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高教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高教研究
黑龙江高教研究

张永洲

月刊

1003-2614

hljgjyj@c163.com

0451-88060218

150025

哈尔滨市利民经济开发区师大南路1号

黑龙江高教研究/Journal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对毛泽东思想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立足黑龙江,面向全国研究和探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繁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域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创建的动因、机制与进路

    刘涵滨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是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趋势下大学组织变革的时代产物."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求与"回归工程范式"的变革趋势相交叠,构成我国大学创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时代动因.探其机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形成以服务应用为导向的组织理念、多元主体异质共在的成员构成、持续适应的柔性组织架构、多维综合的质量控制机制.以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趋势为参照,未来,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应持守育人价值本位,形塑主动适应的组织理念;优化创新制度环境,赋能组织成员的知识协同;提升卓越项目的治理能力,着力构建水样组织;引入公众参与的评价机制,加强知识生产的社会问责.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组织变革交叉学科组织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高校学术研究的影响与应对

    姜岩宋瑞梅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催生出一种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并颠覆了人类通过学术研究进行知识生产这唯一方式的系统性和平衡性.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文本生成功能、知识发现功能和审查评议功能不断挤占人类学术研究的主体角色空间,并以特有的知识生成创新特征对原有学科体系下的知识形态、规训制度和组织建制等三个方面产生显著影响,传统学术研究的原有规范已不再完全适用当前的知识创造环境.基于机器对人类学术研究影响的多角度深入分析,提出通过完善学术研究规范体系、提升学术失范审查技术、构建人机共研学术生态、加快人工智能素养培育等四个步骤,顺应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趋势,合理且有效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类学术研究正面赋能作用的建议.

    ChatGPT学术研究知识生产学科模式

    新时代高校师德失范行为惩戒的法治化构造

    王羿程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师德失范行为惩戒既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部分,更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命题.当前高校师德失范行为惩戒面临两个方面困境:一是制度层面的供给不足;二是在实施机制中存在参与通道不畅、教师权利的实效性救济困难等问题.应当明确,法治既是新时代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与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更是高校进行师德失范行为惩戒必须遵循的基本模式.通过法治化的建构路径,于静态维度准确界定惩戒的启动条件,划定惩戒的适用范围;于动态维度畅通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表达通道.进而,在实践维度强化高校自主化、专业化实施师德失范行为惩戒的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格局下,有力推进高校教育治理现代化.

    教育治理现代化师德失范行为惩戒制度困境法治化建构阶层化构造

    从教学技能掌握到教学素养发展:新时代好教师的核心追求

    单妍李志厚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素养是教育者经过专业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和磨炼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专业化教学素质与涵养,是教师专业所特有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它与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不同,在其基础上还包括教育信念、专业知能、教学眼光、通化意识、教育思维、创新追求以及教育家精神等方面的素养.通过对教学素养与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异同的比较分析,探讨教育者教学素养发展的影响因素、形成条件、发展机制及其相关的问题,为有效促进新时代教师教学素养的发展以及新质教育力的探索提供有力参考.

    教学技能教学能力教学素养教学创新新质教育力通化意识

    人口流动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陈茂建吴刚龙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3-2022 年31 个省份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口流动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人口流动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具有显著影响作用,人口净流入地区和净流出地区分别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产生负向影响和正向影响;第二,人口流动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以及人口结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为中等的地区、中等文化水平程度在人口流动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方面均最显著.基于研究结果一,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强人口流入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二是优化人口流出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基于研究结果二,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强东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二是注重城镇化水平中等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三是加强教育普及程度相对均衡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人口流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对策

    "双一流"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与特征

    戚佳刘继安徐艳茹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服务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选取33 所具有代表性"双一流"高校的87 份本科生导师制管理与实施办法文件,采用文本分析法总结梳理目前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的特征.研究发现,"双一流"高校推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形式多样,制度在实施理念方面突出人才培养,在管理要求方面注重建立组织运行的保障机制以及强化"德才兼备"的导师遴选标准,但存在导师职责泛化、对导师要求较高而激励不足、导师培训内容尚不完善以及普遍缺失学生权利与义务的问题.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本科生导师制的科学性、完备性和可操作性,提出明确导师职责、完善导师培训与考核、凸显学生权利和义务等对策建议.

    本科生导师制"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文本分析

    中国省级政府"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注意力配置与优化

    李春林乔佳楠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省级政府是高等教育建设的关键主体,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建设取决于省级政府的注意力配置.以中国省级政府出台的《"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研究对象,构建"建设目标-建设任务-保障实施"等三维分析框架,应用文本分析方法,探究省级政府高等教育的注意力配置情况.研究表明:总体上省级政府高等教育注意力配置程度较高且指向不同环节和方向,省级政府高等教育建设目标关注程度不同且目标不够明晰,省级政府高等教育建设任务覆盖较全面但支持力度存在差异,省级政府高等教育建设侧重党的全面领导而对其他措施的重视有待加强,最后提出四个方面优化对策.

    省级政府高等教育注意力配置

    单位逻辑与市场逻辑:西部地区公立大学教师流动治理困境与破解

    肖京林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位制和学术劳动力市场是我国西部地区公立大学教师流动治理的制度环境,形塑着行动者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形成了两种治理逻辑,即单位逻辑与市场逻辑.在两种治理逻辑的夹缝中,西部地区大学教师流动治理实践出现"单位失灵"与"市场失灵"双重困境,即公平与效率的治理理念冲突、自由与规制的治理机制失灵、身份与契约分割的治理制度掣肘.破解西部地区公立大学教师流动治理的困境,应实现公平与效率、权益与责任的治理理念的平衡,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优化计划运行机制,完善大学教师人事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公立大学人事管理的制度体系.

    单位逻辑市场逻辑治理困境西部地区公立大学

    形成性评价在口腔医学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郭若兰林思宇林江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进行改进,对口腔医学理论的教学方法进行修正,以期望提升临床教学的效果.方法:实验对象为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包括五年制和5+3 一体化两种学制),通过是否参与形成性评价教学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利用教师课堂授课;实验组利用形成性评价改进教学模式,不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改进,最终通过期末考试定量评价对比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在两种学制中,实验组学生均比同学制对照组学生期末成绩有所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形成性评价改进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形成性评价口腔医学教学方法

    新文科背景下教学要素多态融合研究

    冯丹娃王琪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建设为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新的理念,随着新文科理念和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跨学科交流、凝聚多学科的智慧和力量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结合新文科背景下人文社会学科融通整合的课程建设要求,基于新文科建设的契机,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媒介、学习路径等五个方面对教学要素进行阐释,并通过多态融合概念的界定,将新文科多态融合的教学要素模型进行构建,探究适合新文科发展要求的新的教学全过程重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新文科多态融合教学模式的新保障.从该视角进行研究能够进一步体现新文科教育教学理念学科育人、课程育人的理性价值,为教育教学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进而培养符合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文科人才.

    新文科多态融合教学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