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赵靖平

季刊

1673-2952

0731-5531571 5292158

410011

长沙市人民路139号湘雅二医院内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及疗效的相关性

    于晨旸朱文礼卜杨莹缪文文...
    1720-1723,1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1年12月~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芜湖医院住院的首发或停药4周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时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在使用奥氮平治疗6周前后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浓度,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s,PANSS)对精神病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PANSS评分的变化,分析炎性细胞因子基线水平与PNASS评分及差值(治疗后-治疗前)的相关性,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炎性细胞因子基线水平与PANSS评分差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血清IL-10、TNF-α水平较对照组高,血清IL-8水平较低。治疗6周后患者血清IL-8浓度升高,IL-10、TNF-α浓度降低。治疗前IL-2、TNF-α与PANSS评分负相关,IL-10与PANSS评分正相关。TNF-α基线水平与阴性症状评分差值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确定TNF-α基线水平与阴性症状评分差值显著正相关(调整R方=0。198,β=0。445,P=0。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相关性,奥氮平可调节异常炎性细胞因子水平,TNF-α可以预测奥氮平对阴性症状的疗效。

    精神分裂症炎性细胞因子奥氮平PANSS

    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刘向群朱明武张蕾赵志君...
    1724-1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相关因素,为高危人群的有效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及Hcy、血脂、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根据Hcy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伴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HHcy组)和不伴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非HHcy组),按照性别分别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征及生化相关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720人,Hcy的中位数为12。78 μmol/L,男性(14。82μmol/L)高于女性(9。84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igh homocysteine,HHcy)的患病率为37。64%,男性(48。58%)显著高于女性(18。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HHcy组中肌酐(creatinine,Cr)水平较高,阳性症状评分较低(P<0。05);女性HHcy组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Cr水平高于非HHcy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肌酐是男性和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阳性症状评分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Hcy水平和HHcy患病率均高于女性患者,肌酐水平与HHcy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对存在肌酐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建议定期监测Hcy水平。

    性别分布精神分裂症同型半胱氨酸危险因素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

    路以荣于现庆虞君
    1729-1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进行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现状的横断面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11月~2023年1月105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评价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学历等社会功能评分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调查社会功能影响因素。结果 105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评分(59。19±7。26)分;不同社会支持、家庭收入、年龄、居住地、住院次数、合并抑郁、病程、学历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性别、精神病家族史社会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家庭收入、居住地、住院次数、病程、合并抑郁是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社会功能缺陷,社会支持低、家庭收入低、居住农村等可能影响其社会功能。

    老年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横断面分析影响因素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汪学翠马毓王卓樱
    1733-1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198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未感染组(n=143)与感染组(n=55)。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次数、住院时间、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是否使用2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间的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未感染组使用2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占比以及PANSS评分、NO水平低于感染组,CAT、GSH-Px、T-AOC水平高于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NSS评分、使用2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长期应用抗菌药物、血清CAT、GSH-Px、T-AOC、NO水平是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受PANSS评分、使用2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长期应用抗菌药物、血清CAT、GSH-Px、T-AOC、NO水平影响,应予以密切关注。

    精神分裂症医院感染氧化应激总抗氧化能力一氧化氮

    精神分裂症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

    单小玉蔡向明孙晓宇葛雨忻...
    1737-1739,1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策略的拟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1年精神科男、女病区精神分裂症患者684人,其中HAP组21人,非HAP组663人,回顾性收集并整理患者年龄、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总病程、用药史等一般资料及用药相关资料,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发生HAP的危险因素。结果 21人发生HAP,两组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使用抗精神分裂症药品种数以及使用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城乡分布、吸烟史、总病程、白蛋白、空腹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5岁、合并基础疾病、使用2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5岁、合并基础疾病、使用2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均会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HAP的发生风险,临床可采用相对应干预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精神分裂症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

    住院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性自我防卫能力的评估和干预

    魏江辉彭静熊锦卫胡小芹...
    1740-1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住院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性自我防卫能力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相关干预对其性自我防卫能力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2022年6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6例住院流浪女性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入院性自卫能力评定量表(CSSD)评分将其分为丧失组(51例)、存在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经历性行为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躁狂量表(BRM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量表(SAUM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住院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性自我防卫能力的因素。对其实施适当干预管理,随访3个月,评估其干预有效性。结果 与存在组相比,丧失组无职业占比更大,文化程度为文盲占比更大,无性知识占比更大(P<0。05)。与存在组相比,丧失组PANSS、SDSS、SAUMD量表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职业、文化程度、PANSS、SAUMD是影响住院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性自我防卫能力的因素(P<0。05)。且无职业、文化程度为文盲、PANSS、SAUMD升高是住院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性自我防卫能力丧失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患者CSSD评分显著升高(t=-14。674,P<0。05)。结论 当前住院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性自我防卫能力处于较低水平,职业、文化程度、PANSS、SAUMD是影响住院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性自我防卫能力的因素,适当干预可帮助患者提高其性自我防卫能力。

