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导报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 湖南省中医管理局
中医药导报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 湖南省中医管理局

袁长津

月刊

1672-951X

hnzyydb@163.com

0731-84828502,84365506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25号湖南省卫生厅

中医药导报/Journal 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南省卫生厅主管,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湖南省医药类学术期刊中唯一的"十佳科技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并被定为"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本刊以宣传党的中医政策、法规、报道中医药学术、科技成果情报、信息、动态、决策为办刊宗旨,面向广大医药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吴茱萸凝胶贴膏的质量标准研究

    冯金鹰卢立欣纪康康冉令超...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吴茱萸凝胶贴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吴茱萸凝胶贴膏中的吴茱萸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吴茱萸凝胶贴膏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53∶47),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28℃,检测波长为215 nm。对吴茱萸凝胶贴膏进行含膏量、赋形性、黏附性检查。结果:TLC定性鉴别中检出吴茱萸,且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156 8~0。940 8 μg(r=0。999 5)、0。103 2~0。619 2 μg(r=0。999 1);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值均小于3。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0%、100。85%,RSD值分别为2。05%、2。16%(n=6)。制剂通则检查符合要求。结论:所建质量标准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吴茱萸凝胶贴膏的质量控制。

    吴茱萸凝胶贴膏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质量标准

    青柏散质量标准研究

    赵慧雯雷丸潘雯张晓莉...
    55-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青柏散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青柏散中的青黛、黄柏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青柏散中的靛蓝、靛玉红、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2种药材的薄层色谱图特征斑点清晰。靛蓝、靛玉红、盐酸小檗碱分别在46。79~140。37 μg/mL(r=0。999 9)、2。55~7。65 μg/mL(r=0。999 8)、3。55~10。65 μg/mL(r=0。999 8)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1%、97。60%、96。28%,RSD分别为1。82%、1。32%、1。1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青柏散的质量控制。

    青柏散质量标准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靛蓝靛玉红盐酸小檗碱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磨盘草石油醚部位在大鼠血浆中的成分

    李健陶志娟张靓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磨盘草石油醚部位在大鼠血浆中的成分,为磨盘草有效成分的分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磨盘草石油醚部位在大鼠血浆中的成分,选取不同时间点的血浆确定成分入血时间。结果:60 min抽取的血浆里具有明显的药物入血成分,与磨盘草石油醚部位样品的UPLC-QTOF-MS的比较,共有5个成分吸收入血,可将其归为4类,分别是葡萄糖苷酸类化合物、鞘脂类化合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和类似于环氧千金-二萜醇-二乙酰苯乙酰酯的化合物。结论:运用UPLC-QTOF-MS技术鉴别磨盘草石油醚部位在大鼠血中移行成分,不仅得到了分离度良好的色谱峰,还可以节省时间及试剂的消耗。

    磨盘草液质联用入血成分石油醚大鼠

    中药材溯源技术现状及前景分析

    陈陶劲张智圆张晓楠肖婷婷...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完善溯源体系的建设,分别从信息采集方式、信息存储方式及追溯范围等方面剖析目前溯源体系中的全过程溯源技术和产地溯源技术。其中,使用广泛、成本适中的为物联网溯源技术;以区块链为主的新溯源技术溯源效果更好,但开发成本偏高。未来可以将物联网技术与区块链这类新兴溯源技术结合起来使用,让新技术作为其他溯源技术的二次溯源补充,提高溯源结果的可信度;同时,可以用产地溯源技术辅助验证溯源链条的真实性。

    中药材溯源溯源技术综述

    补肾健脾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相关不孕脾肾两虚证临床观察

    曾晶周芳刘天洋孟德珍...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补肾健脾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相关不孕脾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相关不孕脾肾两虚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补肾健脾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吗通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周期。检测性激素指标[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黄体生成素(bLH)、血清雌二醇(E2)、抗米勒管激素(AMH)]、超声指标[卵巢体积、窦卵泡(AFC)数量],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妊娠率、流产率,并监测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31%(23/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4%(2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经周期治疗后,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bFSH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AMH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bLH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2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卵巢体积明显增大(P<0。05),窦卵数量明显增多(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妊娠率[34。48%(10/29)]高于对照组[21。43%(6/28)](P<0。05),治疗组流产率[10。00%(1/10)]低于对照组[33。30%(2/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未发现异常,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健脾方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相关不孕脾肾两虚证,改善卵巢相关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缓解临床症状。

    不孕症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脾肾两虚证补肾健脾方冰山理论

    补肾活血方对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干细胞标志物的影响

    李曙圆谭枚秀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干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重度宫腔粘连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补佳乐及地屈孕酮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方,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术后常规复查宫腔镜,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美国生殖协会(AF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F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β-catenin蛋白、CD34蛋白、ABG2蛋白、Oct-4基因均表达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β-catenin蛋白、CD34蛋白、ABG2蛋白、Oct-4基因均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可改善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粘连的预后,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雌孕激素;补肾活血方可以增加β-catenin蛋白、CD34蛋白、ABG2蛋白、Oct-4基因的表达;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子宫内膜干细胞的表达。

