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生态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Ecolog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陕西省韩城市凿开河流域土壤重金属来源分析与风险评价

    喜俊生王玲李新斌康成鑫...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陕西省韩城市凿开河流域为研究区,检测了土壤表层Pb、Mn、Zn、Co、Cr、Cu、As、Cd、Hg9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探究了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并对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凿开河流域土壤重金属含量显著超过陕西省土壤背景值,Pb、Mn、Zn、Cd、Cr、Zn、Co的含量都较高,但As和Hg的含量却较低,特别是Cd的含量是陕西省土壤背景值的2.8倍;9种重金属元素的变异系数从高到低依次是Hg、Cd、As、Cu、Pb、Zn、Mn、Co、Cr,其中Hg、Cd、As 3种元素呈高度变异.2)凿开河流域重金属含量较高是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3)在凿开河流域,9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累积指数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d>Pb>Mn>Cu>Cr>Co>Zn>As>Hg,其中以Cd污染最为显著,其次是Pb,但均为轻度污染,其他元素均达到清洁标准.4)土壤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凿开河流域总体呈轻微生态风险,但风险值趋于中等风险下限阈值,且Cd、Hg为主要生态风险因子.

    土壤重金属源解析污染评价

    基于气象和遥感数据自贡地区PM2.5浓度拟合研究

    王玲玲欧奕含刘霭薇罗伟...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广域和连续的PM2.5浓度监测预测精度,本研究采用XGBoost算法筛选2017-2019年自贡地区关键气象影响因素,结合遥感MCD19A2产品反演得到逐日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作为输入变量,建立改进粒子群算法(PSO)优化的PM2.5浓度拟合智能模型,分别将同期PSO-BP、PSO-SVM和PSO-PP模型拟合结果进行RMSE、MAE和R2验证分析和改进TOPSIS方法评价.结果表明:1)由XGBoost算法确定降雨量、风速和温度作为PM2.5浓度拟合模型输入的气象代表因子.2)改进的PSO-BP模型的拟合效果更稳定且精度最高,RMSE、MAE范围分别为0.215~0.381和0.146~0.234,R2更大(范围为0.611~0.998),且TOPSIS评价多数站点排名范围为1~21.3)改进的PSO-BP模型拟合PM2.5浓度的相关系数R均值介于0.859~0.994之间,R均值高于0.900的占比90%.其中由遥感卫星过境前后1 h、2 h的AOD和气象因子值组合建模效果最佳,4个站点R均值分别为0.934、0.928、0.932、0.944.4)改进的PSO-BP模型季节拟合结果表现为标准差在季节交替时段有增大趋势,夏季到秋季和秋季到冬季表现尤为明显;且拟合均值结果与实况相关系数均通过了 0.05及以上的显著性检验,相关性冬季表现最优为0.920,其次是春季.

    PM2.5浓度拟合模型气溶胶光学厚度气象要素粒子群算法

    污染物扩散范围内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损害评估方法的不足及其改进

    王寿兵潘翔宇张雨轩宋子杰...
    19-2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利用《建设项目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淡水)影响专题论证报告编制指南(试行)》提供的方法,在评估污染物扩散范围内生物资源的损害及其经济价值损失时结果明显过低.分析发现现有方法存在以下3个问题:一是未考虑到河流的流动性,将预测得到的污染物浓度超标面积或体积等同于排污期间实际受影响的面积或体积;二是未考虑鲢、鳙鱼对浮游动植物的实际利用率;三是未充分考虑浮游植物自身具有的高速增殖能力.本研究提出用废水排放期间浓度增值区河水流量来代替原计算公式中的体积,并对鲢鳙鱼对浮游动植物的利用率进行了修订,可为进一步完善扩散型污染造成的河流生物资源损失评估方法提供参考.分析发现浮游植物或浮游动物密度、污染区流过水量、浮游生物损失率和鲢、鳙鱼对其利用率等参数都会影响到评估结果,在开展经济损失评估时应保证这些参数适用情景的一致性.

    水生生物资源污染损失保护区评估方法改进

    太原市绿地碳汇影响因素及其碳汇价值探究

    马慧党玲刘阳李瑞金...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低碳增汇成为国家、地区和企业甚至个人关注的重要问题.从城市尺度下探明城市绿地碳汇影响因素及碳汇价值,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及提高碳汇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地理探测器对太原市绿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驱动力因素进行定量化分析,且运用经验公式计算其经济价值,并为太原市绿地规划提供有益的建议.结果表明:1)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太原市绿地NEP的空间解释力最高(q值在0.68~0.81之间),其次就是土地覆被(LULC)n高程(DEM)、DEM∩温度(T)、DEM∩降水(R)、DEM∩太阳辐射(SSD),作用力可达到40%.2)太原市绿地产生潜在的碳汇价值,空间分布不规律.3)就2021年而言,太原市绿地碳汇价值估算值:造林成本法(10 207.84万元)>市场价值法(1 676.53万元).可见,运用市场价值法估算的碳汇价值偏低.城市绿地碳汇如何纳入碳交易市场仍需进一步探究.

