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徐超富

双月刊

1671-6124

jkxb2002@126.com

0731-88872209、88872472

410081

湖南师范大学期刊社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协同及其优化

    段易含刘桂芝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应对国际竞争、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亟须整合当前多项培养政策,促进政策协同与优化."英才计划""拔尖计划""强基计划"是我国当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三大典型政策,在目标定位、颁布机构、政策受众、实施链条、效果溢出性等方面具备协同基础.三大政策的协同在确立发展方向、衔接选拔培养环节、提升培养质量、促进同质化项目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机构职责模糊、机制横纵阻隔、过程竞合冲突等不足.进一步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协同,应从机构协同、机制协同、过程协同入手,完善政策法规,明确主体职责,强化学科融合,提升上下互动,促进资源整合,凝聚共识.

    拔尖创新人才政策协同"英才计划""强基计划""拔尖计划"

    情理交融型教养方式如何影响拔尖学生的生命意义感

    叶晓梅朱红马莉萍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围绕拔尖学生生命意义质量提升、减少"内卷"与抑郁这一社会目标,基于顶尖研究型大学本科新生调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与KHB中介效应分析后,研究发现:情理交融型教养方式能显著提升拔尖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是其生命意义目标追求、意义探索与感知的原生力量;且情理交融型教养方式会通过提升个体的内生动力(综合能力、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和加强外在支持,从内生动力发展与社会资本增多的途径促进拔尖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发展;尽管各个中介渠道在生命意义发展不同阶段的贡献存在差异,但内生动力的贡献率均高于外在支持,且内在学习动机高于外在学习动机.家庭教育应秉持情理交融理念,在注重培养个体综合能力、内在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发展的同时,增强家校社合作以帮助个体获得更多的外在支持,助益拔尖学生的生命意义感的健康发展.

    教养方式拔尖学生生命意义感

    如何培养国际化顶尖人才——哥伦比亚大学的经验与启示

    段世飞
    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哥伦比亚大学在国际化顶尖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在意识环节致力于宣传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价值理念,并营造有利的环境氛围;在承诺环节获得了来自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部门的支持;在规划环节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重点导向;在实施环节以国际化课程和研究等为重要抓手;在评估环节有详尽的数据统计并形成评估反馈;在强化环节建立了全面的保障体系和保障制度.借鉴哥伦比亚大学的经验,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应树立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与人类情怀的国际化顶尖人才这一价值理念,营造开放包容的培养氛围,强化统筹协调,制定清晰可行的培养规划,实施全面系统的培养举措,注重质量评估,并加强激励保障.

    高等教育国际化国际化循环理论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化顶尖人才

    课堂情境中深度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天平牌代琼周蕾陈代丽...
    31-4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析和厘清学生深度学习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课堂教学视角,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 82 节教学视频进行系统观察和切片分析.研究发现:在课堂情境中,深度学习行为发生的程度整体偏低、教师主体深刻影响着课堂深度学习行为的发生、高阶认知目标和诊断性评价对深度学习行为发生的影响更为显著、直观性和参与性强的教学方法有更利于高阶学习行为的发生,而传统教学媒体和一般教学环境不利于深度学习行为的发生.由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结合学生素养发展需求和教学活动情境特点,革新课堂教学理念,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知识内容呈现方式,发挥及时评价的作用等,有效引导和驱动有层次、有结构、可持续和可拓展的深度学习行为的发生.

    课堂情境深度学习行为教学视频分析影响因素学生高质量发展

    能力分班有利于学与教吗——基于PISA2018阅读领域的证据

    钱阿剑赵茜
    4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中学普遍实施能力分班教学,但是,不管是研究领域还是实践领域,对能力分班的政策效果皆未形成一致性看法.基于PISA2018 我国四省市数据,综合利用两水平线性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评估学校能力分班对于阅读学科的教与学的效用、公平性以及作用机制后发现,对于学生阅读素养表现而言,不管是分班分层的重点班政策,还是学科分层的分层走班制,皆不利于学校整体成绩提升,而且存在固化或扩大学生间成绩差距的潜在风险.从作用机制上看,学校划分重点班并不能自然促进阅读学科教师教学改善,进而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成绩;而分层走班制则为阅读学科教师创设了教学有效性发挥的有利环境,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正向调节效应.

