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中医药
西部中医药

潘文

月刊

1004-6852

gszyyk@126.com,panwen25@yahoo.com.cn

0931-2337364

730050

兰州市七里河区瓜州路418号

西部中医药/Journal Wester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创刊于1988年。由甘肃省卫生厅主管、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曾在首届中国中医优秀期刊评选中,荣获优秀期刊三等奖。本刊的办刊宗旨是:继承发扬祖国中医药学传统,促进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传播中医药信息,反应最新研究动态,培养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筋骨平衡"理念的陇中正骨手法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探讨

    姜朝阳赵军王兴盛徐世红...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陇中正骨手法的发展历程、陇中正骨手法-膝关节调衡手法、陇中正骨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3方面探讨基于"筋骨平衡"理念的陇中正骨手法治疗早期KOA的理论机制,指出陇中正骨调衡手法在传统手法的基础上注重"筋骨平衡"理念,在治疗KOA的过程中融入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思想,重在纠正筋骨力学失衡,达到筋骨并调的目的,为手法治疗早期KOA提供了新策略.

    骨性关节炎,膝筋骨平衡陇中正骨手法中医学

    裴正学运用祛邪扶正法诊治白塞病经验

    祁琴任超展郑访江郑捷...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裴正学认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复受外邪侵袭,以致湿热交阻,气血凝滞而生白塞病;裴正学提出"祛邪扶正"为治疗总纲,先祛邪,后扶正,并将其辨证分型为肝经积热证、脾胃湿热证、肝肾阴虚证三种证型,实证以清热解毒燥湿为法,虚证以益气养阴扶正为要,疗效颇显.

    白塞氏病祛邪扶正裴正学

    从气虚痰瘀论探讨自噬与肝癌的相关性

    毕占阳郭斌杨柱龙奉玺...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气虚痰瘀论为理论基础,探讨自噬与肝癌的相关性,指出自噬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自噬可双重作用于肝癌发生发展的进程,气虚痰瘀论是研究肝癌发生发展和自噬的重要理论基础.

    肝癌自噬气虚痰瘀论

    基于阳虚阴结理论探讨温阳法辨治恶性肿瘤

    李赋王忻张志明黄邦荣...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阳虚阴结理论从温阳散寒化痰、温阳益气散结、温阳解郁消积、温阳扶正祛瘀等方面探析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病机,指出恶性肿瘤乃邪盛正虚,阳虚化气不足,阴邪凝积于内,并与痰凝、瘀血、气郁等结合后形成本虚标实之证,故温阳化气,扶正消积为恶性肿瘤的基本治则,临证辨治恶性肿瘤应始终贯彻温阳益气以化阴,促阳化气以抑阴的温阳思想.

    恶性肿瘤阳虚阴结温阳法扶正祛瘀

    通补开泄、润燥养阴法防治新疆地区冠心病

    赵明芬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气候殊异,该地区燥邪有温凉之异,且内外均见,而外燥多;内燥少,外燥普遍以寒为常见,内燥普遍以热为主.燥邪引起的冠心病有其地域特点,以心肾阴虚、津亏内燥证多见.临床治疗以通补开泄、润燥养阴为总法,具体以通络活血、润燥滋水、补肾养心、益元填精、开痹清泄之方药为主,同时还需采用未病先防,配合药食同用等进行预防.

    冠心病燥邪新疆方域性通补开泄润燥养阴

    防风补益功效的考证及探讨

    张泽涵姜伟艳代逸丹王婉懿...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系统梳理历代本草书对于防风功效及防风补益作用的论述,明晰防风功效演变发展的脉络,整理归纳出防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等常用功效,为临床常用"风药"之一;后世历代医家对防风补益功效的认识多起源于《日华子本草》而又各有发挥阐释.以历代医家关于防风"补虚"功效的论述为线索,结合现代研究,对其补虚功效进行相关考证及理论探讨,认为防风的补益功效体现为甘温以健脾气、辛甘温以升补肝气、协同补药增加疗效以及"以通为补"等四方面.

