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马方

双月刊

1009-4997

gsxzxyxb@sina.com

0931-8552004

73001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2926号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an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定位为政府研究,刊文集中于行政学、政治学和行政法研究与政府法治建设等三个板块。我刊遵循政府研究的办刊定位,正努力提高办刊水平。主要栏目有“政府管理与改革”、“政治学研究”、“行政法研究”、“行政学基础研究”、“政府绩效研究”、“公共论丛”、“公共经济研究”、“中华文化研究”等,期以展示我国政府研究和行政学领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我学报矢志成为我国行政学和政府研究领域学术交流与发展的重要的高水准平台,为学界与政界搭建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交流桥梁。期望学界同仁共同呵护和大力支持,推动我刊向更高水平发展。我刊刊稿,选用具有原创性或实证性、具有较高理论价值或社会效应的稿件。“求真”是我学报的办刊精神和学术理念。“求真”体现在四个“真”上,“运用真方法,解决真问题,追求真文章,研究真学问”。《吕氏春秋》愿增损一字予千金,杜甫又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真文章、真学问”是可为我等治学经文的境界与追求,也是学报用稿的热忱期待。征稿重点:政府管理改革、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政策重大选题应策研究和实证分析;行政学、政治学和行政法学理论前沿探讨和原创研究。本刊认为,作为学术研究,文章的必要长度是学术质量和水准的基本保障。本刊原则上要求来稿不少于8000字,不超过20000字,并请以电子邮件方式发至本刊邮箱(gsxzxyxb@sina.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治理竞赛、创新扩散与情境不兼容:基层治理创新悬浮现象的发生逻辑——基于A市居委会轮岗制的案例研究

    付建军
    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扩散和创新悬浮现象是基层治理研究的重要议题,但围绕两个议题的整合性研究并不多.基于对A市居委会轮岗制扩散过程和应用结果的案例研究,发现基层治理创新的构成要素和应用场景在扩散中发生明显变化.创新悬浮现象发生的起点是基层治理竞赛的评价标准具有模糊性,模糊性评价造就了在扩散中竞争和创新再生产等行动策略,并导致创新与创新使用者在工作目标、工作经验和工作激励等方面形成情境不兼容问题,进而使创新使用者采取名实分离策略.扩散中的创新再生产可以分为复制、加码、移植和转换四种,情境不兼容包括效率、竞争和社会三种情况,表明创新悬浮现象可以通过多种路径形成.扩散带来的创新悬浮问题表明作为创新调适机制的扩散可能存在积极扩散和消极扩散两种功能.破解基层治理创新悬浮问题有赖于营造更多的积极扩散,在此过程中需要平衡好创新标准化与基层自主性、局部创新与整体创新以及管理知识与执行知识等关系.

    基层治理创新扩散创新悬浮情境不兼容

    基层政府模糊政策执行中的资源拼凑——基于X区"科创中国"试点的案例研究

    袁梦孟凡蓉张润强
    1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模糊性日益成为现代公共政策的显著特征,资源约束是基层政府模糊政策执行中面临的主要障碍,严重制约了治理能力的提升.论文聚焦中国情境下基层政府推进模糊政策执行的过程机制,引入资源拼凑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并围绕X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开展过程追踪范式的单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当向上求解以降低模糊性的尝试失败后,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的拼凑策略成为基层政府克服资源约束、推进政策执行的最佳选择.外部环境与内驱动力共同充当了基层政府实施拼凑行为的前因条件,制度环境变化带来的外部压力催生了立即行动的需求,新旧政策相容则提供了领导注意力及大量可供利用的现有资源.通过重组利用有形资源、创新服务提供进行技能升级、挖掘现有信息的潜在用途,资源拼凑使得基层政府短期内达成了良好的执行绩效,但也存在资源错配和政策目标空转的风险.

