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李金田

双月刊

1003-8450

gszyxyxb@163.com

0931-8765458

730000

兰州市定西东路35号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1984年创刊,1987年批准为正式出版发行刊物,为季刊,限国内发行,1991年起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临床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突出中医特色,突出地方特色,反映中医药学界的医疗,科研新成果,交流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信息。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医院校师生、广大医务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TLRs/MyD88信号通路探究温针灸干预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机制

    吴琦阮金新陈朝霞吴福春...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Toll样受体(TLRs)/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探究温针灸干预兔膝骨性关节炎(KOA)软骨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6月龄清洁级新西兰雄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温针灸组3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2组通过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建立KOA模型.实验干预后处死各组兔并取膝关节液和关节软骨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采用HE染色镜下观察各组关节软骨病理改变,并比较关节软骨组织Mankin's评分;采用TUNEL法检测关节软骨细胞凋亡情况,并比较各组软骨细胞凋亡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关节软骨Ⅱ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TLR2、TLR4、MyD8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1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软骨层结构正常,潮线清晰完整;模型组软骨表面不光滑,有纤维组织形成,细胞排列无序、层次紊乱,潮线模糊;温针灸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软骨表面不光滑,部分潮线模糊,表层软骨细胞较模型组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关节软骨组织Mankin's评分,软骨细胞凋亡率,关节液中TNF-α、IL-1β含量,软骨细胞中TLR2、TLR4、MyD88、MMP-1、MMP-1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灸组以上指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关节软骨Ⅱ型胶原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灸组关节软骨Ⅱ型胶原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温针灸可能是通过抑制TLRs/MyD88信号通路的激活,下调炎症因子TNF-α、IL-1β、MMP-1、MMP-13的表达水平,促进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合成,从而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延缓软骨退变,实现对KOA的治疗作用.

    膝骨性关节炎温针灸Toll样受体/髓样分化因子88信号通路炎症因子Ⅱ型胶原蛋白软骨细胞凋亡率实验研究

    针刺对糖尿病前期模型大鼠骨骼肌GLUT4 mRNA表达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杨娟娟姜玉洁邱连利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对糖尿病前期(PD)模型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表达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探究针刺改善PD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4组,每组10只.通过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1%链脲佐菌素溶液腹腔注射复制大鼠PD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针刺组选取中脘、足三里(双)穴进行针刺,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骨骼肌组织中GLUT4 mRNA相对表达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敏感指数(IAI),HE染色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G、TC、LDL-C含量及2hPG、Fins、IRI明显升高,IAI及骨骼肌组织中GLUT4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TG、TC、LDL-C含量及2hPG、Fins、IRI明显降低,IAI及骨骼肌组织中GLUT4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显示,针刺能够减轻PD模型大鼠胰腺组织损伤程度,使胰岛细胞排列趋于整齐.结论 针刺能够有效改善PD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糖、血脂水平,升高骨骼肌组织中GLUT4 mRNA表达,从而加快葡萄糖运转速度,缓解糖脂代谢紊乱有关.

    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抵抗针刺葡萄糖转运蛋白4糖脂代谢大鼠实验研究

    青春期双酚S暴露对雌性小鼠神经行为及脑组织抗氧化水平的影响

    张晓敏侯雨函马凯龙张永利...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青春期双酚S(BPS)暴露对雌性小鼠神经行为及脑组织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2只4周龄SPF级雌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BPS低、中、高剂量组4组,每组13只.给予不同剂量BPS染毒8周后,通过旷场试验和Morris水迷宫试验对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观察,并检测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物酶(CAT)的活性.结果 旷场试验结果显示,青春期BPS暴露雌性小鼠的焦虑情绪和自发活动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除第5天BPS中剂量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其他3组(P<0.05)外,青春期暴露于BPS的雌性小鼠与对照组雌性小鼠成年后的学习和记忆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春期暴露于BPS的雌性小鼠脑组织内氧化应激指标(MDA、SOD、GSH-Px、CA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春期BPS暴露对雌性小鼠神经行为无明显影响,也未致使小鼠脑组织出现明显的氧化应激反应.

    双酚S青春期雌性小鼠氧化应激神经行为实验研究

    创面消毒凝胶对皮肤损伤模型大鼠创伤皮肤的愈合作用及其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

    张晓枫杨天成顾晓菲姚瑶...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创面消毒凝胶对大鼠皮肤创伤后愈合的促进作用,并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1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2组建立皮肤创伤模型,造模后给药组在伤口涂抹创面消毒凝胶(1.0 mg/mm2),空白组和模型组涂抹等体积的赋形剂,共涂抹28 d.于给药后第4,7,14,28天计算各组大鼠创面残留率;取造模处皮肤组织,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皮肤病理变化.通过Cytoscape 3.7.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寻找核心成分及作用靶点,并利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给药后第4天给药组大鼠伤口开始结痂,给药后第7天模型组大鼠伤口开始结痂;与空白组比较,给药后第4,7,14,28天模型组大鼠创面残留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第7,14,28天给药组大鼠创面残留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空白组大鼠皮肤组织真皮层和表皮层完整,少有炎症细胞.模型组大鼠表皮层增厚,真皮层内有大量炎症细胞,给药后第7,14,28天给药组毛细血管数量增多,开始形成完整的表皮基底层;给药后第4,7,14,28天给药组炎症细胞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创面消毒凝胶促进皮肤愈合的关键成分为槲皮素、芹菜素、熊果酸,关键作用靶点为环加氧酶2(PTGS2)、类固醇受体激活蛋白2(NCOA2)、环加氧酶1(PTGS1).分子对接结果提示,熊果酸与PTGS1、PTGS2、NCOA2的结合能均较低,结合稳定.结论 创伤消毒凝胶对破损皮肤愈合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潜在机制与熊果酸等成分调控PTGS1、PTGS2、NCOA2等炎症因子有关.

