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王清连

月刊

1673-6060

xbskban@163.com

0373-3693077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华兰大道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n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查看更多>>《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科技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382/Z,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3-6060。主要刊登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德育、文学、艺术以及理论研究、高等职教、农村职教、教育与经济、职业指导、比较职教、教育管理、课程研究、教学研究、实践教学等方面未曾发表过的学术论文。主要读者对象为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职教管理及研究部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广大师生。学报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新闻出版的有关方针政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办刊方向,以“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法规,报道科学技术先进成果,传播科技文化信息,探讨交流学术思想,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办刊宗旨,发挥教学、科研的阵地和窗口作用,努力把提升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

    胡燕红和红燕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的关键指标,影响着学生体验和教育政策的制定。针对如何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获得感这一核心问题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结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自我系统获得、元认知系统获得、认知系统获得和知识系统获得四个关键维度。研究强调自我系统获得的重要性,并提出对策:激活指向信念的大学生自我系统获得;关注指向省察的大学生元认知系统获得;形塑指向行为的大学生认知系统获得。这些措施有助于教育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获得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评价指标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本科专业建设政策演变

    王曼琪高军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科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建设的基础,更是推动高等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建设政策的演进经历了专业确立、规范发展、改革深化和重点化建设四个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本科专业政策呈现出专业设置权限逐渐放宽、从注重社会价值到注重多元价值追求、由外延式发展转向特色化和内涵式发展的特征。未来我国本科专业建设政策应在遵循本科专业建设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专业发展的动态调整,促进专业结构优化;深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本科专业建设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

    高等教育本科专业专业建设政策演变

    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评价胜任力研究

    孟亚玲王楒媛杨娟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了解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评价胜任力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以胜任力理论为依据,结合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评价的实际情况,从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个人特质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调查问卷,对符合要求的100名高校教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当前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评价胜任力处于较低水平,个人特质在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中起中介作用,民办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评价胜任力在分维度上存在优势,不同教龄的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评价胜任力水平存在差异。鉴于此,应从打造分类培训系统、提升数据素养、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心理疏导等方面提升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评价胜任力水平。

    混合式教学教学评价胜任力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

    论中学思政课教师"四史"育人能力提升

    王鑫宏程森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四史"育人能力是中学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内在要求,是破解思政教学瓶颈的客观需要,也是改善思政育人实效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学思政课教师的"四史"育人能力整体较为薄弱,这既有中学思政课教师自身"四史"知识积累不足的问题,也有中学、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等对教师"四史"育人能力提升关注和着力不够的问题。因此,提升中学思政课教师"四史"育人能力必须形成协同机制,即教师要强化内在动力,积极提升"四史"育人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中学要优化管理体系,为中学思政课教师"四史"育人能力的提升提供政策和工作机制支持;高校要深化人才培养,为中学思政课教师"四史"育人能力提升提供专业支撑;教育管理部门要强化引导机制,为中学思政课教师"四史"育人能力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中学思政课教师"四史"育人能力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县域教育生态的现实困境与破解策略

    钟志伟魏红梅陈卓
    37-4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域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底色和基础,良好的县域教育生态是县域教育发展的关键。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对我国县域教育生态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县域教育生态存在内部发展失衡和外部环境制约的现实困境,其中内部发展失衡体现为县域教育投入与资源配置差异大、县域师生流失严重、县域优秀师资缺乏,外部环境制约表征为地理位置和经济薄弱的双重桎梏、治理方式与投入偏好的现实束缚、价值观念及政府评教的沉重枷锁。在县域教育生态的后续调整与优化中,还需创新县域教育办学模式,构建多元主体治理格局;充分发挥政策工具效能,优化县域教育制度环境;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影响,突破县域自然环境桎梏;回归学校育人价值本位,优化县域教育评价体系。

    县域教育教育生态学生态系统教育资源

    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个案研究

    杨宾峰李景歌黄恒笛
    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一新生正处于初高中衔接的关键阶段,其学习适应性至关重要,若不能适应高中环境会带来诸多问题。以高一在校生为对象,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了三维影响因素模型,包括个人素质、家庭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四个核心类属,旨在揭示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个体素质对学习适应性具有多维驱动作用,社交互动在学习适应性中占核心地位,外界生态环境综合作用于高中生的学习适应性。因此,高中生应提升个体综合素质,驱动学习适应性多维发展,强化社交互动纽带,构筑学习适应性和谐系统,同时家校社应共同努力改进个体生态环境,优化学习适应性形成机制。

    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扎根理论三元交互决定论

    智能时代师范生数字化能力培养研究

    张卫东周玲赵高丽
    56-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的背景下,新技术不断推动教育技术的升级,对教师和师范生的数字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师范生数字化能力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学生数字素养观念薄弱、学生对信息技术和新型教学工具不熟悉、数字化教学创新能力不强、师范生数字化能力评估不规范等问题。为此,构建以"三维度六能力"为引领的师范生数字化能力培养模型,通过转变师范生数据意识观念、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字化工具、构建真实学生创新环境、多元考核评价等途径提升师范生数字化能力。

    智能教育师范生数字化能力培养模型

    大学生就业"内卷化":表征、机理与对策

    张宏辉徐丽红伍强瑞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孕育与演变,"内卷化"这一概念在众多知识领域中逐渐展现出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广泛的适用性。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内卷化"现象主要体现在目标替代、零和竞争、路径依赖和功能锁定等方面。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内卷化"的根源在于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导向、社会结构转型导致的流动成本增加、优质就业资源的匮乏以及就业评价体系的偏差。为应对这些问题,必须完善以就业价值观教育为核心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健全旨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以合作共赢和规范竞争为原则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构建以多元和多维评价为基准的大学生就业评价体系。

    大学生就业内卷化就业价值观高质量就业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基于朋辈榜样

    叶晖郑丹杰姜丽娟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显得尤为关键,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朋辈榜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在基本认知、情感态度、行动举措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可以通过打造榜样示范典型、提高榜样宣传创新性、创设榜样引领环境三方面探索基于朋辈榜样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以激活大学生担责践责的自觉性,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朋辈榜样大学生新时代

    2024年总目次

    后插1-后插5,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