    能力分班重点班分层走班PISA政策效果

    教师教育中"教"与"学"的割裂及其数字化治理

    李阳杰龙宝新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当前,鼓吹割裂"教"与"学"的"聪明人神话"广泛地存在于教师教育实践中.这显著地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悖于兼顾技术性与反思性的教师教育应然取向.教师教育的标准化逻辑、"优绩主义"价值观、片面的教师教育评价是引发"教""学"分离的直接因素,技术理性主义教师教育观则是深层因素.数字化为重构"教"与"学"带来新契机.我们应构建智能化与数字化的教师教育助推系统,基于数字画像拓展教师教育价值空间,在数据赋能的基础上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师教育表现性评价,以数字化助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师教育教学学习割裂数字化治理

    教育法典法律责任的属性界定及其编纂

    周恒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法律责任是指特定的教育法律事实使某教育法主体承担不利后果的教育法律依据.该定义更加贴合责任的词源内涵,具有较强的概念解释力,也符合现代法治的价值取向.教育法典法律责任应归属部门型法典法律责任,以行政法律责任为具体形态.这种定位有助于厘定教育法适度法典化的入典范围、帮助调和教育法典的属性争论、符合教育法典的编纂目的、契合官方的制度定位.教育法典法律责任应遵循价值理念统一、规范协同、比例适当的原则.在具体的编纂路径上,教育法典一方面需要对既有教育单行法中的法律责任条款进行妥善处理,"编"排入典;另一方面也要围绕教育法典内容的变动,"纂"制新的责任规范,适应教育法典既"编"又"纂"的要求.

    教育法典法律责任部门法典行政法律责任

    学位授予中非学术标准的界分与适用——兼议《学位法》关于非学术标准的规定

    龚向和张颂昀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学位制度的深入推进以及《学位法》的出台,学位授予非学术标准引发了新的理论问题与实务争议.从学位的社会价值、历史经验、道德期许、权利义务统一及国际惯例来看,学位授予考察除了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等学术标准外,还应当包含政治标准、品行标准等在内的诸多非学术标准.学位授予非学术标准在适用中应当注意适用对象、方式和范围等现实问题,为完善《学位法》、出台相关配套规定以及编纂教育法典提供建设性意见.

    非学术标准学位授予《学位法》法律适用

    论开展全方位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王伟寇瀛丹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劳动课程的实践属性、人类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逻辑,学校应坚持"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这一论断,存在将实践等同于体力劳动、片面地用心理学的逻辑来确证劳动教育内容、将劳动的价值等同于体力劳动的价值等误区.劳动教育应当是全方位的.全方位劳动教育在目标的确定和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个体与社会发展功能的统一,在实施过程上应坚持专门性劳动教育和渗透性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其实施主体应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基于此,开展全方位劳动教育要在目标上坚持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劳动价值观的统一,在内容上以个体成人和社会生产力发展为价值导向进行科学选择,在途径上注重学科课堂教学、校外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的结合互补.

    劳动教育体力劳动教劳结合全方位劳动教育

    何种激励政策更有助于乡村教师留任——基于5省(自治区)10县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王涛刘善槐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留得住"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诉求,教师激励是促进乡村教师留任的重要手段.对 5 省(自治区)10 县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尊师重教氛围、生活待遇提升度、职称评聘难度、荣誉感提升度、社会地位提升度、能力素质提升度、地方津补贴及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有显著影响,且影响效应依次递减;享受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提供周转宿舍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影响不显著;编制身份、学段、经济区域等个体特征、学校特征及区位特征因素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有显著影响.促进乡村教师留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完善保障性激励政策,强化发展性激励政策,探索补偿性激励性政策.

    乡村教师激励政策留任意愿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