    皮肤损伤创面消毒凝胶愈合作用大鼠炎症因子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当归养颜祛斑面膜的皮肤毒理学实验研究

    范娥李菊莲刘乃嘉袁博...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当归养颜祛斑面膜的皮肤毒性,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通过皮肤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变态反应试验,观察当归养颜祛斑面膜对豚鼠或新西兰大耳白兔皮肤的急性毒性反应、长期毒性反应、刺激性及变态反应性.结果 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各组豚鼠进食量未见明显减少,呼吸、体态、眼、精神状态、四肢活动、粪便性状均无明显改变,未出现死亡;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不同时间点豚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长期毒性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中药面膜组豚鼠血液生化学指标[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豚鼠胰、肺、胃、脑皮层、海马CA1区未发生明显病理改变.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当归养颜祛斑面膜对新西兰大耳白兔完整及破损皮肤均无皮肤反应及刺激性.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中药面膜组各个时间点变态反应发生率及致敏强度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归养颜祛斑中药面膜对实验动物无皮肤毒性、刺激性,无变态反应,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当归养颜祛斑面膜皮肤毒性皮肤刺激性皮肤变态反应实验研究

    胡斌教授基于"通养结合"治疗产后乳痈临证经验

    徐唐英朱星瑜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胡斌教授基于"通养结合"理论治疗产后乳痈的临证经验.其认为,乳房局部气血壅滞、乳络闭阻为产后乳痈发病的直接原因,气机郁滞、气郁化火是产后乳痈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临证基于"通养结合"理论,采用中医内治及外治等方法,注重理气活血、调和气血,同时辅以疏肝解郁、理气和胃、健脾养心等治法,并配合按摩通乳、针刺放血、切开排脓、微波热疗以及饮食与情志调护等方法,从而达到通乳消肿的目的.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产后乳痈通养结合调和气血临床经验胡斌

    基于培本补虚法及三因制宜论治乳腺癌

    杨燕莹朱中博杨硕李康乐...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乳腺癌本虚标实的中医病机,从"因时""因地""因人"角度,分析发病时节、地域、体质等诸多因素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提出临证应基于三因制宜原则,以培本补虚为主,兼顾标症治疗乳腺癌,为临床乳腺癌的辨治提供思路.

    乳腺癌培本补虚三因制宜中医施治

    足太阳经筋循行分布在现代解剖学中的对应关系

    徐韦玮李金田张毅苏苗...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足太阳经筋起于足小趾,循背侧上行直至头项,由头的前方下行至颜面部.经筋与人体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血管及肌筋膜组织等密切相关,但经筋理论在现代诊疗活动中的应用具有极大的局限性.通过分析古籍文献,将足太阳经筋循行分布路线与现代解剖学中的人体肌肉及周围组织、神经等进行对应,建立经筋理论的现代科学构架,从而更好地在临床诊疗中应用经筋理论.

    经筋理论足太阳经筋循行分布现代解剖学对应关系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改善栀子水提物流动性实验研究

    闫渊韩建鹏周彩娟杨琪...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栀子水提物流动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HPMC含量及固含量的范围,再以中心复合试验考察HPMC含量和固含量对HPMC-栀子水提物复合粒子流动性的影响.结果 以休止角作为流动性的考察指标,得最优处方为:HPMC用量8.45%,喷雾物料固含量19.08%;对模型的预测值进行验证,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较小,为0.58%;栀子水提物的休止角为34.8°.结论 加入一定量的HPMC与栀子水提物进行共喷雾干燥,可解决栀子水提物流动性差的问题.

    栀子水提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喷雾干燥流动性休止角粒径

    不同主产地栽培甘草皂苷类成分和多糖含量比较以及品质指标与土壤因子间关系的综合分析

    郎多勇李小康肖香郑立昊...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主产地栽培甘草皂苷类成分及多糖含量,并考察品质指标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栽培3年生甘草中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及总多糖含量,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碱解滴定法、钼锑抗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原子吸收光度法等方法测定甘草根周围土壤因子.通过对甘草药材品质指标与土壤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进而筛选影响甘草药材品质的主要土壤因子.结果 不同产地甘草中皂苷类(总皂苷、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及总多糖含量具有明显差异,药材品质呈现区域性;内蒙古和甘肃产甘草中总皂苷及总多糖含量较高,甘肃产甘草中甘草酸含量较高,内蒙古产甘草中甘草次酸含量较高.总皂苷的土壤决定因子为K全量及Ca全量,总多糖的土壤决定因子是蔗糖酶活性及K全量,甘草次酸的土壤决定因子为Cu全量及K全量,甘草酸的土壤决定因子为Cu全量、pH值、速效氮含量、K全量、Fe全量及速效磷含量.结论 土壤因子是影响甘草药材品质的重要因素,土壤K、Cu、Ca可能是影响甘草皂苷类成分的土壤主导因子.该研究可为甘草的合理栽培、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甘草皂苷类成分多糖含量土壤因子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