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医药
河北医药

狄岩

半月刊

1002-7386

hb85882942@126.com

0311-85989639,85989635

050071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99号

河北医药/Journal Hebe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办刊方针,坚持科学性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的一体化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中的应用

    汤琳琳穆玉冰戴敏
    2655-2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三维质量结构的一体化模式在消毒供应腔镜器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作为研究阶段,根据腔镜器械处理方法进行分组,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实施常规处理方法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实施基于三维质量结构的一体化模式处理方法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腔镜器械合格情况、腔镜器械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工作质量以及腔镜器械处理方法实施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及灭菌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腔镜器械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腔镜器械处理方法实施的满意度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处理采用基于三维质量结构的一体化模式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腔镜器械合格率和工作质量,降低腔镜器械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工作人员满意度更高.

    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一体化模式三维质量结构

    老年全麻患者在麻醉诱导中分次使用丙泊酚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时心率、动脉压、BIS的影响

    穆亚平李智奇钮力磊薛艳霞...
    2659-2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全麻患者在麻醉诱导中分次使用丙泊酚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时心率、动脉压、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接受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单次给药,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分次输注,比较2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BIS、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时,观察组的心率、动脉压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大于同组T0时(P<0.05).T0、T2时,2组心率、平均动脉压组间比较以及与同组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2组的BIS均小于同组T0时(P<0.05),T0、T1、T2时,2组BI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的MoCA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前1 d(P<0.05).术前1d及术后1 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麻醉诱导期,老年全麻患者使用丙泊酚分次给药,血流动力学波动和麻醉深度得到明显改善,安全性好.

    老年人丙泊酚分次输注血流动力学

    整体化康复干预对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

    张静于丽祝平
    2663-2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整体化康复干预对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神经外科脊髓脊柱病房收治的94例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7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予以整体化康复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排尿症状、尿动力学、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日均漏尿次数与排尿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24 h单次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压与逼尿肌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表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源性膀胱生命质量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化康复干预在创伤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排尿症状与尿动力学,而且还能促进其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整体化康复干预创伤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尿动力学生活质量

    床旁超声辅助下的个性化液体管理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邓红菊兰巧斯韦红艳韦俊...
    2667-2670,2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辅助下的个性化液体管理对创伤失血性休克(HT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急诊重症监护病区(EICU)接受治疗的HTS患者50例根据液体管理方式不同分为接受中心静脉压(CVP)引导下液体管理的对照组(n=25例)和接受床旁超声引导下个体化液体管理的观察组(n=25),比较2组患者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尿量情况、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复苏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存活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平均动脉压(MAP)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及尿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低于对照组的44.00%(P<0.05);观察组存活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结论 个性化液体管理在床旁超声辅助下应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具有显著的预后效果.

    床旁超声个性化液体管理创伤失血性休克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并发症

    多途径围术期低体温预防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杨静李丽
    2671-2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引入多途径式围术期低体温预防护理机制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常规式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途径围术期低体温预防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后的应激反应[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A)]、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体温、低体温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NE、COR、NA、PaO2、PaCO2、CRP、TNF-α、IL-6优于对照组,术时30 min、术时1 h、术毕体温高于对照组,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给予多途径围术期低体温预防护理机制,具有较高应激反应、炎性反应控制效应,可稳定患者血气与体温,规避围术期低体温风险.

    多途径护理围术期低体温预防护理腹腔镜手术全子宫切除术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治疗研究进展

    陈灵杜永秀徐普
    2675-2679,2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是一种慢性、潜伏性疾病,被归类为口腔潜在恶性疾病,是一个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它被认为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如咀嚼槟榔、微量元素紊乱和遗传易感性等.本文回顾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治疗OSF的各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以上治疗方法主要是减轻疾病的体征和症状,尚缺乏单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有部分研究者提出新的治疗方法-干细胞治疗,但是观察病例量较少,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治疗张口受限干细胞治疗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张衡潘佳玥杨杨
    2680-2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与胰岛素结构相似的多肽,参与细胞生长、分化、物质代谢和创伤修复等生理过程.IGF-1在血液中主要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形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能起到调节IGF-1生物活性和半衰期的作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IGF-1可能参与了 DR的发生发展,本文对IGF-1及其在DR中的作用机制进展进行综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视网膜屏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尿病黄斑水肿

    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曾蓓蕾高茜张丽娟
    2686-2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抗肿瘤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升,骨转移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目前有>50%的骨转移患者未获得满意的疼痛缓解.骨转移疼痛不仅是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的最大来源,也是肿瘤幸存者生活质量和自信心下降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肿瘤骨转移诱导的疼痛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其发生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发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相关药物寻找更多潜在的靶点.

    骨转移疼痛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终末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家属心理应激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郑旭赵亚莉孙楠楠张倩...
    2691-2693,2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终末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家属心理应激状况,探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104例终末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属应激量表(RSS)调查主要照顾者心理应激状况,设计主要照顾者基线资料填写表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分析终末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家属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104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104例终末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RSS评分为(21.52±1.84)分,总体处于中高水平.主要照顾者要照顾其他家人、家庭年收入<10万、社会支持度低、病耻感强的主要照顾人的RSS评分高于主要照顾者无需照顾其他家人、家庭年收入≥ 10万、社会支持度中等/高、病耻感中等/弱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资料特征的患者R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照顾者要照顾其他家人、家庭年收入低、社会支持度低、病耻感强均为终末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家属心理应激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终末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家属心理应激普遍呈中高水平,可能受家属要照顾其他家人、家庭年收入、社会支持度、病耻感等因素影响.

    原发性肝癌终末期主要照顾者心理应激病耻感社会支持

    131例口服抗血栓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帕累托图分析和干预

    曹乐乐连凤珍田晶晶张华...
    2694-2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医院口服抗血栓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数据,分析该类药物引起ADR的特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上报国家药物ADR监测中心的131例口服抗血栓药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绘制帕累托图.结果 131例口服抗血栓药物的ADR报告中,新ADR报告1例(0.76%),严重ADR报告86例(65.65%);ADR上报以药师为主(93例,70.99%),2020~2022年医生上报比重逐年增高(2020 年 0,2021 年 4.84%,2022 年 63.64%);男性(75 例,57.3%)多于女性(56 例,42.7%),其中 51~80 岁人群占比最大;引发ADR的主要药品为阿司匹林(95例,64.63%),其次为氯吡格雷(22例,14.96%)和华法林(12例,8.16%);ADR临床表现以血液系统损害最为常见(111例,72.55%),消化道为主要出血部位(87例,78.37%).结论 口服抗血栓药物所致ADR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用药应全面考虑ADR,重点关注主要药品,加强ADR监测;临床药师应协助医师采取积极有效干预措施,减少ADR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临床药师抗血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帕累托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