    女性流浪精神障碍性自我防卫能力影响因素干预效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颅脑CT形态改变分析

    付小姣周莉萍林泽斌
    1746-1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a,FES)颅脑CT形态改变特点。方法 纳入2021年6月~2023年6月96例FES患者,纳入同期90名体检人群的颅脑CT资料,分别设为FES组以及正常组。比较两组各脑结构CT参数以及脑萎缩发生情况。结果 FES组哈氏值、双额纵裂距离、外侧裂宽度、三脑室宽度、颞叶钩回距离均高于正常组(P<0。05),FES组前角、脑室指数均低于正常组(P<0。05)。FES组脑萎缩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其中混合型、髓质型、皮质型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FES与正常人群相比具有明显的颅脑CT形态改变,常见双额纵裂、颞叶钩回距离增大、脑萎缩等,FES诊治时应关注其颅脑CT形态改变。

    首发精神分裂症颅脑CT形态改变脑萎缩

    棕榈酸帕利哌酮及和奥氮平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欲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唐潮吴宇杰欧丽静郑玉珠...
    1749-1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及奥氮平对男性精神分裂症的性欲及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15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棕榈酸帕利哌酮组,各75例,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记录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男子13项目 自测性欲量表、精神药物相关性功能障碍问卷(psychotropic drug-related Sexual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PRSexDQ)评分及睾酮、催乳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PANSS、男子13项目 自测性欲量表评分均下降,PRSexDQ评分均上升(P<0。05),但奥氮平组男子13项目 自测性欲量表评分高于帕利哌酮组,PRSexDQ评分高于帕利哌酮组(P<0。05)。治疗后,两组催乳素水平均上升(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棕榈酸帕利哌酮及奥氮平在男性精神分裂症中均有较好疗效,对性激素均有影响,但奥氮平对患者性欲的影响更小,而引起的性功能障碍更明显。

    精神分裂症棕榈酸帕利哌酮奥氮平性欲催乳素

    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口服利培酮换用PP1M一年期疗效观察

    班春霞李冠军孙仲礼李广伟...
    1752-1755,1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口服利培酮换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1个月剂型(once-monthly paliperidone palmitate,PP1M)1年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口服利培酮治疗有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针剂组)和对照组(口服药物组)各40例,于基线和治疗12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药物治疗依从性简明评定量表(BEMIB)评估,并收集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间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P评分在基线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SP评分均有所升高,在"对社会有益的活动""扰乱及攻击行为"及PSP总分上,研究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EMIB评分在基线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BEMI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6%和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PP1M作为口服利培酮的替代药物,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好地改善其社会功能及服药依从性,且药物不良反应与口服药物相当,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精神分裂症口服利培酮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1个月剂型)疗效

    江苏省精神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生生活质量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童萍王强董丽平杨扬...
    1756-1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精神科住培生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丰富完善规范化培训理论与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江苏省106名精神科住培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和现场访谈法调查住培生的一般信息和生活质量,采用理论和实践考核的方式评估住培生的临床能力(专业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科研能力和人文素养状况,并探索其相关关系。结果 精神专科医院的住培生情感职能(RE)得分高于综合性医院的住培生(P<0。05),本院的住培生的RE得分高于院外住培生(P<0。01);硕士住培生的生理职能(RP)得分高于本科住培生(P<0。05);性别和是否有执业证书对住培生在SF-36各领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性医院住培生专业知识(P<0。05)、医学基础知识(P<0。01)、操作技能(P<0。01)和科研能力(P<0。01)的得分均高于精神专科医院的住培生;本院的住培生在专业知识(P<0。01)、医学基础知识(P<0。01)和操作技能(P<0。01)的得分高于院外住培生;硕士住培生在专业知识(P<0。01)、医学基础知识(P<0。01)、操作技能(P<0。01)和科研能力(P<0。01)的得分高于本科住培生;性别与是否有执业证书对住培生在能力与素养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科住培生的培训中需促进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互补,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重视自我成长。增强住培生的职业归属感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住培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住培生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