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医学
黑龙江医学

杜广洲

月刊

1004-5775

hljyx08@163.com

0451-87253050 87253051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黑龙江医学/Journal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黑龙江分会主办的地方性综合临床医学期刊,创刊于1972年办刊三十余年来,始终坚持为临床医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服务;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在各方面取得突出在绩。本刊全体采编人员竭诚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订阅、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初次和重复献血不足量特征及原因分析

    王振兴黄志森黄东虹李姗丹...
    1443-1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初次和重复不足量献血者的人群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献血不足量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某市全血不足量献血者的献血资料,统计不足量献血者相关数据,比较初次和重复献血者不足量的原因.结果:本站全血献血者不足量发生率为1.03%,初次献血者发生率为1.52%,高于重复献血者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69,P<0.05);在初次献血者中年龄18~25岁不足量发生率为2.40%高于其他年龄组的1.22%、0.94%、0.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786,P<0.05);体重≤55 kg的发生率为1.89%高于体重>55 kg的发生率为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91,P<0.05);高校和集体献血不足量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81%和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890、12.693,P<0.05);目标献血量400 mL发生率为1.84%高于300 mL发生率为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16,P<0.05);初次与重复献血者发生不足量的原因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一致的,主要原因是精神紧张和血流不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916、48.822,P<0.05).结论:初次和重复献血者发生不足量的主要原因是精神紧张,重点关注初次献血者中年龄18~25岁、体重≤55 kg、目标血量400 mL的高校群体,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预防献血不足量的发生,减少血液报废和保障献血者安全.

    不足量献血者分析

    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陈丹黄钱
    1447-1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养血清脑颗粒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江西省上高县中医院收治的88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44)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n=44)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动脉(ACA)、椎动脉(V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中医证候积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NO、EDD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2、8.244、5.941,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水平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2、7.377、3.715、5.445、10.856、3.174、19.578,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利于缓解临床症状,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慢性脑供血不足养血清脑颗粒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医证候积分

    羚角钩藤汤辅助西医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患者中医症候、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

    孙书芳张少朋
    1450-1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羚角钩藤汤辅助西医治疗对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中医症候、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2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9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予以中药羚角钩藤汤+西医治疗)和对照组(64例,仅予以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肢体功能及脑组织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对所有患者开展为期6个月的短期随访,观察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药物相关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等主证以及面赤身热,气粗口臭等次证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2、2.760、2.895、3.255,P<0.05);治疗后,观察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6、3.220,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PSV)、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1、3.000、3.498,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0、3.081,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0,P>0.05).结论:在予以中风后偏瘫患者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采用羚角钩藤汤配合治疗可促进患者症候恢复,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促进脑组织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恢复,且此疗法安全性较高.

    中风后偏瘫羚角钩藤汤西医治疗中医症候肢体功能脑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不良反应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观察

    王柯陈朝辉
    1453-1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DFU)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4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DFU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PRP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PRP治疗的5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蛋白受体(PDGFR)亚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α(PDGFR-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PDGFR-β)]水平、创面修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DGFR-α、PDGFR-β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2、4.599,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创面缩小率、肉芽组织覆盖率、肉芽组织生长厚度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85、5.248、12.319、17.363,P<0.05).结论:DFU患者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PRP治疗能够有效提升PDGFR表达水平及溃疡创面修复效果.

    糖尿病足溃疡自体富血小板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创面修复

    多排螺旋CT和心血管造影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王迪
    1456-1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多排螺旋CT和心血管造影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接受诊疗的50例疑似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和心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壁冠状动脉埋藏深度与狭窄程度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多排螺旋CT检查的壁冠状动脉长度及埋藏深度均大于心血管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3、4.866,P<0.05);多排螺旋CT检查的狭窄程度低于心血管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3,P<0.05);多排螺旋CT检查的深埋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表浅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5,P<0.05);心血管造影检查下深埋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表浅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7,P<0.05).多排螺旋CT和心血管造影诊断表浅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深埋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Kappa值为0.954,一致性较高.结论:多排螺旋CT和心血管造影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效能相对一致,其中多排螺旋CT更易于检出壁冠状动脉长度及埋藏深度,而心血管造影则在狭窄程度的判断方面有显著价值,必要时可采取联合检查方式,以实现优势互补.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心血管造影

