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李金田

双月刊

1003-8450

gszyxyxb@163.com

0931-8765458

730000

兰州市定西东路35号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1984年创刊,1987年批准为正式出版发行刊物,为季刊,限国内发行,1991年起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临床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突出中医特色,突出地方特色,反映中医药学界的医疗,科研新成果,交流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信息。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医院校师生、广大医务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刺联合针刀松解华佗夹脊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络瘀血证40例临床观察

    樊晶秦晓光张毅马征...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针刀松解华佗夹脊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络瘀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络瘀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主穴取足三里(双侧)、内关(双侧)、公孙(双侧)、中脘,配穴取血海(双侧)、章门(双侧),得气后行捻转泻法,每周治疗5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针刀松解T5-T8双侧华佗夹脊穴,每周治疗2次.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组织评分.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31/40),治疗组为95.5%(3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黏膜病理组织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刺联合针刀松解华佗夹脊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络瘀血证临床疗效显著,可修复胃黏膜,改善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络瘀血证华佗夹脊穴针刀针刺临床疗效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选穴规律分析

    祁万梅严兴科马重兵魏玉婷...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分析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1年12月有关穴位埋线治疗FC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处方并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分析穴位埋线治疗FC所选用的经脉、高频腧穴、高频特定穴及核心处方.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73篇,涉及经脉9条,腧穴49个,特定穴8种;其中位列前三的经脉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任脉;位列前五的腧穴为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气海;位列前三的特定穴为募穴、下合穴、背俞穴,在募穴和下合穴中使用频次较高的有大小肠、胃之募穴(天枢、关元、中脘)和下合穴(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背俞穴使用频次较高的有大肠、肾、脾的背俞穴(大肠俞、肾俞、脾俞);位列前五的穴对有天枢-大肠俞、大肠俞-天枢、天枢-足三里、足三里-天枢、足三里-大肠俞;社团分析和聚类分析分别将腧穴分为4个社团和6种类别;复杂网络分析得到1个核心处方.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FC以调理阳明腑气、理气通便为治疗总则;选穴以阳经为主,注重特定穴,多局部选穴和远端选穴,以"远近配穴"为配伍原则;辨病选穴的同时结合辨证加减配穴.

    功能性便秘穴位埋线选穴规律数据挖掘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孙一奎治疗痢疾的组方用药规律

    罗丹王悦王晨雪郭锦晨...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孙一奎治疗痢疾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孙文垣医案》中治疗痢疾的处方,使用Microsoft Excel 2021软件建立处方数据库,分析所用中药的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分类,通过SPSS Modeler 18.0及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分析.结果 共筛选得到处方62首,中药73味,总使用频次590次,频次排名前六的中药分别为甘草、白芍、白术、人参、当归与黄连;所用中药寒温并用,药味以甘味为主,苦、辛为辅,归经以脾经为主,药物多为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肉桂、白术-甘草"和"柴胡、白芍-甘草"2个高支持度用药组合,通过复杂网络得到白芍-甘草-白术-人参之间关联性最强;聚类分析得到3类药物组合;因子分析得到7个公因子.结论 孙一奎治疗痢疾多采用先补后攻法,善用甘温补虚之品以扶正补虚,采用固本培元法治疗久痢伤肾,挖掘出的新方组合可供临床化裁应用.

    痢疾《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孙文垣医案》数据挖掘孙一奎

    N6-甲基腺嘌呤甲基化修饰在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中的潜在作用研究进展

    王帆帆刘健文建庭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查阅相关文献,从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转移酶、m6A去甲基化酶、m6A阅读蛋白3个方面对m6A进行概述,并从m6A RNA甲基化修饰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3个方面总结m6A甲基化修饰在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结果发现,m6A RNA甲基化修饰通过促进滑膜细胞的增生、纤维样改变及调节不同免疫细胞和骨细胞等多种途径,参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因此,进一步阐明m6A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潜在分子机制,可为探究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新药研发及中药干预这类疾病提供精确的靶点.

    N6-甲基腺嘌呤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综述

    核心蛋白聚糖抗不同组织来源恶性肿瘤相关临床研究概况

    韩耀东陈鸿杰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查阅文献,通过对核心蛋白聚糖抗肺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他恶性肿瘤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概述,指出核心蛋白聚糖无论是在体内过度表达还是作为重组蛋白均可抑制不同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核心蛋白聚糖基因可能成为临床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潜在靶点;核心蛋白聚糖作为一种新型药物治疗原发癌和转移癌具有很大的潜能;提取和人工合成核心蛋白聚糖,并通过适当的途径治疗肿瘤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核心蛋白聚糖基因肿瘤临床研究综述

    郑氏温通针法在眼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概况

    王梦南黄奔杨雯星李英...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查阅相关文献,从取穴、手法特点及临床应用两方面对郑氏温通针法在眼科疾病(眼表疾病、眼底疾病、青少年近视、儿童弱视、其他眼科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概述,认为郑氏温通针法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针刺次数,延长针刺效应时间,疗效确切;同时发现郑氏温通针法治疗眼科疾病的实验研究较少,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应规范手法操作、优化治疗手段、完善针灸理论,为温通针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眼科疾病郑氏温通针法临床应用综述

    热补针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柴金玉王亚军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查阅相关文献,从调控能量代谢、增强和调节全身免疫功能、促使脑脊液(CSF)中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增加脊髓P物质(SP)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抑制关节滑膜细胞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等六方面对热补针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进行概述,认为热补针法可以从多方面阻断RA的发生和进展,但还需从"组学"技术、针刺选穴、临床试验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

    类风湿关节炎热补针法作用机制综述

    个性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

    张立环王悦思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个性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64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针对性护理.干预6周后比较2组产后出血量及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针对性护理可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产妇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

    产妇心理状态个性化针对性护理干预

    康复技能大赛促进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讨

    孙娅玲魏玉婷严兴科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了甘肃中医药大学康复技能大赛的组织与实施情况,重点对康复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作用和成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竞赛中学生的实际表现梳理和分析了以往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中的不足与缺陷,针对性地提出了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与策略.指出在理论课程教学方面,应注重将康复医学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采取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引导的教学模式;实践课程教学方面,应进一步优化提升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积极推进临床案例模拟与示范教学应用.从而充分利用技能竞赛的检验评判作用,有效提升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康复治疗学康复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三板块"教学法在腹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王强郭超秦冠华侯敏...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动物实验-模拟外科手术的大体老师解剖操作-观摩手术视频"的"三板块"教学模式在局部解剖学腹部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将2021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168名学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80名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88名采用"三板块"教学法.教学结束后评价2组的调查问卷满意度、考核成绩等.结果 试验组评价方式满意度、学习兴趣满意度、教学过程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3.41±6.53)分,试验组为(85.18±7.2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板块"教学法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夯实解剖学基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查阅文献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

    局部解剖学"三板块"教学法实验教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