    政策执行模糊政策资源拼凑基层政府案例研究

    基层公务员公共价值冲突测量量表的开发与检验

    孙斐庞欣燕
    2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公务员作为街头场域公共价值的实现者、分配者与诠释者,不可避免因公共价值选择引发的公共价值冲突而深陷道德困境的泥潭.要实现公共价值冲突的有效治理,前提是精准测量基层公务员感知到的公共价值冲突,遗憾的是目前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测量量表.为此,本文基于47名基层公务员的深度访谈资料,运用内容分析法提炼基层公务员公共价值冲突的内容维度及初始题项,并经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剔除相关度较低的题项后,最终开发出由3个维度、13个题项组成的正式测量量表.在此基础上,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此量表的结构效度,并将任务绩效作为关联校标,验证了此量表的预测有效性.本文为学界提供了测量公共价值冲突的有效方式,为进一步探究该构念的前因后果提供了工具基础,从而有利于拓展公共价值失灵、价值冲突治理等理论的发展空间.

    基层公务员公共价值价值冲突价值测量量表开发

    空间视角下条块互动的继替演化与行为逻辑——基于西北R镇"农业污染治理"的田野追踪

    权一章
    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条块关系是理解"中国之治"的窗口,而既有研究并未完全打开条块互动的关系"黑箱".以农业污染防治中R镇与Y区环保局互动为案例,从空间视角解构了条块互动中二者关系的形塑演化与双方的行为逻辑.追踪发现,条线形成以"规训"为表现,以"政治势能"为动力,以"过程硬化"为作用机制的逻辑链条;属地形成以"反应"为表现,以"自主性"为动力,以"灵活变通"为作用机制的逻辑链条.随着农业污染防治压力不断传导,条块互动形成了"共识""抵触"和"让步"三种空间,且属地"自主性"与条线"政治势能"的耦合是不同互动空间形塑的根源.条块双方在不同空间中展现出不同行为,在共识空间中,条块双方形成共生相依的合作关系;在抵触空间中,条线部门通过专班增能、三权规制、形成"时间权力"、督查问责并举下压职能规训,而基层政府则以逆向发包、强调行政过程、压力涓滴、互动转换发展泄压反应;在让步空间中,属地政府在互动中落于下风.研究揭示了条块互动空间的演化规律,丰富了条块关系的研究谱系,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启示意义.

    条块互动空间视角规训反应自主性政治势能

    数字技术驱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作用效果及限度——基于"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实证研究

    杨秀勇张荣玺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如何影响社区治理过程并驱动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亟须明晰的重要问题.基于TOE分析框架,通过建构包括3个维度、9项观测指标和26条衡量指标的评估体系,对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的14个典型案例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通过实现治理网络扁平化和开放性拓展、治理资源整合优化、治理价值重塑和社区治理制度再生产赋能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同时,数字技术在驱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社区治理主体智慧化理念缺失、主体结构与承接能力失衡、治理效果的内卷化、数据安全风险隐患等问题,成为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阻滞因素.基于此,为更好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效果,规避其引致的负面效应,需要加快培育治理主体数字化理念,推动社区治理结构调整和能力升级,同时警惕技术治理的内卷行为和风险溢出问题.

    数字技术社区治理共同体赋能机制TOE框架

    新时代农村重大社会风险治理的动员机制与生成逻辑

    李增元辛凯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动员能够在短期内最大程度上整合治理资源,成为中国应对复杂问题的重要方式.农村重大社会风险治理关键在于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动员机制.新时代农村重大社会风险治理实践中,动员网络、动员方式、主体互动机制都呈现诸多新变化,既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又发挥政府的专业化优势,同时根据治理情境变化,能动性调整动员策略,最大程度激活体制内外各种力量参与,是党政统合的社会整合动员机制.党政统合的社会整合动员机制有其内生逻辑,它是执政党基因、公共权力基因、公益基因、社会责任基因等多元基因融合的结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动员机制的新呈现.