    重度宫腔粘连补肾活血方子宫内膜干细胞临床研究

    喉源性咳嗽证型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与局部特征AI分析

    吴静妍朱丹丹黄平史晓...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喉源性咳嗽(喉咳)临床症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究人工智能(AI)对咽部图像特征分类的分析情况,以期完善临床证候客观信息收集,扩大望诊范围,将精细化局部辨证为完善整体辨证服务。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就诊的喉咳患者142例,记录其相关临床资料及内窥镜下咽后壁图像信息,分析喉咳临床特征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并将所有咽部图像分类标注后交由AI进行局部特征学习,以探究局部特征人工分类的准确率。结果: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中度咽干(OR=2。630)、中度咽痒(OR=3。290)与痰饮证呈正相关;重度咽干(OR=5。786)、中度咽黏膜充血(OR=7。360)及中度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OR=4。200)与火热证呈正相关;重度咽异物感(OR=5。353)及重度咽黏膜充血(OR=5。194)与瘀血证呈正相关;其余症状与三证型均无明显相关性。将有意义的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相对无咽痒,中度咽痒增加痰饮证发生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269,95%CI(1。060,10。079),P=0。039);相对于无咽干,中度咽干增加痰饮证发生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649,95%CI(1。041,6。745),P=0。041];相对无咽干,重度咽干增加火热证发生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4。615,95%CI(2。774,218。403),P=0。004];相对于无咽黏膜充血,中度咽黏膜充血增加火热证发生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819,95%CI(3。526,135。027),P=0。001];相对于轻度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中度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增加火热证发生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1。657,95%CI(1。942,69。99),P=0。007];而咽异物感及咽黏膜充血与瘀血证无明显相关性(P>0。05)。AI分析得出此次整体分类的准确率为74。8%。结论:喉咳部分临床特征与证型间具有相关性,可为全身辨证提供参考;其余部分咽喉部特征与全身情况不一定相符,须全身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论治;AI图像分析技术与延伸望诊相结合,可拓宽辨证思路,为精细化辨证提供参考。

    喉源性咳嗽中医证型局部特征相关性分析人工智能

    改良隔药脐灸联合敷贴序贯治疗小儿厌食症(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

    李茜张萍段保全
    86-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改良隔药脐灸联合敷贴序贯治疗小儿厌食症(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小儿厌食症(脾气虚证)120例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制剂厌食贴外敷治疗;治疗A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传统隔姜脐灸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B组加用改良隔药脐灸治疗,3组患儿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3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症积分和次症积分,同时对比3组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的复发率。结果:治疗B组、治疗A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38/40)、80。00%(32/40)、62。5%(25/40),治疗B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治疗A组和对照组(P<0。05)。3组患儿治疗后主症积分及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B组患儿治疗后主症积分及次症积分均低于治疗A组、对照组,治疗A组患儿治疗后主症积分及次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周时,治疗B组复发率[2。50%(1/40)]低于对照组[20。00%(8/40)],随访12周时,治疗B组复发率[2。50%(1/40)]低于治疗A组[17。50%(7/40)]和对照组[30。00%(1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隔药脐灸与敷贴序贯联合治疗小儿厌食症(脾气虚证)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促进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同时在短期时间内有效避免了疾病的复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改良隔药脐灸穴位敷贴隔姜脐灸序贯治疗小儿厌食症脾气虚证临床研究

    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陶晶晶钱洁王蓓宋珊珊...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6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00)予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n=300)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比较疗效、阿托品用量、解磷定用量、胆碱酯酶(CHE)恢复情况、出院时间,并分析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9。33%,268/300)高于对照组(83。00%,249/300)(P<0。05)。研究组的阿托品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解磷定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CHE开始恢复时间、CHE完全恢复时间、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有效组与无效组的性别、年龄、中毒途径、中毒原因、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毒类型、药物类型、中毒剂量、就诊时间、CHE活力、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药物类型为剧毒/高毒、就诊时间≥60min、APACHE Ⅱ评分>20分均是导致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可收获肯定干预效果,减少阿托品用量、解磷定用量,促进CHE恢复,缩短患者出院时间,但中医特色护理效果受药物类型、就诊时间、APACHE Ⅱ评分等因素影响。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医特色护理影响因素

    草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及蒙医学毒性控制方法概述

    乌尼日包勒朝鲁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草乌所含的特征性成分二萜类生物碱是其主要毒性成分也是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抑菌、抗病毒、强心、抗肿瘤、局部麻醉等药理活性的同时也存在各种毒性作用。故传统医药通常通过炮制或配伍,降低其毒性,保障临床用药安全。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医药在这方面优势更为突出。

    草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蒙医学毒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