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护士进修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过慧谨

半月刊

1002-6975

jont2@126.com

0851-6854912,6826371,6867129

550004

贵阳市市北路11号

护士进修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Nurses Trai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86年创刊以来,坚持“以指导临床实践,进修提高,知识更新,新颖实用”为宗旨,以各级护理人员及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杂志创刊以来,曾多次受到表彰。1990年及1996年我省两次对科技期刊进行管理性评比,《护士进修杂志》均被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7年,由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组织的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我刊荣获三等奖,是此项评比中唯一获奖的护理期刊,也是我省唯一获奖的科技期刊;1997年、1999年我刊还被选送新加坡、长沙参加书刊展。1992年、1996年及2000年先后三次被国家权威机构确定为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并载入《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1年经有关部门评定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作为“双效期刊”入围中国期刊方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培训迁移理论的静脉治疗系统化培训在静疗护理专科联盟中的应用效果

    陈国连陈莹莹杨丽凌瑛...
    1905-1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培训迁移理论的静脉治疗系统化培训在静疗护理专科联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基线调查、现况分析、文献查阅及小组讨论构建基于培训迁移理论的静脉治疗系统化培训内容,选取广西静脉治疗护理专科联盟医院的71名护士,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比较培训前和培训后1个月、3个月护士的静疗行为规范、培训迁移行为得分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静疗行为规范:规范PICC冲封管及规范PICC拔除2项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ICC并发症发生率:从培训前的8。80%下降至培训后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培训迁移行为:培训前和培训后1个月、3个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培训迁移理论的静脉治疗系统化培训能规范护士的静疗行为,提高护士的培训迁移行为,提高并发症处理能力,降低PICC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系统化的理论培训较日常零散的培训效果显著,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应用情况呈下降趋势,提示延续培训的必要性。

    培训迁移静脉治疗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专科联盟护理教育

    基于翻转课堂的"知-信-行"社会责任感培育方案在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赵蓓蓓许阳徐璐安李一...
    1911-1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知信行社会责任感培育方案在高职护生急危重症护理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2年9月—2023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随机抽取我校2021级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2个班级共83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掷硬币的方法将2个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组(41名)和观察组(4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观察组应用基于翻转课堂的知信行社会责任感培育方案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比较2组学生的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成绩及社会责任感的变化及收集2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课程结束后观察组护生考试成绩及社会责任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基于翻转课堂的知信行社会责任感培育方案的教学效果评价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翻转课堂的知信行社会责任感培育方案可以有效提升护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翻转课堂知信行社会责任感高职护生护理教育

    密室逃脱教学法在血管外科低年资护士临床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刘俏凡褚婕杨昌星严敏...
    1916-1920,1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密室逃脱教学法在血管外科低年资护士临床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设计,选取我院血管外科88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的44名低年资护士为对照组,2022年9月—2023年8月的44名低年资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密室逃脱教学法。比较2组护士临床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等。结果 观察组临床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场适应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室逃脱教学法可有效培养血管外科低年资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助能力,提升其临床能力,帮助低年资护士获得更好的职场适应度。

    临床实习低年资护士密室逃脱教学法批判性思维临床能力职场适应度

    新入职护士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规范化培训过程体验的质性研究

    佟明笑胡雁真夏京花方泽...
    1921-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新入职护士在参加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的真实体验,为完善新入职护士规培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进入混合式教学培训计划的11名规培护士进行访谈。应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访谈资料反复阅读、分析、编码、分类、提炼,最终得出主题。结果 本研究共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为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认知、参与培训的驱动与障碍、职业获益感、期望与需求。结论 应不断探索完善新入职规培护士培训模式,关注培训过程中学员的感受和体验,以此最大化培训效果。做好院校教育与临床护理的有效衔接,为新入职护士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规范化培训护士混合式教学质性研究护理教育

    新入职护士基本心理需要的潜在分型及对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

    宋梓菱姚鑫王静沈媛媛...
    1926-1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入职护士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潜在类别及与反馈寻求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和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12月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反馈寻求行为量表选取8个省份12家三级甲等医院415名新入职护士进行调查,并针对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结果进行潜在剖面分析。结果 新入职护士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可分为需要满足称心型(23。7%)、需要满足中等型(44。7%)和需要满足受挫型(31。6%)。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潜在类别对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显著,称心型和中等型新入职护士的反馈寻求行为均高于受挫型(均P<0。05)。结论 新入职护士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存在异质性。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为受挫型的新入职护士,可根据不同潜在剖面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以增强新入职护士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并提高其反馈寻求水平。