    64排CT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王小玉
    1459-1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64排CT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0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相关诊断及治疗的62例疑似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排CT诊断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符合率、患者预后的评估效果以及不同类型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62例疑似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经手术均被确诊为创伤性颅脑损伤,64排CT诊断后确诊为创伤性颅脑损伤58例,诊断符合率为93.55%,误诊率为3.23%,漏诊率为3.23%;预后评估后结果显示,轻型26例,中型20例,重型16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影像学特征比较明显,诊断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准确分析患者疾病的类型.结论:临床上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诊断时,应用64排CT,可有效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能够帮助诊断人员对患者颅脑损伤的程度进行判断,从而为临床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64排CT创伤性颅脑损伤准确率预后评估影像学特征

    检验尿道与阴道分泌物淋球菌对相关疾病的诊断价值

    张小利董丽杜晨旭谢林森...
    1462-1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400例疑似淋病的尿道与阴道分泌物淋球菌检测结果以及其对相关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实施诊疗的尿道炎、前列腺炎、宫颈炎、子宫结膜炎等存在化脓性病变的400例疑似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实施阴道、尿道分泌物培养诊断,对诊断结果和阳性群体进行分析.结果:本次淋球菌检测,400例患者共检出150例阳性,其中男性尿道分泌物65例,检出率为32.50%,前列腺分泌物25例,检出率为31.25%,精液5例,检出率为25.00%;女性宫颈分泌物34例,检出率为34.34%,结膜分泌物21例,检出率为100%.淋球菌阳性群体主要以18~30周岁青年群体为主,400例患者的整体检出率为45.22%,其中女性检出率较高为55.71%,而随着平均年龄的增加患者的阳性率逐渐降低.男性整体检出率为33.93%,女性整体检出率为37.50%.结论:淋球菌诊断在生殖系统感染性、化脓性炎症疾病中检测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其诊断可以明确患者是否感染,以便于尽早开展针对性治疗;目前,郑州地区的淋球菌生殖系统感染者以女性为主,年龄集中于18~30周岁,疑似群体的感染率接近50%,建议针对化脓性的生殖系统感染、炎症予以淋球菌诊断.

    尿道与阴道分泌物尿道感染淋球菌培养鉴定

    联合检测血清Hcy、CTnI、TG/HDL-C、Lp(a)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翟雪艳
    1465-1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心肌肌钙蛋白I(CTnI)、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脂蛋白(a)[LP(a)]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冠心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将同期于医院体检的54例健康人群纳入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静脉血,检测对比其Hcy、CTnI、TG/HDL-C、Lp(a)的差异.另绘制受试者ROC曲线,分析Hcy、CTnI、TG/HDL-C、Lp(a)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Hcy、CTnI、TG/HDL-C、LP(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56、35.837、11.090、45.618,P<0.05);ROC结果显示,Hcy、CTnI、TG/HDL-C、Lp(a)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高于单独检测的0.807、0.869、0.846、0.810.结论:Hcy、CTnI、TG/HDL-C、Lp(a)在冠心病患者机体内呈异常表达,联合检测可于早期诊断出冠心病.

    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心肌肌钙蛋白I诊断效能

    基于功能问题式学习的康复治疗实习教学改革初探

    崔萌林梁琼琼王改玲胡杰峰...
    1468-1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传统讲授式学习(LBL)、问题式学习(PBL)、功能问题式学习(FBL)3种带教方式对康复治疗学专业实习学生实习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2021年6月—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实习的287名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姓名全拼进行排序,按学历本科、专科(包括职业技术院校)进行分层,采用随机函数将不同层级学生随机分为LBL组(n=96)、PBL组(n=95)和FBL组(n=96),比较三组学生的考核成绩与满意度.结果:实习后,PBL组和FBL组考核成绩均优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40,P<0.05);三组学生实习前后考核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540,P<0.05);三组学生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277,P>0.05).结论:FBL是康复治疗实习过程中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更加注重对以功能障碍为核心的康复思维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对康复理论知识与操作的应用能力,为康复实习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功能问题式学习问题式学习康复教学改革

    情景体验式教学对健康管理中心实习护士共情能力、综合实习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李帆
    1471-1473,1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对健康管理中心实习护士实施情景体验式教学对其共情能力、综合实习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实习的9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研究组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给予情景体验式教学,比较两组实习护士教学干预后共情能力、综合实习能力及出科时教学满意度.结果:教学干预后,两组实习护士共情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研究组共情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39,P<0.05).教学干预后,两组实习护士综合实习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研究组综合实习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30,P<0.05).教学干预后,研究组出科时教学满意度(93.75%)高于对照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8,P<0.05).结论:情景体验式教学可提升健康管理中心实习护士的共情能力,并有效提高其综合实习能力及教学满意度.

    情景体验式教学健康管理中心实习护士教学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