色,试点改革是我国特有治理策略,重视人工智能应用和数字素养成为国内外普遍趋势.能力建设型工具是国内外使用频率最高的政策工具,国家文化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指令型、激励型、倡导型和学习型等政策工具的使用.建议我国加强制定教育数字化的短期专项规划和统一行动指南,随着数字化的深入推进,从初期指令型工具占比较高,逐步转向以激励型和倡导型工具为主的政策.

    教育数字化政策主题政策工具国际政策比较研究

    政策协同视角下的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价值意蕴、协同困境与突破策略

    王春鑫刘桂芝
    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政策协同涵融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命题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当前,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但依然面临着政策协同困境,集中体现在宏观层面的法律政策保障问题、中观层面的政策主体协同问题以及微观层面的协同机制建设问题.未来需要通过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加强政策顶层设计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通过营造政策文化环境并从政策制定和执行两个层面加强政策主体统筹协同,通过优化结构性机制、程序性机制和配套性机制来进一步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的一体化协同.

    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政策协同教育改革

    以"MEMS工作法"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武汉理工大学探索实践为例

    杨宗凯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龙头作用,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纵深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逐步进入深水区."MEMS工作法"的提出,为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武汉理工大学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与实践为例,利用"MEMS工作法"从目标设立、指标设定、政策保障、创新实践等方面,介绍学校在建设数字化转型标杆大学中的做法和经验,以期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实践参考.

    MEMS工作法高等教育教育数字化转型

    "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基金会筹资模型与实践策略

    沈黎勇杨维东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教育基金会高质量履行筹资使命,既是凝聚慈善资源以优化办学投入的迫切需求,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支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厘清高校筹资价值和现实瓶颈,基于对"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结构化剖析,构建"目标子系统-过程子系统-支撑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筹资模型,深化并拓展筹资模型的要素和内涵.为保障筹资模型的高效运行,应着力把握好三对关系,即问题导向和价值导向的平衡、筹资生产关系的协同调整和筹资要素的协同配置、支持制约和反馈影响的传导互动,并立足不同子系统维度下的关键构成要素及其特征差异,助力提升高校筹资水平和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基金会筹资模型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