    城市绿地碳汇影响因素地理探测器碳汇价值

    基于CiteSpace的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研究进展分析

    杨悦孙杰徐梦佳张文慧...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了解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研究现状,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1990-2023年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9 719篇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相关文献的发文数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研究热点与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46.26%.中国的发文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列第二,但中心度较低,国际影响力相对较小.2)中国科学院是国际上开展自然保护地与周边社区研究最具引领性的机构.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团队.3)国内外对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研究重点有所不同,总体上都聚焦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自然保护区与社区之间关系研究.国内正处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受政策需求影响较大,相关研究总体发展速度较快.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陆地生态系统雾水研究中的应用

    陈桢杰杨斌吴琦娇孟宪菁...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雾水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水资源及水分输入项,在过去几十年中,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雾水的水文学特征和生态学功能的认识.本研究回顾了当前生态水文研究中雾水的主要收集方法,并着重介绍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生态系统雾水研究中的相关应用,主要包括追溯雾水来源、确定雾水类型、评估雾水对地下水的补充以及揭示植物对雾水的吸收等研究进展,最后从影响雾水收集效率的新技术和雾水研究现状及空缺等方面展望了未来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开展雾水研究的前沿方向.

    雾水收集雾水来源地下水补给植物水源

    低光照强度对沉水植物-丝状藻共生体系的影响

    张权刘湘彭世瑾董文艺...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丝状藻常常在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草型清水态水体中大量孳生,这不仅会影响其景观效果,严重时还将导致其生态系统崩溃.光照强度是影响丝状藻和沉水植物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为考察二者在低光照强度下的生长情况,本研究在低光照强度条件下构建了沉水植物-丝状藻共生体系.结果表明,在低光照强度条件下,随光照强度的增加,丝状藻生物量增长速度较为迅速,而沉水植物生物量增长速度较为平缓.尽管如此,沉水植物始终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在水面和水底光照强度分别为12 790 lx和1 013 lx的条件下,丝状藻的生物量被抑制在较低水平,而沉水植物仍然能够维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可以据此防治丝状藻在草型清水态水体中的过度增殖.

    沉水植物丝状藻光照强度生物量水质

    基于鱼类完整性指数评价涪江重庆段健康状况

    李燕马芊芊彭博文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涪江重庆段河流健康状况,本研究于2023年5月(产卵期)和10月(索饵期),采用三层刺网(中上层鱼类)和底置地笼(底层鱼类)相结合的捕捞方法,在涪江重庆段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同时构建涪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在涪江重庆段玉溪(S1)、芦苇坝(S2)、安居(S3)、渭沱(S4)4个点位共调查到鱼类67种,隶属于5目10科53属,其中蛇鮈为绝对优势种,张氏䱗、光泽黄颡鱼、䱗、大鳍鳠、鲫为优势种,达氏鲌、鳜、黄尾鲴为主要优势种.涪江下游江段鱼类种类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均高于中上游江段.分析鱼获物组成,从5大类属性中筛选出7个指标构建涪江重庆段鱼类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F-IBI),评价结果显示调查水域处于"健康-亚健康"状态,水生态系统的整体状况较好.

    生物完整性鱼类多样性河流健康涪江

    基于文献计量的输变电工程生境阻隔与破碎化效应研究综述

    陈禹彤周睿陈红宇于京京...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输变电工程生境效应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为数据源,使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学工具,对2004-2023年输变电工程导致的生境阻隔和破碎效应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与年度分布、关键词和各国发文量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输变电工程生境阻隔和破碎化效应的研究呈波动上升趋势,2013年后发文量逐年升高;除"power lines(输电线路)"外,"mortality(死亡率)""birds(鸟)""habitat(生境)""wildlife(野生动物)"等关键词出现频率高,是输变电工程生境效应的重点研究对象;美国、西班牙和英国发文量与中心度排前列;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动物碰撞与触电、动物回避效应、生境破碎化效应、边缘效应.

    输变电工程阻隔破碎化效应CiteSpace

    巢湖兆河流域面源污染治理人工湿地工程实例

    赵嘉静高珍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治理巢湖兆河流域裴河水环境,净化裴河上游和裴岗社区排水渠河道来水,为下游提供清洁水源补给.本研究采用多水塘活水链技术构建表面流人工湿地,通过合理搭配湿地中的水生植物,适当增加水生植物数量并采取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丰富多样化的水生态系统,实现湿地效益的可持续发挥.湿地设计水量为2 400 m3/d,项目建成后,根据运行后的水质监测数据可知,湿地对COD、NH3-N、TP的削减效率分别为41.88%、29.51%和38.06%.本研究综合考虑了环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于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同类型湿地的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

    兆河流域人工表面流湿地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