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赵计轩陈利芬张榜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CBM、万方、VIP等数据库,搜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对纳人文献进行质量分析,采用Revman 5.3以及Stata 1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12篇文献,共1 237例患者,其中对照组617例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62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3(1.17,1.29),I2=0,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踝肱指数提高优于单纯西医治疗[MD=0.11(0.09,0.13),I2=18%,P<0.01].结论 在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和踝肱指数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西医结合治疗meta分析

    儿童脑脊液阳性菌株分布及耐药分析

    贾静郭明发徐璐杨俊文...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儿童脑脊液阳性菌株分布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脑脊液分离菌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病原菌鉴定,凤凰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Phoenix 100)、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2 Compact)和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判读药敏结果,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回顾性耐药性分析.结果 314例脑脊液阳性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204株(65.0%).前五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2株(29.3%)、肠球菌44株(14.0%)、大肠埃希菌32株(10.2%)、肺炎克雷伯菌21株(6.7%)、肺炎链球菌18株(5.7%).二、三季度分离菌株数较多,1岁以内婴儿病例最多见,占147株(46.8%).检出科室以神经外科77株(24.5%)、新生儿内科70株(22.3%)、神经内科46株(14.6%)为主;多重耐药菌检出149株(47.5%),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69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ESBLs)18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18株;各年龄组、性别、年份之间多重耐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之间多重耐药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脑脊液阳性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感染主要集中在1岁以内婴儿,对于多重耐药菌株应该重视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

    儿童脑脊液多重耐药菌株

    微生态制剂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及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变

    杜力巍田笑笑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依达拉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乙、丙与丁4组,各43例.4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乙组另接受依达拉奉治疗,丙组另接受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丁组另接受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及住院时间、并发症、病死率.结果 4组双歧杆属、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在治疗前、治疗7 d及14 d后均依次升高(P<0.05),丙组、丁组治疗7、14 d后均高于甲组、乙组(P<0.05),丁组治疗7、14 d后高于丙组(P<0.05);4组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相对丰度在治疗前、治疗7 d及14 d后均依次降低(P<0.05),丙组、丁组治疗7、14 d后均低于甲组、乙组(P<0.05),丁组治疗7、14 d后低于丙组(P<0.05);4组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在治疗前、治疗7 d及14 d后均依次降低(P<0.05),乙组、丙组、丁组治疗7、14 d后均低于甲组(P<0.05),乙组、丁组治疗7、14 d后均低于丙组(P<0.05),丁组治疗7、14 d后低于乙组(P<0.05);丁组住院时间短于甲组、乙组、丙组(P<0.05),丁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于甲组(P<0.05);4组APACHE Ⅱ评分在治疗前、治疗7及14 d后均依次降低(P<0.05),乙组、丙组、丁组治疗7、14 d后均低于甲组(P<0.05),丁组治疗7、14 d后低于乙组、丙组(P<0.05).结论 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能够调节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机体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给予依达拉奉可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二者均可减轻病情,且二者联合可增强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善作用和对病情的控制作用,还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依达拉奉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预后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肠道菌群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马海军彭霞王金梁徐家云...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肠道菌群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6-12月收治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慢性肾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52例)和糖尿病肾脏疾病组(36例),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入院清晨取其粪便样本进行肠道细菌检测,测定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并采集血清样本进行免疫功能指标检测,测定患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CD3+、CD4+、CD4+/CD8+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肠道菌群与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 3组乳酸菌数、酵母菌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脏疾病组大肠杆菌数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双歧杆菌数、真杆菌数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3组IgG、IgA、IgM、CD3+、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脏疾病组IgG、CD3+、CD4+、CD4+/CD8+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而IgA、IgM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数与IgG、CD3+、CD4+、CD4+/CD8+呈正相关,与IgA、IgM呈负相关(P<0.05);双歧杆菌数和真杆菌数与IgA、IgM呈正相关,与IgG、CD3+、CD4+、CD4+/CD8+呈负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肠道菌群分布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分布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可能参与糖尿病肾脏疾病进展,可为疾病防治提供一定指导.

