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医药
河北医药

狄岩

半月刊

1002-7386

hb85882942@126.com

0311-85989639,85989635

050071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99号

河北医药/Journal Hebe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办刊方针,坚持科学性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套扎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王戬尹江宁彭易根张士卿...
    3616-3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套扎术患者免疫功能及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接受内镜套扎术治疗EGVH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营养组(47例)和常规营养组(46例).早期营养组于术后6 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常规营养组于术后24 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细胞免疫功能、营养学指标、肝功能、并发症.结果 术后2周,早期营养组患者CD3+、CD4+、CD4+/CD8+高于常规营养组,CD8+低于常规营养组(P<0.05);血清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高于常规营养组(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低于常规营养组(P<0.05).随访6周,早期营养组再次静脉曲张(6.38%)、再次出血(2.13%)、感染发生率(4.26%)低于常规营养组 21.74%、13.04%、17.39%(x2=4.559、3.980、4.180,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EGVB套扎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促进营养状况及肝功能恢复,预防术后再次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套扎术早期肠内营养免疫功能营养学指标

    持续监控气囊压力在预防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蒋雅琼刘颖颜妮雅陈露露...
    3620-3622,3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监控气囊压力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气囊测压表间断监控,试验组采用气囊压力监控仪持续监控,比较2组气囊压力控制达标率、声门下引流量、气道痰液中胃蛋白酶含量、VAP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 试验组气囊压力达标率(99.12%)高于对照组(78.70%)(x2=119.154,P<0.05);通气第1、2、3天,试验组声门下引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插管时、插管后48 h及96 h,试验组胃蛋白酶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VAP发生率(17.02%)低于对照组(39.13%)(X2=5.642,P<0.05).结论 持续监控气囊压力能够维持人工气道气囊理想压力,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减少VAP的发生率.

    机械通气气囊压力持续监控胃蛋白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

    李梦梦丁晓静王瑞
    3623-3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2组患儿治疗前均给予雾化治疗时需要按照严格雾化治疗标准操作并给予患儿心理安抚,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评价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咳嗽、气喘、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组间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虽然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以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治疗,临床疗效理想,且安全性高,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免疫功能,促进生活质量提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提高家长满意度,该联合疗法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效果生活质量

    个性化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CVVH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马艳琼马晶宋蓓
    3627-3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依随机数表法均分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干预,比较2组心理韧性与生活质量.结果 2组干预后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SRAH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内毒素、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内毒素水平、hs-CRP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内毒素水平、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CVVH治疗中给予个性化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心理韧性及生活质量.

    个性化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CVVH生活质量应用价值

    综合康复干预对重症肺炎患者病情控制、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

    袁媛丁晓彤司艳李冉冉...
    3630-3632,3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干预对重症肺炎患者病情控制效果、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接收的86例重症肺炎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作2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综合康复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病情控制效果、血气指标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康复干预应用于重症肺炎患者中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一步改善其血气指标与肺功能.

    综合康复干预重症肺炎呼吸功能肺功能预后

    多学科协作家庭心脏康复管理方案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慢性病共病患者PCI术后的临床效果

    章玲石佳敏范青青秦婷婷...
    3633-3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慢性病共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建立多学科协作家庭心脏康复管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慢性病共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研究组采用多学科协作家庭心脏康复管理方案,比较2组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相比于干预前,2组干预后均升高,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相比于干预前,2组干预后均缩短,研究组缩短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分比较,相比于干预前,2组干预后均升高,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的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21.95%(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慢性病共病患者PCI术后实施多学科协作家庭心脏康复管理方案,可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利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减少..

