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宏观质量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宏观质量研究
宏观质量研究

双月刊

宏观质量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Macro-Quality Research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制造业出口服务化对城市服务业就业水平和质量的影响

    陈琳俞小燕林智超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其对就业的影响需要评估.综合运用并匹配中国236个地级城市、中国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数据库、海关进出口企业数据库等多个大样本库,运用投入产出技术核算出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服务化程度,研究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服务化水平对本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出 口生产每增加1000美元的服务要素投入/劳动力,城市服务业就业上升0.455%,其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受城市劳动力供给弹性、城市劳动者技能水平的制约.进一步分析表明,制造业出 口服务化从就业环境、就业状况等多维度提升了城市整体就业质量,并带动了高端服务业就业.本文既为推进二三产业融合,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支持,也为进一步推进劳动力要素市场改革,更好地发挥服务业"就业稳定器"的作用提供决策参考.

    制造业出口服务化服务业就业就业质量劳动力供给

    政府培训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质量影响研究

    杨希朱晨李波
    1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新就业形态已成为劳动力市场岗位的重要来源.本研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选取平台单位就业员工、平台网约劳动者、平台个人灵活就业人员典型群体,探究政府职业技能培训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职业技能培训对劳动者就业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主要源于就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的贡献.对于非正规就业群体而言,政府职业技能培训对非标准就业者就业质量产生显著正面影响,但负面作用于自雇者就业质量提升.政府职业技能培训促使劳动者获取技能证书和工作技能匹配影响就业质量.此外,政府职业技能培训对从业者就业质量的正向影响在女性和中等收入群体中更为明显.为此,提出设置多层次培训内容、探索多类型培训方式等建议,以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促进新业态下就业扩容提质.

    新就业形态就业质量政府培训非正规就业

    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本结构与企业发展质量: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丁志帆丁胜
    3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中国企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通过构建包括数字化转型投入的异质性企业模型,运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是新时代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人力资本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其结构优化正向调节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发展质量的积极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影响企业创新和内部控制驱动企业发展质量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产权性质、管理架构等内部属性和产业性质、地理区位等外部环境是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发展质量异质性表现的重要因素.

    数字化转型企业发展质量人力资本结构创新质量内部控制质量

    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顾客路径、需求路径与自发路径——基于"顾客至上"视角的理论分析

    王生斌王庆翔胡岩
    4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营企业作为整个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实体经济的重要生力军,其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然而现有研究大多是从政策、金融、数字化和技术等创新角度探索民营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从顾客角度分析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过程及其内在机制尚未被充分揭示.基于"顾客至上"的视角,通过阐释顾客理念、需求理论和自发秩序理论分别赋予民营企业的本质含义,可探索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顾客路径、需求路径和自发路径.研究发现:(1)创造顾客是民营企业家创业的起点,也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支撑点.(2)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过程与内在机制是落实民营企业家的主体责任并发挥其企业家精神.(3)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顾客路径、需求路径与 自发路径分别是:发现顾客、创造顾客、创造产品、服务顾客;追逐利益、发现需求、创造需求、交换产品;企业家精神、发现顾客、创新创造、营销服务、满足需求、自生 自发.这样一个新的针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解释框架,可为民营企业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发.

    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顾客路径需求路径自发路径"顾客至上"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质量研究:内涵框架、评价体系与改进策略

    杨祎杨艳萍
    6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质量是引领广大中小企业提质升级的重要参照.基于"资源基础—动态能力—竞争优势"的过程视角,析出专业化能力、精细化程度、特色化优势、创新型效益的核心特质,进而从主业突出、质量效益、市场优势、技术引领构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质量的内涵框架.结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办法,借助工信主管部门的统计调研确立评价指标体系,以2019-2022年451家上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DEA法评价发展质量,并提出改进策略.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质量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分行业企业发展质量排名为: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疗、新一代信息技术;分区域企业发展质量排名为:华东、西南、华南、华中、西北、华北、东北.围绕主业突出的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问题显著,推进数字化转型是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质量的改进策略.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质量内涵评价体系改进策略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乡村特色产业的增收与追赶效应——来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证据

    高强崔文超韩国莹
    7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将国家认定"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13-2020年中国22个省份1547个县的面板数据,就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对县域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与收入追赶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尤其在非粮食主产区和融资环境良好的地区更为显著;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作用效果更强,能够形成追赶效应助力农村低收入群体追赶中高收入群体,缩小县域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可能通过提高农业经营收益和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等途径促进县域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因此,应持续培育发展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合理布局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拓宽县域农村居民增收途径,提高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提供产业支撑.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农村低收入群体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的互动发展路径研究——基于"随州香菇"的案例分析

    王小璟张天懿严睿思
    9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随州香菇"的案例出发,分析区域公用品牌"随州香菇"与企业品牌"菇的辣克"的互动发展过程.研究认为,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构成区域公用品牌伞,区域公用品牌为企业品牌提供庇护与提携,企业品牌则依托优质终端产品支撑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进一步地,依据品牌发展阶段当中区域品牌伞的"庇护与提携"以及"支撑"作用强度不同,将二者的互动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区域公用品牌主导阶段、双品牌共同发展阶段、企业品牌引领阶段.

    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随州香菇互动发展

    中国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测度及时空演变趋势研究

    刘成奎金诗琪
    10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动了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的 日渐普及与深化.在构建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31个省级政府2017-2021年的供给质量进行综合维度和分指标的测度,并依次通过kernel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Dagum基尼系数、σ收敛、β收敛对测度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绝对差异先扩大后缩小,并且呈现空间正向集聚特征;地区内、地区间的相对差异不断下降,地区间的供给质量差异是相对差异的主要来源;我国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呈现显著的俱乐部收敛、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

    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测度研究

    文科就业难?——来自全国32所高校文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分析

    马志凤李简益
    11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时代背景下,本研究对我国32所高校文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面临困境及其原因进行实证分析,旨在揭示并为解决当前文科人才培养机制与市场脱节、知识应用性低、毕业生存在就业认知偏差等阻碍就业问题提供对策.研究发现,当前,文科毕业生就业信心严重不足;就业观念的保守与期望过高并行;高校现有就业服务体系难以满足文科毕业生多元就业需求.上述诸因素造成文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供需失调.研究提出了政府做好文科建设顶层设计,推动政策扎实落地;高校推动落实与文科建设相适应的就业保障体系;企业转变传统用人观念,与高校协同育人;学生主动寻求择业机会,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就业文科毕业生就业认知国内高校

    "区域公用品牌案例""中国企业质量案例"专栏征文启事

    《宏观质量研究》编辑部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