    新入职护士潜在剖面分析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反馈寻求行为

    Gibbs反思循环模型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马俊杰王硕袁洁李莉...
    1932-1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Gibbs反思循环模型在护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进行范围审查,探讨国内外Gibbs反思循环模型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教学策略及其教学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30日,应用Arksey和O'Malley提出的报告框架对纳入文献进行范围综述。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其中10篇英文文献,9篇中文文献,发表时间为2017-2023年,Gibbs反思循环模型已广泛应用于护理专业教学中,但目前国内师资培训尚不规范,部分教学实施步骤欠严谨,教学评价科学性不足。结论 Gibbs反思循环模型应用有利于提升护理教学质量,对增强学生及护士的专业水平及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应规范师资培训过程,明确实施步骤和各阶段教学重点,建立双向、多维度教学评价机制。

    护理教育反思性学习教学模型评判性思维教学评价范围综述

    虚拟仿真在护理临床实训中应用现状的范围综述

    张柏婷李伯钦詹佳莱滕琳...
    1940-1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虚拟仿真(virtual reality,VR)技术在护理临床实训中的应用进行范围审查,分析其现状和局限性,为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借助NoteExpress3。7软件、EndNote软件,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文献库等8个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3年11月3日的有关VR在护理临床实训中应用效果的中英文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并归纳文献中的信息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针对作者、研究对象、研究类型、研究内容、应用情景、研究结果、局限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范围综述。结果 共检索出7 825篇文献,最终纳入38篇文献。本文研究了在护理临床实训中应用VR技术对学生理论实践水平、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学习主动性、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的主要局限性有虚拟系统不完善、教学机制存在缺陷、配置要求高、虚拟设备佩戴舒适度不佳等。结论 VR临床实训教学模式已成为趋势,该模式对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训水平具有相对积极的应用效果,但是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虚实结合"的模式。

    虚拟仿真护理实训护理实践范围综述护理教育

    开颅脑胶质瘤切除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葛瑾杜伟
    1947-1951,1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开颅脑胶质瘤切除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2020年4月—202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40例开颅脑胶质瘤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早期有无癫痫发作分为癫痫组和非癫痫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引起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并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构建早期癫痫发作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C-index、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模型验证。结果 开颅脑胶质瘤切除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率为19。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癫痫史、病理分级Ⅱ级、无AEDs预防用药、肿瘤最大径≥5 cm、累及皮层均是导致开颅脑胶质瘤切除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预测模型logit(P)=-1。154+1。235×术前癫痫史+0。453×病理分级Ⅱ级+0。822×无AEDs预防用药+0。316×肿瘤最大径≥5 cm+1。421 ×累及皮层。Bootstrap法对模型内部验证,结果显示C-index=0。807(95%CI:0。725~0。892);绘制Calibration曲线分析显示,Hosmer-Lemeshow x2=0。612,P=0。322;绘制ROC曲线对模型内部预测效能验证,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3(95%CI:0。847~0。929,P<0。05),灵敏度93。48%、特异度80。93%、约登指数0。744。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有术前癫痫史、病理分级低、肿瘤大、无预防性抗癫痫用药、累及皮层均是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区分度、拟合度好,对临床识别脑胶质瘤术后早期癫痫发作具有较高的预警价值。

    脑胶质瘤切除术早期癫痫发作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创伤性四肢骨折患儿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朱丽张芳梁培荣林娟娟...
    1952-1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并验证创伤性四肢骨折患儿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进行手术的300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儿作为建模组,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使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和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将2022年7-12月创伤性四肢骨折手术患儿110例作为验证组,验证模型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肢体肿胀程度、术前疼痛程度、儿童术前焦虑3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纳入其作为预测因子构建预测模型。所构建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95%CI:0。854~0。957),最大约登指数为0。617时,最佳临界值为0。779,敏感度为69。5%,特异度为92。2%,Hosmer-Lemeshow检验P=0。971。模型验证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95%CI:0。8~0。875),最大约登指数为0。571时,最佳临界值为0。640,敏感度为61。0%,特异度为96。1%。校准曲线图显示列线图在验证组中发生的风险同实际情况较为一致。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能较好地预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儿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的发生风险,可为医护人员实施预防性疼痛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儿童创伤性骨折术后疼痛预测模型列线图护理

    国内护理期刊风险预测模型研究热点分析

    邹颖陈偶英武美杉黄玉婷...
    1958-1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国内护理期刊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领域整体情况,分析研究发展状况及研究热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4个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31日护理期刊收录的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研究文献。采用Note Express软件合并去重,采用Cite Space 6。1软件绘制关键词、突现词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534篇,文献来源于25种期刊,其中《护理研究》发文最多,关键词中"危险因素"出现频次最高。研究热点为聚焦于于谵妄、低体温、压力性损伤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识别与管理,研究人群涉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及老年人。肠内营养并发症如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及静疗置管并发症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管理是近年来的研究趋势。结论 近年来,护理期刊风险预测模型发文量显著增加,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设计,完善现有的模型验证并修正改进,以期建立科学、精准、高质量的风险预测模型,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

    风险预测研究热点护理可视化分析