    慢性病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绞痛家庭心脏康复管理方案

    铁死亡调控机制在骨肉瘤中的研究进展

    王旭谢文鹏张永奎
    3637-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传统的辅助治疗方式因其耐药性等问题已达瓶颈期.铁死亡是近年来被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其典型特征是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物的过度积累.铁死亡已被证实与OS的发展进程具有密切关系,可以抑制OS的增殖和转移并显著诱导其死亡,改善骨肉瘤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目前对于铁死亡与骨肉瘤之间的研究与综述多从单一方面,且论点与临床实际之间存在偏倚.本文总结了调控铁死亡的主要机制及其在OS治疗方面的进展,从临床角度出发将铁死亡与骨肉瘤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归类,将铁死亡在诱导骨肉瘤死亡、预防转移、降低耐药性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旨在为铁死亡治疗骨肉瘤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铁死亡骨肉瘤GPX4铁代谢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胫股关节骨形态与半月板损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杨磊邢叔星
    3643-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半月板损伤目前是膝关节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结果,异常的解剖结构是危险因素其中之一,然而哪些解剖形态能导致半月板损伤、不同位置损伤及导致损伤机制的研究尚在进一步研究中,无统一的结论.随着膝关节生物力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股骨髁、胫骨近端骨形态与不同半月板损伤之间的联系得到验证,其中包括股骨髁间窝形态参数、胫骨平台后倾角等为代表的众多因素通过影响膝关节生物力学,导致膝关节平移、旋转等活动性增加,进一步造成半月板损伤.因此系统性综述胫股关节骨形态对于内外侧半月板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半月板损伤的诊疗及预防提供借鉴.

    胫骨半月板损伤膝关节解剖形态相关性

    2015至2021年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沈毅李曼谢宁
    3648-3651,3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环内酯类使用情况予以详细分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措施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15至2021年上海市社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中大环内酯类品种数、门诊和住院各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DDDs使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5至2021年,在纳入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大环内酯类品种数稳定在7~8种,总体DDDs由第3位降至第4位,大环内酯类DDDs占所有抗菌药物DDDs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门诊自2015年的17.49%逐渐降低至2021年的10.82%,而住院自2015年12.05%逐渐降低至2021年的3.77%.大环内酯类住院的平均DDDs自2017年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自568.70逐渐降低至2021年的93.91;大环内酯类门诊的平均DDDs自2015年的31 286.19逐渐降低至2021年的10 624.46.剂型方面,大环内酯类口服制剂DDDs比例由2015年的93.88%上升至2021年的98.82%;2015至2021年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于大环内酯类在品种使用方面的DDDs,以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口服制剂和阿奇霉素注射剂为主.2015至2021年红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口服制剂及阿奇霉素注射剂等为主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品种DDDs呈逐年下降趋势,但2015至2021年上海社区服务中心关于阿奇霉素口服制剂DDDs反而呈上升趋势,与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品种的DDDs情况反差较大.上海市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网数据显示,2015至2021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50%,以肺炎链球菌最高;阿奇霉素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敏感率较好,但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5至2021年大环内酯类不合理用药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用法/用量不当、药物选择不当降低趋势最为显著.用法/用量不当自2015年的17.00%降低至2021年的5.47%,药物选择不当自2015年的11.37%降低至2021年的6.08%.2015至2021年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均无超说明书使用现象.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环内酯类使用频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还是存在品种集中度高的问题,对相关致病菌耐药性的影响应给予重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用药频度

    恶性肿瘤患者中等长度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王献方陈建英张红芳
    3652-3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统计117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等长度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CRT)形成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潞河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17例接受中等长度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研究,根据CRT发生情况,将17例(14.53%)发生CRT患者病历资料归入发生组,其余100例(85.47%)患者病历资料归入未发生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测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恶性肿瘤患者中等长度静脉置管后CRT形成的因素.依据临床分期、合并基础疾病、置管时间、DD水平构建中等长度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CRT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验证预测模型的区分度,C-index=0.935,提示该预测模型区分度良好;绘制标准曲线,可见校准曲线和Y-X直线相近,提示该预测模型准确度良好.以高风险阈值为横坐标,以净收益率为纵坐标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相较于各指标单独应用,列线图模型辅助绘制的决策曲线净受益率更高,当阈值在0.02~1.00内的净受益率>0,最大净受益率为0.145,提示上述列线图模型预测中等长度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CRT具有良好的精准度.结果 发生组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未发生组患者(P<0.05);发生组合并基础疾病个数、置管时间、D-二聚体(DD)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高、合并基础疾病个数多、置管时间长、DD水平高是117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等长度静脉置管后CRT形成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117例接受中等长度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CRT 17例(14.53%),临床分期高、合并基础疾病个数多、置管时间长、DD水平高是影响CRT发生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可良好预测中等长度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风险.

    恶性肿瘤中等长度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栓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