    防风补益功效考证

    青海省居民中藏医药利用程度及满意度调查

    王树林洒玉萍吴萍普措多杰...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青海省居民中藏医药利用程度、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方式对青海省居民中藏医药利用程度及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近5年青海省居民中藏医药利用最多占11.8%(94/797),较多占25.0%(199/797);利用程度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收入、地区和中藏药熟悉程度是居民中藏药利用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对中藏医药利用非常满意占23.5%(175/745),比较满意占41.9%(312/745),整体满意度为65.4%(487/745);满意度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籍、地区和对中医药了解程度是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青海省居民对中藏医药的利用程度不高,整体满意度一般,应该加大对居民中藏医药文化知识的宣传和项目的体验力度,提升居民对中藏医药的利用程度和满意度.

    中医药藏医药居民利用程度满意度

    某三甲中医医院ICU感染发生率时间序列分析及趋势预测

    杨丽萍程立军李潇杨雳畯...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某三甲中医医院ICU感染发生率的时序分布特征,预测其发生规律和趋势,为中医医院ICU感染监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某三甲中医医院2019年1月至2024年2月ICU医院感染数据.利用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对ICU感染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并评价其预测效果.结果:2019年1月至2024年2月某三甲中医医院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61%(232/8895);时间序列分析显示,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波动较大且存在一定周期性,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赤池信息准则和贝叶斯信息准则拟合,ARIMA(0,1,1)为最优预测模型.经参数估计与效果评价,感染发生率实际值均在预测值95%可信区间内,模型预测效果较好.结论:运用ARIMA对某三甲中医医院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预测结果良好,可显示其长期发生规律与趋势,能为医院感染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感染重症监护病房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时间序列趋势预测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熏洗方治疗肛周湿疹的用药规律及机制

    肖倩黄业保李红梅吴优...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中药熏洗方治疗肛周湿疹的用药规律及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关于中药熏洗治疗肛周湿疹的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对处方用药频次、药性、药味、归经、组方规律、药物核心 组合进行分析.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用药规律所得苦参汤中8味药物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药物靶点;运用人类基因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获取肛周湿疹的疾病靶点;使用Venny 2.1.0作图工具映射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并构建韦恩图;运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靶点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筛选核心作用靶点,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应用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386篇,纳入中药处方360首,涉及中药188味;用药频次≥10次的药物共51味,四气分类以寒性为主,五味分类以苦味及辛味为主,药物归经以肝经、胃经及脾经为主;组方规律分析得到高频药对30对,最终演化得到核心组合4个,从用药规律得出苦参汤是治疗肛周湿疹的特效方.共筛选出苦参汤中137个活性成分和224个潜在靶点,与肛周湿疹相关作用靶点24个,经拓扑分析得到3个核心治疗靶点;筛选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金合欢素、苦参碱5个有效活性成分;GO富集分析得到1354个生物学过程、34个细胞组成及71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97条信号通路.结论:苦参汤是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古方,苦参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肛周湿疹的作用.

    肛周湿疹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中药熏洗用药规律机制分析

    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Meta分析

    邵文博李韬芝周琼王玉坤...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及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和提取资料,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73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在提高近期有效率(OR=0.49,95%CI:0.28~0.85,P<0.01)和总有效率(OR=0.43,95%CI:0.29~0.65,P<0.01),改善患者卡氏评分(SMD=1.42,95%CI:1.17~1.68,P<0.01),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白细胞下降发生率(OR=0.27,95%CI:0.17~0.41,P<0.01)、恶心 发生率(OR=0.43,95%CI:0.25~0.75,P<0.01)、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OR=0.53,95%CI:0.29~0.96,P<0.05),改善肝功能(OR=0.44,95%CI:0.25~0.79,P<0.01),改善免疫指标,包括NK(SMD=0.79,95%CI:0.45~1.12,P<0.01)、CD3(SMD=1.68,95%CI:1.40~1.95,P<0.01)、CD8(SMD=-0.40,95%CI:-0.64~-0.15,P<0.01)、CD4(SMD=-0.45,95%CI:-0.73~-0.18,P<0.01)、CD4/CD8(SMD=-0.52,95%CI:-0.85~-0.20,P<0.01)方面具有疗效优势,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免疫状况和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常规疗法.

    中晚期胃癌活血化瘀中医疗法化疗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