    糖尿病肾脏疾病肠道菌群体液免疫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免疫功能

    成骨不全患儿合并股骨干骨折或畸形的外科治疗与康复

    李高磊郑水长朱宇卢文龙...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并评价儿童成骨不全症外科治疗及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治疗的成骨不全患儿资料31例,共计51根股骨,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3岁3个月至14岁6个月,平均(124.41±33.13)个月,所有患者均行FD可延长髓内钉手术,术后指导康复锻炼,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辅助双磷酸盐药物应用,定期随访,术前和术后1.5 a,应用Barthel评分和功能独立评定表(WeeFIM)评估疗效.结果 31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除1例患儿二次选用FD可延长髓内钉翻修外,均未发生再骨折情况,Barthel评分由术前(52.10±5.88)分提升为术后(85.16±7.13)分,WeeFIM评分由术前(58.00±13.80)分提升为(83.14±8.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延长髓内钉,结合术后抗骨质疏松用药、正规康复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成骨不全患儿的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成骨不全可延长髓内钉康复

    残余胆固醇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

    付群贺慧甜代莹莹吴文迅...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残余胆固醇(RC)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755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RC、NLR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之间的相关性,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进行数据筛选、降维,进一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立发生DN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RC、NLR及两者联合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 Spearman秩相关结果显示,RC、NLR分别与UACR呈正相关(r=0.362、0.301,P<0.05).LASSO-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收缩压(SBP)、尿素(Urea)、RC、NLR是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RC、NLR及两者联合预测D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6、0.669、0.752,敏感度分别为0.693、0.649、0.712,特异度分别为 0.646、0.667、0.679;两者联合预测 DN 的 AUC 分别高于 RC、NLR(Z=2.594、5.115,P<0.05).结论 RC、NLR均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风险预测指标,且两者联合预测时诊断效能更优.

    残余胆固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2型糖尿病肾病

    儿童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35例临床分析

    李远方殷楚云姚强华杜伟闯...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性别、有无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的全身症状(B症状)、有无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临床分期、是否复发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生存差异.结果 35例T-LBL患儿中男24例(68.6%),女11例(31.4%),诊断时中位年龄9(7,11)岁,骨髓受累7例(20.0%),中枢神经系统浸润2例(5.7%),Ⅱ、Ⅲ、Ⅳ期患儿分别为 1 例(2.9%)、25 例(71.4%)、9 例(25.7%).TdT、CD99、CD3、CD7 阳性率分别为 91.4%、100.0%、94.2%、100.0%,不同程度表达CD20、CD34、CD10、CD21、CD30.35例患儿3年OS率、EFS率分别为85.6%和74.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LDH水平、复发是3年OS率的影响因素(P<0.05).7例复发患儿的复发中位时间为10.9(5.0,28.0)个月,复发患儿3年OS率为38.1%.结论 T-LBL是一种侵袭性高、预后差的恶性肿瘤,女性患儿、高LDH、复发可能提示患儿预后不良.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儿童危险因素预后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社会参与感受现状及影响因素

    齐琳娜顾小晖端木艳丽宋利芳...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社会参与感受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二病区、伤口造口门诊就诊的152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参与感受量表、智谋量表、社会影响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社会参与感受的影响因素.结果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社会参与感受得分为(80.38±12.9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造口术后时间、智谋和病耻感是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社会参与感受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社会参与感受较差,年龄、造口术后时间、智谋和病耻感是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社会参与感受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医务人员应当关注相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智谋水平,降低其病耻感,以增强患者社会参与的幸福感.

    永久性肠造口社会参与感受智谋病耻感

    尖锐湿疣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何卫芳尹光文王丽纪英...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从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尖锐湿疣的263例患者.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中文版痛苦表露指数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简表等进行调查,使用SPSS 25.0中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尖锐湿疣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38.21±5.64)分,心理弹性得分为[73.00(65.00,77.00)]分,自我表露得分为[35.00(31.00,39.00)]分,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自我表露水平、确诊时间、是否首次治疗是影响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水平的相关因素.结论 关注病程较长的患者,在首次治疗时进行干预,促进患者自我表露,提高心理弹性水平,降低患者疾病进展的恐惧感.

    恐惧疾病进展尖锐湿疣影响因素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

    田园宋昆鹏闫媛媛陈红梅...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房颤合并左心耳(LAA)血栓的诊断价值及对行LAA封堵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拟行LAA封堵术的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检查LAA血栓、LAA开口等情况,排除存在手术禁忌证患者.比较合并LAA血栓患者与未合并LAA血栓患者LAA TEE参数,采用ROC分析TEE参数联合检测对房颤合并LAA血栓的诊断价值,术中采用TEE引导并测量LAA开口最小、最大直径及深度,术后3个月进行TEE复查.结果 60例房颤患者经临床诊断合并LAA血栓32例,LAA开口过小2例(最大直径分别为15.92、16.43 mm),LAA开口过大1例(最大直径为32.19 mm),无手术禁忌证25例;合并LAA血栓患者LAA-min、LAA-max大于未合并LAA血栓患者(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LAA-min、LAA-max联合诊断房颤合并LAA血栓的AUC为0.901,约登指数为0.799,最佳诊断敏感度为90.63%,最佳诊断特异度为89.29%.结论 TEE对房颤合并LAA血栓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对LAA封堵术有较高的指导价值,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房颤左心耳血栓左心耳封堵术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