    党政统合的社会整合动员农村重大社会风险治理动员机制

    区域应急合作何以化解"属地一跨界"冲突——基于长三角地区开展危机学习的纵向案例研究

    龙吟
    7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应急合作是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却一直面临属地管理与跨界危机的矛盾难题.本文以危机学习为理论视角,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区域应急合作的纵向案例分析,探讨危机学习如何成为化解"属地—跨界"冲突的关键钥匙,刻画区域应急合作政府开展危机学习的驱动要素和运作机制.研究发现:跨界危机的频繁触发、中央纵向的目标设定、地方横向的资源调度和合法性欠缺的规则补充共同组成区域合作政府开展危机学习的驱动要素.在此基础上,危机学习化解"属地—跨界"冲突的关键在于利益导向的资源分配机制、技术导向的信息共享机制、结构导向的组织重塑机制、过程导向的行为调整机制和制度导向的政策变革机制,实现区域应急深入合作,并且机制之间组合构成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模式,呈现相互耦合的内在逻辑.相关研究从危机学习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实现区域应急合作的有效路径,丰富了危机学习的理论研究图谱.

    区域应急合作危机学习跨界危机属地管理长三角

    "被生产"与"自生产":中国城市社区自组织有效性研究——基于双案例的比较

    许文文石煊刘一靓关炳倩...
    8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自组织建设是激发基层活力,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有效手段.研究领域对"被生产"与"自生产"两类社区自组织有效性看法不一.通过构建社区自组织有效性衡量维度,跳出单类型研究的局限,基于双案例比较研究回答:"被生产"与"自生产"两种不同建构路径的社区自组织的有效性存在何种差异?为何存在这种差异?研究发现两类社区自组织均有效,二者有效性差异表现为:"被生产"的社区自组织在"组织长效发展"维度表现更好;"自生产"的社区自组织在"社区治理功效"维度更具潜力.有效性差异的背后是两类社区自组织在政策环境、关键主体及行动策略(资源来源、角色定位、制度设计)上的不同表现.提升社区自组织有效性则需要寻求两种建构路径优势的深度融合,通过优化政策环境、重塑孵化方案、培育社区精英突破社区自组织有效性的不同困境.

    社区自组织社区自组织有效性社区治理功效组织长效发展

    村社内生型农民家庭养老院:基于原居养老需求的农村独居高龄老人养老服务供给模式

    王向阳王文博
    10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农村社会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如何解决好农村老人,尤其是独居高龄老人养老问题,已成为一道现实难题与重大时代命题.既有研究多为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的加大财政投入、优化制度设计、加强技术应用等关注要素投入的外部研究视角,难以有效解决绝大多数农村普遍实际问题.基于河南、山西农村的调查,引入"村社内生"视角,研究发现:村社内生型农民家庭养老院,家庭经营特征鲜明,运营成本较低,价格优势明显,且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高度嵌入村庄熟人社会,高度契合农民家庭付费能力,高度匹配农村老人原居养老需求,本质上是县域社会养老服务市场化的内生产物,日益成为各地农村养老领域重要发展趋势.相较政策兜底、机构主导、村社统筹等流行养老模式,家庭经营对政府投入要求不高,市场韧性更强,且匹配农民家庭能力和农村老人在地养老需求,有望成为解决农村老龄化的重要方案.

    原居养老需求养老服务供给农民家庭老龄化机构养老

    数据劳动生成与数据要素资本化的逻辑机理——基于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

    马云志孙晗冰
    113-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资本和劳动双重逻辑范式的数据生产要素正在浸透数字经济时代质的边界,衍生以数据化为核心线索的数据劳动新样态和数据资本新形态的两条交织进路.探索数据要素资本化的演进机理是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在厘清数据劳动概念的基础上,从数据空间的智能内容涌现与知识溢出、生产性数据劳动和数字平台作用场域等维度,分析数据要素参与价值创造和积累全过程的机理.辩证审视数据要素资本化的可能与张力,既要发挥其驱动数字经济增长,拓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正向效用,也要积极破解数据要素资本化进程中凸显的数据主义、劳动协作关系不平衡和知识权力渗透等深层矛盾.基于多样化数据关系的数据资本化基本规律表征和数据劳动价值生产模式,加强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和数据资本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创造性规范和驾驭数据资本健康发展,打造数据资本新型生态格局,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数据要素资本化数据资本数据劳动知识生产算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